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与对策

2011-03-31 09:49王燕青程联芳
大麦与谷类科学 2011年4期
关键词:小麦农业生产

王燕青 程联芳

(山西省黎城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山西 黎城 047600)

小麦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和主要的战略性粮食储备品种。其产量的高低、品质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国家粮食安全、社会稳定、经济发展以及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但就现阶段来讲,小麦生产面积却呈逐年减少趋势,而消费量却呈逐年增长趋势,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因此,稳定小麦生产面积,提高小麦单产水平与种植效益,是确保小麦产业稳定发展的关键环节。

1 小麦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分析

1.1 农业基础设施薄弱,抗御灾害能力低

农业是一个弱质产业,受自然气候条件影响较大。尤其是近年来,干旱、洪涝、低温冻害、病虫草害等自然灾害频发,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农业生产的稳定发展。为此,改革开放以来,国家不断加大对农业生产的投入力度,农业基础设施明显改善,抗御自然灾害能力也明显增强。但由于地区间发展很不平衡,以至于粮食生产因自然气候因素等影响年度间变化较大。尤其在北方地区,作为粮食生产主要作物小麦受其影响尤为突出。就黎城县来讲,目前拥有漳南、漳北、勇进三大灌渠,加上小泉、小水、机井灌片,可控制灌溉面积约9 333.3 hm2,占全县耕地面积的50%左右,可谓是水利大县,但由于有渠无库,加之上游来水路线长,部分灌渠渠系年久失修,导致水源渗漏严重,不但浇不上适时水,而且灌溉成本明显加大,水利设施难以很好发挥抗旱作用。

1.2 小麦生产的基础条件相对较差

进入新世纪以来,工业化、城镇化建设进程加快,加之各地种植业结构调整力度加大,大批良田被用于城建、绿化、发展工业、发展设施农业及高价值的经济作物和养殖业等,种植小麦的基础条件因良田的面积减少而不断下降。此外,由于农家肥施用减少,土壤肥力亦明显不足。据调查,当前农村以户为主的家庭养殖业逐步弱化,而传统堆沤集造农家肥的习惯也逐渐消失,单位面积农家肥使用量明显不足,80%多的土地成为“卫生田”,加之机械化秸秆还田的普及率有限,造成土壤有机质含量明显下降,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实现高产、稳产的土壤肥力基础较差。

1.3 小麦生产成本高、效益差

据调查,由于生产资料价格的不断上涨及用工成本的增加,种植小麦物质投入及用工投入约需400元/667 m2左右,而正常年份,小麦平均单产水平250 kg/667 m2左右,按市场价2.4元/kg计算,产值仅 600元/667 m2,纯收入仅 200元/667 m2左右,如遇自然灾害,小麦单产则明显下降,常常导致入不敷出。与玉米比较,生产成本在300元/667 m2左右,一般年份平均单产均在400 kg/667 m2以上,按市场价2元/kg计算,产值800元/667 m2以上,纯收入500元/667 m2多,较小麦可增收300元/667 m2多。如果种植经济作物,则效益更好,这也是导致小麦面积逐年减少的主要原因之一。

1.4 农民科技素质参差不齐

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与完善,农村青壮年劳力多数外出打工,而留守种田的多为老、弱、病、残、妇人员,不但文化素质低,而且科学种田水平差,造成田间管理粗放,从而制约了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

1.5 产业化水平低,加工转化落后

当前,相当一部分小麦加工企业生产工艺相对落后,加工品种单一,缺乏名牌产品,企业与市场、企业与生产之间难以进行有效对接,同时小麦生产优质优价政策落实不够,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小麦产业的健康发展。

2 促进小麦产业发展的对策

2.1 继续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努力改善小麦生产基础条件

各级政府要不断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持续强化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强化中低产田改造,同时要大力推广机械化秸秆还田、测土配方施肥、增施有机肥、合理轮作、节水灌溉等技术,不断培肥土壤地力,建设遇旱能灌、遇涝能排的高产稳产田,增强麦田的综合生产能力和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2.2 科学布局规划,推广粮经间套模式,提高麦田综合效益

在我国北方地区,“伏秋连旱、冬前积温不稳定、春季干旱、春季冻害、后期自然灾害”是制约小麦高产、稳产的五大自然因素。而小麦又是一种需肥、需水较多的作物。为此,各地一要积极采取有力措施,保护基本农田,保障粮食生产能力;二要因地制宜,科学布局规划,合理调整种植结构,坚持“麦走水路”原则,扩大水浇地小麦生产面积,提高小麦单产水平;三要积极探索和总结推广粮经间套、复播等高产、高效立体种植模式,如麦田复播西红柿或甘蓝、玉米,小麦套种玉米复播大豆或油葵等,既解决了粮经争地矛盾,又有效提高了土地及光、热、水、气等资源利用率,也是走出种麦效益低下困境,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有效路径。

2.3 继续实施小麦高产创建,持续加大农民科技培训力度

近年来,农业部实施的粮棉高产创建活动,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粮食生产的稳步发展,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尤其是在小麦生产方面,通过整合项目资金、增加对农民的物化补贴、集成推广优质小麦标准化生产技术、深入开展技术服务、技术培训等,优化了生产要素配置,集中展示了农业科技成果,有效提高了小麦生产科技含量,总结探索出不同地区行之有效的小麦高产创建经验,并辐射带动了各地小麦产业均衡发展。

2.4 加强土地流转承包,推行适度规模经营

改革开放以来,通过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从根本上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的迅猛发展。但进入新世纪后,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与完善,大批农民外出务工,农村一家一户小而分散的种植模式,严重制约了现代农业发展步伐,并成为制约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的瓶颈。在不改变土地集体所有制性质,尊重农民土地流转主体地位的前提下,坚持“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积极引导农民开展土地经营承包权有序流转,鼓励成立农业合作社开展代耕、代种,从而将千家万户分散的土地,通过土地流转等形式集中起来,使分散的小生产方式转变为集约化的生产模式,这样,一方面可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抵御市场风险和自然灾害的能力,保证农民获得稳定的收益。另一方面,对于发展现代农业,促进规模化经营,标准化生产,保证小麦品质的稳定性,增强市场竞争力,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是加快小麦产业化发展步伐,提高小麦生产的劳动效率和土地产出率重要举措。

2.5 大力扶持小麦加工企业,持续推进小麦产业化进程

小麦加工龙头企业是连接生产与市场的纽带,是落实“订单农业”的主力军。大力扶持小麦加工龙头企业,促进其进行设备与技术更新,改进生产工艺,提高加工能力,培育名牌产品,提高产品附加值,增强市场竞争力,可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作用,有效带动小麦生产基地建设,促进订单农业发展,促进优质、优价政策落实,从而加快小麦产业化进程步伐,推动小麦产业稳步发展。

[1]余松烈主编.中国小麦栽培理论与实践 [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

[2]农业部小麦专家指导组.现代小麦生产技术 [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7

[3]徐兆飞.山西小麦 [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6

猜你喜欢
小麦农业生产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主产区小麦收购进度过七成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孔令让的“小麦育种梦”
叶面施肥实现小麦亩增产83.8千克
用旧的生产新的!
哭娃小麦
“三夏”生产 如火如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