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盆地延川地区上古生界山西组-石盒子组储集条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以延X井为例

2011-04-10 01:43西安石油大学油气资源学院陕西西安710065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安地质调查中心陕西西安710054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 2011年34期
关键词:古生界溶孔粒间

(西安石油大学油气资源学院,陕西 西安710065;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安地质调查中心,陕西 西安710054)

李玉宏,张慧元,魏建设,史冀忠(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安地质调查中心,陕西 西安710054)

鄂尔多斯盆地东部天然气勘探始于1985年,以麒参1井获得工业气流为标志,拉开了东部天然气勘探的序幕,发现了千5段、盒3段、盒7段、盒8段、山1段、山2段、本1段7个储层段[1]。延X井是以上古生界天然气藏为勘探目的探井,位于陕西省延安市延川县禹居乡河子坪村西南,构造位置为鄂尔多斯盆地陕北斜坡东南部。晚石炭世本溪期~早二叠世太原期,鄂尔多斯盆地东西海域的逐渐完全贯通,陆棚沉积体系扩大,表现为泻湖~障壁岛~泻湖~潮坪~陆棚的跳跃式海侵演化过程;从山西期开始,海水完全退出,进入湖盆演化时期,主要发育三角洲~湖泊沉积;早中三叠世刘家沟期到纸坊期,表现为三角洲~湖泊~三角洲湖泊~三角洲~湖泊的演变过程,在垂向上,下部主要为三角洲前缘相,纸坊组上部主要为滨浅湖,为一振荡性的湖进过程;晚三叠世延长期,主要为辫状河三角洲前缘到湖泊、三角洲前缘、湖泊、三角洲前缘、三角洲平原再到曲流河沉积[2-5]。下面,笔者对鄂尔多斯延川地区上古生界山西组-石盒子组储集条件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1 储层特征

1.1 岩石学特征

石盒子组和山西组主要为岩屑石英砂岩,矿物成分主要为石英,岩屑主要为岩浆岩屑和变质岩屑,沉积岩屑较少,此外还含有少量燧石;填隙物组分总体含量高,变化较大,主要成分为云母、高岭石、方解石、硅质和少量绿泥石和白云石;石盒子组的胶结类型以再生~孔隙式为主,具少量基底式和孔隙式。主要为细、中粒砂岩,分选好~中等,磨圆以次棱角状为主,少量次圆和次棱~次圆;山西组的胶结类型以再生~孔隙式和孔隙式胶结为主,偶见基底胶结,主要为中~细粒、中粒砂岩和中~粗粒砂岩,分选好~中等,磨圆以次圆~圆状为主。

1.2 储层物性

1)孔隙度和渗透率分布 石盒子组孔隙度主要分布在4%~9%范围内,平均为6.15%;渗透率主要集中在(0.2~0.3)×10-3μm2,平均为0.243×10-3μm2,储集性能较好。山西组平均孔隙度主要分布在3%~9%范围内,平均为6.42%;渗透率主要集中在(0.1~0.3)×10-3μm2,平均为0.298×10-3μm2,因而储集性能较石盒子组好。

2)孔隙度和渗透率的关系 孔隙度和渗透率的关系可以通过利用大量岩心分析资料来建立。用岩心分析孔隙度与渗透率值进行回归分析,得到石盒子组和山西组各个层段相关性方程分别为石盒子组:k=0.0201e0.3452Φ(R=0.7442,n=54);山西组:k=0.0179e0.3698Φ(R=0.8806,n=63)。由此可见,石盒子组孔、渗相关性差,山西组孔、渗相关性较好。需要说明的是,该井分析的样品数总体较少,其代表性较差,上列关系式仅供参考。

1.3 孔隙结构特征

1)孔隙类型 上古生界砂岩储层发育有多种孔隙类型(主要包括粒间孔、粒间溶孔、长石溶孔、岩屑溶孔、沸石溶孔和晶间孔),各层段主要储集空间的孔隙类型及孔隙的发育程度亦有所差异(见表1):山西组孔隙发育最好,面孔率最高,石盒子组次之。

表1 孔隙特征统计表

2)毛细管压力曲线特征及分类 根据44块储层样品的毛细管压力曲线形态和参数特征分析,可将研究区碎屑岩孔隙结构划分为4种类型:①低门槛压力~粗喉型(Ⅰ类)。该类型曲线基本无明显的平直段,拐点较低,进汞曲线水平长度大,说明最大连通孔喉半径大,最大进汞饱和度高,岩石小孔喉所占体积小(见图1)。孔喉半径直方图呈现粗偏单峰分布。该类储层物性好,储集性能强,属于该区有利储层,主要分布在山西组。②较低门槛压力~较粗喉道型(Ⅱ类)。该类型曲线呈现明显的平直段,拐点较高,曲线斜度较小,水平长度大,说明其排驱压力较大,产出能力较低,最大进汞饱和度较高,岩石中小孔喉所占体积较小。孔喉半径直方图呈单峰分布,分选较好,一般粗偏(见图2)。该类储层物性较好,储集性能较强,属于该区较有利储层,主要分布在上石盒子组和下石盒子组。③中门槛压力~中喉道型(Ⅲ类)。该类型曲线拐点高,斜度大,进汞曲线水平长度不大,说明最大连通孔喉半径小,分选差,最大进汞饱和度大于50%,岩石中小孔喉所占体积大。孔喉半径直方图上直方较低,分选较差,峰顶宽(见图3)。该类储层的孔隙特征为缺乏大的孔隙,孔隙间的喉道窄小,在石盒子组和山西组均有分布,属较差储层。④高门槛压力~细喉道型(Ⅳ类)。该类型曲线曲线拐点高,斜度大,接近45°,进汞曲线水平长度小,最大进汞饱和度小,最大连通孔喉半径小,分选差,岩石中孔喉以小孔喉为主(见图4)。孔喉半径直方图上直方特低,分选差。该类储层主要分布在石盒子组,属较差储层。

图1 Ⅰ类毛细管压力曲线图

图2 Ⅱ类毛细管压力曲线图

图3 Ⅲ类毛细管压力曲线图

图4 Ⅳ类毛细管压力曲线图

2 影响储集条件的因素

从沉积物的沉积到最终固结成岩的漫长地质历史时期中,成岩作用和后期构造改造作用在储层的演化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6]。上古生界碎屑岩成岩作用类型主要有压实压溶作用、胶结作用、溶解作用、自生矿物重结晶作用及构造破裂作用:①压实作用。该区既发育机械压实作用又发育化学压实作用,浅埋藏以机械压实作用为主,深埋藏则以化学压实作用为主,压实强度与深度间呈指数关系。压实作用使储层孔隙大量减少。石盒子组原生粒间孔很不发育,小于0.15%。山西组的粒间孔高达3.58%,主要是由于山西组主要为石英砂岩抗机械压实能力较强,使砂岩致密成度降低,部分原生粒间孔得以保存。②胶结作用。该区主要为石英次生加大、绿泥石、水云母及少量高岭石的充填胶结。石英的自生加大充填孔隙并堵塞喉道,降低了储层的孔、渗性能。绿泥石以孔隙衬边的形式出现,既缩减了孔喉半径,同时又对压实、压溶作用及其他自生矿物的充填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次为高岭石以微晶斑状充填孔隙,碳酸盐矿物的充填胶结作用。③溶解作用。成岩作用对砂岩储集层物性的影响既有建设性也有破坏性。压实作用、粘土矿物、浊沸石的胶结作用是破坏储集层孔隙度、降低渗透率的主要因素,而溶蚀作用的发育则保存了原生粒间孔隙并且产生次生溶蚀孔隙,改善了储集层的物性。④自生矿物重结晶作用。重结晶作用使储层物性变差,主要表现有高岭石微晶化,铁白云石沿白云岩岩屑生长。⑤构造破裂作用。构造破裂作用主要在该区产生微细裂缝,在宏观上裂缝并不发育,这些微细裂缝的存在对储层的渗透性有一定的提高。

3 结 论

1)储层总体以低孔低渗为特征,山西组物性最好,石盒子组次之;孔隙结构类型有粒间孔、粒间溶孔、长石溶孔、岩屑溶孔、沸石溶孔和晶间孔。

2)上古生界碎屑岩储层主要分为4类,Ⅰ类和Ⅱ类储层主要分布在山西组和石盒子组;Ⅲ类和Ⅳ类较差的储层主要分布在石盒子组。

3)影响储层物性的主要因素包括成岩作用和构造作用。压实作用、胶结作用和自生矿物重结晶作用是导致储层致密的主要因素;溶蚀作用使储层得到改善;构造破裂产生的微裂缝亦对储层起到一定的改善作用。

[1]刘锐娥,李文厚,陈孟晋,等.鄂尔多斯东部下二叠统山西组2段储层评价及勘探前景 [J].古地理学报,2006,8(4):531-538.

[2]樊太亮,郭齐军,吴贤顺.鄂尔多斯盆地北部上古生界层序地层特征与储层发育规律 [J].现代地质,1999,13(1):32-36.

[3]张克银,刘树根,罗宇 .鄂尔多斯盆地北部上古生界深盆气成藏剖析 [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31(4):359-363.

[4]梁月华,詹伟,袁磊.鄂尔多斯盆地大牛地气田盒3段储层评价 [J].石油地质与工程,2007,21(4):23-26.

[5]沈玉林,郭英海,李壮福,等.鄂尔多斯盆地北部苏里格庙含油气区上古生界层序地层研究 [J].地球学报,2007,28(1):72-78.

[6]宁宁,陈孟晋,刘锐娥,等.鄂尔多斯盆地东部上古生界石英砂岩储层成岩及孔隙演化 [J].天然气地球科学,2007,18(3):334-338.

猜你喜欢
古生界溶孔粒间
超深层高压气井可溶筛管清洁完井新工艺研究与应用
粒间摩擦和层厚比对二维分层颗粒系统底部响应的影响
粒间滚动阻力对砂土压缩特性影响的离散元模拟研究
黄骅坳陷上古生界埋藏史研究及生烃有利区预测
储集空间类型对宏观物性的影响
——以鄂东临兴神府地区为例
埕岛地区古生界构造和地层多样性及形成机制
鄂尔多斯东南部上古生界混积层沉积特征
苏里格气田东区盒8段致密砂岩气藏孔隙结构特征研究
樊家川油田储层特征研究
湘鄂西地区下古生界页岩气保存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