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模态互存的大学英语教学新模式

2011-04-07 18:26郭建红黄田
关键词:话语模态课件

郭建红,黄田

(湖南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湖南株洲412008)

多模态互存的大学英语教学新模式

郭建红,黄田

(湖南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湖南株洲412008)

在话语交流中,话语的实际发生具有多模态性,现代技术条件下的多模态选择可以有效地实现话语意义的理解,使交流的信息易于接受,避免模糊和不确定性。这为构建多媒体信息化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提供了充分的依据。

多模态;信息;大学英语;教学模式

一 网络信息技术时代与教学改革

网络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教育观念发生了重大变化,培养素质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已成为新时代的首要任务。以往的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的应试教育各种弊端凸显,严重地影响着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和学习积极性,阻碍了人才整体素质的提高。以网络信息技术带动教育的现代化,这是我国教育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宏伟战略目标。“由于计算机网络具有多媒体的集成功能、教学信息的扩展功能、教学过程的交互功能、学生地位的主体性功能、教学方法的多样化功能、教学情景的虚拟化功能,它的运用扩充了教学内容、开放了教学环境,它的发展和应用正逐步由教育改革的边缘走向中心。”[1]为了适应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形势,深化教学改革,充分利用信息资源,提高教学质量,教育部于2004年1月颁布了《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以下简称《课程要求》)。它“体现了当代来自哲学、语言学、文学批评、心理学、教育学等学科的先进理论,如个性化、协作化、模块化和超文本化。”[2]《课程要求》以培养学生的英语语言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为目标,同时进一步要求学生走向社会后应该具备运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的能力。因此,新的课程要求能够促使学生提高自主学习能力,提升综合文化素养,加入到我国现代化建设和全球化的进程中。

近年来,多媒体技术日新月异,语料库研究方兴正艾,言语工程研究迅猛发展,这些都促使自然话语的研究,特别是多模态研究(multimodal approach)成为可能。多模态的研究方法是将语言及其相关的资源整合起来,[3]之所以要这样研究语言,是因为在实际交流中,话语的实际发生就具有多模态性(multimodality),人们在具体的社会情境中,总是运用多种多样的符号资源完成意义建构。[4]本文将借鉴多模态话语理论研究成果论证话语交际的多模态性以及多模态选择为构建多媒体信息化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提供了充分的依据。这种教学模式摆脱传统教学的束缚,引导学生进行开放性的、灵活性的英语语言知识技能学习与异国文化了解,以适应多样化、网络化、个性化的英语教学需要。

二 多模态话语理论框架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期里,话语分析基本上局限于语言本身,即只注意语言系统和语义结构本身及其与社会文化和心理认知之间的关系,忽视了诸如图象、声音、颜色、动漫等其他意义表现形式,这就使得话语分析存在较大的局限性。而事实上,话语交际中的大部分意义是由非语言因素体现的,如语调、声调、手势、表情等;另外,人们可利用的音响设备、网络以及周围的环境因素等也能辅助进行有效的话语交际。也就是说,交际并非只用一种感官进行,听觉、视觉、触觉可以同时进行。这种方式下产生的交际话语就是多模态话语。多模态话语分析始于于20世纪80年代的西方,后来逐渐成为语言学研究的新热点之一。

国内众多学者认为源于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的多模态话语分析可以有效填补以往的单模态话语分析存在的缺陷。[5-7]他们指出多模态话语分析不仅要包含语言系统和语义结构本身的研究,还应该研究语言以外的其他符号系统。张德禄探索了多模态话语分析的综合理论框架,强调话语意义中的一大部分是由非语言因素表达的。

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被认为是最适合于研究多模态话语的理论模式,因为它本身的理论系统可以直接作为多模态话语研究的理论框架。这一框架由主要五个方面的系统和选择的基本因素和条件组成。第一是文化层面,它包括作为文化的主要存在形式的意识形态和作为话语模式的选择潜势的体裁。第二是语境层面,它包括话语范围、话语基调和话语方式。第三是意义层面,包括话语意义、概念意义、人际意义和谋篇意义。第四是形式层面,包括实现意义的不同形式系统,如,语言的词汇语法系统,听觉性的表意音块和听觉语法系统,视觉性的表意物体和视觉语法系统,表意实体和触觉语法系统等,以及各个模态的语法之间的关系,分为互补性和非互补性两类。第五是媒体层面,它是话语最终在物质世界表现的形式,包括语言和非语言两大类;语言的包括纯语言和伴语言两类;非语言的包括身体性的(体语,如手势、表情等)和非身体性(实验室设备、网络平台、多媒体课件等)的两类。多模态话语理论强调话语意义的实现是以多模态形式进行,多模态话语的形式主要是通过语言、图像、音响和接触四个方面来展现。

三 多模态选择与大学英语教学新模式

1.主导模态选择的因素。多模态的选择受到话语方式、意识形态、模态之间的相互配合、语境等制约,所以,在一定的语境中,如何选择合适模态来有效地表达所要传递的意义是我们要特别引起重视的问题。

张德禄认为在英语教学中,主导模态选择的的基本因素如下:首先是教学内容所涉及的领域(话语范围);然后是学习者的情况,以及与授课者之间的关系(话语基调)和教学的条件以及场所等(话语方式)。[8]我们不妨对它们进行如下具体描述。

这里讲的话语范围就是指所教课程的内容,还涉及课程内容的深度和难度;话语基调不仅包括教师的个人特点(个性特征、爱好、授课风格与目标等)和学生的基本特点(学习兴趣、知识结构、能力结构等),还涉及师生之间的关系以及交际目的(传授知识、获取知识、提高能力和素质等)。话语方式包括教学设备与设施、教学环境、传播途径等。现在我们结合大学英语综合课程教学模式进行详细分析。

这一课程的主要目标是将知识传授、文化介绍和语言技能(听说读写译)培养相结合,教学过程突出语篇的讲析和训练;精讲多练,讲解与操练相结合;以学生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完成任务(Task-oriented)为主要教学方法。上课所采用的主要媒介方式为教材、多媒体课件、教师的口授、学生回答问题等方式,模态以视觉(教材、多媒体课件)和听觉(口授和问题回答)为主。我们不难看出以上教学模式涉及模态内部媒体之间的协作,如教材与多媒体课件:课件通过丰富的色彩、形象的画面以及不同字体等很直观生动地凸显重点信息,而教材可以提供祥细具体的信息作为补充。在课文分析中老师会时而穿插问答练习,这种听觉模态的运用还是需要视觉模态的配合,如,老师根据观察可以判断学生是否能回答问题,学生通过课件辅助是否能更好地听懂老师的讲解。所以,在这种教学模式中,我们用到两种以上的模态,它们相辅相成,使信息传递更快捷、更清楚、更全面。

2.多模态选择的优势。多模态的选择以及不同模态的配合可以使交际达到最佳效果,多媒体网络平台为师生提供大量语言学习材料,不仅是文字材料的,还有很多生动直观的视频材料,模拟真实语境,提供学习者交际语境,激发学习热情和兴趣。多模态的选择为话语交际提供多渠道话语意义表达方式,加深信息的理解和记忆。在大学英语课堂,语言与非语言的多模态结合,如文字配上图画或动画或拟真的声音等,使多种感官协同作用,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和效率。

语言的局限性使之无法把所有的意义都表达出来,而且语言交际离不开语境,多模态选择可以提供更多的交际背景信息。如果要讲授的课文是一个戏剧或是故事性很强的语篇,我们可以通过PPT课件呈现直观生动的画面或播放一段相关的序幕视频,这不仅能刺激学生的感官系统,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而且学生通过视觉和听觉迅速获取相关信息,扫除理解障碍,体验学习的乐趣。

多模态的协同使用可以更好地表达和抒发情感,因为文字更多的是概念意义的表达,交际中的人际意义(态度、情感、目的等)很多情况下是隐藏在文字背后的。因此,通过PPT课件中的图片展现或情景片段播放让学习者受到感染,使其身临其境,从而实现从概念意义到人际意义的跨越。

通过上述分析,显而易见,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多模态有助于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强化教学,吸引注意力,抒发情感和增强教学材料的理解和记忆。学生在多元英语学习环境下,摆脱传统教学的束缚,进行开放性的、灵活自主的英语语言知识技能学习与异国文化了解,以适应多样化、网络化、个性化的英语教学需要。这种极为有效的学习模式对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并能全面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实际应用能力。如何避免不协调的多模态共同使用而导致意义传递的抵消或意义理解的偏差,是需要进一步探索的课题。

[1]曹卫真.现代教育技术在学校管理中的应用[J].远程教育杂志,2001(4):9-11.

[2]胡壮麟.大学英语教学的个性化、协作化、模块化和超文本化[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4(9):345-346.

[3]Gibbon,Dafydd,Inge Mertins and Roger K.Moore.Handbook of Multimodal and Spoken Dialogue Systems[M].Boston: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s,2000:33.

[4]Kress,Gunther and Theo van Leeuwen.Multimodal Discourse[M].London:Edward Arnold,2001:1.

[5]李战子.多模式话语的社会符号学分析[J].外语研究,2003(5):1-8.

[6]胡壮麟.社会符号学研究中的多模态化[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7(1):1-10.

[7]朱永生.多模态话语分析的理论基础与研究方法[J].外语学刊,2007(5):82-86.

[8]张德禄.多模态话语理论与媒体技术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J].外语教学,2009(4):17.

On Multimodality-Based English Teaching Mode

GUO Jianhong,HUANG Tian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Hun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Zhuzhou Hunan 412008 China)

Communication proceeds with multimodality.Modern media technology helps the choice of modes realize effective meaning-making and enhance the acceptability of information in communication,avoiding vagueness and uncertainties.The strong foundation is thus laid for setting up a multimedia-based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mode.

multimodality;information;College english;teaching mode

H319

A

1674-117X(2011)04-0113-03

2011-06-16

湖南省教育厅教改基金资助项目“多媒体、多模态教学环境下的大学英语教学质量研究”(湘教通[2009]321号)

郭建红(1970-),女,湖南桃江人,湖南工业大学副教授,硕士,主要从事应用语言学和翻译理论研究。

黄田(1964-),男,湖南怀化人,湖南工业大学教授,主要从事语言学和跨文化交际研究。

责任编辑:李珂

猜你喜欢
话语模态课件
现代美术批评及其话语表达
用Lingo编写Director课件屏幕自适应播放器
车辆CAE分析中自由模态和约束模态的应用与对比
从“广用”到“省用”——谈音乐教学中课件使用的“度”
课件综述——《识字三》
国内多模态教学研究回顾与展望
提高高中数学多媒体课件质量的几点思考
基于HHT和Prony算法的电力系统低频振荡模态识别
话语新闻
话语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