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泳教学中大学女生产生恐惧心理的成因及对策

2011-03-31 13:14万玉玲长江大学体育学院湖北荆州434023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 2011年13期
关键词:大学女生恐惧心理意志品质

万玉玲 (长江大学体育学院,湖北 荆州434023)

游泳是一项极具健身价值的运动,深受广大大学生的喜爱。为了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普通高校开设游泳课是非常重要的。由于大学女生在学习游泳时,易受各种因素的影响而产生恐惧心理,这直接影响学生对游泳技术的掌握,最终导致教学效果不佳。针对上述情况,笔者分析了游泳教学中大学女生产生恐惧心理的成因并提出相应对策。

1 恐惧心理的表现

1.1 感知觉障碍

感知觉障碍主要表现为学生感知觉迟钝、肌肉感觉能力降低、对动作的时机把握不准、各个动作极不协调等[1]。例如在教学中,学生刚开始下水熟悉水性时很怕水,一旦下水后又拼命用手抓住同伴或扶手,无论怎么劝说也不敢离开池边进行练习,严重的甚至大声叫喊。此外,在进行蛙泳腿部练习时不翻脚,动作僵硬,蹬腿时两脚不是向后做蹬夹水,而是蹦着脚尖屈膝向下做击水夹腿动作,动作表现极不协调。

1.2 注意障碍

注意障碍主要表现为自信心不足、注意力不集中。例如在进行身体漂浮后站立练习时,由于担心漂浮后人体站不起来会呛水,因而做动作时根本不想动作要点,而是急着想出水面,习惯性地挺胸抬头单脚站立,导致人体无法站立,出现双手到处乱抓的恐慌现象。

1.3 情绪急躁

情绪急躁主要表现为情绪过分激动紧张、心慌意乱、脸色苍白、神情焦灼、肌肉僵硬、呼吸困难。此时人体的协调机能大大降低,导致技术动作变形,直接影响相应游泳动作的练习。例如在学习蛙泳技术时,部分学生身心均处于紧张状态,其表现是收胯翘臀,动作节奏特别快,而有的学生手脚同时收、同时伸,最终造成人体不能往前游而呈现原地不动的现象。

2 原因分析

恐惧是一种心理反应,它是由刺激物作用于大脑皮层,使原有动力定型遭到破坏,引起大脑皮质的兴奋,并通过兴奋的扩散和诱导来改变皮下中枢的活动。这种心理反应使内脏器官和腺体活动发生变化,同时将由此获得的相应刺激回传到大脑与新的动力定型结合,导致无法形成良好的竞技状态,并且该过程消耗大量的能量,使有机体机能发生障碍,从而影响运动水平的发挥[2]。大学女生在学习游泳时产生恐惧心理的原因较为复杂,归纳起来有如下几个方面。

1)体位的改变 游泳是一项在水中进行的运动,初学者从平时所习惯的陆地转入水中活动,由于不能及时适应,易产生恐惧心理。游泳练习是在平卧姿势下进行的,这改变了人体空间定向的正常感觉。同时,人在水中活动时,由于水的浮力的作用,会使游泳者左右摇晃,难以维持身体平衡。

2)呼吸方法掌握不当 人们在陆地上的呼吸是自如的,通常是用鼻子呼吸,运动时与呼吸的配合比较简单。游泳时则要求游泳者用口在水面上吸气,用鼻子和嘴在水下呼气,并在吸气和呼气之间进行瞬间憋气,还要求呼吸必须在一定的技术动作配合下有节奏的进行。上述要求会导致练习者身体和心理的不适应,尤其是初学者由于把握不好呼吸要领,很容易引起呛水,从而更引起其产生恐惧心理。

此外,进行游泳练习的运动量较大,要求刻苦训练才能掌握相关动作要领,而现在大学女生的身体素质和意志品质相对较差,面对游泳练习的要求,很容易导致其产生恐惧心理。同时,在游泳教学中,有的教师一味追求进度或急于求成,上课时没有安排一定的陆上或水下辅助性练习,使学生学习起来吃力,感觉难度大,失去练习信心,因而在进行游泳练习时更容易产生恐惧心理。

3 消除恐惧心理的对策

3.1 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

在游泳教学前,应让学生了解游泳运动的意义,使其充分认识到该运动确实有全面锻炼身体和意志品质作用,使她们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进而在游泳训练时敢于克服各种困难,增强学习自信心。

3.2 加强意志品质的培养

根据游泳项目的技术特点,要求学生必须具有勇敢、顽强、果断等意志品质。因此,在游泳教学中,教师可要求学生在练习时,通过相互鼓励或利用语言自我暗示来发挥其最大潜力去完成练习。例如在开始上游泳课时,来自边远山区和北方地区的女生几乎从来没有下过水。由于担心下水时会呛水,容易产生头晕、肌肉紧张等现象,不敢下水去练习。这时教师应及时发现学生中游泳动作掌握较好者,要求其他学生观摩和学习,通过榜样的作用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激发学生产生战胜自我、克服恐惧的信心。另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以身作则,不怕吃苦,不畏艰难,并以此激励学生克服困难,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从而达到预防和消除恐惧心理的目的。

3.3 选择科学的教学方法

科学的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不仅能有效地防止恐惧心理的产生,同时还可以利用不同新颖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的练习情绪。因此,在游泳教学中教师首先要根据教材的内容和特点,确定合理的教学目标,在全面了解学生的基础上选择合理、有效的方法。

1)水性熟悉法 水性培养是游泳教学中促进技能掌握的基础阶段,其中心是以戏耍的形式体验了解水的特性。初学游泳时,先让学生水中手拉手站成圆圈,顺时针、逆时针的走动,感受阻力对人体的影响。然后轻轻向上跳,感受浮力对人体的影响,再次微微屈膝,使水淹齐颈部,上体左右摆动感受压力对人体的影响,以此熟悉水性,便于消除学生怕下水的恐惧心理。

2)分组教学法 教师在上课时,将女生分成2人一组,可利用打水板、扶池边等方法,这样既可克服恐惧心理,消除不安全感,又可互相帮助、互相借鉴、共同进步,加快掌握技术动作的进程。

3)联想激发法 该方法的核心是教授讲解清晰、示范准确到位。由于教师的动作舒展优美并富于感染力,能激发学生学习游泳的热情。例如在教学蛙泳技术时,对其腿部技术动作可用 “收、翻、蹬、夹”等来概括,这样既形象,又具体清晰。练习时让学生将感官动作与口令相结合,对其克服和消除恐惧心理十分有利。

4)自我暗示法 教师应根据女生的不同个性,有计划、有目的地指导学生进行自我调节,以稳定其心理状态。如让学生在游泳练习时不断重复 “我一定能行”、“坚持住”、“马上就游到了”、“再来一次”等语句,这样能有效控制情结,使她们增强必胜的信念,消除紧张心理,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3.4 优化教学环境,创造良好气氛

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和条件,既能保证教学的正常,也能避免学生形成劣性条件反射和恐惧心理。例如干净、清澈的池水,适宜水温和深度,会带给学生愉快、稳定的情绪。相反,浑浊的池水和过低的水温会给学习者的心理带来不适,在水中练习时会产生肌肉僵硬、痉挛和头疼等现象,从而感到恐惧。还可以设计练习情境,即游戏情境、竞赛情境、讨论情境等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和参与意识,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寓教于乐、以乐促思、以思促想、以想促练,让学生在良好的心理认知情绪下参与学习。此外,在教学开始前应做好课前准备活动。同时,教师要努力营造一种学生之间相互关心、团结友爱的和谐气氛,以缓解学生的紧张情绪,增强学生克服困难的勇气。

4 结 语

在游泳教学中对学生因各种各样的原因产生的恐惧心理,教师应给予足够的认识,并根据学生自身情况及项目特点,做到循序渐进,而非急于求成。同时采用有效手段,激励学生,使学生不怕困难,勇往直前,克服游泳练习中的心理障碍,达到预防和消除学生恐惧心理的目的,更好地提高游泳教学质量。

[1]冯晓红 .论游泳教学中学生恐惧心理的克服 [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04(S1):22-23.

[2]毕茜 .大学生初学游泳恐惧心理的产生及消除 [J].科学咨询 (教育科研),2009(4):89-90.

猜你喜欢
大学女生恐惧心理意志品质
帕金森病患者跌倒恐惧心理的影响因素分析
健身气功·大舞干预对大学女生身体意向的影响
大学女生的日常
健美操锻炼和团体心理训练对大学女生心理压力和皮质醇的影响
网球初学者网前截击心理状态分析及对策
拳击训练中克服运动员恐惧心理的途径与对策研究
小学体育教学中学生意志品质的培养探究
不同运动水平男子冰球运动员意志品质的比较研究
我国冬奥会优势项目高水平运动员意志品质的研究
中学跨栏跑教学中恐惧心理的产生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