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本: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根本诉求

2011-04-03 06:31张万玉
大庆师范学院学报 2011年5期
关键词:政治思想发展

张万玉

(河南理工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河南 焦作 454000)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理念,是我国经济、政治、文化与社会发展的根本指导思想。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门人学,是最直接地以人为对象的社会实践活动,它与以人为本必然有着更为深刻的关联。正如胡锦涛总书记指出的那样:“思想政治工作说到底是做人的工作,必须以人为本。”[1]以人为本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体现,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根本诉求。

一、思想政治教育发展需要以人为本

现代哲学的人本学转向为我们开启了一个从人类追求更好地生存与发展的角度分析研究现实社会问题的思维方式。以人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满足了当下人们追求自由、幸福和全面发展的需要,从而凸显其应有价值和意义。

(一)以人为本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体现

思想政治教育是指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要求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2]这一活动在于教育者根据社会的要求和人的发展需要,通过对受教育者进行思想上、政治上的教育,使其思想政治素质得到提高和完善。可见,思想政治教育就是做人的工作,它的根本任务就是启发人的自觉性,调动人的积极性,激发人的创造性,造就具有自主思想意识、良好道德行为的社会成员。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要求以人为本。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是人,对象是人,人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中心、出发点和基础,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归宿和根本。

(二)以人为本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活力源泉

思想政治教育是我党的政治优势,也是政治特色。思想政治教育在我国革命和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之所以能发挥巨大作用,主要在于思想政治教育坚持了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而脱离了人的思想政治教育必然带来极大的危害,我国在此方面曾有过沉痛的教训,即“文化大革命”时期搞的“空头政治”、“全面专政”等,极大地压抑了人民群众的智慧与创造精神,并带来了十分严重的后果。历史上和现实中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和教训向我们昭示了这样的一个事实:思想政治教育只有坚持以人为本,摆正人的位置,走群众路线才能使思想政治教育充满生机活力,取得良好的效益,才能使党的事业蒸蒸日上,取得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胜利。

(三)以人为本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吁求

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总是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进行,时代条件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提供了某种可能。从我们党的发展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中可以看到,我们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都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的,而这种时代的变化必然会影响到思想政治教育。今天我们党和国家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历史进程中,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凸显“以人为本”的理念,在全国上下形成了一股“以人为本”的良好政治氛围,人们普遍把以人为本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一种尺度、一种原则、一种要求,作为维护人的利益的一种需要、一种追求、一种目的。身处于这样时代背景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必然要求坚持以人为本,把人放在首位,抓住经济和社会变动与人们的思想行为变化之间的关系,认真研究人的复杂的内心世界和思想特点,高度重视人的精神和物质需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二、以人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基本内涵

(一)以人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强调尊重人

尊重人是以人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提。以人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注重尊重人的主体性地位,唤起人的主体自觉,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最大限度地挖掘人的潜能。正如马克思指出的那样,人类发展的目标在于“通过人并且为了人而对人的本质的真正占有”[3]。尊重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规律,尊重个性的教育应当是21世纪思想政治教育的理性追求。思想政治教育者既要尊重人的主体地位,相信人们的接受能力和思想觉悟,提供自我教育的条件,把教育与自我教育紧密结合起来;又要以平等民主的态度对待人,谦虚谨慎、戒骄戒躁,虚心听取他人的意见和建议,尊重他人的权利,把尊重自己和尊重他人统一起来。

(二)以人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强调关心人

关心人是以人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人的一切社会活动的目的,都是为了满足人的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和政治生活的需要,思想政治教育也不例外。思想政治教育说到底是为了实现人的发展、人的价值和人的利益。[4]思想政治教育既要高度重视人们的物质生活需要,也要努力满足人们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要。从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深入群众的思想实际和生活实际,切实关心群众疾苦,多做得人心、暖人心、稳人心的工作。与此同时,又要加强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引导人们正确认识和处理各种利益关系,积极倡导在服务社会,实现人的社会价值中实现人的个人价值。

(三)以人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强调塑造人

塑造人是以人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题。从根本上讲,思想政治教育不仅是文化的传递,更是人格的塑造。唤醒人类良知,这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全部含义。思想政治教育就是帮助群众提高思想政治道德素质的过程,是将不适应或不完全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人,培养成为能够适应一定社会发展需要的合格社会成员的过程。因而思想政治教育要把本身的行为结果渗透到人们的心灵,使得人们的灵魂充满人性的魅力和理性的光辉,通过引导受教育者理解和挖掘各种道德观念、行为规范和各种思想观点,使之转化为内心体验,从而自觉地追求合乎规范的行为。

(四)以人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强调发展人

发展人是以人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人的发展是最根本的。现代思想政治教育不是管理人、约束人、控制人,而是创造条件发展人。现代思想政治教育逻辑支点的核心是不断提升人的自身建设水准。以人为本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理想和思维原点。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人和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和自身价值。思想政治教育要高度重视对人的能动性的发挥,要通过各种途径全面发展人的素质,特别是要致力于发展人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心素质、审美素质和劳动技术素质,通过提高素质促进人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脑力和体力、知识和技能、社会性和个性的整体和谐,使人成为会做人、会求知、会生存、会创造、会健体、会合作、会选择、会适应的全面发展的人。

三、以人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实现路径

(一)追求以人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目的

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是指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在教育对象的思想和行为以及社会生活的有关方面所要达到的一种未来状态。[5]以往仅把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看成是以满足国家和社会发展需求为目的的政治宣传手段,认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职能就是调动人的积极性以便更好地服务于社会的发展,过分要求个人对国家和社会的服从。在思想政治教育目的中存在着片面追求社会价值的倾向,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个人价值,偏离了以人为本的方向。其实,人是社会与个体的内在统一,人是社会的产物,只有实现了社会的发展,才能完成个人的自由发展;同样,社会在发展的同时也必须满足个人一定程度发展的需要。因而,在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追求上,应该坚持以人为本,做到社会发展责任和个体发展责任的双重担当,实现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协调统一。

(二)构建以人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思想政治教育要贯彻以人为本,就需要在教育内容的选择上与现实生活相适应,充分满足人们的多样化需求和个性化发展需要。社会的变迁与生活的变化必然导致人们的观念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变化,归根结底人们是从自己赖以存在的经济关系和生活中获取思想道德观念的。生活是思想道德观念的基础和来源,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前提。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深入实际生活,把思想政治教育同经济工作和其他实际工作结合起来一道做,把解决思想问题同解决实际问题紧密结合起来,真正做到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帮助人们释疑解惑、排忧解难。另外,思想政治教育在内容安排上要体现系统性、层次性和可接受性。系统性就是要把思想政治教育看作一个系统,把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和心理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对它们给以同等的足够的重视。层次性就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有明确规定,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由观念到概念。可接受性就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必须充分考虑人们的实际思想水平和接受能力,以自身的丰富内容去适应人民群众,而不是不顾及客观情况的差别,搞“一刀切”、“一锅煮”。

(三)运用以人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是教育者和教育对象之间沟通的途径和桥梁。以人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就是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贯彻主体性原则,使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建立起平等互动、互相尊重、相互学习的新型关系,通过思想上的沟通交流和行为上的积极参与,调动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双方的积极性,从而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非权力影响的社会教育活动,因而主要靠理论的说服力、情感的亲和力和自身的影响力来做好人的思想工作,引导人的发展。因此,以人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要改变那种授受式、灌输式的教育方式,而采取讨论、启发、示范、双向交流、平等对话、互教互学与自我教育等民主的方式方法。这需要思想政治教育者既要发挥自身的影响力,充分展示自身的人格魅力、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形象,潜移默化地影响和熏陶受教育者;又要注意尊重、理解和信任受教育者,了解和关心他们的生活实际和思想问题,以理服人,以情感人,使受教育者能够认同并信仰思想政治教育所力倡的思想内容和行为规范,将教育寓于教育对象喜闻乐见的活动之中,使受教育者在愉悦的状态中形成符合社会发展要求和个体自身发展需要的完善人格和合理行为模式。

(四)培育以人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它与外部环境进行物质、信息和能量的交流,必然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和制约。一般情况下,环境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是自发的,潜移默化的,人们常说的“近赤者红,近墨者黑”、“蓬生麻中,不扶自直”就是这种影响的阐释。但是人并不是被动地、机械地接受环境的影响和作用,而是能动地反作用于环境,如果环境被人们正确选择、整合和调控,它就能更好地向着所需要的方向产生积极作用。正是以此为基础,才有环境培育和环境优化的必要。培育以人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就是要充分运用各种大众传播媒介,加强文化建设,培育良好的以人为本的舆论环境和生态环境。当今大众传媒迅猛发展,要发挥大众传媒的重要作用,大力宣传以人为本,营造人本教育的舆论环境和氛围;要促进人和自然的协调与和谐,使人在优美的生态环境中工作和生活,使思想政治教育达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境界;要帮助人们建立良好和谐的人际关系,形成有利于人才脱颖而出的宽松环境,提供有利于培养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的人际氛围和工作环境,形成既有个人心情舒畅、又有社会整体团结的和谐局面。

[参考文献]

[1]胡锦涛.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03-12-08(1).

[2]邱伟光,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3]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42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4]骆郁廷,王若飞.也谈思想政治教育要以人为本[J].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4(6).

[5]张耀灿,徐志远.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论[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3.

猜你喜欢
政治思想发展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思想与“剑”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政治攀附”
“思想是什么”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