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年喜,蒋军凤
(湖南工业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湖南株洲412007)
一部值得重视的大学语文教材*
——范进军主编《大学语文》评介
刘年喜,蒋军凤
(湖南工业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湖南株洲412007)
范进军主编的《大学语文》,是一部在编排理念、结构体系上有着鲜明特色的创新之作。其编排理念是在突出人文性主题的同时,力求体现语文教育的知识性和工具性;其结构体系科学合理,适于教师教学和学生自学。
大学语文;教材编排;人文性;工具性
Abstract:The book of college Chinese under Fan Jinjun’s general editorship is a creative work with distinguished features on editorial idea and structural system.The editorial idea of the book is standing out its humanity subject,as well as striving for informative and instrumental utility of Chinese education.The structural system is compiled so scientifically and rationally that it is suitable for teaching and self- teaching.
Key words:college Chinese;edition of teaching books;humanity;instrumental;instrumental utility
新世纪以来,大学语文教材作为大学语文教学的基本依据,自然成为大学语文教学改革的重要对象,大量不同类型和风格的教材的出版成为这一时期大学语文教学改革的突出标志。据大学语文研究网站站长何二元统计,仅2007年、2008两年出版的各种大学语文教材就有153种之多(其中2008年有87种)。[1]这些教材有的坚持传统编写模式,有的高举人文教育大旗,有的力推纯文学模式,等等,不一而足,从不同方面对大学语文教材建设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大胆的尝试。范进军教授主编,李军林教授主审,湖南工业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教师参编,湖南人民出版社2010年7月出版的《大学语文》,正是在此背景下出现的一部值得重视和推广的创新型教材。其在编排上博采众长,自成一格,独具特色,令读者刮目相看。
进入新世纪以来,对人文性的强调成为大学语文教育界的共识,也成为大学语文教材变革的主导方向。大学语文的人文性,是相对于传统大学语文教育过于偏重知识性、工具性,忽视人文性,以至于滞后于时代的发展而提出的一个具有时代特色的标志性概念,其含义是指“大学语文教育以人类普适价值为参照,将时代性和世界性两个重要的元素带入其中,通过引导学生感受、领悟语言文字的巨大魅力,激发其追问生存的意义和存在的真相,培养学生的独立精神和自由思想,铸造其健全的人格与人文关怀意识。”[2]按这一派的代表人物、《大学新语文》主编夏中义先生的话说,就是大学语文教育应着眼于帮助学生“精神成人”。[3]而“精神成人”的标志就是一个人在对待和处理世间万物、社会人生的时候有了一个内在自足、持久稳定的价值标尺,不为千变万化的世事变迁轻易改写。范进军教授主编的这部《大学语文》,无疑是以这样一种价值尺度和精神标高作为其编写的指导原则和选文依据的。教材核心部分即中编“阅读与欣赏”,参照夏中义先生主编的《大学新语文》格式,从“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三个角度,选取了品格修养、理想抱负、为学之道、爱情婚姻、回归自然等9个人文专题共83篇中外古今作品,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和审美熏陶。与传统教材侧重于思想品德的考量不同,其在选文上更注重人文性本身的多元性和包容性。9个专题中既有传统意义上的品格修养、理想抱负、为学之道,也有体现时代特色和多元人文色彩的青春大学、百味人生、回归自然等,力求从不同的侧面展示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当代社会人文主题的多元性和现代性。
在极力张扬人文性主题的同时,教材在编排上力求兼顾语文教育的工具性和知识性。应当承认,进入新世纪以来,有相当一部分的新编教材在突破传统、刻意求变的同时,对传统语文教育的工具性特点多少有些矫枉过正的倾向,在凸现人文性这一时代主题的同时,对语文教育的工具性这一本质特性有所忽略。这本教材对此显然有足够的警觉,其在编排上也刻意体现了语文教育工具性的一面。上篇“文学概述”,用相当的篇幅,从历史的角度介绍了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和外国文学的发展历史和经典作家作品,以及相关的文学常识。下篇“应用与写作”,则介绍了事务文书、财经文书、法律文书等现代社会常见的6大类实用文体写作方法。这些知识,无疑具有极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尤其是对于像湖南工业大学这类以理工科为主的大学学生来说,这种实用文体知识的系统教学,对其就业和工作都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目前流行的大学语文教材主要有以下几种比较典型的编排方式:一是以华东师范大学的徐中玉先生为代表的“选文式”,其代表性教材是多次修订且现在仍在发挥广泛影响的两种前后相承的华东师大版《大学语文》。其特点是以散篇组装方式,通过精选中外优秀的文化、文学作品,来薰陶和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素养。新世纪以来,这种编排方式被视为传统大学语文的典型代表,受到来自各家各派的质疑和非议。二是以东南大学王步高教授为代表的“文学史编排体例”,其最大优点是突出了语文知识传授的系统性,通过教材为学生勾画出一个简明的文学史知识体系。传统教材中有相当一部分是以这种体例编排的,新世纪以来仍有不少编者沿袭了这一惯例,只不过王步高主编的《大学语文》,在沿用传统编排体例的同时,采取多元化的价值取向,对教材内容进行了独具匠心的处理,使其具有系统性、网络式、立体化、大信息量的特点,特别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方便自学。从而使这一传统的编排体例在新世纪焕发出了新的生命力。[2]三是以北京大学教授温儒敏为代表的“文化专题讲座式”,其主编的《高等语文》,打破了传统教材惯有的文选讲解的模式,采用分专题讲授语文知识,并以引导阅读、思考和写作的综合模式编排教学内容,从而确立了一种崭新的大学语文编排模式。四是以华东师范大学夏中义教授为代表的“主题词式”,其主编的《大学新语文》彻底颠覆了传统教材“选文式”和“文学史编排式”模式,全书由主题词来支撑《大学新语文》的理念,并按主题词把教材分为青春、大学、仁爱、情恋、自由、良知、敬畏、乡愁、记忆、英雄、坚忍、希望、自我审视、反讽、诗意、自然等16个章节,每个主题词都从一个特殊的角度指向大学生比较关心的精神文化问题,有利于大学生的“精神成人”。范教授主编的这本教材,其编排对上述几种权威教材有所学习、有所借鉴,但又并非是一味的模仿和套用,而是能根据自身的教学经验和教学对象的不同,在学习和借鉴上述模式的同时,又有所改造和创新,因而能自铸新体,自成一格。
这部教材的主体由“文学概述”、“阅读与欣赏”、“应用与写作”上中下3编构成。“文学概述”部分包括中国古代文学概述、中国现当代文学概述和外国文学概述;“阅读与欣赏”部分从“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三个角度选取了品格修养、理想抱负、为学之道等9个人文专题形成9章,选文取自古今中外;“应用与写作”部分突出实用性,重在对事务文书、财经文书、法律文书、行政公文、新闻写作等实用文体的训练,并加入了公务员考试的必考科目“申论”的写作指导。如此结构,不难看出编者突出人文性主题,同时又力求兼顾工具性的良苦用心。其主体部分中编“阅读与欣赏”的编排明显借鉴了夏中义《大学新语文》“主题词式”模式,力求通过引导学生感受、领悟古今中外经典作品,从不同的侧面激发学生的人文情怀和审美意识,培养其独立精神和自由思想,塑造其健全人格与现代意识,以突显人文性主题。在具体内容的结构上,则借鉴了温儒敏“文化专题讲座式”模式,每个专题由“导读”和“选文”两大部分构成,并在选文后面设计了相应的“思考与练习”,以方便学生自学、预习和自我检查。上编“文学概述”的编排则是典型的“文学史编排体例”,从历时的角度介绍了中国古代文学、现当代文学和外国文学的发展概况以及相关文学常识,为学生勾画出一个简明的文学史知识体系。至于下编“应用与写作”,则更多是从工具性和实用性着眼,通过事务文书、财经文书、法律文书等6大类实用文体写作知识的系统传授,满足学生就业和以后工作的实用需求。
显然,这种编排方式给教师教学和学生自学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和足够的空间。众所周知,大学语文的课时普遍不足,一般在40至60课时之间。要在这样短的时间段内完成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任务,并在教学中既实施系统的人文教育,又兼具知识性和工具性,实在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而且,不同类型、不同层次大学学生的知识水平、学习兴趣是有很大差异的。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因材施教,灵活处理教学内容,这势必牵扯到教材的内容编排。这部教材比较充分地考虑到了这种现实状况,适合于不同类型大学的教学对象需要。比如,对于教学时间相对充裕的班级,教师讲授时,可以“阅读与欣赏”为重点,同时兼顾“文学概述”和“应用与写作”;反之,教学时间相对不足的班级,则可以把教学重心集中到“阅读与欣赏”,而其他部分则可采取选讲和学生自学的方式完成。就学生自学而言,这本教材也比一般教材提供了更多的便利。“阅读与欣赏”的每个专题的前面,都有一两千字的导读,对其主题和相关选文进行阐释和介绍,为学生学习提供导引和前置性知识;具体到每篇选文,则标注了作者简介和内容注释,以方便理解;同时,每篇选文后面安排了2-3个“思考与练习”,用以检查学习效果,巩固所学知识。
当然,这部教材的闪光点远非上述所论。比如,与传统教材相比,其中编“阅读与欣赏”所选文章最大限度地避免了与中学语文教材以及其他国内大学语文教材的重复,从古今中外的无数典籍中精心择取了80多篇既能反映专题主旨又有相当新鲜感的美文作为范文;上编“文学概述”,则尽可能将相关的最新学术研究成果蕴涵其中;下编“应用与写作”,特设了一章公务员考试必考科目“申论”的写作指导,这在现行教材中是很少见的,从这里也不难看出编者的前瞻性眼光。概言之,这是一部锐意创新、值得重视和推广的特色教材,相信她定能在新世纪众多的创新型教材中占有一席之地,在教学实践中体现其创新价值和独特魅力。当然,这部教材远非十全十美,还存在着诸多不足。比如,选文的典范性问题,注释的规范性问题,练习的针对性问题,等等。尤其是作为一部力求体现网络时代特色的教材,却没能像南京大学陈洪主编的《大学语文》那样导入相应的数字化教学资源,更是其一大缺憾。我们希望,这些不足和缺憾能够在以后的修订中得到切实的弥补和完善;我们也相信,这部教材能够成为一部经得起时间检验的优秀教材。
[1]张立勇.谈大学语文教材的地方特色——以黄伟林主编《大学语文》为例[J].贺州学院学报,2010(2).
[2]刘年喜.《大学语文》教材的世纪变革——新世纪以来几套特色《大学语文》教材评介[J].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
[3]夏中义.不想把大学人文做成一个学科[N].中华读书报,2005-11-23.
责任编辑:黄声波
The Serious Consideration for a Teaching Book of College Chinese——Review for College Chinese under General Editorship by Fan Jinjun’
LIU Nianxi,JIANG Junfeng
(School of Literature and Journalism Communication,Hun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Zhuzhou,Hunan 412007,China)
G623.6
A
1674-117X(2011)02-0157-03
2011-01-10
湖南工业大学教学改革课题“《大学语文》课程体系与教学方法改革研究与实践”(09E11)
刘年喜(1966-),女,湖南双峰人,湖南工业大学副教授,硕士,主要从事大学语文、语文课程教学研究;蒋军凤(1972-),女,湖南东安人,湖南工业大学教授,博士,主要从事语言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