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毕淑敏人生经历对其散文创作的影响

2011-04-09 00:17马闪闪
黑龙江工业学院学报(综合版) 2011年12期
关键词:毕淑敏经历散文

马闪闪

浅析毕淑敏人生经历对其散文创作的影响

马闪闪

毕淑敏作为一位影响广泛的当代散文女作家,其散文被读者亲切地称为是“心灵的鸡汤”。她的散文睿智温情引人向善,激发人的生活热情。然而毕淑敏散文为什么有这样的风格特色,显然这是与她的人生经历有着密切的联系。笔者在这里主要讨论的就是毕淑敏的散文创作风格与其人生经历的关系。

毕淑敏;人生经历;医生;作家

毕淑敏作为一位影响广泛的当代散文女作家,她丰富的人生阅历、博爱的情怀以及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使她的散文作品既不同于一般的小女人散文,又有别于大部分的男性散文。

文学作品是作家人生经历和心灵世界的集中反映,散文尤其是如此。作为女性,毕淑敏的散文多了一份细腻敏锐、一份对女性的特别关爱,而在藏北阿里11年的军旅生活又使她的散文平添了一份乐观、一份崇高,同时22年的从医经历和深厚的心理学知识素养又使她的散文弥漫着一股冷静、睿智的气息。

毕淑敏作为女性作家对其散文的创作影响可以大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她的散文大量取材于女性方面,对女性的关爱更突出,如《去学女儿拳》《女思考者》《致被强暴的女人》《女抓捕手》《问女应几佳》等。她的此类文章深切表达了对女性不受重视、被歧视甚至被戕害的愤怒和不满,她鼓励女人应该站起来、强大起来捍卫自己的尊严和权利,并且自己身体力行为女人争取应得的权利。她的散文像一剂良药,为广大妇女疗伤打气,为这个社会存在的弊病诊脉开方。二,作为女性,毕淑敏更了解女人的内心,因而较之其他散文作家,她关于剖析女性心理的散文更敏锐,更独到,更显深刻。如“我说那你为什么不在事先告诉我实话呢?她说,她不愿意说实话。她不愿独自承受痛苦,她希望有更多的人和她有一样的遭遇。”“我说,不要以为在这个过程中,女医生和过来人的话就可以听。女人伤害起女人来,背叛起女人来,也许比异性更甚。人性的幽暗在这里会更充分地暴露”(《费城被阉割的女人》)、“述说女儿是个娇娇小姐……让他们先为自己儿子日后的妻管严捏一把汗。最后,做一副可怜相,告知我和老公浑身是病,一个女婿半个儿,后半辈子就指望他们儿子了……她说到这里,得意地笑了。”(《娘间谍》)毕淑敏在剖析女性深层阴郁心理方面于冷静之中见犀利,切肤之痛隐藏于节制和平和的表述之中,更显出人性阴暗一面的残忍和冷酷……这与她一贯的温和作风迥异,更显出她的坦诚、敏锐和勇气。“我知道这不仅仅是我个人的事情了,是众多的女性所面临的重大问题。我要尽我的力量。我到电视台去宣讲我的主张,我的孩子和我离婚的丈夫,都在看这个节目。我吓得要命,临进演播室的时候,我一口吞下了两颗强力镇静剂。”(《费城被阉割的女人》)毕淑敏不仅仅是揭露更是身体力行,她鼓起所有勇气加入到关爱妇女的实际行动中去——克服怯懦,硬着头皮,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其他的姐妹免受痛苦宁肯自己承受巨大压力,所谓人品决定文品,毕淑敏的作品之所以引起强烈反响也和她本真的善良和勇敢是分不开的,特别是散文的创作更是与作家的心灵世界水乳交融。

作为一位女性作家,毕淑敏对女性命运和生存状态的关注尤为明显,面对女性不平等的社会地位、甚至于受男性欺辱的生存状态,毕淑敏深感悲愤,她取材于这方面的散文无疑对改变女性生存窘境起着积极巨大的作用,这也是毕淑敏散文区别于大多数男性散文作品的一个突出特点。同样作为女性作家,毕淑敏的散文较之于其他女性作家的散文又有所不同,她的散文更大气,更乐观,充满了力量,完全不同于时下流行的小女人散文那种格调,而是更显阳刚之气,更客观冷静,更富于思想启迪性。

在藏北阿里11年的军旅生活,对毕淑敏整个人生的影响都是巨大而深远的。在阿里,她经历了极端的苦难,见惯了死亡,生命时刻受到威胁。作为一个16、17岁的小姑娘,在这种环境下生活了11年。11年啊,她的青春在这片广袤崇高而又苦难的土地上流逝,她的思想在这里铸就。面对恶劣的自然坏境、生命时刻受到威胁的生存状况,毕淑敏感觉到了生命的脆弱短暂,在这种情况下,活着就是幸运,能够存活下来就是很大的幸福,这些刻骨铭心的经历让毕淑敏早早就明白了生命才是最重要的,能活下来就是天大的福气,这大概也就是她散文作品中满含温情的原因吧!能活着就是幸运,还活着就是上天的恩赐,就该感激,试想一个时刻心存感恩之心的人,她的心灵又怎能不满怀爱意,她的作品又怎么能不满溢温情!

同时,恶劣的生存坏境也残忍地夺去了许多战友的生命,那些亲爱的年轻的战友们,为了戍边,为了保家卫国远走他乡,最终埋骨大雪山下,“无数人的奉献与牺牲,才使得我们懂得做人的责任,领悟到真理与庄严、崇高与伟大,勇敢与坚强的内涵。人生可能有许多事情还难以选择和把握,但有一点,人是可以选择和把握的,那就是自己对人生态度,只有积极的、向上的、友善的、努力的、乐观的、充满信心的去对待生活,人生才会有亮色,这也是我这段西部生活的价值。”(毕淑敏.毕淑敏文集:格布上的花——领悟人生的亮色.北京:群众出版社2004年1月第一版)毕淑敏在阿里的这些生活经历和思想活动使得她后来的散文作品整体上都弥漫着一份乐观、一份崇高。同时,她在阿里的军旅生活经历培养起了她强烈的责任感,她明白了生命的珍贵和生命的脆弱,在以后的日子里无论是做医生还是心理咨询师亦或是从事文学创作,她都格外关注对人的身体和心灵的双重呵护。做医生,她认真对待病人的病情;做心理咨询师,她努力救治呵护病人的心灵精神世界;从事文学创作,她积极倡导人们应该相亲相爱,彼此理解,互相体谅。她把关爱他人、提倡大家相互关爱作为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兢兢业业的贡献自己的所有力量。她的责任心、她的仁爱、她的无私汇聚于她的心灵深处,并最终通过她的作品给世人传递了爱的力量,尤其是她的散文作品,更是像心灵鸡汤一样滋润了世人荒凉自私的心灵世界,她的作品中的挚爱、呵护和温情也正是她的文学作品深受读者喜欢的重要原因之一。

毕淑敏有22年的从医经历,又系统地学习了心理学的知识。作为一位资深的医者,她见惯了死亡,也明白死亡是大自然的规律,是生命的最后阶段,是所有人都不可避免的最终归宿,因此,她的散文透露出一股睿智、淡定和达观。中国的传统文化一向是“好生恶死”的,对死亡这个话题忌讳颇深,这样就造成了中国民众对死亡的恐惧,“好死不如赖活着”,一味追求生命的数量,忽视生命的质量。毕淑敏创作了大量关于死亡题材的散文,如《让死亡回归家庭》《与青年学生谈生与死》《21世纪,我们死在哪里?》《艾滋之椅》等。她的此类散文的一个重要主题就是:死是不可避免的自然规律,我们应该坦然面对死亡,死亡是生命的最后一个阶段,有了死亡生命才更完整,因为死亡生命才更有意义。生命是可贵的,也是短暂的,我们应该珍惜自己的生命,在有生之年好好爱生活,尽量实现自己的理想,在面对死亡时亦无需惊慌,应该坦然处之,甚至于应该学习如何面对死亡、欣然接纳死亡。生命是有限的,对于这一点突飞猛进的医学也对之毫无办法,既然如此,那么倒不如顺应大自然的规律,坦然面对死亡。所谓善始善终才是明智之举。毕淑敏对于死亡的独到见解对于现代的中国人来说无疑是影响深远的,对当代文坛的贡献也是有目共睹的。

值得强调的是毕淑敏对死亡的坦然豁达态度并不是消极的,恰恰相反她是积极的。她是想通过死亡学让更多的人明白,生命是有限的,在这有限的时间里,我们应该充分利用这有生之年多做些有意义的事情,而不应该把宝贵的时间浪费在蝇营狗苟上,浪费在无谓的事情上,应该心胸豁达地生活,应该怀着感恩的心热爱生活。

毕淑敏关于死亡题材的散文还有一个突出的特点,那就是她极力提倡“让死亡回归家庭”和“尊严的死亡。随着社会和医学的迅猛发展,我们大部分人都在医院走完了生命的最后一程,基于种种原因,我们已经遗弃了在家中被亲人围绕着平静死亡的传统。明知道病人已经完全没救了,还要徒劳地抢救,使得即将离世的人不能尊严地、体面地走完人生的最后一程。她认为面对死亡医学也是无奈的,滥用医疗设备一味盲目徒劳的治疗是一种对资源的浪费和对临终人员的不尊重,既然医学已经无力回天,那么让临终者回到熟悉的家中,在被亲人围绕的温暖气氛中静静地离去才是更佳的选择。尊严的活着,这是我们都赞同的,然而尊严的死亡却一直不被重视,毕淑敏关于“尊严的死亡”这一论断亦是睿智和独到的。

毕淑敏在阿里11年的军旅生涯、22年的从医经历以及她渊博的心理学知识和文学知识使她的作品整体弥漫着一股乐观、坚强,睿智和豁达的气息,她的散文作品温情之中见冷静,平凡之中显睿智,耐人寻味,再加上作品中满含的爱意和乐观的基调被大众热衷乃是水到渠成之事。

无论是作为外科医生、作为心理咨询师还是作为作家,毕淑敏都可称得起是真正的医者。更确切地说,正是毕淑敏的这些经历才使得她成为了一个全面的医师:作为外科医生,她救治病人的生理疾病;作为心理咨询师,她救治病人的精神疾病;作为作家,她救治读者的心灵世界。

可以说毕淑敏的特殊丰富经历铸就了毕淑敏在当代文学界的辉煌,特别是她的从医经历更是奠定了她散文作品的独特风格基调,使她在当代文坛芸芸大众中脱颖而出。然而正是由于她从医经历的丰富和文学功底的相对薄弱,使她的散文创作在文学性、艺术性方面却是有待商榷和继续努力的。诚然,散文较之于其他文学体裁更注重表达作者内心的真情实感,散文创作也更随性、更自由,但作为一种文学样式,散文的文学性和艺术性亦是非常重要的,是需要格外关注的,散文不仅仅是思想的传声筒和写药方的砂纸,它更是文学作品,是给读者于审美享受和思想启迪的艺术品。

毕淑敏,她是从阿里高原款款而来的医者,笑容温和,睿智淡定,她勇敢地履行社会和时代赋予她的使命,兢兢业业奉献。虽然她的文学创作亦有不足之处,但我们仍旧有充分的理由相信这位从阿里高原而来的白衣天使会在当代文学界走得更远更好……

[1]毕淑敏.毕淑敏文集:格布上的花[M].北京:群众出版社,2004.

[2]毕淑敏.忍受快乐:毕淑敏散文集[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4.

[3]毕淑敏.毕淑敏文集:拯救乳房[M].北京:群众出版社,2004.

Impact of Bi Shumin’s Life Experence on Her Prose Creation

Ma Shanshan

As one of the most infuential modern woman prose writers,Bi shumin’s proses are called as“the chicken soap of mind”by the readers because her proses are intellegent,gentle and inspiring.Obviously,her unique poses creation style is closely connected with her life experience.This paper is mainly to discus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er writing style and her life experiences.

Bi shumin;experience;doctor;writer

I04

A

1672-6758(2011)12-0104-2

马闪闪,在读硕士,延安大学09级现当代文学专业,陕西·延安。邮政编码:716000

Class No.:I04Document Mark:A

(责任编辑:郑英玲)

猜你喜欢
毕淑敏经历散文
《毕淑敏心灵独白》
散文两篇
散文两章
很多事你只能独自经历
纸上的故土难离——雍措散文论
我经历的四个“首次”
善良是颗种子
回忆我的打铁经历
毕淑敏:愿你的“生命借记卡”物超所值
毕淑敏的两次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