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管理的两个阶段探究

2011-04-01 15:42张义军
成才 2011年6期
关键词:班委会细心班风

■张义军

班级管理的两个阶段探究

■张义军

一、班主任主管阶段

新学期开始,新的班级刚组成,班级核心尚未形成,学生对班级的集体感不强,参与班级管理意识较薄弱,缺乏主人翁意识。可以说,这个时候的班级犹如一盘散沙,只有躯壳没有灵魂。因此,在这个班主任主管的班级初建阶段,如何把这一盘散沙凝聚组合成一个具有强性磁力的磁场,让他们围绕着这个磁场作有规律的圆周运动,增强学生的班级认同感和归属感,提高班级的凝聚力,是班主任在本阶段的工作重点。具体道来,可从以下方面着手:

1.开好第一次班会,树立班级的奋斗目标

有经验的老师都深深地懂得第一次班会的重要性,因为它涉及到学生能否对班级产生一种良好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也涉及到以后这个班级能否科学有效地形成理想班集体。因此,班主任应当认真开好第一次班会,着重增加学生的班级认同感和归属感,并提出切实的奋斗目标,设计一个美好的前景,让全班学生都能为班集本的共同奋斗目标贡献出自己的全部力量,树立强烈的责任感和集体主义精神。班集体的共同奋斗目标,是班集体的理想和前进的动力,班集体的思想和前进的方向,它要求全班同学必须最大限度地把自身融入到班集体中去,以班为家,与班级共荣辱。班集体如果没有共同的奋斗目标,就会失去前进的动力。所以,一个优秀的班集体应该有一个集体的奋斗目标,这个目标应是远期、中期、近期目标的结合,目标的确立是一个动态的过程,班主任在了解班情的基础上,要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先确立一个近期的奋斗目标,让全班学生进入状态,同时班主任的思想工作要及时跟进,及时发现学生思想中存在的问题,让他们清楚地意识到老师在与他们一同前进,在为共同的目标奋斗。在这过程中班主任要不断地用新知识充实自己,因为只有班主任的真才实学才能让学生信服和敬重,才能实施班级的有效教育和管理,才能使逐步实现目标的过程产生梯次激励效应,形成强大的班级凝聚力。

2.研究学生,做好学生思想的疏导工作

学生是班级管理中的主体,学生是班级管理的一个支点,只有利用好这个支点,才能使班级管理的杠杆更加有力可使,班级管理的杠杆才会平衡。研究学生可采用以下方法:

(1)观察法。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直接观察学生的外部行为表现,从而对其思想进行了解和研究。?这种方法简便易行,让学生感到教师时时在关心自己,令学生更尊敬老师,更向往上进,让学生觉得只有自己不断上进,才能对得起老师那期待的目光。

(2)调查法。进行多侧面,多渠道调查。调查法必须注意被调查者与调查者之间的人际关系,以便使调查情况更全面具体。

(3)谈话法。就是直接与学生进行交谈,这是做好学生思想工作的重要环节。俗语说:解铃还需系铃人。这种方法又可分为以下几种:拉家常法,迂回谈话法,暗示谈话法,宽容谈话法,逐级谈话法等。

3.建好班委会,形成班集体的核心

可以说,选拔培养一支能团结在班主任周围的骨干队伍是班主任培养优秀班集体的主体工程。班主任在接受一个新的班级后,应本着信任、理解与尊重的态度,细心观察、了解、研究班级成员的状况,对表现好,品学兼优,能起带动作用,在学生中有一定威信和工作能力的学生,通过自荐、竞选演讲、民主选举的方式,大胆选拔培养,组建成班委会。要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特长,用其所长,特别是对于那些有个性,敢于说话,有朝气,有热情,在群众中有一定号召力的学生应大胆选拔重用,建好班委会,形成班集体的核心。

在建好班委会后,班主任应着力培养这些班干部的工作能力。一方面,要给他们提供机会,让他们处理班级工作,自行设计班级活动,大胆放手充分发挥班委会的作用;另一方面,通过言传身教,教会他们怎样用优秀班干部的心理模式来修养自己,学会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开动脑筋,艺术性地处理班级工作,为班级同学起表率作用。同时,班主任还须从旁指导,要给班干部予支持和具体帮助,对于不服从班干部工作要弄清情况后要出面干预,进行思想教育。

4.树立班集体的正确舆论和班风

一个优秀班集体必须有正确舆论和好的班风。健康的集体舆论和班风是鼓舞、激励和约束人们言行的巨大精神力量。作为一班之“主”的班主任应在班集体里树立正确的舆论——班风,让每一位学生的心中都有“一杆秤”,一杆足以约束自己、促进自己进步的“秤”。一个优秀的班集体要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和优秀的班风,它是一个班集体的标志,它所体现的是全班同学的共同风貌,培养和树立良好的班风要以《德育标准》为依据,包括优良的学风、文明礼貌之风、遵纪守法之风、团结友爱之风、积极进取之风等。良好的班风是最有力的集体舆论,是一股巨大的精神力量,对全体同学起着熏陶感染、潜移默化的作用,也是优化育人环境、教育学生的重要手段。它往往比规章制度更具有约束力,他能不断地指导和调节学生的行为方向,激励其荣誉感和自豪感。因此班级要积注意培养正确的集体舆论,善于引导学生对班级生活中的一些现象进行评论,形成“好人好事有人夸,不良现象有人抓”的风气。

5.增强竞争意识,抓好班级学风建设

学生都有强烈的争强好胜心,人人都想成为强者,渴望成功,这是一种积极向上的心理定势。比赛适合中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可培植人的进取心愿,增强人的竞争意识。在建设学风方面,班主任可根据中学生的心理特征,把班上同学依据一定的原则标准分成几个小组,以比赛促学习,促优秀小组的形成,让班级里充满一种竞争的比赛气氛,从而建设良好学风。通过比赛,让学生发现“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促使学生戒骄戒躁,互相帮助,团结一致,取长补短,增进学习热情,化被动学习为主动自主自觉地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学生自律阶段

当教师和学生之间建立起民主平等的关系,教师不再只是管理者、领导者、有知者、长者,学生也不再只是被管理者、受领导者、无知者、晚辈,彼此之间是知已、朋友、同志,班集体建设也就由原本的班主任主管直接过渡到学生自律阶段。当然,这二个阶段并非互为独立,而是紧密相连,其发展过程是长期的,绝非轻而易举,一蹴而就,有时还须反复。那么,评价一个班级管理是否进入学生自律阶段,逐步向优秀理想班集体迈入的标准是什么呢?我个人认为其依据有三;

1.班级组织和管理系统正常发挥作用,班级干部核心形成,能扣住班集本建设目标,开展班级工作和活动,积极分子队伍扩大,同学凝聚团结在班级组织周围,自习课上全体学生能做到老师在与不在一个样。

2.班级关系协调,具有积极向上舆论,对班级中的不正之风或少数同学的违纪行为、不健康言行能抵制和开展讨论;尖子生和后过生都能较正确地对待自己和别人。

3.班级自治自理能力较强,能按学校工作部署,主动积极开展班级工作。学生能自己组织和主持班会场,学会组织班级集体活动,参加集体劳动;能制定班级规章制度并按此贯彻落实。

当班级建设合乎以上三个依据,可以认为班级管理已进入学生自律阶段,一个优秀的理想班集体已然形成和培养成功。但这并不意味着班主任就可以高枕无忧,班主任仍要认真进行指导,主要是参与研究,当好参谋,尽可以多让班干部和更多的学生得到锻炼。及时了解班级发展动态,聆听学生心声,可设置“信息反馈箱”。做个别同学的思想工作,并对班集体评价促进发展,不断培养提高学生自治自理能力。作为班主任,除了以上这些还要有基本的两个“法宝”。

1.爱心是班主任走进学生的法宝。因为我深知爱心对于班主任来说的重要性。这爱心包括对工作的热爱和对学生的热爱。对自己的工作有了爱才能产生工作的动力,才能在工作中倾注满腔热情,发挥积极性和创造性,班主任工作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有了爱你才会舍得付出。而对全班学生热爱之心是凌驾于对工作的热爱之上的,爱学生体现在以真诚、平等、信任的态度对待学生,全心全意地为学生服务,真心实意地热爱、尊重和关心每一个学生,设身处地地为学生着想,把爱洒向每一个学生的心田。在班级中既是学生的“大家长”,又是学生的知心朋友。用爱感化学生、教育学生能赢得学生的信任和尊重,就能把班主任工作做好。当然,对学生的热爱不是无原则地溺爱与迁就,而是严格要求,真正做到严与爱的有机结合。

2.细心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法宝。细心就是用心细密,做事细心,就会认真周密地考虑各种问题,精益求精地把事情做好。工作中细心就能及时发现问题,防微杜渐,避免事态扩大;工作中细心就能帮助我们全面分析问题和正确处理问题;工作中细心还能够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避免出差错。班主任工作细心,体现在日常工作中处处留心,做有心人,体现在对全班同学的仔细观察和详细了解,如某一学生的突然缺课;某位同学的迟到、突有的变化;班级中流行的玩具等等。细心地注意自己的学生才能真正地了解他们,从而正确地引导他们。

(作者单位:武汉市黄陂区前川三中)

责任编辑 向保秀

猜你喜欢
班委会细心班风
细心观世界,童心写丹青(2)
细心观世界,童心写丹青(4)
爱心·言行·思想·制度·班风——班主任工作“五部曲”
细心的外公
电子版委会表
班风:班级教育的场域
“工匠精神”指引下的中职院校班级团支部和 班委会一体化问题及策略研究
细心观察,用心思考
做好高中班主任工作四策略
浅谈家风与班风的良性互动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