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延安市水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对策

2011-04-01 09:27李永海
地下水 2011年4期
关键词:水源供水节水

李永海

(陕西省延安市水资源管理局,陕西 延安 716000)

0 引言

延安市地处陕北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属干旱、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多年平均降水量486.4 mm,总土地面积3.7万 km2,水土流失面积2.8万 km2,占总土地面积的78%,年入黄泥沙2.58亿t,区内水资源总量13.35亿 m3,可开发利用量6.81亿m3,开发利用率51%。目前,全市已累计建成各类供水工程4.4万余处,水库25座,淤地坝1.2万座。2009年全市总供水量2.4028亿m3。其中,地表水工程蓄引提工程供水量1.4432亿m3,地下水供水量0.9034亿m3,其它水源供水量0.0562亿 m3。全市现状总用水量2.4028亿m3。其中工业用水0.673亿 m3,农业用水 1.1872亿 m3,城乡居民生活 0.5092亿 m3,生态环境用水 0.0334亿 m3,工业、农业、生活、生态用水结构为 26.3:50.5:21.6:1.6。

1 水资源开发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

延安市水资源十分贫乏,蓄水工程少,主要河流上,至今没有一座控制性蓄水工程,资源性缺水、工程性缺水突出。另一方面随着陕北能源化工基地的建设,延安城镇化、工业化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水资源需求量日趋增大。城镇供水安全、工业用水安全、水生态安全问题日趋突出,全市人均水资源量为649 m3,仅为全国人均占有量的29.5%,全省人均占有量的55%。水资源供需矛盾日趋严峻,制约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

1.2 水资源利用方式粗放,用水效率低

目前,部分工业企业节水措施没有配套,工业用水技术和工艺还比较落后,污水处理、中水回用才刚刚起步,水资源重复利用率不到50%;现有节水灌溉面积少,原有灌区工程老化,输水损失大,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不到0.5,在城镇生活用水方面,节水器具推广应用尚处于起步阶段,城市管网跑、冒、滴、漏现象十分严重,管网漏损率达到18%,用水方式粗放、用水浪费等问题仍然十分突出。

1.3 水污染严重,水生态环境恶化

由于石油、煤炭等矿产资源大规模的开发建设,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导致废、污水的排放量增加,河流普遍遭受不同程度的污染,水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全市河流普遍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据陕西省水环境监测中心统计,在1 476.4 km地表水评价河长(占总河长的84%)中:无Ⅰ类水质的河段,Ⅱ类河长87.6 km占评价河长5.9%,Ⅲ类河长650.9 km占44.1%,Ⅳ类以上河长737.9 km占50%。

1.4 经济社会发展中对水资源承载力考虑不够

产业布局、城市规划、工业园区建设过程中缺乏充分的水资源论证,没有做到“以水定产业、以水定规模”,产业布局和城市发展与水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不协调,考虑水资源承载力不够,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率、低产出问题突出,加剧了水危机。

1.5 涉水事务没有实现一体化管理

涉水部门管理职能分散,责任不清,相互之间职能交叉,管水源的不管供水,管供水的不管排水,管排水的不管治污,管治污的不管回用,管用水的不管节水,难以统筹考虑取水、用水、供水、节水、排水、污水处理及中水回用,水资源的合理开发、优化配置、有效保护、高效利用难以落到实处。

1.6 全社会水法制意识不强

节约用水宣传和社会监督力度不够,民众对我市水资源紧缺的严峻形势认识不够,水忧患意识,节约水意识,保护水意识不强,对节水型社会建设的紧迫性和重意义认识不足。

2 水资源开发利用保护的对策

随着我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已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全市水资源开发利用应以实现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合理开发、高效利用、有效保护为重点,进行节水型社会建设,用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1 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

一是健全节水型社会建设的制度体系,建立用水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制度、水权分配、转让和管理制度、科学的水价制度、节水“三同时四到位”制度。二是抓示范点建设,主要抓好川台地节水灌溉、油田矿产资源等节水示范区工程的建设,带动全市工业、农业灌溉全面节水。三是加大宣传引导力度,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互联网等各种媒介,深入宣传建设节水型社会的重大意义,不断提高公众的水资源忧患意识和节约意识,普及节水知识,提高全民素质,孕育节水文化,倡导文明的生产和消费方式,逐步形成“浪费水可耻,节约水光荣”的良好社会风尚。至2020年基本建成节水型社会。

2.2 实行水务一体化管理

水务管理一体化有利于打破城乡之间、地区之间、部门之间界限,将城市与农村、地表与地下、工业与农业、水质与水量、供水与排水、用水与节水、污水处理与回用等一切涉水事务进行统一管理,有利于水资源的合理开发、有效利用、综合管理、优化配置、全面节约、有效保护,有利于兼顾生活、生产、生态和环境用水,进而实现水源、水厂、管网、排水、污水处理与回用的协调建设和一体化管理,促进污水资源化和中水回收利用,使水资源在整体上发挥出最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并最终实现水资源的高效和可持续利用。

2.3 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确立水资源开发利用“三条红线”

经济社会发展要充分考虑水资源的承载能力,在城市发展规划、重大建设项目布局、产业结构调整中,必须优化水资源配置,优先保障城乡居民生活用水,合理安排工业、农业、生态等用水,达到城乡用水协调,确立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一确立用水总量控制制度。确立水资源开发利用红线,抓紧制定各县区、各重点流域水量分配方案,建立取用水总量控制指标体系。二是确立用水效率控制制度。确立用水效率控制红线,把节水工作贯穿于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生产生活全过程,坚决遏制水资源浪费。三是确立水功能限制纳污红线,抓紧制定完善全市各水功能区和各县区断面排污总量控制指标,严格控制入河排污总量。

2.4 改革水价形成机制,利用水价价格促进节水

按照补偿运行成本、归还贷款本息和合理利润的要求,提高水利工程供水价格和城市用水价格,适度调整农业水价。实行用水定额管理、超定额累进加价制度。居民生活用水实行阶梯式计量水价,工农业生产用水根据用水定额和用水计划,实行定额内用水平价、超定额超计划用水累进加价,促进节约用水。在水源丰枯变化较大、用水矛盾突出的地方,实行丰枯水价,依靠价格杠杆调整用水结构,缓解用水矛盾。

2.5 加强水源保护,防止水体污染

一是以城市和城镇现有供水水源地保护为重点和突破口,制定保护管理办法,划定保护区,编制保护方案,落实保护措施,加强入河排污口监督管理,保障供水安全。二是加大石油、煤炭等行业开发生产的污染防治力度,减少废污水排放。三是加快建设城市、城镇污水处理系统建设,实现污水回收利用。四是抓好洛河、延河等主要河流的水质监测、河源区保护,保证水质安全。五是建立全市地下水动态监测网,掌握地下水水量水质变化,防止污染和枯竭。六是设立监测站点,形成监测网络,完善监测预警监督管理制度,对各县出境断面和重要地点进行水质、水量、泥沙监测,形成报告为政府重大决策、年度考核提供技术支撑。

2.6 加快骨干水源工程建设,保障供水安全、人畜饮水安全

以保障十三县城区、重点乡镇、工业园区供水安全为重点,以骨干水源工程建设为主,库坝、井窖、渠站等各种工程形式相结合,实现小工程、大群体、蓄引提调结合,大中小微配套,加快推进水源工程建设。(1)加快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建设,充分利用好现有水源。(2)结合区域条件、水资源状况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用水需求,加快兴建骨干水源工程建设,缓解全市水资源供需矛盾,消除水资源瓶颈制约,为全市城乡生活及工农业生产用水提供水源保障,推动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今后5年,全市控制性骨干水源工程建设任务一是抓紧建成延安市南沟门、安塞马家沟及延长安沟3处“十一五”结转水源工程,二是开工新建子长红石峁、吴家湾、安塞县谢屯、楼坪、洛川银川河、延长康家沟、黄龙公寨沟及宝塔九龙泉、张马河等9座水库。三是力争完成洛河永宁山水利枢纽工程和延河干流龙安水库的前期工作。14座水库总投资77.52亿元,新增供水能力3.13亿m3。

2.7 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加快沟道综合治理,减轻水土流失,净化水质,涵养水源

我市地处陕北黄土高原,地形破碎,沟壑密布,水土流失严重。水保治理应全面贯彻人水和谐的新时期治水思路,充分发挥大自然的自我修复能力,坚持大面积的生态修复与局部人工综合治理相结合,重点突出沟道治理,把新修基本农田作为巩固退耕还林成果,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的一项重要措施常抓不懈。建议在积极争取中省投资项目的同时,市财政每年安排1亿元水保治理专项资金,年新开工建设淤地坝150座,除险加固旧坝200座,完成沟道整治5 000亩,流域综合治理1 100 km2。

2.8 完善水法规体系,加大依法治水力度

进一步完善水法规体系,抓紧完善水资源配置、节约保护、防汛抗旱、农村水利、水土保持等方面的地方性法规。强化水行政许可审批制度改革,严格水资源论证、取水许可、水工程建设规划同意书、洪水影响评价、水土保持方案等制度。科学编制水利发展规划,完善流域、区域水利规划体系,强化水利规划对涉水活动的管理和约束作用。健全预防为主、预防与调处相结合的水事纠纷调处机制,完善应急预案。全面推进水利综合执法改革,健全完善水政监察执法体系,建立健全市、县水政执法队伍,进一步加大水法规宣传力度,加强水利普法宣传,提高全社会水法规意识。加大查处水事违法案件的力度,推行媒体报道,接受各界监督,扩大水法规的影响,维护良好的水事秩序。

2.9 建立水资源统一管理体制和考核制度

强化城乡水资源统一管理,深化水务一体化改革,对水资源治理、开发、利用、配置、节约、保护的全方位管理,对水资源供给、使用、排放、污水处理等全过程进行严格管理,对城乡供水、水资源综合利用、水环境理和防洪排涝等实行统筹规划、协调实施,加快建立全市水资源管理体制。进一步完善水资源保护和水污染防治协调机制。建立水资源管理考核制度并纳入全市目标责任综合考核体系,水行政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对各县区、各部门水资源开发利用、节约保护主要指标落实情况进行考核,考核的结果要交由干部管理部门,作为各级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

3 结语

延安市水资源要以合理开发、优化配置、高效利用、有效保护为基础,以提高水的利用效率和效益为中心,围绕延安强力推进跨越发展,构建和谐节水型社会为主题,不断提高区域水资源和水环境承载能力,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水源供水节水
坚持节水
保护水源
节水公益广告
节水公益广告
节水公益广告
四会地豆镇加快推进农村集中供水全覆盖
毗河供水一期工程
南水源头清如许
寻找水源
供水产销差的组成与管控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