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从胃治咽” 再论张仲景之梅核气

2011-03-31 13:24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1年6期
关键词:梅核气咽部咽喉

堵 吉

(南京中医药大学,江苏 南京 210046)

梅核气,其病名始见于《赤水玄珠》卷三:“生生子曰:梅核气者,喉中介介如梗状,又曰痰结块在喉间,吐之不出,咽之不下是也。”虽然患者自觉咽中似有异物梗阻,但无吞咽受阻。因张仲景在《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篇》中指出:“妇人咽中如有炙脔,半夏厚朴汤主之。”后人多宗其法。笔者初涉临床,每遇此证亦喜用半夏厚朴汤治疗,但有时疗效并不理想,翻阅古书,掩卷深思,发现《赤水玄珠》虽首提梅核气之病名,但未给出治法,仲景对该病之症状予以“炙脔”二字之精辟描述后即给出汤证,却未阐述其病机。后世对梅核气病的病机认识多为七情郁结,痰凝气滞,上逆于咽喉之间,半夏厚朴汤全方虽未见一味疏肝达郁之药,但用半夏、厚朴、生姜之辛以散结,之苦以降逆;配以茯苓利饮化痰;苏叶芳香行气,气顺痰消,则肝郁自除。这种理解在中医理论上无可厚非,但很难解释临床上有咽中异物感,却无肝郁,服半夏厚朴汤后收效绝佳的病患。

咽喉为胃系之口,与食道、胃相通,经络相连共同完成水谷之摄入及营养全身的作用[1]。胃与咽的生理关系,历代医籍均有记载,《素问·太阴阳明论篇》曰:“地气通于嗌。”嗌即咽和食道。《医贯》云:“咽系柔腔,下接胃本,为饮食之路。”《普济方·卷二十六·咽喉门》则曰:“夫咽喉者,生于咽喉之气也……主通气水谷,胃气道路,故为胃之系。”《诸病源候论》载:“咽喉者,脾胃之候也”。这些无不说明,胃为咽之根本,咽为胃之苗窍。从经络走向上看,足阳明胃经,上齿中,出挟口环唇,循下颌角前,沿咽喉如缺盆。从解剖学上看,咽部是迷走神经、舌咽神经、副神经、三叉神经、颈交感神经的神经末梢分布之处,故内脏疾病,诸如慢性胃炎、胃酸减少,可通过神经反射,引起咽部不适。此外,交感神经的兴奋或抑制会使口腔内腺体分泌发生紊乱,也可引发咽部的不适感。

胃与咽的相关性对临床实践的指导意义也引起了有关学者的关注。李道本等[2]发现咽部(或胸骨后)梗阻感患者的胃镜表现,大部分与某些消化道疾病有关,最常见的疾病是慢性食道炎、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据不完全统计占2/3左右,笔者将这一现象称为“胃咽相关症”。该“症”的形成机理还不明确,可能是胃黏膜受炎性刺激或胃酸过多,反流侵及食道下段;或胆汁反流入胃,刺激了该部黏膜,其冲动通过迷走神经传感于咽部(或胸骨后)所致。认为其治疗不能千篇一律以“梅核气”论治,一定要结合消化系疾病来用药。金保方等[3]对156例梅核气患者做GI检查,重点观察胃黏膜改变情况、胃蠕动、胃排空、胃潴留液的多少等方面,发现梅核气各证型与上消化道的异常改变有一定的联系,梅核气患者90%以上均可见到胃的炎性改变。与现代医学认为,慢性咽炎的发生是胃部炎症通过神经或经络的反射机制相吻合。从而提出“治咽从胃、治咽与治胃相结合”的观点。

笔者认为,后世对梅核气的理解与仲景之半夏厚朴汤证是有出入的。张仲景所要记录的其实只是一个胃部病变迁延及咽的案例,用半夏厚朴汤化痰顺气,“从胃治咽”。后世执拗于“妇人”二字,曲解为肝郁情志不遂所致的癔症。这种解释之所以能世代相传,为大家所接受,笔者认为原因有4:1)中医妇科[4]对女性发病特点概括确实有“血少气多”之说,这是由经、孕、产、乳包括带下的生理特点所决定的。2)在数千年的封建社会中,女性处于附庸地位,政治经济权利没有保障,容易情绪压抑而发展为郁证[5];此外,封建社会女性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使得其对不良情绪的排解和宣散能力不强,容易发生情志疾患。3)由于医学检验技术发展的限制,历代医家对梅核气的体格检查仅限于观察咽部有无器质性病变,缺少诸如胃镜、钡餐等检查手段,所以难以发现梅核气与胃部疾病的关系。4)情志不遂所引起的神经官能症的确也可以出现咽部异物感,但它只属于梅核气的一种证型[5],即肝郁气滞证,治以疏肝解郁,确实有效,但与张仲景之半夏厚朴汤证不同,盖不可混为一谈。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将梅核气归为“郁证”的做法是片面的。将半夏厚朴汤作为治疗梅核气的通用方,不但没有贯彻中医学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诊断思维,更未能真正理解仲景“从胃治咽”思想的奥妙所在。

病案举例:叶某,女,27岁,“TESA+ICSI+备供精”助孕方案治疗前,2008年12月31日初诊。自觉咽中如有异物感已1月,行消化道钡餐检查示慢性胃炎。症见胃脘不适,泛酸,大便日2~3行,质地正常,无口干,无乳胀,舌红苔薄白,脉弦。证属痰凝气滞,胃失和降。方选半夏厚朴汤合香砂六君子汤出入。厚朴10 g,茯苓10 g,紫苏叶10 g,砂仁(后入)3 g,煨木香10 g,煅瓦楞子(先煎)20 g,广陈皮10 g,生薏苡仁20 g,炙鸡内金10 g。服21剂。

2诊:服半夏厚朴汤合香砂六君子汤后,咽部及胃脘部症状均见明显好转,大便仍日2~3行,但质地正常。近期又见感冒、咳嗽、咯痰,无头痛,发热短暂。舌红苔白微腻,脉弦滑。原方加五味子10 g,贝母10 g。服21剂,证情好转。又服7剂,症状消失。随访至今未复发。

按:考虑到本例患者夫妇即将行“TESA+ICSI+备供精”方案,男方为严重少弱精患者,故女方内膜条件对胚胎移植的成功率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中药现代生殖毒理学研究[6]显示,半夏能影响卵巢黄体功能,使血源性孕酮水平下降导致蜕膜变化,胚胎失去蜕膜的支持而流产。故本案例舍弃虽能降逆化痰半夏,此举充分体现了中医学辨病与辨证相结合,三因制宜的思想。

[1]周勤.梅核气从胃论治体会[J].甘肃中医,2002,15(1):41.

[2]李道本,陈泽民,翁行善.“胃咽相关现象”及其证治体会[J].中医杂志,1995,36(1):287.

[3]金保方,沈毅强.梅核气不同证型与GI征象关系探讨[J].江苏中医,2001,22(5):14.

[4]夏桂成.清热八法在妇科临床的应用[J].南京中医学院学报,1986(2):25.

[5]陈捷.对中国古代两性地位的思考[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66.

[6]张淑真,崔秀君.中草药抗生育研究进展[J].吉林中医药,1995,25(1):41.

猜你喜欢
梅核气咽部咽喉
常吃辣能防口咽部肿瘤
咽喉不适 试试这杯茶饮
电子鼻咽喉镜在腔镜甲状腺手术前的应用
家用小方治疗咽喉肿痛
“梅核气”腹针治疗的临床研讨
咽部不适或是消化道疾病
沈洪教授辨治梅核气经验
颏下岛状瓣修复老年口咽部恶性肿瘤术后缺损的临床应用
212例古今梅核气医案研究*
咽部菌群在呼吸道感染治疗中的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