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应重视思维能力的课堂训练

2011-03-21 02:45阚丁丁
文教资料 2011年21期
关键词:五年制应用文思维能力

阚丁丁

(淮安生物工程高等职业学校 基础课部,江苏 淮安 223200)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应重视思维能力的课堂训练

阚丁丁

(淮安生物工程高等职业学校 基础课部,江苏 淮安 223200)

制约五年制高职学生应用写作水平提高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学生不适应应用文写作的思维方式,缺乏应对应用文写作的思维能力。针对学生写作思维水平较差和学习惰性较强的实际,在写作训练中我们应高度重视课堂训练,通过研读范文、编写提纲、段旨撮要、一题多做等方法,不断提高其对应思维、类化思维和创新思维能力,从根本上提高其应用写作水平,并促进其职业能力的发展。

五年制高职 应用文写作教学 思维能力课堂训练

目前五年制高职应用文写作在课堂教学方式变革和加强实践训练上花了较多的力气,但不少学生反映“上课听听觉得很有意思,动起笔来还是不会写”,“特别是进行公务文书、调查报告、新闻采访一类写作时,仍然感到无从下手”。写出的文章思路散乱无序、表达重复矛盾、论述没有重点、结论偏颇片面、面孔呆板陈旧等毛病屡见不鲜。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不熟悉、不适应应用文写作的思维方式,缺乏应对应用文写作的思维能力。

一、应用文写作教学应走向思维化

当代写作学的写作原理观认为,写作活动表面上看是一种外在的书写行为,但本质上是一种语言生成行为。语言生成的活动是一种思维的活动过程。美国著名写作学家唐纳德·奎德认为:“在整个写作中,写作和思维是同时产生的,写作的过程也就是思维的过程。”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指出:“语言乃是思维的有机的创造,它扎根于思想之中,并且从思想中不断地发展起来;所以,谁要想发展学生地语言能力,首先应该发展他的思维能力,离开了思维单独的发展语言是不可能的。”实践证明,提高高职学生应用写作能力的根本出路在于加强应用文写作思维能力训练。

从应用文的特点来看,应用文不是一般的有感而发,而是针对社会活动中的实际问题,进行分析和综合,以文字的形式作出的适当的反映和处理。因此,只有通过缜密思维,深入地反映客观社会生活,揭示其本质和规律,才能解决实际问题。五年制高职学生年龄偏小,心智不够成熟,社会阅历不够丰富;长期的应试教育导致其写作思维训练欠缺、思维固化、能力不足,很难写出质量较高、言之有物的应用文。文理即事理,忽视对内在逻辑关系的把握,导致文章“看上去很美”,实际“貌合神离”。即使课堂上暂时掌握了,面对复杂、微妙的工作实际也难以应对自如,最终应用文写作也只是“照猫画虎”,不得要领。

美国教育家赫钦斯认为:“教育就是帮助学生学会思考。”文章写作,无论文学写作还是应用写作,本身就是学生科学认识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人们不仅运用思维和智慧来写作,而且通过写作活动本身,即在写作过程当中,锻炼和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提高理论水平和智慧水平。因此,在应用文写作教与学中,不仅要教会学生写作理论和知识,而且要教会学生思考和分析,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职业能力的发展。

从应用文发展趋势来看,现代经济高度社会化、国际化、自由化、通讯设施现代化,形成了现代应用文不同于传统应用文的特点,新的文体不断出现,功能不断拓展。且应用文种类繁多,常用的就有两三百种,学生不可能也没有必要掌握全部应用文的写作格式和写作要求。古人云:授人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只有提高应用文写作思维能力,熟悉写作思维模型,提升写作素质,打下写作基础,才能应对应用文发展的挑战,适应岗位需要和社会发展。

二、思维能力训练的主要内容

应用文以解决工作事务、生活交往中出现的问题为目的,要以理服人,故而应用写作中主要以抽象思维为主。在具体写作中,无论是立意阶段还是行文阶段,都要正确使用概念,恰当进行判断和推理,善于运用分析、综合、归纳、演绎等思维方法,最终实现由物到意,由意到文的转化。五年制高职学生长期接触文学类作文训练,形象思维较强,抽象思维能力较弱,且受到应用文程式化特点束缚,创新思维较差,故要重视以下思维能力训练。

1.类化思维。写作主体根据事物的共同属性、特征,对事物进行归类分析的思维能力。在应用文写作过程中,从材料的收集、主旨的提炼、整体的布局和材料的组织安排均离不开概括、归纳和抽象分析。若类化不当,材料不能反映主旨,结构定然无序。实践表明,五年制高职学生不善于对材料进行归类,或提炼主旨无从下手,或以偏概全、肤浅表层,或文章层次不清、条理不明,严重影响应用文写作质量。

2.对应思维。写作主体在写作中根据写作目的和阅读对象确定并灵活调整主题、选材和语气的思维能力。应用文不同于自我表露性的文章,更多体现互动性,有着对象化特点,其写作不能自说自话,而要在动笔之前明确主题、角度和阅读对象。例如晚辈给长辈写信或长辈给晚辈写信,其内容和语气一定大相径庭。作者在写作时必须具有角色认知的思维能力,头脑中始终有一个明确的角色位置指向。缺失对应思维将导致写出来的应用文即使格式规范,内容齐全,结果却达不到“用”的目的。

3.创新思维。写作主体充分发挥认识的能动作用,突破固定的逻辑框架,不断以新颖方式和多维角度的转化来寻求获得新成果的思维活动,主要表现为求异和创新。应用文一般具有固定的格式,具有明显的模式化思维的特点。掌握固定的模式有助于快速理清思路,迅速落笔成文。正因为如此,应用文写作教与学容易陷入“格式”至上的陷阱。模式并不意味着缺乏创造性,因为在写作过程中作者要运用高度的心智去构思、立意、选材、布局和表达。在写作中如果不善于创造性地提出新观念、新措施、新办法,那么所写出来的文章就没有生命力和实用性。特别是演讲稿、广告策划和新闻写作,要想引人入胜就需要创新思维,千人一面、刻板僵化很难取得较好的效果。

三、思维能力课堂训练的方法

写作思维训练的方法很多,因五年制高职语文应用写作模块课时有限,学生写作基础较差,训练内容要对提高其应用写作能力效果明显而又能易于操作,一般来说,课堂训练较为合适。课堂训练相对于实训和社会实践而言,主要指利用课堂时间结合应用写作课程内容对学生开展单项和综合能力训练。课堂训练对于学习惰性较严重的高职学生而言尤为重要。

1.范文研读。仔细分析研究优秀作品的遣词造句、篇章结构、内容逻辑,从而把握不同应用文写作中因场合、身份不同而形成的不同的语境、情态、气势、意味,做到反复揣摩,烂熟于心,从中获取知识、智慧、写作技巧,不断提高类化思维、对应思维等能力。重点从优秀作品中学习三方面内容:一是如何实现主旨和材料的统一;二是如何开头、结尾和起承转合;三是如何根据实际确定行文语气。

2.编写提纲。提纲对于写应用文、特别是写较长的应用文有重要的意义:一是提高写作效率。写作前编写提纲使文章主体层次清晰,整体协调,首尾一贯;可以使作者根据基本框架的需要对大量的素材进行取舍、裁剪;可以使作者提高分析综合能力和提纲挈领的本领。二是节约时间。应用文不同于散文、小说、诗歌等文学作品,格式固定,逻辑性强,材料定好后,写出了结构提纲,文章已基本成形。训练方法之一是编写提纲与范文研读相结合,在阅读范文时学生列出范文提纲,增强对文章层次结构、谋篇布局的整体把握。训练方法之二是写作练习时,不必每个习题都让学生写作全文,只布置编写提纲即可。编写提纲应包括如下几项内容:一是把文章的主题句或基本观点用准确完整的语言写下来;二是要把文章需写几个部分确定下来,而且要写出每部分的内容要旨;三是写出每部分的材料名称(或事实材料,或理论材料);四是开头和结尾,开头和结尾可以写完整些,也可以只写出大意。

3.段旨撮要。在每一段的开头,也用一两句话将本段的中心意思表述出来,统领本段或本层次的全部内容。同时,各段的显旨句之间,要讲究对称(不见得对仗),最好语序也基本一致。撮要需要有较强的概括能力和类化思维能力,也是训练类化思维的有效手段。在写作整篇文章前将段旨撮要与提纲相结合,则文章层次脉络不乱,整篇文章就会显得严谨、提气,写较长的文章也比较方便。课堂训练课采取三种方法:一是选择一篇段旨撮要较好的文章,将段旨句去掉,要求学生阅读文章,进行概括提炼,最后教师讲解;二是列出一篇文章的各段段旨句,要求学生结合主题,进行扩展写作。

4.一题多做。一是提供一则材料,学生根据材料写作多种文体;二是根据材料,提炼多种观点。前者重在增强学生的文体意识,后者重在开启学生的写作思路。此类训练在新闻、广告、调查报告写作中较为重要。通过逆向、发散等创新思维的方法,开展跨时空立体分析,或改变思考方向多项理论,鼓励学生打破传统的、通行的定论,另辟蹊径,不断增强思维的灵活性、广阔性、深刻性,从而提高创新思维能力。

[1]裴显生.写作学新稿[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4,第二版.

[2]孟昭兰.普通心理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

[3]马正平.高等写作思维训练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本文为淮安生物工程高等职业学校立项课题“高职应用文写作思维能力课堂训练方法研究”成果。

book=239,ebook=21

猜你喜欢
五年制应用文思维能力
应用文写作:语言简练、得体、有效
培养思维能力
培养思维能力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高职应用文教学方法初探
三年制高职生与五年制高职生学习力比较研究
关于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的思考
五年制高职企业实习中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CBS教学模式在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尘肺病教学中的应用
提升五年制高职化学实验教学效果的探索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