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农业大学重点推介项目

2011-03-31 23:15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2011年7期
关键词:东农树莓黑龙江省

黑穗醋栗品种“布劳得”

项目来源:黑龙江省科技厅。

技术水平及获奖专利情况:2003年获黑龙江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并通过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品种简介:果实纵径1.45 cm,横径1.4 cm,平均单果重1.26 g,最大果重2.3 g,是一个大粒果品种,以大果著称。萼片残存,果形整齐一致,果皮厚、可溶性固形物11.3%,总糖6.51%,总酸2.49%,锌0.0795 ppm,维生素C含量为49.84 mg/l00 g。生长势中等,树冠开张,枝条较软,结果后有下垂现象。二年生开始结果,果穗长而密,自然授粉坐果率75%,二年生平均株产1.3 kg,7月中旬果实成熟,熟期一致,可一次采收。

品种特性:该品种抗白粉病能力强,在各试验基点连续三年设喷药,没有发生白粉病。由于采果前不打药,避免果实的污染,又能提高经济效益。该品种虽有一定的抗寒力,但栽培上冬季需要埋土防寒才能保证安全越冬。此品种酸甜适度,鲜食好于其他黑穗醋栗品种,因此是一个既能加工又能鲜食的兼用品种。

种植要点:该品种树冠开张,枝条较软,在结果盛期可在行间拉线支撑,以防结果后枝条下垂,果实着地。在修剪时以疏枝为主,对结果后的3~4年生老枝及时疏除,保证以1~2年生的枝条结果为主,结合肥水的管理,发挥该品种大果的优势。抗白粉病能力强,整个生育期不施药。

应用范围:该品种在国内大部分地区均可种植。

合作方式:技术转让、合作开发

所属学院:园艺学院 所属行业领域:种植业

联 系 人:霍俊伟

蓝靛果优良品种

技术水平及获奖专利情况:填补了我国蓝靛果栽培品种的空白,项目水平居国内领先。

项目简介:目前我国蓝靛果均处于野生状态,尚无栽培品种,本项目引进的三个蓝靛果品种均为俄罗斯生产中的主栽品种,其果实性状、产量等均大大超过我国野生品种。该品种个大,丰产,抗-40℃低温,抗花期晚霜,品种的综合性状优于中国野生品种,果实加工与鲜食兼用。

应用范围:该品种可推广到国内蓝靛果主要分布地区,如黑龙江省、吉林省以及内蒙古、华北、西北、四川等有野生品种分布的省份,果实少量鲜食,大量通过深加工制成果汁、果酒等,还可提取有效成分入药。

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分析:选育出的优良品种,亩产按500公斤计,每公斤鲜果按4.00元出售,亩收入2 000元,扣除生产成本后经济效益可观,加工后的经济效益另计。蓝靛果适合种植于荒山荒坡,因此种植蓝靛果不仅可以保护生态环境,还可向加工企业提供纯天然、无公害的果实作为加工原料,为林区下岗职工和果农增添就业机会和致富门路,社会效益巨大。

投资条件:投资500万元,建立小浆果冷冻加工厂。可进行果实速冻,加工浓缩果汁,生产果酒、饮料、果酱等。

合作方式:技术转让、合作开发

所属学院:园艺学院 所属行业领域:种植业

联 系 人:睢 微

夏果型和秋果型树莓新品种

项目来源:国家行业科技专项基金项目;黑龙江省科技厅国际合作项目

项目简介:通过从国内外引进树莓品种资源并进行评价研究,从中筛选出综合性状表现良好的秋果型树莓品系2个:哈瑞太兹、秋福,夏果型树莓品系2个DNS-1(抗寒、丰产、枝条直立性强)、DNS-4(果实较大,果形好,风味好,适合于鲜食),合作审定树莓品种1个:菲尔杜德。

技术指标及成熟度:秋果型品种冬季可不用埋土,夏果型树莓产量可达到1 000公斤/亩左右。

市场前景:目前,我国树莓的生产主要集中在黑龙江省和辽宁省,产品主要以速冻果的形式出口,国际市场树莓速冻果年生产总量在40万吨,而需求量在200万吨,而国内市场还鲜有树莓鲜果、速冻果的销售,此外,树莓还可加工成果汁、果酱等,因此存在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分析:目前,国际市场上红树莓鲜果的价格每千克6~8美元,速冻果的价格稳定在200美元/吨,浓缩汁6000美元/吨,通过种植树莓及发展其加工业,可为国家出口创汇,同时也满足国内市场上消费者日益增长的需要。此外,通过发展树莓生产,还可为农村富余人员就业创造门路,如发展500亩树莓及加工产业就可以增加常年就业人数30余人,在果实采收季节可安排10 000个(工日)季节性临时用工岗位左右。

合作方式:技术转让、合作开发

所属学院:园艺学院 所属行业领域:种植业

联 系 人:杨国慧

冬小麦新品种“东农冬麦1号”

技术水平及获奖专利情况:2007年通过黑龙江省农作物新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产量水平:东农冬麦1号不仅产量高,亩产500斤以上,而且抗寒性强,抗旱,分蘖多,分蘖成穗率高,因此,播种量较少,每亩只需6~7公斤,而春麦则需20~25公斤,仅此一项就相当于比春麦增产10%以上。

品质水平:株高100 cm左右,穗长10 cm左右,幼苗匍匐状,分蘖力强,分蘖成穗率高,根系发达;叶细长,呈半直立。穗长方形,长芒,金黄色;小穗数20个左右,穗粒数40粒,粒长圆形,千粒重35克左右,茎秆弹性好,不易倒伏;生育后期耐湿性较强,表现成熟落黄好;穗属多花性,如水肥条件好,穗粒数可达50粒以上,丰产潜力大;该品系抗多种病害。该品系为中早熟类型,在我省南部于7月15日左右成熟,东北部7月20日左右成熟,可在雨季前成熟,确保丰产丰收和籽实质量。出苗至成熟期时间约145天。

特征特性:由于本品系为秋季播种,可解决东部麦区常年春涝,春小麦播不了种的问题。通过多年在黑龙江省饶河、虎林两县和八五四农场进行大面积生产试种(2003年~2005年),三年间不论雪大或雪小年份,该品系都能较好越冬,返青率80%~100%,而该品种的亲本,抗寒性最强的强冬性小麦品种Norstar的返青率在我省只有40%~60%。品质属中筋麦,蛋白质14.37%~16.59%,湿面筋33.1%~36.9%,沉降值31.7~45.3 mL,稳定时间3.3~3.7 min。田间表现抗多种病害,个别年份轻度感染叶锈病。

应用范围:该品种属于强冬性小麦,能在黑龙江省高寒地区安全越冬,突破了中国冬小麦种植区的北界。适合在黑龙江省饶河、虎林县及东部麦区种植。

合作方式:技术转让、合作开发

所属学院:农学院 所属行业领域:种植业

联系人:李卓夫

玉米新品种“东农252”

技术水平及获奖专利情况:2004年经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号黑审玉2004007)

特征特性:在黑龙江省第一积温带推广种植可充分成熟,具有高产、优质、高抗玉米丝黑穗病和大斑病等特点。经黑龙江省3年12点区域试验平均产量每公顷8 862.5公斤,比对照品种四单19增产9.5%,5点生产试验平均产量每公顷9 359.4公斤,比四单19增产8.2%。经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田间接种鉴定大斑病病级2+,丝黑穗病株率10%。经农业部谷物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分析籽粒平均含粗蛋白9.06%,粗脂肪4.72%,淀粉70.16%,赖氨酸0.27%。

适应区域:东农252为晚熟(黑龙江省)普通玉米杂交种,适合黑龙江省第一积温带种植。

合作方式:技术转让、合作开发

所属学院:农学院 所属行业领域:种植业

联系人:于天江

玉米新品种“东农253”

技术水平及获奖专利情况:东农253(品质审定试验代号东农0501A)是经黑龙江省品种审定委员会2009年审定推广的玉米新品种,在2009年黑龙江省种子管理局组织的高产竞赛中获得第一名。

成果简介:东农253特征特性:该品种为普通类型,幼苗期第一叶鞘紫色,第一叶尖端形状圆形、叶片绿色,茎绿色;株高280厘米、穗位高110厘米,果穗筒型,穗轴白色,成株叶片数20,穗长22厘米、穗粗5.5厘米,穗行数14~18行,籽粒偏马齿型、淡黄色。品质分析结果:容重:752~756 g/L;粗蛋白(干基):10.04%~10.08%;粗脂肪(干基):4.01%~4.02%;粗淀粉(干基):71.16%~72.62%。接种鉴定结果:大斑病2~3级;丝黑穗病发病率7.7%~8.3%。在适宜种植区生育日数约130天左右,需≥10℃活动积温2 700℃左右。

产量表现:2006~2007年区域试验平均公顷产量10 406.1公斤,较对照品种增产12.0%;2008年生产试验平均公顷产量7 665.4公斤,较对照品种增产6.2%。

适应区域:东农0501A为晚熟(黑龙江省)普通玉米杂交种,适合黑龙江省第一积温带上限及其他生态条件相近地区种植,出苗至成熟约127天,需活动积温2 650℃左右。

合作方式:技术转让、合作开发

所属学院:农学院 所属行业领域:种植业

联 系 人:于天江

大豆新品种“东农47”

技术水平及获奖专利情况:通过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品种简介:“东农47”大豆为长叶、白花、灰毛、无限结荚习性。正常年份植株高度为80厘米左右,个别年份或地块可达100厘米属于中等植株类型,有分枝,抗倒伏。成熟时荚皮为黄褐色,种皮黄色有光泽,种脐淡褐色,粒重21~22克。高产且稳产性好。熟期略早于绥农10号。“东农47”高抗疫霉根腐病,中抗病毒病、霜霉病和灰斑病。

应用范围:黑龙江省第二、三积温带试验区的中熟大豆新品种,生育期115天,需积温2 400℃,略早于绥农10号,适合于黑龙江省南部第二、三积温带及吉林省北部山区种植。

合作方式:技术转让、合作开发

所属学院:农学院 所属行业领域:种植业

联 系 人:宁海龙

水稻新品种“东农427”

技术水平及获奖专利情况:2008年通过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项目简介:粳稻,主茎13片叶,株高90厘米左右,穗长21厘米左右,每穗粒数103粒左右,千粒重27克左右。

技术指标:品质分析结果(三年之间的幅度):出糙率79.5%~82.3%,整精米率59.9%~68.7%,垩白粒米率0~2.0%,垩白度0~0.5%,直链淀粉含量(干基)16.6%~18.0%,胶稠度67.5~76.0毫米,食味品质79~82分。接种鉴定(两年之间的幅度):叶瘟0~3级,穗颈瘟0~5级;耐冷性鉴定(两年之间的幅度):处理空壳率12.95%~18.64%,出苗至成熟生育日数135天左右,比对照品种早2天(早、晚几天或同熟期)。需≥10℃活动积温2 600℃左右。

应用范围:适合黑龙江省第一积温区插秧栽培。

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分析:年推广面积达到30万亩。

投资条件:注册资金500万元以上的种子公司或米业公司。

合作方式:技术转让、合作开发

所属学院:农学院 所属行业领域:种植业

联 系人:邹德堂

水稻新品种“东农428”

品种来源:东北农业大学以五优稻1号为母本,东农423为父本,杂交后用系谱方法选育而成。

审定情况:东农428原品系代号为东农3489,经2003年田间鉴定,2004年参加异地鉴定,2005年参加黑龙江省第二积温带晚熟组预备试验,2006~2007年参加区域试验。2008年参加生产试验,表现好而提审,2008年11月通过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推广。

审定编号:黑审稻2009007号

特征特性:东农428与对照品种龙稻3号同熟期,需≥10℃活动积温2 520℃左右。主茎12片叶,株高95.2厘米左右,穗长19.8厘米左右,每穗粒数115粒左右,千粒重26.5克左右。品质分析结果(三年平均):出糙率82.1%,整精米率67.5%,垩白粒米率0.8%,垩白度0.06%,直链淀粉含量(干基)17.2%,胶稠度74.8毫米,食味品质88分。接种鉴定(两年之间的幅度):叶瘟1级,穗颈瘟0级。

产量表现:2006年区域试验较对照品种增产5.1%,2007年区域试验较对照品种增产5.8%,两年区域试验平均较对照增产5.5%。2008年生产试验平均公顷产量8 430.8公斤,较对照品种龙稻3号增产6.9%。

栽培要点:该品种在黑龙江省适宜于4月10日~4月20日播种,5月15日~5月25日插秧。插秧规格为30 cm×10 cm左右,每穴3株。

施肥方法及公顷施肥量:

每公顷底肥:尿素100 kg,二铵80 kg,硫酸钾75 kg。

分蘖肥:尿素100~150 kg。

穗肥:尿素25 kg,硫酸钾25 kg。

田间管理及收获:加强田间管理,及时防除杂草,适时收获。

适宜区域:黑龙江省第二积温带上限插秧栽培。

合作方式:技术转让、合作开发

所属学院:农学院 所属行业领域:种植业

联 系 人:邹德堂

玉米新品种“东农254”

技术水平及获奖专利情况:东农254(品质审定试验代号东农0506)是经黑龙江省品种审定委员会2009年审定推广的玉米新品种。

成果简介:该品种为高淀粉类型,幼苗期第一叶鞘紫色,第一叶尖端形状圆形、叶片绿色,茎绿色;株高260厘米、穗位高90厘米,果穗筒型,穗轴红色,成株叶片数18,穗长20厘米、穗粗5厘米,穗行数14~18行,籽粒马齿型、黄色。品质分析结果子粒容重769 g/L,含粗蛋白(干基)9.08%~10.21%,粗脂肪(干基)3.96%~4.45%,粗淀粉(干基)75.04%~75.27%,赖氨酸(干基)0.29%~0.30%。接种鉴定结果大斑病3级,丝黑穗病发病率7.1%~12.5%。在适宜种植区生育日数约117天左右,需≥10℃活动积温2 300℃左右。

产量表现:2006~2007年区域试验平均公顷产量9 176.8公斤,较对照品种增产8.8%;2008年生产试验平均公顷产量9 341.1公斤,较对照品种增产18.1%。

适应区域:黑龙江省第二积温带下限,第三积温带上限。

合作方式:技术转让、合作开发

所属学院:农学院 所属行业领域:种植业

联 系 人:于天江

大豆新品种“东农48”

技术水平及获奖专利情况:2005年通过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品种简介:东农48由东北农业大学大豆研究所采用有性杂交的方法选育而成,原代号为东农L202,母本为东北农业大学大豆研究所有性杂交育成的高蛋白品种东农42号,父本为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大豆研究所有性杂交育成的高蛋白品种黑农35号。生育期115天左右,与合丰25号熟期相似,需活动积温2 350℃。紫花,尖叶,亚有限结荚习性。株高90厘米左右,主茎增产型。百粒重22~23克。经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农业部品质分析中心分析,5年平均蛋白质44.53%(43.61%~46.9%),脂肪19.19%(19.04%~20.56%);2000年产量鉴定试验,较合丰25增产11.6%,2002~2003年参加第六生态区省区域试验,平均亩产235公斤,高产地块达275公斤。

品种特性:经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合江所鉴定中抗灰斑病,抗花叶病毒病。

应用范围:适合在辽宁以南省份作为夏播复种大豆。

合作方式:技术转让、合作开发

所属学院:农学院 所属行业领域:种植业

联 系 人:宁海龙

蓝靛果优良品种

技术水平及获奖专利情况:填补了我国蓝靛果栽培品种的空白,项目水平居国内领先。

项目简介:目前我国蓝靛果均处于野生状态,尚无栽培品种,本项目引进的三个蓝靛果品种均为俄罗斯生产中的主栽品种,其果实性状、产量等均大大超过我国野生品种。该品种个大,丰产,抗-40℃低温,抗花期晚霜,品种的综合性状优于中国野生品种,果实加工与鲜食兼用。

应用范围:该品种可推广到国内蓝靛果主要分布地区,如黑龙江省、吉林省以及内蒙古、华北、西北、四川等有野生品种分布的省份,果实少量鲜食,大量通过深加工制成果汁、果酒等,还可提取有效成分入药。

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分析:选育出的优良品种,亩产按500公斤计,每公斤鲜果按4.00元出售,亩收入2 000元,扣除生产成本后经济效益可观,加工后的经济效益另计。蓝靛果适合种植于荒山荒坡,因此种植蓝靛果不仅可以保护生态环境,还可向加工企业提供纯天然、无公害的果实作为加工原料,为林区下岗职工和果农增添就业机会和致富门路,社会效益巨大。

投资条件:投资500万元,建立小浆果冷冻加工厂。可进行果实速冻,加工浓缩果汁,生产果酒、饮料、果酱等。

合作方式:技术转让、合作开发

所属学院:园艺学院 所属行业领域:种植业

联 系 人:睢 微

夏果型和秋果型树莓新品种

项目来源:国家行业科技专项基金项目;黑龙江省科技厅国际合作项目

项目简介:通过从国内外引进树莓品种资源并进行评价研究,从中筛选出综合性状表现良好的秋果型树莓品系2个:哈瑞太兹、秋福,夏果型树莓品系2个DNS-1(抗寒、丰产、枝条直立性强)、DNS-4(果实较大,果形好,风味好,适合于鲜食),合作审定树莓品种1个:菲尔杜德。

技术指标及成熟度:秋果型品种冬季可不用埋土,夏果型树莓产量可达到1 000公斤/亩左右。

市场前景:目前,我国树莓的生产主要集中在黑龙江省和辽宁省,产品主要以速冻果的形式出口,国际市场树莓速冻果年生产总量在40万吨,而需求量在200万吨,而国内市场还鲜有树莓鲜果、速冻果的销售,此外,树莓还可加工成果汁、果酱等,因此存在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分析:目前,国际市场上红树莓鲜果的价格每千克6~8美元,速冻果的价格稳定在200美元/吨,浓缩汁6000美元/吨,通过种植树莓及发展其加工业,可为国家出口创汇,同时也满足国内市场上消费者日益增长的需要。此外,通过发展树莓生产,还可为农村富余人员就业创造门路,如发展500亩树莓及加工产业就可以增加常年就业人数30余人,在果实采收季节可安排10 000个(工日)季节性临时用工岗位左右。

合作方式:技术转让、合作开发

所属学院:园艺学院 所属行业领域:种植业

联 系 人:杨国慧

冬小麦新品种“东农冬麦1号”

技术水平及获奖专利情况:2007年通过黑龙江省农作物新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产量水平:东农冬麦1号不仅产量高,亩产500斤以上,而且抗寒性强,抗旱,分蘖多,分蘖成穗率高,因此,播种量较少,每亩只需6~7公斤,而春麦则需20~25公斤,仅此一项就相当于比春麦增产10%以上。

品质水平:株高100 cm左右,穗长10 cm左右,幼苗匍匐状,分蘖力强,分蘖成穗率高,根系发达;叶细长,呈半直立。穗长方形,长芒,金黄色;小穗数20个左右,穗粒数40粒,粒长圆形,千粒重35克左右,茎秆弹性好,不易倒伏;生育后期耐湿性较强,表现成熟落黄好;穗属多花性,如水肥条件好,穗粒数可达50粒以上,丰产潜力大;该品系抗多种病害。该品系为中早熟类型,在我省南部于7月15日左右成熟,东北部7月20日左右成熟,可在雨季前成熟,确保丰产丰收和籽实质量。出苗至成熟期时间约145天。

特征特性:由于本品系为秋季播种,可解决东部麦区常年春涝,春小麦播不了种的问题。通过多年在黑龙江省饶河、虎林两县和八五四农场进行大面积生产试种(2003年~2005年),三年间不论雪大或雪小年份,该品系都能较好越冬,返青率80%~100%,而该品种的亲本,抗寒性最强的强冬性小麦品种Norstar的返青率在我省只有40%~60%。品质属中筋麦,蛋白质14.37%~16.59%,湿面筋33.1%~36.9%,沉降值31.7~45.3 mL,稳定时间3.3~3.7 min。田间表现抗多种病害,个别年份轻度感染叶锈病。

应用范围:该品种属于强冬性小麦,能在黑龙江省高寒地区安全越冬,突破了中国冬小麦种植区的北界。适合在黑龙江省饶河、虎林县及东部麦区种植。

合作方式:技术转让、合作开发

所属学院:农学院 所属行业领域:种植业

联系人:李卓夫

玉米新品种“东农252”

技术水平及获奖专利情况:2004年经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号黑审玉2004007)

特征特性:在黑龙江省第一积温带推广种植可充分成熟,具有高产、优质、高抗玉米丝黑穗病和大斑病等特点。经黑龙江省3年12点区域试验平均产量每公顷8 862.5公斤,比对照品种四单19增产9.5%,5点生产试验平均产量每公顷9 359.4公斤,比四单19增产8.2%。经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田间接种鉴定大斑病病级2+,丝黑穗病株率10%。经农业部谷物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分析籽粒平均含粗蛋白9.06%,粗脂肪4.72%,淀粉70.16%,赖氨酸0.27%。

适应区域:东农252为晚熟(黑龙江省)普通玉米杂交种,适合黑龙江省第一积温带种植。

合作方式:技术转让、合作开发

所属学院:农学院 所属行业领域:种植业

联系人:于天江

大豆新品种“东农47”

技术水平及获奖专利情况:通过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品种简介:“东农47”大豆为长叶、白花、灰毛、无限结荚习性。正常年份植株高度为80厘米左右,个别年份或地块可达100厘米属于中等植株类型,有分枝,抗倒伏。成熟时荚皮为黄褐色,种皮黄色有光泽,种脐淡褐色,粒重21~22克。高产且稳产性好。熟期略早于绥农10号。“东农47”高抗疫霉根腐病,中抗病毒病、霜霉病和灰斑病。

应用范围:黑龙江省第二、三积温带试验区的中熟大豆新品种,生育期115天,需积温2 400℃,略早于绥农10号,适合于黑龙江省南部第二、三积温带及吉林省北部山区种植。

合作方式:技术转让、合作开发

所属学院:农学院 所属行业领域:种植业

联 系 人:宁海龙

振动式深松中耕联合作业机

技术水平及获奖专利情况:ZL2008 2 0090887.8

项目简介:配合蓄水保墒技术研制的“振动式深松中耕联合作业机”,在拖拉机牵引下实现苗期深松和中耕的连续作业。

机具振动深松,减少了耕作阻力,打破犁底层,提高了降水的有效利用率;机具设计合理,结构简单,工作可靠,2009年获国家专利。

市场前景:东北地区实施深松作业对提高粮食产量,确保千亿斤粮食工程起着关键作用;深松可增产10%。目前,国有农场的深松机具基本上与进口大马力拖拉机配套,实现大面积作业;该机具可解决普通地方农户与中型拖拉机配套的实际。以黑龙江省地方农户为例,2011年玉米意向种植面积8 400万亩,每台深松机每个作业季节按完成1500亩作业计算,振动式深松机市场前景非常可观。

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分析:每台振动式深松中耕联合作业机的市场售价为15 000元/台,单台利税20%。

投资条件:以年产100台生产规模为例,需要滚齿机、车床、铣床、电弧焊机等设备,厂房面积600 m2左右。

合作方式:技术转让

所属学院:工程学院 所属行业领域:农业工程

联 系 人:董 欣

应用酶技术提高牛肉品质及系列方便食品生产技术

项目提供的成果有:研究出应用内源性钙激活酶技术提高牛肉品质和嫩度的最适工艺条件和方法;研究出系列牛肉方便食品;产品检验报告15份,发明专利受理书1份。该项目具有一定的创新性,该项目从改善牛肉的宰后品质直至最终产品的生产,为肉制品加工企业提供了全程的生产技术,研究不仅可以解决肉制品加工厂存在的问题,提高肉制品加工厂的经济效益,丰富肉制品市场,而且可以推动我省畜牧业及农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专家认为该项目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合作方式:技术转让、合作开发

所属学院:食品学院 所属行业领域:食品加工

联 系 人:孔保华

免耕播种机

技术水平及获奖专利情况:实用新型专利授权(专利号:200520021371.4),第十七届全国发明展览会上获银奖。

项目简介:本免耕播种机可以在未经耕翻的原茬地上进行玉米和大豆的播种作业,具有一次完成开沟、施肥、播种、覆土、镇压等作业的功能。通过性能好,开出的种、肥沟整齐,均匀。肥料深施于种下5~8厘米范围内,避免肥烧种现象。省去了灭茬、起垄作业,对适时播种起到保障作用,既节约生产成本,又起到保墒作用。

根茬留在地表对减少风蚀、水蚀起到很好的作用,根茬腐解后对培肥地力有很好的效果,长期使用不但经济效果显著,同时也可以获得减少水土流失、减少沙尘暴发生程度的环境效益。

该机重量轻、牵引阻力小、消耗能源少,打破了其他免耕播种机依靠机器自身重量来保证入土的特点,该机价格低廉,维护保养方便,使用可靠。

应用范围:在疏松的砂壤土、粘重的盐碱土和黑钙土的地块上试验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分析:经过近3年的试验证明,应用免耕播种机进行免耕播种,可以节省机械作业费用40%以上,配合适时中耕和苗期深松作业,亩增产15%以上。与传统耕作相比亩节约成本50元以上,增产百元左右,综合增收在每亩百元以上,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同时由于采取保护性耕作,对减轻水土流失,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合作方式:技术转让、合作开发

所属学院:工程学院 所属行业领域:农业工程

联 系 人:杨悦乾

益生菌和益生素的生理功能及在食品中的应用开发

项目简介:此成果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应用领域为食品工业。本研究通过生长和抗逆性条件性状比较,确定具有一定的生物拮抗作用;动物实验结果表明具有正相调节小白鼠免疫功能和优化肠道菌群的能力。采用高密度培养、浓缩和冻干保护技术开发的冻干菌粉活菌数大于1 011 cfu·g-1,储藏其内产品活菌生物量可达cfu·g-1。

项目投资来源和投资估算:投资预算为800万元。

预期经济社会效益分析:益生菌的保健作用已被广大消费者认识和接受,具有良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能促进乳制品的消费和生产,提高乳制品产品附加值,满足我国乳品消费市场需要。

合作方式:技术转让、合作开发

所属学院:食品学院 所属行业领域:食品加工

联 系 人:霍贵成

麦茬地免耕大豆(玉米)精密播种机

2BMFJ-3A型弹齿式和2BMFJ-3B型定轴刚齿式麦茬地大豆(玉米)免耕覆秸精量播种机,配套动力为20~45马力拖拉机,在留有大量秸秆(30 cm厚)的麦茬地上,一次性完成清秸、侧深施肥、开沟播种和覆土镇压作业,在返程播种时完成秸秆均匀覆盖作业,按照国家标准GB/T6973-2005《单粒(精密)播种机试验方法》测试结果表明,样机各项性能指标均达到了国家标准一等或优等品水平。该项研究成果申报获国家发明、实用新型专利各1项。2009、2010年分别在黑龙江、河北、河南和安徽等省实施了现场试验示范。试验结果表明,在解决麦茬地夏大豆免耕精量播种施肥的同时,可实现秸秆均匀全覆盖、改善土壤环境和防止土肥水流失的目的。较传统种植方式增产19.3~26.7公斤/亩、节本58.0~72.0元/亩、增效149.2~164.8元/亩。

合作方式:技术转让、合作开发

所属学院:工程学院 所属行业领域:农业工程

联 系 人:陈海涛

猜你喜欢
东农树莓黑龙江省
不同春大豆品种产量品质差异比较
黑龙江省节能监测中心
基于树莓派的骑行智能头盔设计
几个加工型马铃薯品种主要品质形成的比较
基于树莓派的远程家居控制系统的设计
黑龙江省土壤污染防治实施方案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令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令
响应面法优化红树莓酒发酵工艺
干旱和复水对马铃薯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