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文化选择功能

2011-03-31 05:53王丽慧
关键词:理论政治思想

王丽慧 王 杨

(长春工业大学研究生学院,吉林长春130012)

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文化选择功能

王丽慧 王 杨

(长春工业大学研究生学院,吉林长春130012)

在文化多元化的形势下,重视和发挥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文化功能,努力在文化视域中研究和发展,提高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功能和效用,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本文正是在这个意义上阐释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文化选择功能的意蕴,其内在规定为目的性选择、扬弃性选择和创造性选择。

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文化选择

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文化选择问题是在实践和理论研究中凸显出现的。这是因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不仅要深入研究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文化内涵和逻辑结构,更要从文化选择的视角进行准确的把握和探讨,才能在深层逻辑中把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实质,才能对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进行更有实效性的创新,才能在多元文化背景下发挥其意识形态的功能。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具有的文化本质属性体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存在形态。在对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文化选择进行探讨与研究过程中,彰显并体现其目的性、扬弃性、创造性功能具有重要的意蕴。

一、目的性选择

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文化选择是要利用多元文化的格局,丰富自身的文化价值体系,最终有效促进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达到教育实际要求,教育和培养出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人才。因此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文化选择是具有目的性的。

首先,目的性选择的核心是通过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实现对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的坚持,巩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促进社会主义文化价值体系的进一步发展。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大力推进理论创新,不断赋予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鲜明的实践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与进步,促进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存在和发展,如何突出体现实践特色、民族特色和时代特色,要求我们要坚持民族与世界、理论和实践、历史与当代现状的有机结合统一。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要在教育过程中反映这一重大课题,积极探讨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与前进,深入分析推进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和发展,研究保证中国在现代的国际形势下,能够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有效途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文化选择要实现的重要目标是把人的价值理念和思想道德准则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进行有机的结合和统一,要高标准的使社会主义价值观融入全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中来。在具体研究和工作中,努力探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国民思想意识中主体影响的有利方法和途径,加大并增强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影响力度,发挥文化价值在我国文化格局中的主流地位,要既能做到包容多样,又能同时促进社会主义文化的可持续发展。在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文化选择中,认真做到务实、求真,真正做到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推进文化的积极发展,深化教育方式的改革创新,不断保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大力宣扬。

其次,目的性选择的作用是积极倡导主流文化,重点引导受教育者进行主动的、正确的文化选择。主流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或一个社会中起主导作用的文化。它是社会文化的本质体现和内容的凝炼,应对个体或集体起到最根本的影响作用,决定着社会根本文化价值体系的继续和传承。在多元文化的格局中,其他国家或民族利用现代的经济和科技的途径,大肆向我国渗透西方资本主义的价值观,影响和动摇我国人民的社会主义思想,淡化和冲击马克思主义的远大理想,以实现其亡我的政治目的。这些不利影响不仅仅是在政治和经济上,在文化领域也是随处可见的,如大肆宣传和渗透资本主义的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生活方式和价值理念等,这些非社会主义的文化内容对我国人民的影响是极其恶劣和严重的。一部分人在其影响下,出现了理想信念动摇、价值观扭曲、行为准则混乱和社会主义思想意识淡薄等现象,这些对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提出了严峻的考验。在这种复杂的形势下,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文化选择要突出其功能,加强对多元文化的把握和利用,强化对主流思想文化的教育和传授,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选择正确的文化能力。在精神文明建设中,要切实加强对于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社会主义的根本性和主导性地位,坚决反对和抵制一切敌对的或不利的思想文化内容,从根本上解决人们在思想、信念和理想上的迷惑,使主流文化思想教育具备更强的科学性、合理性。要注重社会需求和个体需求发展的有机结合,重视个体的基本差异,在统一标准的基础上,重视和发展多样化的个性发展途径,有效结合共性和个性的有机因素。社会文化结构是主流文化和亚文化等共同结合的,由于个体在社会构成中的基本性质,不能忽视亚文化对人的思想意识的影响,更不可能限制个体在亚文化环境中的存在。因此,要重视在主流文化的背景下,对亚文化的引导与建设。每个个体都会不同程度的在亚文化领域里活动,这些亚文化对于主流文化来说,有积极的或有利的因素,但同时也有消极的或不利的因素,应该关切和大力引导亚文化的建设,努力促进亚文化向主流文化的靠近和结合,争取全面影响个体思想道德、价值意识的统一引导和发展。通过对亚文化的研究和引导,要求其以主流文化为导向,针对个体的文化意识和选择能力更能起到培养辨别、认知和选择的文化基本能力,可以有助于主流文化的影响力和吸引力的提高。

最后,目的性选择的指向是促进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建设和发展。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文化选择必须大力推进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积极推进社会的和谐风尚。社会主义和谐文化是整个社会整体结构的精神文明支柱,是保障社会凝聚力的重要依据。在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文化选择研究与开展中,要切实把握和加强社会主义和谐文化这一主题,大力推广中国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核心文化价值,积极传授和宣传科学的、理性的文化理论,推动我党理论的创新发展,努力作用于人民大众的精神文明发展进步需要。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要坚持正确的引导和巩固社会的良好风气的构成,为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奠定基础的思想道德标准。在研究和开展的过程中,切实着眼于文化的和谐方向,全面把握地区差异、民族差异、城乡差异等的文化协调发展,全面灵活利用现代化传播媒介,全面协调和利用整体文化格局,积极调动受教育者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在实际目的上来说,我们要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论,深化社会主义价值观教育,使受教育者具备社会主义思想理论素养,在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的目标上,起到积极的作用。和谐文化的建设,也同时要求我们在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文化选择中注重体现人文精神,使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落在实处,对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发挥更大的作用。

二、扬弃性选择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否定所实现的发展,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在扬弃旧事物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正因为采取了扬弃的态度,即既克服又保留的态度,才会有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才会有事物的不断发展,扬弃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反思、批判和借鉴的过程。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文化选择实际上就是对社会发展中价值观、生活观、社会思潮等文化思想进行有目的反思、批判和宣讲。弘扬先进文化,反思和批判落后文化,从而发挥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宣解意识形态的主渠道作用。

因此,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文化选择,必须要坚持批判与继承的有机结合。要对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进行深化改革和创新,我们要积极的研究和探讨传统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中的不适应的或制约性的不利因素和理论内容,对其进行理性的判断和舍弃。对于其中具有积极性和可持续性的理论内容或文化结构,尤其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念和科学方法,不仅仅要加以简单的继承,更应大力的发扬和创新。发展应以理性的反思和继承为根本原则,不能盲目的继承,也不能无原则的批判,两者的并行兼顾才能真正促进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即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也是一直秉持着发扬优秀,摒弃落后的根本原则。

另外,对于传统文化或西方文化,也要坚持扬弃与借鉴的根本原则,要做到弃其糟粕、取其精华、利为我用。我们要看到全盘西化或完全继承传统文化,这两种做法都是不可行的,也是万万不能的,但同时我们必须要清楚的看到,传统文化中的积极因素是可以帮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格局良好发展的。在科学技术和经济发展领域内,西方的文化精华和实际成果已经在我国有一定影响,并对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起到了相应的辅助作用。因此,在思想政治理论教育领域,我们不能总以单纯的拒绝或批判为方法,应该大胆的探寻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的积极因素,利用其优秀的一面对主流文化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性作用。比如邓小平同志曾经提出过,西方好的东西,应该借鉴学习。所谓这些“好的东西”,其中就包括西方发达国家的思想文化的精华。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扬弃性选择就是要理性的对待一切文化成果,转化并吸收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的优秀成果,又要同时坚持立场,摒弃那些糟粕。

三、创造性选择

不断在实践和理论中探索发展规律,创造新的文化思想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马克思主义的精华所在。

首先,人类的实践活动,都在一定的外界条件下,根据本质需要在创造的过程中,不断超越,摆脱束缚,实现进步和发展的。文化的本质因素就直接指向了发展、创造、超越的活动规律。创造性是人类区别于动物的本质特点之一,人类创造文明的过程中,一直都体现着创新的基本表现。可以说,创造性是人类发展的基本属性,同时也是人类文化的发展途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是人类文化活动的基本表现形式,进步和发展也是人类文化进步的根本途径之一。如当代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文化选择表达就不同于甚至进步与近代的表现,它不再是单纯的封建主义的批判,对资本主义的反对和摒弃,而是通过提倡“实现幸福、理性自由和天赋人权”,而突出彰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一次文化选择。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文化选择,必须秉持创新发展的基本态势,适应时代的要求,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创造性力量。

其次,文化是人类思想活动和实践活动所创造出的成果的总和,在活动的过程中进行创造是文化发展的必经之路。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是一种基本文化事象,同样也具备着创造性发展的基本性质。在化人的基本功能上,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文化选择既要继承传统的精华,同时也应该以“化人”为根本目的,对本质的文化属性上进行梳理,通过创新来探寻新的文化发展和有效的途径利用,以保证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生命力的蓬勃发展。

最后,全世界范围内的人类的生活状态都在以市场经济为基础,对于时代的变革和发展现状,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也要与时俱进。针对性的在思想意识、文化理论、价值观念上进行深层次的引导和教育,在文化价值上进行积极反应。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文化选择要突出新观念、新理论、新方法的基本特点,全面协调控制人民的理想价值观念,在保证和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健康、积极发展的根本要求下,适应时代的发展,突出体现创造性价值功能。

在经济全球化的形势下,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已经成为我国现阶段必须做好的重要工作之一。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做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要充分重视其文化性,研究并发展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文化选择,发挥其实质性功能,促使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能够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全面发展,发挥应有的实效性。

[1]周琪.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视域研究述评[J].思想理论教育,2007,(4).

[2]常东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问题初探[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2009,(10).

[3]李艳,李海峰.文化取向: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理性自觉[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2008,(6).

[4]杨红.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和实效性[J].理论前沿,2009,(19).

[5]贺斌.浅谈中国传统文化与当代思想政治教育[J].法制与社会,2007,(2).

[6]赵忠德.文化的定位[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2006,(1).

吉林省教育厅“十一五”社会科学研究“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文化含量问题研究”(编号:吉教科文合字[2009]第 158号)。

王丽慧(1971-),女,长春工业大学研究生学院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猜你喜欢
理论政治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坚持理论创新
神秘的混沌理论
思想与“剑”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政治攀附”
“思想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