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反映荆楚文化的方言力作
——芜崧《湖北江陵方言》评介

2011-03-31 02:16邵则遂
关键词:方言词江陵楚文化

邵则遂

(中南民族大学文传学院,湖北武汉430000)

一部反映荆楚文化的方言力作
——芜崧《湖北江陵方言》评介

邵则遂

(中南民族大学文传学院,湖北武汉430000)

长江大学芜崧教授的《湖北江陵方言》于2008年由东北师大出版社出版,全书40万字。这样的篇幅在汉语方言研究著作中是少见的。书中解释方言词语2100条、惯用语285条、方言成语176条、俗语108条、谚语言69条。另外,还解析了《楚辞》中的江陵方言词39个,扬雄《方言》中的江陵方言词90个,章太炎《新方言》中的江陵方言词45个,其他古籍中的语词143个。书中对江陵方言词法、句法,特别是惯用句式的描写,多达上百种,信息量大,读来令人畅快,有耳目一新之感。笔者认为该书有如下三个特点。

一、描写细

该书描写江陵方言相当细腻,写出了江陵方言的特色。首先,在词汇上,古语词丰富,在《楚辞》、《诗经》等经典文献以及古代话本小说、《红楼梦》等通俗文学作品中都有其踪迹,在《说文解字》、《玉篇》、《尔雅》、《方言》(扬雄)、《新方言》(章太炎)等古代工具书中也能找到它们的踪影。其次,在语法上,后缀、句式丰富多彩。诸如“子”、“包”、“包子”、“家[ka]”、“嘎子”、“巴子”等后缀十分丰富,特别是后缀“儿”独立成为一个音节(好玩儿、可嬉儿),这是其他方言中少有的。在句法上,有“直V的”、“V破”、“NV斗(起)在”、“好A子”、“不过”补语句、“要NN没得”、“要A不得A”等38种句式,为人们表情达意提供了丰富的语言载体。第三,在语音上,没有三个翘舌音声母和鼻音声母[n]以及[əŋ]、[uəŋ]、[iŋ]等韵母,存在舌面不圆唇后高元音[ui]和二合元音韵母[io]。

二、挖掘深

作者对江陵方言词的解释坚持“以今溯古,以古串今,上挂下连”的原则,使词语释义有相当的深度。如“有”字条,江陵方言“有”表示“富足、满足”义,如:西瓜吃有哒。该书以下列材料为证。《诗经》:“自今以始,岁其有。”毛传:“岁其有,丰年也。”《列子》:“羡施氏之有因从请进趋之方。”张湛注:“有,财足也。”

该书解释方言词语善于追根溯源。有的来源于历史典故。如:不服周:不服气;不服管。例如:这伢子就是不服领导的周。据说在西周初年的楚国被封为子爵,逐渐强盛之后便不服周王朝统治,架空周天子,“不服周”由此而来。

三、底蕴厚

挖掘江陵方言,就是在挖掘江陵乃至荆楚文化。该书取材雅俗并举,自经史子集、词书、传记、笔记、小说、戏曲、传奇,以至民谣、民歌、民谚、民间故事,都有广泛的收集。该书注重语言与民俗的联系,即以避讳的民俗为例,江陵人对有些词语有特定的说法,比如把“猪舌头”称为“赚头”,称抬棺材为“抬重”,称“月经”为“好事”。这些民俗语言的细节都是经过仔细观察和长期的生活积累才得到的。

责任编辑 韩玺吾 E-mail:shekeban@163.com

D

A

1673-1395(2011)01-0188-01

2010 09 -22

邵则遂(1958—),男,湖北天门人,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现代汉语及方言研究。

猜你喜欢
方言词江陵楚文化
湘楚文化之杨家将与太极起源
江陵愁望寄子安
荆楚文化 漆器之美——项目式美术课程设计的探究学习
秦楚文化交融的结晶:商洛花鼓
江陵东周楚墓出土青铜兵器中的吴越文化因素分析
庆夺金
古语词“蹴踏”与方言词“出达”chū?da
第二届楚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论点摘编
鲁迅著作杨、戴英译本的方言词语英译评析
简论《小二黑结婚》和《李有才板话》里的方言词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