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东北抗联后期斗争的作用与地位

2011-04-03 06:31管廷辉
大庆师范学院学报 2011年5期
关键词:路军联军抗联

管廷辉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思想政治理论教研部, 辽宁 阜新 123000 )

“九一八”事变后,为扑灭东北抗日烽火,日本关东军数量急骤增加,到1932年9月已达4个师团,10万余人,后来一直保持5个师团,加上各旅团、特种兵、守备队、宪兵队和特务警察队,共16万余人。此外,关东军还有伪军、伪警察,总数36万余人。1938年,关东军则增至70余万,对外号称百万。到1939年,关东军东北建立了13451个“集团部落”, 数百万农村人口被关进这种日伪控制的集团部落。[1]270由于日、伪军不断加强殖民统治和疯狂“讨伐”,抗日联军部队屡遭挫折。1939年后,抗日联军各部队的活动更加困难。到1940年冬,仅剩下不足2000人。[2]东北抗日游击战争由此进入了极为艰难的后期斗争阶段。艰苦的东北抗日斗争环境构成了民族抗战中悲壮的一页。

一、 针对局势变化,进行战略调整

面对严重的敌情、残酷的条件、恶劣的自然环境,东北抗日联军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如何保存力量,获得生存的最基本前提,如何调整战略战术,机动灵活地打击日伪,坚持东北抗日大旗不倒,成为摆在抗联将士面前重要而又迫切解决的当务之急。为了使抗日联军能够继续坚持东北的抗日斗争到最后胜利,在苏联远东红军的帮助下,经过中共吉东党组织、中共北满党组织和抗联第二、三路军领导人的共同努力,1940年1月24日至2月5日,在苏联伯力召开了中共吉东、北满党的联席会议(即第一次伯力会议)。会议由中共吉东省委执委主席、第二路军总指挥周保中主持。经过会议参加者的认真讨论,形成了两个重要文件,即:《吉东、北满党内斗争问题的讨论总结提纲》和《关于东北抗日救国运动的新提纲草案》。会议提出:东北党组织和抗日联军要继续执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特别是要恢复和加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动员群众坚持游击战争。“新提纲草案”还提出将抗联部队进行收缩的方针,撤销原路军军以下的编制,改为支队,支部下设大队、中队、小队,开展机动灵活分散的小型游击战争。[1]5271940年4月,抗日联军各部陆续完成了改编。这一重大决定促成了东北抗联向小群游击的过渡。至此, 抗联进入了以小部队为主体的小群游击时期。

1941年3月,经过野营短期休整后,抗联第三路军第三支队在王明贵(抗联后期出色的指挥员,曾任第三路军第三支队支队长,抗联教导旅第三营营长)率领下,第三支队返回东北,继续开展黑嫩平原的游击活动。不久,第三支队进入毕拉河流域活动,向鄂伦春族群众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抗日主张和各民族团结抗日的道理,深受少数民族群众欢迎。8月初,部队离开毕拉河流域鄂伦春族区域,于8月11日袭击了格尼河日本采伐储蓄处,缴获大批粮食、干菜、豆油、药品及服装等。25日,攻克阿荣旗镇威庄伪警察署。30日袭击了毓丰堡。9月6日瓦解许家围子伪警察所。之后,第三支队决定袭击兵力相对空虚的宝山镇。9月16日夜,部队一举攻破伪警察署,击毙伪署长,此战缴获枪支弹药和其他军用物资一批。此后,第三支队又先后在骆驼山、火勒气、石场沟、王家地营子等进行了多次战斗。11月,三支队先后袭击了搏克图车站,东北的中东路支叉林业小站、“二十六号”日本大柜和扎敦河日本木营,缴获颇丰。

总之,第三支队在1941年至1942年初的小群游击活动中,纵横驰骋,在大兴安岭,嫩江流域七、八个县的范围内,进行大小17次战斗,毙俘日伪军130余名,缴枪160支(挺),子弹1.8万余发,获粮数万斤及其他许多战利品。第三支队的游击活动宣传、鼓舞了群众,扰乱了敌人,扩大了抗日联军的影响。[3]

第三支队过界入苏后,抗联第三路军在黑嫩平原的小群游击战暂告一段落。但第三路军仍有一部分人员继续坚持战斗,在第三路军总参谋长许亨植指挥下,活动在庆城、铁力、木兰、东兴、巴彦一带。他们筹集和贮存给养,侦察敌情,秘密发展反日会等群众抗日组织,并伺机袭击一些敌人据点,一直坚持到1944年1月。1941至1943年间,第二路军第二支队副支队长刘雁来率领的一支小部队也坚持活动。这支小部队活动在宝清、虎林、饶河地区,以饶河为中心,伸展到抚远、虎林、宝清等地,收集敌人情报,侦案敌情,屯垦种粮。[4]475

东北抗日联军的小群游击活动是抗联历史上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些小分队人数不多,活动的时间有长有短,从军事角度来说虽没有大的战役和战斗,但是,小群游击的活动却表明抗联进入野营休整后,为了恢复东北失地,仍在进行着艰苦的斗争。

二、 担负特殊使命,小部队为主体

抗联野营建立后,经过一段休整和补充,一部分队伍先行返回东北进行小群游击活动。然而,《苏日中立条约》(1941年4月13日签订)签订后,抗联主力部队大批返回东北战场受到限制,抗联领导人为坚持东北抗日大旗不倒,遂决定派遣小部队回东北,继续执行东北抗日游击战争的各种任务。这种小部队,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在一定的区域和规定的时间内进行小群游击活动的一种方式。每支小部队的人数和活动期限,根据其执行任务情况而定。小部队的人数少者二三名,多者十几人到二三十人不等。活动时间有十几天或二三个月,最长者达一年以上。

小部队所担负的任务归纳起来有下列各项:寻找、收拢失散部队;派遣少数精干人员潜伏地方巡视工作,恢复地方组织,秘密发展新群众组织,慎重、少量地吸收新队员,对群众进行抗日宣传,积聚抗日力量;调查了解敌伪各种统治手段、广大群众的政治情绪及生活状况;担任交通联络,护送出入境的人员;在比较隐蔽、安全的地区建立临时据点,在有利条件下伺机破坏敌人的交通运输,对敌人实行突然袭击;在指定区域内对敌人的一切军事设施、兵力配备、部队调动、交通运输等方面进行侦察。有的小部队综合执行上述任务,有的小部队专门完成特定的一项任务。[5]

1943年,抗联停止了成批的派遣,只在3月下旬派夏礼亭(抗联老战士,国家机械工业部成套局离休干部。1935年参加反日会,1936年参加抗联第七军,曾任崔石泉警卫连指导员等职,曾参加小部队活动)等4人到第二路军第二支队刘雁来留守部队,并重新组成了以李永镐为队长、李忠彦为助理、夏礼亭为电台站长的7人小队,以接替刘雁来留守部队所执行的任务,担负富锦、佳木斯、宝清、饶河、同江、抚远等地的侦察工作。

抗联教导旅停止派遣小部队后,由苏方直接派遣的军事侦察活动仍在进行。抗联野营、教导旅派出的小部队在执行综合任务的同时,也搞军事侦察,但它与苏方直接派遣的军事侦察人员有很大不同。苏方直接派出的军事侦察人员,由苏方负责调动并直接交代任务。

抗联的指战员对军事侦察工作是很重视的,一方面是为将来反日游击战争的需要,另一方面也是履行一种义不容辞的国际主义义务。日本帝国主义为加强其在东北的统治,镇压东北抗日力量,同时也为了防御苏联和准备军事进攻,在东北各地,特别是在中苏边境地带,修筑了大量军事设施,形成了完整的防御体系。抗联部队的广大战士,在1940年至1945年8月以前的各种侦察活动中,收集了大量有价值的军事情报,实地察看了一些飞机场、铁路、公路桥梁,为后来苏联出兵东北、对日作战提供了一批极为重要的第一手敌情资料,为夺取东北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最后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

这些军事侦察工作不仅十分艰苦,而且十分危险,不少抗联战士为此负伤或献出了生命。仅南野营在1943年夏季就在执行任务中牺牲了20余名战士。苏联远东军总司令阿巴纳辛克元帅高度评价了抗联小部队的功绩。他曾说过:“感谢你们,用生命和鲜血换来了可靠的情报,为我们在远东有效防范起了重大作用。中国有句俗话: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你们是在老虎嘴中拔牙式的侦察中得到情报,既准确,又有价值,又及时,我佩服中国的英雄们,我代表苏联人民感谢你们。”[6]

三、绝响白山黑水,铸就历史辉煌

在长期的抗战中,东北抗日联军将士抵御着难以想象的严寒和饥饿,挑战着人类生存的极限,他们不怕牺牲,顽强战斗,涌现出一大批民族英雄。据不完全统计,先后参加东北抗联的4万多将士中大部分血染疆场。120多位师以上干部战死,除大家熟知的杨靖宇、赵尚志外,还有王德泰、许亨植、童长荣、夏云杰、陈荣久、汪雅臣、祁致中、宋铁岩、金正国、魏长魁等40余位军以上干部为国捐躯(他们大多数牺牲于1938年以后)。这在我党所领导的几个方面的武装力量当中是绝无仅有的。

对东北抗日联军艰苦卓绝的英勇斗争,党和人民给予了高度评价。1938年11月5日,党的六届六中全会发出给杨靖宇为代表的东北抗日联军和东北同胞的致敬电,称颂东北抗联是“在冰天雪地与敌周旋七年多的不怕困苦艰难奋斗之模范”。1948年1月1日中共中央东北局指出:“前东北地下党组织之党员与抗联干部同志们,在党中央领导与抗日救国总的政策之下,在极艰难复杂环境中对日本帝国主义和伪满洲国进行了长期的残酷的英勇斗争,得到东北人民的爱戴。‘八一五’东北光复初期,又协同苏联红军及八路军、新四军,最后击败日寇,解放了东北,是我党光荣历史不可分的一部分。”彭真在谈到东北抗联的艰苦斗争时曾这样说:“我们共产党20多年领导的革命斗争中,有三件最艰苦的事。第一件: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第二件:南方红军的三年游击战争;第三件:东北抗日联军的十四年苦斗。”

东北抗日联军的历史,是一部英勇的艰苦卓绝的斗争史,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民主革命历史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是东北人民抗击日本侵略者、拯救中华民族的一部鲜血写就的历史。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最早对日作战、条件最艰苦、历时最长的一支抗日武装,东北抗日联军经历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中最为惨烈、最为悲壮的14年历程。根据日伪统计数字,东北抗日联军和日伪军发生大小战斗6万余次,消灭了近18万名日伪军,为全民族抗战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在中国革命史上有着不可磨灭的伟大功绩。[4]495

特别是尤为艰苦的后期斗争,抗联战士继续保持着高度的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英勇、顽强地同日本帝国主义进行斗争,并且及时进行战略战术的调整,创造性地运用各种灵活的方式坚持斗争,坚持东北抗日大旗不倒,为坚持东北的抗日斗争以及迎接最后胜利作出了贡献。东北抗日联军的英勇斗争精神、艰苦卓绝的战斗事迹,将永载史册,功垂后世。

[参考文献]

[1]王承礼.中国东北沦陷十四年史纲要[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1.

[2]姜念东.伪满洲国史[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 1980:507.

[3]王景,罗占,赵俊清.黑嫩平原游击战争概述[J].黑龙江党史资料,1989:122.

[4]《东北抗日联军斗争史》编写组.东北抗日联军斗争史[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475.

[5]彭施鲁.东北抗联后期小部队活动的重要贡献[J].黑龙江党史资料,1989:135.

[6]周云琪,褚良如.特殊而复杂的课题—共产国际、苏联和中国共产党关系编年史[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993:398.

猜你喜欢
路军联军抗联
弘扬抗联精神 加强党性修养
一个抗联老交通员的老区梦
艰苦奋战的东北抗日联军
东北抗日联军的后方勤务
东北民主联军护路军的历史贡献
东北抗日联军介绍
东北抗联的著名将领李兆麟
第8路军第129师部队发展概况
回忆东北抗日联军艰苦斗争的岁月
第8路军第120师部队发展概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