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的消费欲望为何降到十二年来新低?

2011-04-01 13:17李文增
产权导刊 2011年6期
关键词:收入水平消费水平居民

□ 李文增

(天津市经济发展研究所金融发展研究中心,天津300202)

人们的消费欲望为何降到十二年来新低?

□ 李文增

(天津市经济发展研究所金融发展研究中心,天津300202)

在当前物价、利率、收入水平及经济向好的形势下,居民的消费意愿却降至1999年来最低。这种鲜明的反差,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和研究。

1 消费欲望现状及近几年消费增长情况

1.1 人们的消费欲望现状

人民银行在全国50个城市进行的2万户城镇储户问卷调查显示,1季度居民对物价满意度较上年末有所缓和,当期物价满意指数升至17.3%;对未来物价上涨预期减弱,未来物价预期指数降至72.8%,较上季下降8.9个百分点。同时居民收入情况向好,当期收入感受指数为54.5%,较上季升3.4个百分点,居民未来收入预期指数55.4%,与上季基本持平,居民对未来收入预期仍显谨慎。

但在当前物价、利率及收入水平下,85.8%的城镇居民倾向于储蓄(其中,44.2%偏好“投资债券、股票、基金等”的变相储蓄,41.6%偏好“储蓄存款”),14.2%倾向于“更多消费”,这是1999年调查以来的最低值。

据央行调查结果,在各主要投资方式中,选择“房地产投资”的居民达25.1%,比上年末减少1个百分点,仍为居民投资首选。其他依次为“基金理财产品”21.9%,“股票投资”13.5%,前者比上年末增加1.5个百分点,后者减少1.2个百分点。

在各类消费中,居民购车仍为主要消费热点,其他消费意愿不旺。其中购车意愿为13.2%,处于调查以来较高位;大额商品消费意愿与旅游意愿分别为25.7%和22.6%,各低于去年同期2.3和0.9个百分点。

对当前房价水平,74.4%的居民认为“过高,难以接受”,是仅低于上年末(75.5%)的第二高值,对调控后房价走势,33%的居民预测房价将“保持稳定”,另30%持“上升”预期(包括“上升”或“先降后升”),近20%持“下降”预期(包括“下降”或“先升后降”)。未来一季有购房意愿的居民占15.4%,较上年末小幅下降。

1.2 近几年中国的消费增长情况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经济成就,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但我国居民消费水平仍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如果说在改革开放以前,中国的低消费能力是生产力较低的主因造成的,那么到改革开放近30年后的今天,经济快速发展,人们的物质文化需求逐渐提高,但我国的居民消费总量占GDP的比重仍然偏低。2006到2008年间,我国居民储蓄总量虽达20万亿左右,但消费占GDP比重这几年一直在40%左右的低位徘徊,远低于2006年世界61.4%的平均水平,其中政府消费支出只占GDP的12%,也低于2006年17.3%的世界平均水平。

2 消费欲望下降的原因分析

2.1 消费欲望较低受思想文化的影响

现代中国人消费观受历史文化因素影响较深。其中孔子的思想里就有“节用而爱人”的主张,强调君子应“食无求饱,居无求安”,“奢则不逊,俭则固”。墨家更是把节俭思想做为核心学说之一,提出“圣人之所俭节也,小人之所淫佚也;俭节则昌,淫佚则亡”;道家老子也提出“去甚(极端),去奢(奢侈),去泰(过分);并提出“俭,故能广”的修身观点,意思是说俭以养德。法家的代表人物管子在先秦其他学派消费思想上提出了“度”的概念,在其《八观篇》中提出“故奸邪之所生,生于匮不足。匮不足之所生,生于侈。侈多所生,生于无度。故曰,审度量,节衣服,俭财用,禁侈泰,为国之急也”,管子在其《乘马篇》中进一步论述“侈则伤货,俭则伤事”的观点,说的是过度消费会造成供给匮乏,过度节俭会造成“事已而后知货之有余”。可见,影响中国两千多年的消费观的主体行为就包括奢侈、适度、节俭、吝啬四个级别,自百家废黜,独尊儒家的西汉到清王朝灭亡期间,在‘俭以养德’的儒家思想浸润和影响下,中国消费思想和文化的主流接受了儒家节俭的消费观。

新中国成立以来,国人仍提倡保持艰苦朴素的作风。毛泽东曾在中共中央八届二次全会上的讲话中指出:“要勤俭建国,反对铺张浪费,提倡艰苦朴素、同甘共苦。”

改革开放30年来,虽然我国生产力的发展有了长足进步,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但大多数国人依然秉承节俭的持家方式,使其消费增长慢于收入增长。可见中国节俭消费观是有着深厚牢固的思想文化根源的,有待进一步改变。

2.2 消费欲望下降的现实原因

2.2.1 中国尚未达到“共同富裕”

中国目前还是发展中国家,虽然改革开放30年,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了,但尚未达到共同富裕,绝大多数人还在向小康生活目标奋斗。目前我国的大多数劳动者收入水平仍然较低,还属于中低收入水平的国家。2007年末我国GDP总量虽排到了世界第四位,但人均GDP只有约2500美元,同期世界人均GDP约7500美元;2007末我国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为13786元, 农村纯收入仅为人民币4140元。即使到了2010年我国的GDP总量已超过日本排到了世界第二位,但人均GDP仍居世界100多位。收入的多少直接决定了消费水平的高低,正所谓量入而出,刚稍稍超出温饱生活水平的中国要在短期内使居民的消费水平大幅提高仍将面临很多困难。

郎咸平教授的《我们的日子为什么这么难》一书中有个数据,说中国人的工资总额占GDP的比重只有8%,远低于美国的58%,甚至低于土耳其的26%和伊朗的24%,居世界垫底行列。这么低的收入,许多人还要存款买房,特别是在工资不涨而物价高涨和房价疯涨的当下,怎么敢随便去买吃饭穿衣之外的东西?西部有个家庭甚至说“有盐,还买酱油干吗?”

2.2.2 中国社会保障不健全

社会保障还没有跟上,令消费者消费信心不足。一方面消费者收入预期不稳定,另一方面,必要的消费支出大大增加,如考虑到失业、养老、医疗保险、子女教育等一系列问题,很多人有后顾之忧,不敢消费。因此尽管城乡居民收入有所增加,他们仍不敢大胆消费。这是消费者信心指数增长极其缓慢,居民平均消费倾向不断下降,而储蓄倾向继续增强的一个重要原因。

其实,只要养老、看病、上学这三件民生大事不用操心,有点闲钱花掉也是不要紧的。许多外国人当“月光族”,原因在于,他们不必存钱用来应付生老病死,这些都是政府考虑的事情。目前来看,中国还只是极少部分人的社会保障健全起来了,譬如公务员、国企干部。因此,倾向于“更多消费”的14.2%的居民,多数是这些社保率先健全起来的人,以及率先富起来的人。

2.2.3 收入增速远低经济增速

拉动经济增长的有“三驾马车”,投资和出口往往在刺激政策的带动下超越在前,而消费则严重拖后。由于经济总量增速远快于收入增速,消费意愿则与收入水平直接相关,如果我们说GDP就是马车的话,那么“消费之马”甚至被马车反超了,如何能够期待消费水平提升呢?

GDP数据只是国家经济实力一个方面的反映,我们不仅要关心GDP数据,更要关心人均数据,目前中国人均GDP只有3800美元,在全球排在第105位左右。

中国还有1.5亿人未达到联合国一天一美元收入的(贫困)标准,这就是中国的现实。也就是中国是一个人均GDP在100位以后,还有大量贫困人口的发展中国家。据有关方面统计,即使按照中国人均收入1300元贫困标准线,还有4000多万人没有脱贫。中国经济飞速发展,但是随着物价高涨,特别是房价飞涨居高不下,一些百姓生活水平并没有得到提升,反而生活成本大大增大,消费欲望从何而来呢?

3 提升人们消费欲望和消费水平的办法

人们能否提高消费水平,既取决于人们可以消费到的产品和服务的数量及档次,也取决于人们消费欲望和收入水平,以及人们的有效需求能力。

3.1 在增强人们有效需求能力的基础上提高人们的消费欲望

人们的消费欲望既受传统的思想文化等意识影响,也受现实生产发展,有效供给和人们的有效需求能力影响。

在较长一段时期里,一些学者,特别是海归学者抱怨国人消费水平太低,不是因为生产有待进一步发展,而是因为他们不够慷慨,想不开,总是攒钱,而不消费。如果改掉积极储蓄、勤俭节约的“恶习”,消费水平就会立刻得到提升。

其实只要我们深入观察就会发现,近些年国人的消费欲望不高,传统的思想文化等意识影响,已不是最根本的主导性因素了。近些年的实践表明,人们在有些方面的消费,特别是在新的消费领域里已取得了长足发展,即自2002年以来,以汽车、住房、通讯为代表的新消费热点增长较快,特别是其中通讯领域中的手机消费就很普及,甚至收废品的人都用上了手机。可以说国人的消费观念转变已相当快了。不仅如此,像汽车、住房这类大额耐用消费品,国人甚至背负高额债务去分期购买,不能说人们不够慷慨,想不开,总是攒钱,而不消费。关键在于该产品的劳动生产率大幅度提高,人们的收入水平大幅度提高,产品及其使用的价格大幅度下降,使国人有足够的消费欲望和能力。

当前的情况是有的方面我们做到了,有的方面尚未做到,有的方面正在发生新的变化,如住房价格飞涨,已超过了人们的消费能力,正在出现消费不可持续的情况。这应引起政府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3.2 进一步提高我国的分配水平

即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通过税率调节等手段对我国社会各阶层的收入进行结构调整,使工薪阶层和中低收入者的收入稳步提高,以促进他们的消费水平提高。实践表明并将预示着未来中国的总体消费潜力在这些群体,通过再分配,提高了他们的收入,达到“共同富裕”,可有效和持续挖掘我国现实的消费能力。

3.3 进一步提高人们的收入水平

今后几年或更长时间里进一步提高人们的收入水平,主要应解决人们的收入增长水平不低于甚至要高于GDP的增长水平。这主要是因为在过去的较长时间里我国GDP的增长水平远远高于人们的收入水平,这有利于扩大政府投资,而不利于扩大消费。因此,在今后的若干年里,要促使国人平均收入水平不低于GDP的增长水平,以促进人们的消费水平提高。从某种意义上来看,它还可提高我国的经济增长质量。

3.4 健全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

健全我国的社保,最直接,也是最重要的是增加政府财政对社会保障基金的投入。近些年我国的财政状况良好,连年保持双位数增长,特别是2010年,在面对后国际金融危机的困难等不利条件下,仍取得了较快的财政增长。中国财政部1月20日发布2010年财政收支数据表明,1-12月全国财政收入83080亿元,比上年增加14562亿元,增长21.3%。财政收入中税收收入73202亿元,增长23%;非税收入9878亿元,增长9.8%。个人所得税4837亿元,比上年增加888亿元,增长22.5%。企业所得税12843亿元,比上年增加1306亿元,增长11.3%。2010年中国财政支出89575亿元,比上年增加13275亿元,增长17.4%。从总体上看,我国的财政收支状况良好。有关方面做过统计,我国的宏观税负水平只有25%左右,低于发展中国家35%的平均水平,更低于工业化国家45%的平均水平。2007年以来,我国公共财政收入占GDP比重约为20%左右,也明显低于国外平均水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还有不少薄弱环节,民生领域欠账很多,特别是在社会保障和住房保障方面亟需增加财力投入,以增强人们的消费信心和能力。

3.5 逐步改善人们消费的软环境

软环境是指社会环境,主要是市场环境。目前,由于市场信息不对称,市场不公平竞争现象仍较严重,特别是假冒伪劣产品充斥市场,影响人们的消费信心。尤其是在农村,由于农民自我保护意识和辨别真假商品的能力不强,使假冒伪劣产品,特别是农资方面伪劣产品充斥农村市场,使农民容易上当受骗。这既影响农民的消费欲望,又常常因伪劣农资造成农民的利益受损,影响其收入。这些都必须加快解决,以增强人们的消费欲望。

(作者为天津市经济发展研究所金融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高级经济师,中国未来研究院研究员)

猜你喜欢
收入水平消费水平居民
预计到2050年中国城乡消费水平将无明显差距
石器时代的居民
中国人均消费世界排名与增长预测研究
——基于指数增长模型
我国人均消费水平影响因素分析
中等收入水平阶段居民消费结构对产业结构演进的影响——基于跨国数据的实证检验
我国经济增长与国民消费的演进
法学院哪家最强
全面发展与提高消费力
决定医生收入水平首先是市场因素
高台居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