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与高校图书馆的作为

2011-03-31 12:21沈辉
大理大学学报 2011年10期
关键词:民族民间文化遗产民族

沈辉

(大理学院图书馆,云南大理 671003)

地方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与高校图书馆的作为

沈辉

(大理学院图书馆,云南大理 671003)

随着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地方民族文化资源的开发与保护问题也日益突出,这对传统的图书馆民族民间文化的搜集与保护提出了挑战。地方高校图书馆在民族文化资源建设中一方面要加强地方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的搜集、整理、开发与保护,另一方面应为区域民族民间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提供平台与支持,这既可以促进高校图书馆工作的创新,又可提升图书馆的文化底蕴,拓展图书馆的服务教育职能,扩大图书馆的社会影响力,使高校图书馆更有作为。

民族民间文化;保护;高校图书馆;作为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和血脉,文化是历史的一种积淀,民族文化是各民族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和发展起来的具有本民族特点的文化。随着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地方民族文化资源的开发与保护问题也日益突出,这对传统的图书馆民族文献的搜集与保护提出了挑战。地方高校图书馆对民族民间文化遗产担负着搜集、整理、保护、传承的文化使命,有责任和义务在保护民族民间文化中发挥积极作用,并将其明确纳入到工作职能中来。

一、地方民族民间文化遗产保护的现状

民族文化是指一个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共同创造并赖以生存的一切文明成果。文化遗产包括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物质文化遗产是具有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的文物,包括古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石刻、壁画、近代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等不可移动文物;历史上各时代的重要实物、艺术品、文献、手稿、图书资料等可移动文物,以及在建筑式样、分布均匀或与环境景色结合方面具有突出价值的历史文化名城(街区、村镇)。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种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世代相传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包括口头传承、传统表演艺术、民俗活动、礼仪与节庆、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民间传统知识和实践、传统手工艺技能等以及与上述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文化空间。

地方民族民间文化保护面临着法制不健全、缺乏专业管理人才、经费匮乏等问题。有的地方存在重申报、轻管理、重开发、轻保护的现象。民族文化遗产保护与地方旅游开发存在着尖锐的矛盾〔1〕。云南民族众多,民族民间文化资源多姿多彩,但由于历史的原因,很多都缺乏有效的保护,正在受着来自现代社会文化的冲击。散落在民间很多珍贵的文献,因为经费原因搜集不上来,民族建筑、古迹等缺乏有效的保护,民俗风情正在发生着改变与消失。由于缺乏有效的保护手段,自然原因、人为破坏、现代生活方式、地方经济建设、旅游开发等,都在导致一些地方民族民间文化正在逐渐消失,民族民间文化遗产正面临着生存的考验。民族文化是民族的根系,是一个民族生存、延续、发展的重要精神支柱和内在动力基础〔2〕。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资源,是进行民族文化建设的基础。2000年5月,《云南省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条例》正式颁布实施,标志着云南民族文化资源的保护有了法律依据。应依法加强对民族民间文化的管理,地方文化部门对诸如民居、宗教器物、工艺美术、饮食、交通工具等有形文化资源,要进行登记,对不可移动的有形文化资源如建筑等,要实行挂牌保护,对濒临消亡的文化资源如民间工艺、传说故事等,要在保护的同时,进行科学合理的开发和利用。要实现对民族文化资源的有效保护,必须把保护与开发利用结合,在开发利用中进行保护〔2〕。大量实践证明,许多文化资源遭到破坏甚至消失,其主要原因之一就是长期闲置所致。只有在开发利用的过程中,才能认识到它潜在的价值,尤其是民族文化资源中的那些面临失传的无形资产〔3〕。保护民族民间文化,关键是要加大以政府为主导的宣传、保护、抢救和传承,营造保护文化遗产的良好氛围,提高公众对民族民间文化保护重要性的认识,动员全社会共同参与,关注和保护民族民间文化,增强全社会的民族民间文化保护意识。使民族民间文化保护深入人心,成为全社会的自觉行动。

二、高校图书馆在民族文化遗产保护中的作为

(一)提高思想认识,践行文化保护使命

高校图书馆的职能不仅仅是收集、整理、保存和传播文献。保护传承一个地方民族文化也应是地方高校图书馆的新职能与新任务。因此,地方高校图书馆要重视和加强与地方文化主管部门、地方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以及专家学者及社会各界的联系,积极追踪地方民族民间文化的保护进程,及时将新的保护成果搜集进馆、服务大众,努力在保护和利用之间打造一个良好的平台。可以发挥地方高校图书馆保护、传承民族民间文化的职能与优势,举办一些民族民间文化的知识讲座,帮助青年学生了解地方民族民间文化历史,探索和解读民族民间文化的价值。也可以举办地方民族民间专题陈列和作品展览会、民族影视展播等,让广大青年学生更直观地接触民族民间文化实物,了解地方民族民间文化瑰宝,激发青年学生的兴趣,培养民族民间文化的传承人。通过各种宣传,加深青年学生对民族民间文化的了解,提高对其保护重要性的认识,增强保护意识,形成保护民族民间文化的良好氛围。

(二)加强宣传,营造良好氛围

《云南省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条例》提出“保护为主、抢救第一,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方针,要求保护好本辖区内的民族文化资源。地方高校图书馆要按照条例要求,与地方文化部门积极协作,组织人力参与对区域民族民间文化资源进行普查、整理的基础上,形成地方民族民间资源数据库。将地方民族民间文化资源的保护纳入地方高校图书馆特色建设中来。并利用图书馆地方文献室,系统开展地方民族民间文化的宣传、介绍、文献和实物展示、论坛、讲座、研讨会等一系列活动。扩大民族民间文化宣传面,让更多的读者了解地方民族民间文化,为保护和传承民族民间文化营造良好的氛围。

(三)增加专项经费投入,扩大民族文献采集

地方高校图书馆要关注本地区民族文献的收集整理工作。增加民族民间文化采购专项经费的投入,制定专门的民族文献收集方案,扩大地方民族文献采集。图书馆文献采购人员应到本地区的县、乡、村镇、民间艺人等家中采访,掌握民间文献的动态,积极主动联系县、乡、村的文化、教育、政协等文化职能部门,与之联合开展地方民族民间文献的收集、采访等工作,把散落民间有价值的文献搜集上来。

(四)注重民族文献研究人才培养

人才是关键,人才是基础。地方高校图书馆应发挥人才技术和地域优势,积极规划,培养热爱地方民族文化的人才。把熟悉地方文献馆藏,了解知晓本地区民族民间文化状况,有丰富专业知识,检索能力强,有深厚民族文化功底的人选拔出来,利用图书馆民族文献研究平台聚集一大批具有专业素质与专业技能的民族文化研究人才,加强民族学人才培养,为地方民族民间文化数据库建设储备好人才。自发地在图书馆、学校、地方形成一种民族民间文化学术研究风气。

(五)与地方文化部门协调配合,搞好资源整合,构建数字化共享平台

许多高校图书馆都设立有古籍部和地方文化资料室,负责本地方民族文献的收集、整理、保护、研究分析等工作。地方高校应积极参与地方文化部门组织的民族文化遗产调查、田野调查,地方文化遗产资源的种类、数量、分布状况、生存环境、保护现状及存在问题的考察研究。认真做好地方民族文化遗产保护目录的建档、记录、整理、研究等工作。对民间文物、文献、工艺精品等与地方民族民间文化有关的实物进行专柜陈列展示,形成丰富而有特色的资源馆藏,为地方民族民间文化保护传承提供知识储备。地方高校图书馆除具有独特的区域文化背景、地理位置特点外,在资源的后续保护、整理、研究、传承方面,更具有一定的特长和明显的优势〔4〕。一是硬件环境,建筑设施方面:馆舍环境、设施条件等;技术设备方面:信息存储载体、环境信息加工设备、信息利用界面等,为地方民族民间文化保护传承提供利用空间与专业配备。二是软件环境,图书馆拥有收藏、加工、整理各种文化信息资源的专门人才、丰富的工作经验及先进的设备技术,可运用音像、网络、数字技术、多媒体等现代技术手段,为地方民族民间文化保护传承提供展示和数字共享的平台。

三、地方民族民间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是地方高校图书馆的新使命

2011年6月11日是我国第六个文化遗产日,今年的活动主题是“文化遗产与美好生活”〔5〕。政府正在通过宣传,结合当地实际,加强策划组织,丰富文化遗产日活动的内容与形式,增进广大公众对文化遗产的认知,营造全社会共同关注文化遗产保护的良好氛围,把文化遗产日办成与全民生活密不可分,让全民切身体验文化遗产、积极参与文化遗产保护、共享文化遗产保护成果、增强文化遗产保护意识的文化节日〔5〕。文化遗产是需要保护与传承的,民族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需要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与呵护,这样民族文化的“魂”才能薪火相传,永不熄灭〔6〕。

高校图书馆是文化的聚集地、发散地和创新地,它以丰富的馆藏文献资料及浓郁的文化氛围和大型活动场所,为地方民族民间文化遗产提供了赖以生存的文化土壤,为社会公众、在校师生与传统民族民间艺术搭建了一个互动的平台〔7〕。地方高校作为一个地方文化教育机构,是传承文化的重地,因此,地方高校图书馆在完成教辅工作的同时,应积极自觉地参与到地方民族民间文化保护传承、开发研究工作中来,这是新时期高校图书馆的职责所在,是图书馆工作的新使命。地方民族民间文化需要地方高校图书馆的积极参与,高校图书馆应积极行动,认真规划,培养一批地方民族文化工作人才,依托区域与人才优势,在完成教学科研信息支撑的同时,把一部分精力转移到地方民族民间文化保护传承、收集整理、研究利用等工作中来。地方高校图书馆应为区域民族民间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提供平台与支持,这既可以促进高校图书馆工作的创新,又可提升图书馆的文化底蕴,拓展图书馆的服务教育职能,扩大高校图书馆的社会影响力。这将是地方高校图书馆服务地方经济文化建设的又一个新起点。

〔1〕中国新闻网.《非物质文化遗产法》6月1日正式实施〔EB/ OL〕.(2011-06-01)〔2011-07-28〕.http://www.chinanews. com/cul/2011/06-01/3080772.shtml.

〔2〕孙克勤.遗产保护与开发〔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2008:1-3.

〔3〕林庆.民族记忆的背影:云南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07:3-34.

〔4〕陈敏芳.图书馆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责任与作为〔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1(1):106-109.

〔5〕国家文物局.关于发布2011年度中国文化遗产日主题和宣传口号的通告〔EB/OL〕.(2011-04-01)〔2011-07-28〕. http://www.sach.gov.cn/tabid/312/InfoID/28308/Default.aspx.

〔6〕孟慧英.试谈少数民族文化遗产的特点〔M〕//文日焕.民族遗产.北京:学苑出版社,2008:46-55.

〔7〕李雁.高校图书馆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思考〔J〕.江西图书馆学刊,2009,39(3):82-83.

(责任编辑 党红梅)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olk Traditional Cultural Protection in Local Area and Behavior of Librarie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HEN Hui
(Dali University Library,Dali,Yunnan 671003,China)

With the local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the problem between developing and protecting local ethnic cultural resources is getting more and more protruding,which presents a challenge to library in searching and protecting folk culture.What the libraries in region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hould do to construct national culture?On one hand,libraries in lo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can strengthen the searching,arranging,developing and protecting it in local nationalities,on the other hand,it should provide stage and support for protecting and transmitting of regional national folk culture.Undertaking these activities can not only innovate library work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but improve library's cultural deposits,expand its educational function,extend its social influence and make the libraries play far more role in the future as well.

national folk culture;protection;librarie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be capable of

G255

A

1672-2345(2011)10-0026-03

2011-08-07

沈辉,副研究馆员,主要从事读者服务和地方民族文化研究.

猜你喜欢
民族民间文化遗产民族
我们的民族
民族民间音乐之于民族声乐演唱及教学
与文化遗产相遇
酌古参今——颐和园文化遗产之美
冬奥背景下我国民族民间冰雪运动传承研究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信息技术视域下小学民族民间音乐的教学改革
论非物质文化遗产整体性保护
多元民族
《文化遗产》2016总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