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美特罗替卡松在哮喘治疗中的控制作用

2011-03-30 12:57杨中杰
中国医药科学 2011年15期
关键词:卡松沙美特罗

杨中杰

安徽省桐城市人民医院药剂科,安徽 桐城 231400

临床上支气管哮喘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病种,患者常常咳嗽或感觉胸闷、气急且喘息呈现反复发作性,近年来,大量的新型糖皮质激素越来越广泛地应用到临床,其中治疗哮喘应用最多的是以受体激动剂解痉和糖皮质激素这两种激素相结合的方法[3]。2009年2~10月笔者所在医院应用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对55例支气管哮喘患者进行治疗,不但治疗效果好而且使用安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9年2~10月笔者所在医院110例支气管哮喘门诊住院患者,其中女54例,男56例,年龄13~75岁,平均(30.4±5.2)岁。重度持续性发作患者22例,中度持续性发作患者38例,轻度持续性发作患者21例,间歇性发作患者29例。患病时间最短1年左右,最长达40年。两组患者的发病时间、性别和年龄等一般资料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1.2 治疗方法

将110例支气管哮喘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各55例,入院后对两组患者都进行止咳化痰、吸氧和抗感染等基础治疗,在进行基础治疗结束之后,对治疗组的患者采取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舒利迭,葛兰素史克)进行治疗,每次沙美特罗/丙酸氟替卡松干粉剂50µg/250µg,对照组的患者则只选择丙酸氟替卡松吸入气雾剂进行治疗,两组患者均为2次/d。两组患者均12周为1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用药后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及用药期间出现的副作用。肺功能改变率=(用药后测值-用药前测值)/用药前测值×100%。

1.4 统计学处理

计量数据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用t检验、x2检验及秩和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症状消失时间

治疗组患者咳嗽、喘息及呼吸困难消失时间都比对照组患者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症状改善时间(,d)

表1 两组患者症状改善时间(,d)

组别 n 呼吸困难消失时间 喘息消失时间 咳嗽消失时间治疗组 55 2.2±0.9 3.3±1.2 5.4±1.6对照组 55 3.5±1.4 4.6±0.9 7.0±1.8 t 2.796 3.582 3.616 P<0.05 <0.05 <0.05

2.2 治疗后肺功能改变率

治疗组用药后各项肺功能改变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用药后肺功能改变率(,%)

表2 两组患者用药后肺功能改变率(,%)

注:用力肺活量(FVC)、最大呼气流量(PEF)、最大呼气中段流量(MMEF)、1秒钟用力呼气容积(FEV1)

组别 n FVC FEV1实/预 PEF MMEF治疗组 55 8.74±12.3 26.19±50.4 34.67±59.7 62.14±55.28对照组 55 1.28±6.3 8.64±2.3 5.22±18.7 2.89±13.28

2.3 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比较两组患者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两组患者中共有15例患者存在药物不良反应症状,对照组9例,治疗组6例,不过15例患者均可耐受药物的不良反应。主要症状表现为轻度的手抖、喉咙部感觉刺激和头痛。治疗组和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0.9%、16.3%,采用x2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519,P >0.05)。

3 讨论

支气管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因子、炎性介质及炎性细胞共同参与的一种慢性疾病,这种炎症使支气管患者对每一种激发因子反应性都很高,同时还可能导致患者气道缩小变窄,临床主要症状表现为:咳嗽或感觉胸闷、气急且喘息呈现反复发作性[7]。20世纪70年代之前,人们认为哮喘病是一种可怕的疾病,随着临床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人们对这种疾病的认识也有了变化,近年来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之后,人们对支气管哮喘有了更科学、深刻的了解。医学研究专家认为,哮喘病是由T淋巴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及肥大细胞等许多细胞组分及多种细胞共同构成的一种慢性气道疾病,在这个发展基础上,同时兼有气道重构及气道高反应性。此外,从病理学的方面来看,气道的炎性过度刺激和支气管平滑肌的痉挛这两个因素是导致哮喘病发作的根本原因,所以在治疗时,临床上多数应用抗炎药物,及采用解除支气管平滑肌痉挛及支气管扩张的治疗方法。本组应用的沙美特罗替卡松吸入进行治疗后,咳嗽、喘息及呼吸困难消失时间明显短于单用丙酸氟替卡松吸入气雾剂治疗组,两组患者治疗结果进行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用药后各项肺功能改变率与对照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充分说明沙美特罗/丙酸氟替卡松吸入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优越性。

本研究应用的沙美特罗替卡松吸入是一种有选择性的治疗哮喘药物,其成分中含有一种比较长的侧链,这种侧链不但有较强的脂溶性,而且对β2-受体选择性也较高。对渗出性的水肿、抑制各种炎性介质释放、扩张气管及由乙酰胆碱和组胺引起的支气管哮喘病有着良好的缓解作用。不但对吸入过敏原后的速发、迟发反应有强烈的抑制作用,而且还有很强的清除气道黏膜纤毛的能力。本组应用的沙美特罗替卡松吸入剂含有丙酸氟替卡松及沙美特罗两种成分,这两种成分各自的作用也都非常不同。丙酸氟替卡松是一种吸入型的糖皮质激素,它和细胞内糖皮质激素进行有机结合,形成一种具有活性的固醇复合物,对各种原炎性基因进行补救,极大地促进了抗炎活性,从而使气道炎症减轻,对基底膜的增厚、上皮细胞的损伤及炎性细胞的渗出也起到强烈的抑制作用,进一步使支气管的扩张作用得以延长,既达到了抗炎又达到了持续性扩张支气管的效果,已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临床哮喘的治疗[12]。本研究通过此两种方法分别对患者进行治疗结果显示,用沙美特罗和丙酸氟替卡松相结合的方法,明显比单纯应用丙酸氟替卡松的治疗效果好,且两组不良反应无明显差异。联合用药不但能使患者的肺功能得到良好的改善,而且使用简单,安全性高因而在值得进一步推广。

[1]刘涛. 沙美特罗吸入治疗支气管哮喘疗效观察[J]. 黑龙江医学, 2008,39(12):109,115.

[2]吕洪博. 舒利迭治疗支气管哮喘临床疗效观察[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9, 67(11):268,285.

[3]王春兰,刘俊英,李丽娜,等. 沙美特罗联用氟替卡松治疗哮喘的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9,56(9):361,375.

[4]孙晓萍. 吸入丙酸氟替卡松加沙美特罗治疗中重度支气管哮喘复发56例临床观察 [J]. 陕西医学杂志, 2009, 13(5):501,615.

[5]贾社军. 氟替卡松联合沙美特罗对小儿哮喘血清白介素的表达及气道重塑的调控作用 [J]. 四川医学,2009, 22(7):101,425.

[6]罗文芳. 氟替卡松/沙美特罗松联合用药治疗儿童哮喘疗效观察[J].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09,12(19):385,421.

[7]王珊梅, 陈一强, 温红侠,等.沙美特罗联合丙酸氟替卡松治疗支气管哮喘不同降级方案对照研究[J].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10, 43(12):328,441.

[8]成书明. 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与丙酸倍氯米松吸入剂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观察 [J]. 中国医药指南, 2010, 24(18):115,131.

[9]左振军. 沙美特罗/丙酸氟替卡松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观察[J].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0, 35(1):171,223.

[10]刘卿华. 沙美特罗/丙酸氟替卡松干粉剂吸入治疗成人中、重度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的疗效观察[J]. 包头医学院学报, 2009, 21(4):615,871.

[11]许力军,唐颖,华树成,等. 丙酸氟替卡松/沙美特罗联合孟鲁司特钠对哮喘患者细胞因子及肺功能的影响 [J]. 临床荟萃, 2009,16(4): 761,775.

[12]张浩, 孙娟. 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在治疗支气管哮喘中的临床应用[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0,23(5):781-785.

猜你喜欢
卡松沙美特罗
丙酸氟替卡松、孟鲁司特、地氯雷他定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临床研究
噻托溴铵联合沙美特罗替卡松治疗慢阻肺稳定期的疗效观察
美丽乡村—“红色沙美”景观设计初探
动物界的“春运”大片
异噻唑啉酮对土壤微生物杀灭效果及其影响因素初探①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使用沙美特罗氟替卡松粉吸入剂的临床护理干预
我画的不是胖子
沙美特罗替卡松联合孟鲁司特治疗儿童哮喘疗效分析
欧洲药品评审局批准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新复方制剂茚达特罗-格隆溴铵上市
卡松防腐体系液体洗涤剂中的耐药菌系统发育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