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创网络互动高效教研

2011-04-01 15:42武汉市青山区教科研中心肖钰明
成才 2011年6期
关键词:博客教研交流

■武汉市青山区教科研中心 肖钰明

开创网络互动高效教研

■武汉市青山区教科研中心 肖钰明

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深入行进,随着各个学校网络技术的日益普遍与成熟,利用网络信息平台,便捷、及时帮助在新课程中探索的学校及老师解决教学中的诸多问题,也势在必然了。面对这巨大的“天赐良机”,我们的区域性网络互动教研应运而生。

这种网络互动教研,不同于目前国内运用网络进行的单向交流的教学教研形式,而是指依托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开发和利用网上教育资源,突出建立开放、交互动态的网络教研平台。具体地说,就是组建区校教研博客和教研QQ群,针对每学期的教研活动内容,或者学校教学中出现的诸多问题,结合区域教学资源,及时而直接地与学校(年级组和师生)“互动”对话、交流,实现资源的交流与共享。为此,我们试图努力探索如何利用网络信息技术,为在一定的区域,具有一定的规模,且能够与各校老师及时互动的教学教研提供高效的新教研活动形式,同时探索建构网络教学教研的特点与发展策略等。

经过几年的努力探索,我们发现这种网络互动教研具有以下特点:

首先,利用网络技术可以创设新教研活动的互动平台。

现在,每个学校都有电脑备课室、电教室,甚至每个年级组(或者老师)都有联网电脑。它为我们利用网络资源更好地服务教学教研提供了很大的便利。我们利用区校联网组建网络互动的教研平台先组建学校教研博客和QQ群,然后链接到区语文博客和QQ群,在这个网络互动教研平台上,实现区校教学研究多层面、零距离、面对面的互动教研,及时联通、帮助学校、教师甚至学生(家长)探究和解决教与学中的问题,使得区校网络互动教研的“互动”有着很强的实效性。

如我们的“快乐语文”博客,它根据不同的教研需要,设置了不同的内容板块供各校老师参考、学习,或者互动教研。我们根据一定需要设定交流板块,如教研话题等,还为老师提供各种备课、教学相关的链接、延伸的信息等等。老师们听完课,若当时没有足够的时间进行交流或交流没有尽兴的,课间或回家就可以去上网看我们的“快乐语文”博客。老师们有时根据我们的要求进行互动(回复意见)研讨,有时则自发地在对应的板块(评论栏)开展评论。从老师们的互动交流中,我们知道了现场教研活动的效果和反应,随后就可以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整。这种作用是以前现场教研活动无法比拟的。为了让教研活动取得更好的效果,我们开展教研活动之前,会发布相关信息,让老师们知道本次教研活动的意图,从而做好准备;教研活动之后,我们则要求各校老师把自己的反思发布在相关板块。我们经常提前预告、(或根据老师的要求)精选一些优秀的的课例(或者好的教案)与分析文章(正在设法输进好课的录像)供老师查看。老师们发现有价值的资料也都可以上传到“快乐语文”博客里。很多老师说,每天看看“快乐语文”,获取有益的信息,开阔自己的视野,已经成为自己自觉的行为习惯了。

我们的互动教研平台又分年级QQ互动群、骨干老师QQ互动群、教学专题QQ互动群等;区语文博客里开设有很多专栏,如《教学案例》、《教学研讨》、《校际交流》、《专题交流》、《域外资讯》、《备课资料》、《课内课外》、《文学天空》等。

其次,在全员互动中实现高效教研。

这种互动教研从形式到内容,较之于其它的网络教研,最大的优势在于我们在不同群体的QQ群和语文博客里,能够调动全体老师及时参与互动。这种互动,是针对某一大家共同关心的话题(问题),教师在网络QQ群或者语文博客里及时讨论交流,发布自己的看法,得到别人的意见,听取专家的指点,促进自己的反思与思考,提高理解和处理能力,提升教学水平,形成高效教学。互动人群里,目前至少包括区教研员、学校领导、年级教师,但互动主体是教师。我们先是在几所学校试行,逐渐推及全区各校。每次网络互动教研,教师几乎全员参与,而且互动教研交流活动十分活跃。全员互动还表现在日常教学之余,老师们会在年级等一些QQ群里,就自己教学中一些比较小的问题及时交流探讨,互相切磋,解决了很多问题。

第三,这种互动教研活动跨越时空,省时高效。

以往常规教研,不管风和日丽,还是刮风下雨,偏远的学校都得提前赶到教研的地方,而且,为了参加教研活动,每个星期都得大量换课。老师们虽然很愿意参加教研活动,但是这些不便,一定程度上给老师带来很多麻烦。网络互动教研让老师直接在自己的办公室,或者学校电子备课室里(八小时之外还可以在家里)进行教学研讨,极大地方便了老师。有的老师临时遇到什么问题,还可以把问题抛到群里,等上完课再去查看对话框里的交流。最具高效的是,有的老师把自己即将付诸实施的教学思路,提前拿出来交流,及时与大家分享,并通过征求大家的意见,完善自己的思路。

第四,教研交流信息便捷、及时。

通常情况下,全区举行小学语文教学教研活动,区教研员至多一星期开展一至两次,到学校去听课评课一、两次,而且最多也只能跟一两个老师较深入地交流,而无法与更多的老师有更多的探讨、磋商,因此,我们的年级互动交流就能在这里发挥它的优势,在群里直接、及时、迅速探讨交流。

我们根据大家的要求,把问题放到网络互动交流群里,让大家针对性地举出案例来探究;有的问题通过成功的教学片段来分析、交流,对一些不能只是问题探讨的,我们会集中在一些专题里研讨,通过骨干老师上研讨课,然后大家回到群里,或者在语文博客里进行尽兴交流,教研员及时判断、点评,把握交流的方向,使之达成研讨的高效。

网络互动教研让老师们既可以在集中时段里交流、研讨,又可以在课间或八小时之外的家里随时交流。老师们感到这样的教研太便捷,太及时了。

我们围绕网络教研的有效形式进行探究的同时,也对网络互动教研资源的有效开发和利用即发展策略作了一些思考。

其一,努力将网络互动教研做成教师自己的网络互动教研。常规教研网络化,网络教研补充常规教研,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走向。面对我区当前教师才经历区域整合,人数众多,水平参差不齐的特点,尽可能用网络互动教研这种模式,努力满足教师对教学问题随时探讨和教研信息及时了解的需要,拓宽校本教研途径,创新校本教研形式,加强区域间教师之间的交流,促进教师教学教研水平的提高。网络教研不排斥专家学者的引领,但它更注重来自一线教师的需求,把教研的话筒交给了一线教师。我们力图为一线教师做网络教研,做一线教师的网络教研,让网络互动教研成为教师专业发展不可或缺的平台。

其二,把网络互动教研引向实践与理论思辩的上升坦途。我们通过实施学期网络教研计划,突出抓学校教学中最具现实意义、最影响教学效率且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和个案,结合不同的课型、环节、方法等,引发教师走进一个个现实问题,及时开展互动教研。在一次次比较深入的探讨与交流中,实现相关问题的有效解决,以大大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我们正在由目前的随机性应付式互动教研转身,趋向理念归类、实践专题和深度思考,把教师点滴的临时性问题的实践与思考纵横联系,拓展升华,向与理性思考形成的新认识上发展。

其三,追求网络互动教研成果化。互动教研活动的本质是提倡教师之间的合作交流与探讨,以求得大家专业上共同的提高与发展。在计算机网络环境下,“协作”与“会话”是网络互动教研的重要环节,教师通过交互式的群体化学习与讨论,产生智慧的碰撞,去粗存精后形成相对定型的成果,并为群体所共享。因此,为了使网络互动教研更有效、高效,我们应该把大家在互动教研群里的系列教学探讨,包括解读建构、思路处理、教法技巧等成果通过各种方式推广开来。

其四,为了使教师的“自主、合作、探究”真正成为“网络教研”的主旋律,在网络配置等硬件、软件方面都要逐步优化,以创设更加适应老师互动教研的技能和效果。这方面需在思考的重点是:如何运用校园、区域网络平台,对网络互动教研资源进行有效开发和利用,从而不断扩大网络互动教研的职能,促使教研活动更加科学,教师的专业能力得到更有效提高,最终有效提高学校品位及教育教学质量。

责任编辑 廖林

猜你喜欢
博客教研交流
如此交流,太暖!
研学农谷 产教研学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赋能:教研转型中教研员的应然追求
An Analysis of Li’s Prose The Great Goal with Gee’s “the Seven Building Tasks”〔*〕
博客天下
强化学习意识,共建和教研
博客相册
博客相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