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毒”探讨老年性痴呆的病因病机

2011-04-08 17:32史晓玲袁德培
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1年3期
关键词:热毒脏腑病机

史晓玲,袁德培

1.湖北民族学院(湖北 恩施 445000) 2.湖北民族学院医学院(湖北 恩施 445000)

老年性痴呆亦称阿尔次海默病(Alzheimer Disease,AD),是1907年德国医学家ALOois ALzheimer首先发现并命名的一种神经退行性疾病。临床以痴呆为主要特征,包括不同程度的记忆力、感觉能力、判断、思维能力、运动能力等受损,以及情感反应障碍和性格改变[1]。在我国65岁及以上的人口老年性痴呆的患病率为4.8%[2],老年性痴呆己成为继心脏病、肿瘤和中风之后的第四位死亡原因[3]。自发现近一百多年来国内外学者从生物化学、基因学、神经病理等多个领域开展广泛研究,但病因及发病机制仍不明确[4]。中医本着其整体观念,辨证论治的特点对老年性痴呆病因、病机有独特认识,历代医家从肾虚髓减、肝气郁结、气机失常、痰阻、血瘀等探讨老年性痴呆的发病机制并提出了相应的治法,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治疗效果但缺乏新的突破。近年来现代医学和中医在老年性痴呆的防治研究中达成的共识,都认为老年性痴呆是多因素导致的多环节功能失调从而使多脏器功能受损,故在临床上表现为顽固、复杂、多发、内损脏腑、多种因素相互依附等。这与“毒邪”致病的特点非常相似。故认为“毒”在老年性痴呆的发病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文就老年性痴呆的病因、病机拟从“毒”的角度进行探讨。

1 古今文献对毒的认识

从毒认中《说文解字》云:“毒,厚也,害人之草”,毒本义指毒草、有害人、厚重之性。可见毒为有害之物的总称。《康熙字典》引升此意疏曰:“恶也,一曰害也、痛也、苦也、恨也、药名。”《辞源》解释为“苦恶有害之物、伤害、痛、恨、猛烈、强烈”。中医对“毒”的认识更加广泛,主要涉及药物或药物的毒性、病因、病证、治法四个方面。①指药物或药物的毒性。如《素问·五常政大论》“能毒者以厚药,不胜毒者以薄药”,及“大毒治病,十去其六,常毒治病,十去其七,小毒治病,十去其八……”。②指病因。如《素问·生气通天论》:“虽有大风苛毒,弗之能害。”《素问·刺法论》:“余闻五疫之至,皆相染易,……不相染者,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避其毒气。”③指病证。如阴阳毒、脏毒、丹毒之属。④指治法。如解毒、以毒攻毒、排毒。姜良铎[5]认为凡是对机体有不利影响的因素,无论来源于外界或体内统称为毒。这与中医学中的“邪盛谓之毒”的观点相似,故亦称为“毒邪”。刘更生[6]将毒邪归为外毒、内毒,又将外毒分为邪化之毒、毒气、虫兽毒、药毒和食毒。李运伦[7]亦认为外毒指由外而来,侵袭机体并造成毒害的一类病邪。内毒是指由内而生之毒,系因脏腑功能和气血运行失常,使机体内的生理产物或病理产物不能及时排出,蕴积体内而化生,如痰毒、瘀毒、热毒等。王永炎[8]则认为,邪气亢盛,败坏形体即转化为“毒”。毒系脏腑功能和气血运行失常使体内的生理或病理产物不能及时排出,蕴积体内过多而生成。现代毒物学认为凡进入机体后,能与机体器官、组织和细胞发生某些作用,破坏机体正常生理功能,引起机体暂时或永久的病理状态的物质称为毒物[9]。

2 老年性痴呆因毒而生

老年性痴呆属中医学呆证、文痴、郁证等病证,如《左传》中曰:“不慧,盖世所谓白痴”。清·陈士铎在《石室秘录》和《辨证录》中称之为“呆病”。黄帝内经解释该病病因病机《灵枢·海论》说:“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胫酸眩冒,目无所见,懈怠安卧”。认为本病是心脑功能衰退,脑髓不足所致。现代医家在继承前人经验基础上,认为本病是一种全身性疾病,病位在脑,与五脏功能失调密切相关,以本虚标实,虚实夹杂为其基本病机。谢颖祯[10]认为肾精气虚,痰瘀互结,阻滞络脉为痴呆发生的病理基础:痰瘀蕴积,酿生浊毒,败坏脑络脑髓,为痴呆发生发展的主要机制。马寰[11]认为肾毒、瘀血内阻是痴呆发展的基础:痰浊壅滞、化热生风。认为痴呆病情波动的重要原因:浊邪蕴积,酿生浊毒为痴呆病情加重的关键。近来现代医学对老年性痴呆的病因病机,认为老年性痴呆的发生与Aβ沉积导致的一系列神经毒性反应有关[12]。正常情况下一定数量的Aβ对人体是有益的,但超过一定数量就会产生神经毒性。这种神经毒性级联反应表现为Aβ可以通过氧应激作用,参与炎症免疫作用,破坏离子的平衡等多种机制引发细胞凋亡、坏死。细胞死亡后产生多种细胞因子,如白细胞介素1、肿瘤坏死因子等可进一步激活小角质细胞对神经细胞产生更大的毒性,最终使大量神经细胞凋亡和委缩引起认知功能下降,进而发生痴呆[13]。这与中医学对内毒的理解是一致的。由此可以推测,老年性痴呆的发生与外来之毒的侵袭和机体的遗传易感性及机体清除内外之毒的能力下降有关。人体脏器随着年龄的增加功能下降是一个生理过程。故我们认为老年性痴呆是在人体脏器功能下降的基础上加之外毒的侵袭,内毒的生成增多,清除不足,使人体的稳态失衡。许多物质超出了其生理需要量而成为内生之毒。现代神经病理生理学、分子生物学、神经生理及神经解剖学证实,在老年性痴呆的发生与发展过程中与脑的微循环及神经细胞的内环境变化有关,且与超氧自由基的攻击、兴奋性氨基酸的增加而产生的神经毒性作用密切相关。这里的“神经毒性”与我们所说的“内生之毒”实属一物,其作用后果都是造成了脑组织及功能的损害,产生了智能下降的疾患[14]。

3 老年痴呆内生之毒的产生及致病机理

老年性痴呆内生之毒是在年老体衰的基础上加之长期七情内伤,脏腑气机功能失常,劳逸失调而产生的痰、瘀、热等病理产物。这些病理产物不能及时排除,日久蕴积转为毒邪。或与外感、六邪等外毒相合,内外相引,侵犯脏腑;或使五脏虚衰,气虚血瘀,耗伤精液,败坏形态脉络最终出现虚实错杂、标本互见的老年性痴呆诸症。故痰毒、瘀毒、热毒既是老年性痴呆之因,又是老年性痴呆之果。而且还是病情加重及其慢性合并症以及发生兼证、变证的重要因素。

3.1痰毒的产生及致病机理痰浊,源于脏腑功能失调,津液代谢失衡的病理产物。一旦形成则迁延难解,日久不去,籍气而行,上逆巅顶,下注阴器,影响经脉血液的周流灌注,脏腑气机的升降出入。痰积体内,则滋生百病。痰浊上行壅塞蒙窍,深匿于心使人神智不清,心神不明,发为呆病。陈士铎辨证录说“痰积于胸中,盘踞心外,使神不清而成呆病矣。”

3.2瘀毒的产生及致病机理中医素有“久病必瘀”,虚久之瘀,老人多瘀之说。血瘀可由多种因素引起。老年性痴呆瘀毒主要与衰老和七情失常有关。①老年患者脏器虚衰,脾胃功能失常,气血生化不足而致气虚,气虚则推动无力,血行不畅;血淤滞体内成瘀毒。②老年郁怒伤肝,脏腑气化功能失常,气滞而为瘀。此外出现阴阳失调,阳虚生寒,寒凝血滞;阴虚内热,灼炼阴血,血涩难行,等等均又可蕴成瘀毒。唐容川血证论瘀血中载:“瘀血攻心,心痛,头晕,神气昏迷凡心有瘀血亦令健忘。”瘀阻心脑能引起心神不安,健忘痴呆。

3.3热毒的产生及致病机理人至老年肾虚精亏,肾本寒,虚则热。《素问·玄机原病式》“肾与膀就属水,虚则不能制火”“盖阴水既衰,则阳火自盛而热”,所以肾虚则热。再者老年人由于老年体虚、肝肾阴亏、脾阴不足,属“阴”的物质普遍亏少,阴虚则阳亢,阳盛则热。再者①痰浊形成可阻滞气机,湿邪久郁,不得宣化,在一定条件下可华为火热。②瘀毒为有形之邪,易阻滞气机,郁而化热。热性炎上,故火热之邪上交易侵犯头部,使神明受扰,影响到脑主记忆、思维等功能而发生老年性痴呆。

在老年性痴呆发病发展过程中,诸邪并非孤立为患,而是一个互相影响、相互搏结的病理过程。痰毒可致瘀毒。瘀毒也可化为痰毒。痰毒、瘀毒可转化热毒。热、痰、瘀毒常相兼夹,滞留于正气亏虚之处,若脑髓失养,热、痰、瘀等毒邪有机可乘,可壅塞脑窍发为痴呆。

4 老年性痴呆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

肾虚是老年性痴呆发生的病理基础,而痰浊停聚和脉络瘀阻后化毒为害,产生的“内生之毒”则为老年性痴呆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肾虚与诸邪相合,互相影响,交互为患,形成虚与痰、瘀、热毒邪恶性循环的有害网络。虚为肾精虚衰,实为毒邪蒙蔽清窍,髓海失养,灵机不运,究其根源仍当责之于肾。而痰、瘀、热等毒邪作为脏腑功能衰退的病理产物,一旦形成,相互搏结,反过来又可阻碍气机,耗伤正气,影响气血的运行,使肾精亏耗,加重正气耗伤。

5 小结

老年性痴呆病位在脑,病性总属本虚标实。肾精亏虚为其本;毒侵脑府,蒙蔽清窍为其标。肾虚与痰、瘀、热等毒邪互相影响为其发病的主要病理机制。而邪气的存在则是老年性痴呆迁延不愈的重要因素。治疗上,应首当以解毒驱其邪毒为主辅以补益虚损、填精补髓为原则。解毒的方法根据本病热毒、痰毒、瘀毒,尤以热毒为主蒙蔽清窍的病机特点以清热解毒法为主,兼化痰解毒、活血化瘀解毒[15]。并将上述解毒法治法和滋补肾精法结合贯穿于治疗老年性痴呆的始终,如此兼顾标本,方可“邪尽正还,神明复主”,达到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改善临床症状的目的。

[1] 盛树力.老年性痴呆及相关疾病[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6:292-303.

[2] 范冬辉.严重影响健康的老年痴呆症[J].中国检验检疫,2006,12(6):64.

[3] 仇成轩,施侣元.进一步重视我国老年痴呆流行病学研究[J].中国流行病学杂志,2005,26(12):931-933.

[4] 周寰.中国老年痴呆问题及对策[J].中国医学论坛报,2008,24:1.

[5] 姜良铎,张文生.从毒论治初探[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8,21(5):2-3.

[6] 刘更生.“毒邪致络病”与证候及基因组关系的探讨[J].中医杂志,2000,41(8):51.

[7] 李运伦.毒邪的源流及其分类诠释[J].中医药学刊,2001,18(5):45-46.

[8] 王永炎.关于提高脑血管疾病疗效难点的思[J]考.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7,17(4):196.

[9] 姜良铎,张文生.从毒论治初探[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8,21(5):2-3.

[10] 谢颖祯.黄连解毒汤对脑缺血动物的促智作用及机制探讨[J].时珍国医药,2002,13(12):705.

[11] 马寰.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病机制及其研究进展[J].中国临床康复,2004,8(4):693-695.

[12] 秦斌.β2淀粉样蛋白及Tau蛋白和Alzheimer病关系的研究[J].国外医学·老年医学分册,1995,16(6):267.

[13] 黄琼.解毒补肾法对老年痴呆大鼠抗炎作用实验研究[D].中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全文库,2009,4.

[14] 唐启盛,王永炎,黄启福.浊毒痹阻脑络对老年期痴呆的影响[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7,20(6):245.

[15] 李澎涛,王永炎,黄启福.“毒损脑络”病机假说的形成及其理论与实践意义[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1,24(1):1.

猜你喜欢
热毒脏腑病机
General principle of high-quality academic developmen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arrying on the essence,while pursuing innovations”
浅析热毒宁注射液临床应用的合理性
以脏腑体位和功能来认识藏医诊脉法
老年痴呆病中医病因病机及治疗
热毒宁注射液临床药物配伍禁忌分析
高血压病中医病机探讨
气虚发热病机探析
热毒宁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的效果观察
脏腑经络辨证施治颈性眩晕验案5则
中医脏腑与西医内脏之比较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