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结合治疗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82例临床观察

2011-04-09 14:21尹丽菊
河北中医 2011年7期
关键词:肉豆蔻主要症状溃疡性

张 莉 尹丽菊

(河北省秦皇岛市中医医院医教科,河北 秦皇岛 066000)

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炎症,目前病因尚不十分清楚,可能与遗传、感染、环境因素及免疫因素有关[1]。2005-02—2010-05,我们采用中药汤剂联合柳氮磺胺吡啶片治疗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82例,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全部163例均为我院脾胃科患者,住院105例,门诊58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82例,男40例,女42例;年龄20~60岁,平均39.1岁;病程1~12年,平均6年;病变部位:直肠24例,乙状结肠41例,全结肠17例;病情程度:轻型43例,中型34例,重型5例;腹痛者36例,黏液便者32例,血便者37例,里急后重者39例。对照组81例,男37例,女44例;年龄19~60岁,平均38岁;病程1.2~11.5年,平均6年;病变部位:直肠25例,乙状结肠42例,全结肠14例。病情程度:轻型45例,中型33例,重型3例;腹痛者37例,黏液便者43例,血便者36例。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确诊[2]。

1.3 治疗方法

1.3.1 对照组 予柳氮磺胺吡啶片(上海三维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1020450)1.0 g,每日4次口服。

1.3.2 治疗组 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汤剂。药物组成:党参15 g,白术 10 g,茯苓 10 g,陈皮 10 g,肉豆蔻 6 g,吴茱萸 3 g,黄连 6 g,败酱草 20 g,大血藤 10 g,薏苡仁20 g,炙甘草10 g。湿热偏盛者去肉豆蔻,加黄柏9 g、白头翁15 g;气滞血瘀明显者酌加厚朴9 g、柴胡12 g、当归12 g、赤芍药15 g;阴血亏虚者去肉豆蔻、黄连、败酱草,加白芍药15 g、五味子15 g、乌梅9 g;肾阳不足者加补骨脂15 g。日1剂,水煎取汁400 mL,分早晚2次服。

1.4 疗程组均3个月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观察疗效。

1.5 疗效标准 完全缓解:临床症状消失,肠镜复查黏膜病变基本消失或主要症状及肠黏膜病变活动指数总分值降低>95%;显效:临床主要症状明显缓解,肠镜复查黏膜病变明显减轻或主要症状及肠黏膜病变活动指数总分值降低>70%;有效:临床主要症状有所缓解,肠镜复查黏膜病变有所减轻或主要症状及肠黏膜病变活动指数总分值降低>30%;无效:经治疗后临床症状、内镜及病理检查结果均无改善或加重,或主要症状及肠黏膜病变活动指数总分值降低<30%[3]。

2 结果

治疗组82例,完全缓解37例,显效23例,有效14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90.2%;对照组81例,完全缓解22例,显效 18例,有效 12例,无效 29例,总有效率64.2%。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3 讨论

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属中医学泄泻、痢疾、便血、腹痛等范畴。多由于感受湿热或饮食所伤或劳倦过度致脾气受损,湿从内生,湿滞日久,多从热化,湿热蕴蒸,壅滞肠间,传导失司,与气血搏结,损伤血络,气凝血滞,血败肉腐,内溃成疡。日久波及于肾,脾肾两虚,正虚邪恋,缠绵难愈。治宜祛邪扶正,调理气机,化瘀行血,消积导滞。中药方中党参、白术、茯苓、炙甘草健脾益气,补脾之本土;薏苡仁利水渗湿,健脾止泻,又兼清热排脓,擅治肠痈;肉豆蔻、吴茱萸温中散寒,并配以黄连,寒温并用,擅治久痢腹痛;陈皮理气,大血藤活血,使“调气则后重自除,行血则便脓自愈”;败酱草辛、苦,微寒,归大肠经,消痈排脓。

本观察结果表明,发挥中西药协同作用治疗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标本兼治,疗效满意。

[1] 张虹玺,李彦龙,田振国.“脏腑同治”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研究[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11(5):128-129.

[2]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9.

[3]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系统疾病专业委员会.溃疡性结肠炎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草案)[S].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11,19(1):61-65.

猜你喜欢
肉豆蔻主要症状溃疡性
猪传染性腹泻的发病特点、主要症状与防控措施
一测多评法同时测定肉豆蔻-8散中5种成分
中国劲酒缓解肾阳虚证患者主要症状的临床观察
浅谈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
气相色谱法测定肉豆蔻-8散中的丁香酚的含量
肉豆蔻挥发油抑菌及抗花生油氧化作用研究
足底溃疡性扁平苔藓合并普秃一例
二十味肉豆蔻丸质量标准研究
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40例
愈疡消溃方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活动期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