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古典园林特色研究

2011-04-01 11:35姜旭章
城市学刊 2011年4期
关键词:岳麓书院贾谊寺庙

姜旭章

一、长沙古典园林的发展历程

(一)长沙古典园林的历史

长沙的造园历史非常悠久,在西汉时期就已经出现了。长沙王刘发在定王台修建的廖园是长沙的第一个园林建筑。[1]到唐宋时期,长沙的园林类型得到了进一步的丰富和发展,该时期是长沙古典园林的格局与类型初具雏形时期,已经出现了以开福寺、道林市、大安寺等为代表的寺庙园林和以岳麓书院、城南书院为典型代表的书院园林。到了明清时期,长沙园林的发展达到了顶峰,该时期最为明显的特征就是中国古典园林的各种形式几乎遍布于长沙古城内外,尤其是以私家园林最为明显。

(二)长沙古典园林的代表与特征

通过文献查阅和实地调查得知,长沙的古典园林囊括了书院园林(以岳麓书院、城南书院为典型)、寺庙园林(以古麓山寺、开福寺为典型)、宫苑园林(以定王台和蓼园为典型)、私家园林(以贾谊故居等为典型)等中国四大古典园林。由此可见,长沙古典园林的类型十分齐全。在长沙众多类型的古典园林中,尤以书院园林及寺庙园林最具特色和影响力,这是长沙古典园林的另一个特征。

二、长沙古典园林分布及现状

(一)长沙古典园林的分布

经过调查和资料查询发现,长沙市区范围内的古典主要分布在长沙的老城区,在12处古典园林中,有8处尚存,4处已经不存在。说明长沙古典园林的保存城区比其它区域要好的多。

(二)长沙古典园林实例

1.岳麓书院

(1)历史沿革。岳麓书院坐落在长沙风景秀丽的岳麓山下。宋太祖开宝九年(976年),潭州太守朱洞在僧人办学的基础上“因袭增拓”创办了岳麓书院,为我国宋代四大书院之首。此后,书院历经千年,弦歌不绝。尤其到了清代,朝廷对岳麓书院非常重视,康熙和乾隆分别御赐“学达性天”和“道南正脉”匾额。历代著名学者,如宋代的张栻、朱熹、陆九渊,明代的王守仁、王乔龄、张元忭,清代的张文炤、王文清、罗典、王先谦等,都曾在这里讲学,培养出了一批影响中国历史进程的著名生徒。其中著名的有王夫之、陶澍、贺长龄、魏源、曾国藩、郭嵩焘、左宗棠、谭嗣同、梁启超、唐才常、陈天华、杨昌济等。岳麓书院依麓山地形,坐西向东,书院占地21 000平方米,建筑面积7 504平方米。岳麓书院是我国保存最完好的古代书院建筑之一。其布局呈鲜明的对称性,以讲堂为中心,教学斋、半学斋分列两侧,前后四进,每进建筑均有数级台阶缓缓升高,层层叠进,规模宏大,布局严谨,造型优雅,色泽庄重。

(2)主要建筑及园林景致。岳麓书院的建筑主要由赫曦台、讲堂、爱晚亭、百泉轩、大门、湘水校经堂、斋舍、拟兰亭、汲泉亭等以及与书院并列自成一院的文庙、濂溪祠等祠庙建筑群。大门采用南方将军门式结构,五间硬山,出三山屏墙,外用方形立柱一对,白墙青瓦,置琉璃沟头滴水及空花屋脊,枋梁绘游龙戏太极,间杂卷草云纹,并悬有宋真宗御笔题写“岳麓书院”、联为“惟楚有材、於斯为盛”,整体风格威严大方。另外,院外右侧饮马池及风雩亭处的“柳塘烟晓”,池周插柳,晨雾萦绕,别成一景。院前左侧黉门池及吹香亭处,每当夏季来临,莲叶田田,荷花竞艳,习习清风送来的“风荷晚香”是书院的又一佳境。春光与桃花交相辉映的“桃坞烘霞”,树木参天,浓荫铺地的“桐荫别径”,以及院周围表达岁寒不凋、高尚品格的青松翠竹和终年不息的“曲涧鸣泉”。这“书院八景”构成了岳麓书院幽深变幻的空间景观。[2]

(3)植物景观。书院植物的种植方式以规整式和自由式相结合。位于中轴线上的建筑庭院大多采用对植,在丰富建筑空间的同时又强调了庄重严肃的气氛。而位于生活园景区的植物则疏密有致、种植方式多样,或三五成丛丰富空间层次,或单株独立自成一景。春有迎春、桃树、柳树,夏有紫薇、荷花、木芙蓉,秋季丹桂飘香,冬日里腊梅傲雪盛开。创造了一个视觉上的花遮柳护、听觉上的雨落残荷、嗅觉上的暗香浮动、感觉上的心旷神怡的景致。

2.开福寺

(1)历史沿革。开福寺始建于五代十国时期后唐明宗天成二年(公元927年),马殷之子马希范将会春园的一部分施舍给僧人保宁,创建了开福寺。开福寺兴盛时,住僧达千余人。后历经宋、元、明、清各朝,香火不绝,名僧辈出。北宋洪蕴,佛医俱精,被宋太祖召见,赐紫方袍。宋徽宗时,道宁禅师住持使佛寺中兴,他还将临济宗杨岐派禅法传给日本求法僧人觉心。觉心回国后创法灯派,被日皇赐以“法灯圆明国师”谥号,因而视开福寺为“祖庭”圣地,几乎每年都要派人来朝拜。[3]

(2)开福寺的总体布局和功能分区。开福寺始建于五代时期,距今已有1 000多年历史。今开福寺占地面积4.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6万平方米。主要建筑有山门三大殿(三圣殿、大雄宝殿、毗卢殿)及两厢堂舍等。山门为四柱三门三楼花岗石牌坊式建筑,高10米。门坊上分栏为浮雕彩绘,或为人物,或为树木花草,色彩斑斓,栩栩如生。山门两旁立有石狮、石象各一对。进入山门,即放生池,为原碧浪湖残部,上架花岗石桥。走过石桥,便见一座汉白玉观世音菩萨圣像,面带微笑,手执杨柳净瓶,九龙拥立,庄重中透着祥和。

3.贾谊故居

贾谊故居亦称贾太傅祠、贾谊故宅。位于长沙市天心区太平街太傅里。西汉文帝前元四年,贾谊被贬为长沙王太傅,他在长沙的自家庭院里凿井修床、修建植被,带来了汉长安城修造园林苑囿之风气,开了长沙园林建筑历史的先河。至今有2 000多年历史的贾谊故居,还被誉为“湖湘文化的源头”。其故宅规制,初时无考。2 000多年来,故居毁建相继。清代康熙、乾隆年间两度重修;嘉庆间,巡抚左辅再修贾祠。

贾谊故居从明朝成化年间以来就是祠宅合一的格局。贾谊故居共有三进。今贾谊祠为长沙大火后复建,现在的面积只有明清时期的十五分之一。

贾谊祠前,太傅里小街的一侧有两眼水井,其口敛腹阔,状如壶,传为贾谊所掘。井亭两边“不见定王城旧处,长怀贾傅井依然”,也因杜甫的这句“长怀贾傅井依然”诗句,后人又称此井为“长怀井”。挨着井旁是一条碑廊,陈列的是历代修复贾谊故居后,由湖南巡抚以及重要名士所撰写的碑记。

三、长沙古典园林的特色

通过对长沙几处古典园林的实例分析,可以对长沙古典园林的特色做如下总结。

(一)书院园林

长沙古典园林中最有代表性的园林当数书院园林。长沙的书院园林具有以下几个典型的特点:

1.选址布局和功能分区明确

由于书院是继承了古代私学的传统和特色,同时也汲取了佛教寺庙讲经说法和官办学校的一些长处,因此在建设和管理等方面都独具特色。书院的园林建筑,有别于宫苑、寺院、府署、第宅园林。总体布局比较工整,往往有明确的中轴线。选址通常择山林名胜之处,因而其环境非常宁静,景色也特别秀丽。功能分区名明确,主要建筑往往排列在中轴线线上,其它建筑分布于轴线两侧。岳麓书院就是这种园林的一个典型代表。

2.建筑和景点的命名富含诗意

由于书院皆为名儒读书讲学之所,故其建筑和降低都或以人名命名,或以地名命名,并富含诗的意境,有的还有诗人吟咏之作,文人气息十分浓郁。

3.园林格调崇尚自然

书院的环境通常宁静而优美。旨在陶冶性灵,清静潜修。故书院园林的格调皆崇尚自然。其取景于自然,不求雕饰和华丽,讲求宁静、清幽、雅淡。

(二)私家园林

由于中国古代生活环境相对恶劣,中国古典园林造景都非常注重小气候条件的改善,营造更加舒适宜人的环境,如山水的布局、植物的种植、亭廊的构建等,无不以光影、气流、温度等人体舒适性的影响因子为依据,形成舒适宜人居住生活的理想环境。追求理想的人居环境,营造健良舒适,清新宜人的小气候条件是中国私家园林营造的主要目的之一。通过分析发现,长沙私家园林与我国江南园林具有许多共性和相似的地方,如布局灵活、精致小巧、诗情画意等。但其中也不乏一些独特之处,其主要特点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注重山水的巧妙结合:如长沙唐代著名的私家园林戴氏堂。该园在柳宗元的《潭州东池戴氏堂记》的记载中被写到,“因东泉为池,环之九里”的戴氏堂,“丘陵林麓距其涯,低岛洲诸交其中,岸之突而出者,不萦之若缺焉,池之胜于是为最”。从记载中可以看出,戴氏堂非常注重园林空间的山水组合意境的营造。

2.空间布局的对称式安排:如长沙的贾谊故居,从整体布局上看,故居整体上仍呈现出中轴对称的布局形式。但为了打破对称式布局的带来的呆板也严肃,在中轴两侧的小空间划分与安排方面,也采用了较多的自然式布局模式。

3.园主人的寄思立意多样:如长沙的寄思园,善化县知县唐源在他自撰《寄思园》里通过对园内的花草树木及春、夏、秋、冬的描述来抒发自己寄寓的情思和矢志不渝的思想感情。而反观息机园,其立意却与寄思园完全不同。息机园是清朝学者廖元度所修建的寓所“树荫十苗,竹覆五楹……表达了作者停止追求,放弃理想的归隐之心,同时也表达了园主人与世无争、超脱孤高的感慨。

(三)寺庙园林

不拘泥于庭院范围,通过借景扩大空间视觉边界,使园林景观与外面的自然景观等相联系、相呼应,营造整体性园林景观。无论动观或者静观都能看到美丽的景致,追求无限外延的空间视觉效果。

1.长沙寺庙园林的布局

长沙的寺庙建筑布局采用的是中轴对称院落和天井组合的形式。[4]寺庙的建筑依面积大小而有差异,但总体布局基本相同。建筑雄伟壮观,色彩炫目,与民间建筑有很大的差别。成为其独特的标志,充分体现了长沙寺庙建筑的特色。[4]

2.长沙寺庙园林的寺庙文化

隋唐时期长沙教育最具特色的是寺院学风的兴起。当时长沙各大寺院均为法师授教之所,寺庙园林文化也成为宗教文化,尤其是佛教文化的外延。

建于六朝时期的佛寺道林寺为律宗寺院。该寺建于岳麓山下,到唐时已成为士子习业的山林。杜甫游历此处留下“玉泉之南麓山殊,道林林壑争盘纤”之名句。隋唐五代是长沙佛寺教育的鼎盛时期。汉民族聚居地区的佛教正式建立了大乘八宗。长沙可以说是禅宗的重镇,高僧辈出。这个时期在长沙活动的禅师,有青原系僧人宗智、庆诸,南岳系僧人灵、慧寂、徽安、志勤、智闲、如会、景岑和禅宗中云门宗僧人用清等。在中国佛教诸宗派中影响最大的是禅宗,有人说它是佛教中国化的标志。麓山、道林二寺同处岳麓山风景名胜之地,到长沙游玩的很多文人墨客留下了很多流传千古的名诗绝句。[5]

长沙园林兴起于西汉,发展于唐宋,成熟于明清,繁荣于20世纪末,中国四大书院之首的岳麓书院便是长沙古典园林的典范。寺庙园林和私家园林也是长沙古典园林的典型代表。长沙的古典园林独具风格,是我们湖湘园林文化的瑰宝。长沙现代园林的发展,其整体水平和风格,均需不断创新和提高。如何合理利用长沙古典园林的风格和理念于长沙市当前人居环境建设服务,需要我们不断探索和努力。

[1] 孙玉梅.长沙园林研究[D].长沙: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05 2.

[2] 周良驹.岳麓文物与名胜[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 1986:36.

[3] 湖湘文化论文汇编[M].长沙:岳麓书院出版社, 1998:28.

[4] 李玉.长沙的近代化启动[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 2000:5.

[5] 侯良.湖南省志·文物志[M].长沙:湖南出版社出版, 1993:32.

猜你喜欢
岳麓书院贾谊寺庙
岳麓书院
走在全面现代复兴大道上的岳麓书院
Portal gas in neonates;is it always surgical? A case report
岳麓书院举办己亥年祭孔大典
辩汉文帝不用贾谊
漫画
从管理寺庙到监督寺庙*——民国时期宗教立法观念的转变
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藏传佛教寺庙管理的思考
怀才不遇的贾谊
当代佛教寺庙规划设计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