关于我国档案学研究生教育的思考

2011-03-20 20:28余珊珊
文教资料 2011年30期
关键词:档案学研究生专业

余珊珊

(上海交通大学 档案馆,上海 200030)

关于我国档案学研究生教育的思考

余珊珊

(上海交通大学 档案馆,上海 200030)

本文在介绍我国档案学研究生教育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档案学研究生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相应的策略建议,以推动我国档案学研究生教育事业的发展。

档案学 研究生教育 现状 问题 发展策略

我国档案学高等教育始于1952年中国人民大学创办的档案专修班,至今已有50多年的历史。在这半个世纪的发展历程中,我国档案高等教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档案学研究生教育也在不断的探索中前进,这是有目共睹的事实。但是,伴随着高校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学科及专业教育之间的竞争日益严峻,我国档案学高等教育特别是研究生教育也正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

1.我国档案研究生教育的现状

档案学研究生教育肩负着为档案事业培养高素质、高层次档案专门人才的任务。1982年,中国人民大学招收了我国首届档案学硕士研究生。20世纪90年代,档案学研究生教育,无论是教育规模还是师资力量都得到了一定的发展。据统计,1996至1998年,全国高校共培养档案学博士研究生11名,硕士研究生44名,双学士学位生6名。到2000年,我国档案学在读博士生29名,硕士生74名。高校档案专职教师326名,其中教授47名,副教授144名,讲师108名,助教27名。

进入21世纪后,我国档案学研究生教育发展形势喜人,不仅教育规模进一步扩大、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多样化,而且师资力量大大增强。

首先,档案学研究生培养体系逐渐完善。到2003年,全国有16所高等院校拥有档案学硕士学位授予权,在校硕士研究生200余人;中国人民大学和武汉大学拥有博士学位授予权,在校博士研究生24人;中国人民大学拥有博士后流动站。

其次,档案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多样化。随着档案高等教育体制的改革,设置档案学专业的高校逐步形成了三种人才培养模式。第一种是独立开办档案学院或档案系;第二种是依托历史学专业开设档案学专业;第三种是依托图书馆学、情报学开设档案学专业。

最后,档案学专业师资力量不断增强。截至2002年,全国共有档案专业教师300余人,其职称结构为:教授54人,占16.6%;副教授119人,占39.67%;讲师及以下131人,占43.66%。学历结构为:博士64人,占21.33%;硕士102人,占34%;本科113人,占37.67%。

近几年,档案学研究生教育发展迅速,办学规模继续扩大,博士点和硕士点数量也迅速增多。到目前为止,在全国范围内,具有图书馆、情报与档案管理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的高校共四所: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和南京大学。除此之外,具有档案学博士学位授予权还有云南大学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上海分院。

此外,在我国现开设档案学专业的院校中,具有档案学硕士学位授予权的院校,其规模每年都在扩大,分别是:中国人民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武汉大学、云南大学、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上海分院、南京大学、浙江大学、中山大学、吉林大学、南开大学、安徽大学、苏州大学、上海大学、湖北大学、辽宁大学、黑龙江大学、山西大学、山东大学、内蒙古大学、四川大学、南昌大学、广西民族学院、福建师范大学、郑州大学、湘潭大学,等等。由此可见,我国很多高校基本具备培养硕士研究生层次档案学专业人才的条件,部分高校具备培养博士研究生的条件。这将对我国档案事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2.我国档案学研究生教育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国档案学研究生教育发展势头良好,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致使它不能完全适应当今信息社会的要求。我认为,目前我国档案学研究生教育存在着以下几个主要问题。

2.1 生源不足。

目前,我国的档案学博士点和硕士点数量大大增加,为档案学研究生教育提高了良好的机会和条件。然而,我国的档案学研究生招生情况并不乐观,存在生源不足的问题。与其他专业的研究生招生情况相比,档案学研究生招生存在较大的差距,每年能完全招满的高校并不多。

2.2 教育模式较为单一。

与国外相比,我国的档案学研究生教育模式比较单一。在欧美各国,档案学研究生教育是由档案专业协会、档案组织及相关档案学高等教育机构共同承担着研究生的教育与培养任务。例如,在英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国家级的档案工作者协会负有监督、指导高校开展档案学研究生教育的责任,而美国档案工作者资格认证学会(A-cademyofCertifiedArchivists,ACA)所开展的档案职业资格认证制度也促进了北美地区档案学研究生教育的发展。

中国的档案学研究生教育主要是以高等院校采用校内授课的方式培养档案学专业人才。无论是脱产读研的学生还是在职研究生,都必须在高校参与学校的课程学习与考核,两者的学习形式是相同的,只是培养经费及其来源,以及毕业后的就业去向有所不同。这种单一的教育模式不利于我国档案学研究生教育灵活性的发挥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2.3 教学结构不够合理。

各高校在档案学研究生课程设置上普遍是“公共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方向课+专业选修课”的模式,存在着重理论、轻应用;重知识传授,相对忽视学习和研究能力培养的倾向。课程体系与实际结合不够紧密,专业课内容缺乏针对性,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研究能力,以及综合运用多方面知识解决档案工作实际问题的能力。

2.4 理论和实践脱节的现象依然存在。

实习是高校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有效途径。但是,一些高校实施教育改革后,实行两年弹性学制,由于时间比较有限,没有硬性规定学生必须参加本专业的实习;某些实行三年学制的高校也没有在研究生的培养计划中明确规定学生应该参与实习,更不用说组织学生到专门的单位参与实习,这样不利于档案学研究生实际业务能力的培养和专业理论知识的吸收。虽然学校没有安排实习,部分学生还是会主动寻找实习机会,然而他们所参与的实习往往与本专业的实际工作没有太大的关系,有的只是在某公司做一些杂事,这样的实习对于学习和就业基本上没有帮助。即使对档案专业研究生安排一定的社会实践时间,也不等于完全解决了教学与实践相脱节的问题,还需要与教学相配套的各种基础设施,如档案保护技术实验室、档案缩微复制技术实验室、文件整理实验室等不同专业方向的实验室,要给学生创造更多的实际操作条件。部分设有档案专业的高校在这方面仍然是个薄弱环节。

3.我国档案学研究生教育的发展策略

目前,虽然国家教育部没有明确提出档案学研究生的具体培养目标,但是纵观我国20多所大学的档案学研究生培养方案,尽管各校的具体要求有所不同,但总体目标是一致的,概括起来就是:“培养厚基础、宽口径、重能力、强素质,具有扎实专业知识、实践技能和广博学识,具有较强适应能力,能从事档案学教学和科研,并能胜任档案信息部门管理工作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面对我国档案专业研究生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要实现档案学研究生培养目标,必须采取合理的发展策略。

3.1 加大宣传力度,改善传统招生方式。

档案学研究生教育之所以存在生源不足的问题,鉴于此,一方面,我们需要努力加大对档案学专业的宣传力度。设有档案学专业的各高校不仅要宣传档案专业的内涵及其对社会的作用,而且要宣传各自的培养方案、突出自己的培养方向与特色,还可以通过宣传毕业生的就业去向和经济收入与福利待遇来吸引生源。另一方面,需要改革档案学研究生招生方式。在招生计划中扩大招生对象范围,鼓励其他专业学生报考档案专业研究生,对有其他专业、学科背景的考生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这样有利于在更大的范围内吸引生源,也有利于培养具有双重学科背景的人才,提高档案专业高层次人才的综合素质。在有博士点的高校可以实行硕博连读的制度。这样不仅可以吸引优秀生源报考,还可以使有志于档案学研究的学生更好地深入研究。

3.2 号召社会组织参与办学,促进教育模式多样化。

国外档案研究生教育与专业学会合作建立共同的教育方针和指南,与档案人才需求部门合作建立共同的培养目标和教育方案的成功经验值得我国档案界深入研究和学习。在高校独立办学培养档案学研究生的基础上,我们应该积极向国外学习先进经验,努力探索多种教育模式,促进我国档案学研究生教育模式的多样化。

我认为,可以号召国家档案部门、档案专业学会和协会,以及一些与档案联系密切的社会组织或团体,参与档案专业的研究生教育,鼓励它们与高校联合办学;还可以采取远程教育和网络教育的模式让更多致力于档案事业的人们得到深造的机会;高等院校也可以尝试与国外档案教育机构合作办学,双方互派研究生到对方高校学习研究,加强档案学在国际上的学术交流与合作,进而推动我国档案学研究生教育的深入发展。

3.3 调整教学结构,构建合理的教学内容体系。

档案学研究生教育不同于本科教育,在这一阶段,研究生不仅要进一步学习档案专业知识和其他适应社会发展的必需知识,夯实专业功底,提高学习和科研能力,而且要学习研究方法,培养科学的思维方式。合理调整各课程模块之间的关系,尽量达到比例协调;加强实践教学,增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加强与国外档案教育机构的交流与合作。

3.4 强化教学实践环节,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高校可以考虑设立不同专业方向的实验室,例如档案保护技术实验室、文件归档整理实验室、缩微复制技术实验室、计算机档案实践软件开发实验室、电子文件实验室,等等。通过这些实验室,一方面可以加深档案学研究生对书本相关知识的理解,另一方面能够增强研究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科研能力。此外,各高校的档案专业可以通过联系本市或本省的一些机关、企事业单位的档案部门和档案馆作为实践基地,定期组织学生到实践基地实习,帮助这些机关、单位从事相关的档案工作,使档案学研究生在实际工作中培养工作技能。

[1]苏玉文.高等学校档案专业教育发展态势.中国档案,2000,(9):42.

[2]潘玉民.论档案学专业人才培养的历史、现状与发展趋势.浙江档案,2004,(12):11.

[3]冯湘君.中国人民大学获得图书馆、情报与档案管理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档案学通讯,2006,(2):10.

[4]谭必勇.论中国档案学研究生教育的发展趋势.档案与建设,2010,(1)

[5]王新才,谭必勇.从欧美档案学研究生教育看中国档案学研究生教育的发展趋势.北京:第二届档案学博士论坛论文,2006,(5).

[6]朱玉媛.当前我国高等档案学教育面临的危机与发展策略.档案学通讯,2005,(2):51.

[7]安小米.欧美档案高等教育研究及其启示.档案学通讯,2003,(2):63.

[8]部分档案学专业硕士点网址(★为同时设有档案学博士点)

★1.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http://www.irm. cn/first/academics.asp.

★2.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http://sim.whu.edu.cn/major/major.php.

★3.云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http://www.grs.ynu.edu.cn/ files/505szyml.htm.

★4.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上海分院.

★5.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http://grawww.nju.edu.cn/yjspy/ Pyfa2006/pyfamain.htm.

★6.上海交通大学档案馆http://archives.sjtu.edu.cn

猜你喜欢
档案学研究生专业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关于档案学会工作的几点思考
历史主义是档案学不变的灵魂和宗旨
——《魂系历史主义——西方档案学支柱理论发展研究》述评
论研究生创新人才的培养
清退超时研究生是必要之举
研究生“逃课”需标本兼治
省档案学会六届二次常务理事会议在南京召开
浅谈档案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