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鼓子词的民间性探析

2011-04-11 20:39雷岩岭张彦丽
关键词:鼓子愿景兰州

雷岩岭,张彦丽

(兰州城市学院 文学院,甘肃 兰州 730070)

兰州鼓子原称“兰州鼓子词”,简称“鼓子”。是一千多年来流传在兰州地区的一种民间曲艺形式。兰州鼓子产生及形成的具体历史年代,学术界目前还没有一致的看法。尽管意见不一,但都传达了一个共同的信息:即兰州鼓子是一种拥有悠久历史的民间曲艺形式,而且,主要流传于兰州地区,无论始于唐宋,还是兴盛于明清,它都是一种值得我们非常珍视的地方曲艺遗产。

“民间”是时下文学界经常使用的一个学术概念。由于不同的作家、评论家用词所指不同,其内涵自然有所差异。其实,“民间”是一个随社会、时代发展而有所变化的动态的价值概念。民间概念里主要包括世俗生活和审美态度两种内涵。作为世俗生活的民间概念,是指人民中间,或与官方相对的社会中下层民众生活。作为审美态度的民间概念,则是对民间存留、活跃的情感取向和精神追求的褒贬与宣传。

笔者在对兰州鼓子演出过程的观摩和相关文本阅读之后,发现兰州鼓子词中的大部分题材,均取自传统戏剧和文学故事,例如《拷红》、《荐孔明》、《三顾茅庐》、《宝钗扑蝶》、《蟠桃会》等等,而这些题材又大多来源于《西厢记》、《白蛇传》、《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等古典名著。由此可见,传统戏曲、故事和文学创作对兰州鼓子词的生成与发展影响颇深。

从表现内容而言,歌颂忠臣、良将、孝子贤孙,鞭挞奸邪丑恶, 描绘景物是历代古典文学、戏剧、戏曲表达的中心内涵,兰州鼓子词在这方面也难以例外。笔者认为,上述题材所蕴涵的价值观与立场往往隶属于官方与文人。作为一位人文学者,我更加关注的是兰州鼓子词中流溢出的民间性和世俗气息。我认为,那些源自民间的、富有世俗气息的喜怒哀乐的鼓子词才更能凸显兰州鼓子词的民间性。常言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如果说,一个地方的方言是呈现一个地方文化的活化石的话,那么,一个地方的民间曲艺则会展露出本地区百姓的生存样态与生命表情。因此,兰州鼓子词因其世情性、本真性和通俗性而大有探究的必要。

笔者有幸拥有了一本堪称兰州鼓子大全的文本,这就是由著名鼓子研究家肖振东先生倾注多年心血编撰完成的大作——《兰州鼓子荟萃》。由于该书是目前关于兰州鼓子研究方面最完整、最权威的本子,故本文所涉及的基本资料均源于此。在此,首先向肖振东先生表示诚挚的敬意,其次,由于过去关于兰州鼓子词方面的研究文章欠缺,所以,也期望我的这篇文章在学术方面为兰州鼓子的研究助力、加油。

一、民间性与脱俗、随俗

在《兰州鼓子荟萃》所收集的鼓子词中,在关于世俗生活的立场上,主要有以下两种看似相背的人生态度:一脱俗、二随俗。

如《看破世俗》中所言:

“看破世俗,尽都是虚浮。想人生争名夺利,朝竞暮逐……就是你做高官增爵禄,……飞阁凉亭大厦屋,三房五妾使奴仆。一呼百诺人拥护,享尽人间贵与福,岂不知大限来时皆归土!……。怎如我随缘度日无荣辱,退归林下隐茅屋。淡饭充饥衣紫布,困来时一觉睡到日升午,醒来时酒半壶。闷来时抚几套琴音谱、闲来时着几盘围棋争胜负。看几部圣贤书,画几处山水与人物。一任他兴废与沉浮,那管他贵贱与贫富[1]840。

上文的人生态度来自于作者对富贵荣华的看穿与参透,是阅尽沧桑之后的体悟与感喟,是超越名利、淡泊荣辱之余的惬意与自傲。他让我们不由地想起了陶渊明、阮籍、嵇康等魏晋名家的潇洒人生。

而在《尼姑思凡》中,我们又领受到一种渴盼世俗人生的心愿:

“月照窗纱,城楼起暮蔼,俏尼姑独坐长嗟讶,流落空门受佛法。怨声爹娘主见差,请什么先生算什么卦。恨星家胡乱谝嘴喳喳,说奴八字差。命犯孤鸾煞,因此上年纪轻轻出了家。身披黄袈裟,心绪乱如麻。梅花帐里孤单睡奴家,每日里暮鼓晨钟恨无涯。……眼前若有如意冤家,奴情愿蓄养青丝发,情愿抛法华、还俗入农家,蓬头赤足且由他。锄地耕田把泥土挖,克勤克俭做人家。哪怕朝绩麻,不怕夜纺纱,奴才得自由自在度年华。……”[2]817-818

对比上述两种人生观,我们可以推断的是,前面的叙述者至少是读书人、甚或为曾经的为官者。后面的叙述者则是一个出身于一般人家的女子。两者之间好似存在着出世与入世的巨大差别,但其中又透射出一个共同的生活愿景:这就是人们对寻常、民间生活的看重与亲睐、对不受拘束、自由自在生存状态的向往与期待。

在这里,我们还可以用《叹世情》予以佐证:

“可叹光阴急如梭,四时佳景莫空过。……春日天气正融和,桃杏花开柳线拖。……夏日天长如小年,闲来脱履又宽衫。绿树阴林处,高枕石头眠,……秋水长天一色流,风吹丹桂绿枝柔。畅饮黄菊酒,高登观月楼,……冬冷天寒万事休,朔风凛凛雪压楼。壶盛新醅酒,红泥小火炉,醉醺醺无忧无虑亦无愁。……不在水滨便在山巅,学一个渔翁樵子乐安然。……不学那被放屈子咏泽畔。清风明月长作伴,爱的是绿水和青山。琴棋书画任我玩,乐安然,哎,且笑那,劳劳碌碌皆是枉然。”[3]793

由此我们似乎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最平凡、最简单的生活其实就是最人文、最快乐的生活。换句话说,它就是远离功名利禄纷争的老百姓的民间生活。这也就是兰州鼓子词中所呈现的脱俗又随俗的民间性。

二、民间性与男女情爱

众所周知,在民间文学、民间曲艺的表达中,爱情的表达总是占据着不小的比重、这恰恰说明人性的本真性、丰富性与艺术的本真性、丰富性总是密切相关。

同理,在兰州鼓子词当中,我们不难发现关乎爱情的多种表达,我认为,其中折射出的正是活色生香的民间情爱。还是让我们从男女一见钟情开始浏览吧:

(一)《捡柴》的邂逅

“姜秋莲郊外捡芦花,见一位公子生得俊雅,因甚事郊外闲走马,好似潘安貌、风流更胜他。叫乳娘你将他的姓名家乡齐问下。乳娘开口道,相公听根芽。在监在黉你还是在科田,再问你年纪今年有多大?念小生,姓李名华,住罗郡,永寿门下。入黉门年方十八,我本是少兄无弟富豪家。听他说话泪珠如麻,恨不得与他成亲在眼下。乳娘现在此,难说知心话,奴只好背过身来把泪擦。”[4]831

(二)《吃醋》的嗔怪

“昨日我从门前过,窗外瞧见你缠脚。见一位美貌书生床沿坐,站立窗外听,听你说什么。我听着你把外人叫哥哥。贱人你听着,实言对我说。昨日来的他是哪个,你不说眼前就是天大祸。公子你听着,听奴对你说。昨日来的是奴表哥,奉母命绣阁以内来看我。他来时,我正缠脚,羞的奴,无处避躲。无奈何,就让他在床沿坐,你且说,不叫哥哥叫什么。年轻人儿你再不要胡说,叫公子听奴言实无过错,再没第二个。从今后你把吃醋的话儿且抛过,胸怀放大些。”[5]832

(三)《思情》的埋怨

“薄情郎何在,俏佳人闷悠悠手扶香腮。……自从那日离别开,无日不挂奴心怀。奴为你菱花镜懒得照,奴为你懒上梳妆台。……奴的容颜怎憔悴,奴的精神为谁衰。你不念夫妻念恩爱,你为何一去不回来?……多半是忘恩负义把良心坏!奴左一猜来右一猜……莫不是何处贪玩女裙钗,在何处贪恋野花离不开?这是奴前世造下冤孽债,命该如此受磨灾。从今后休怨怪,寂寞相思自己捱。有朝一日他回来,问他个,谎言诓奴该也不该!”[6]780

(四)《盼才郎》的寤寐思服

“好难熬的春三月,喜的相逢怕的别离。……空房独自坐,凄凉对谁说,红绫被半床冷来半床热。……怨才郎,何处住脚,丢奴家,整整三月。奴盼到,桃杏花谢,莫不是,贪恋闲花把奴抛却。鸳鸯枕上闲空着,银灯儿无心吹来自己灭。关门生寂寞,上床实难活,奴盼你哪晚不盼多半夜?”[7]830

(五)《小思情》的思绪万千

“晚妆才罢,俏佳人闷悠悠手浸银牙。盼想才郎不还家,黄昏卸得残妆罢。……又想他又恨他,终日盼他不还家。无奈了手拿红绣花鞋占鬼卦,想必是贪恋野草闲花,忘却了奴家。……自言自语灯光下,情人流落在谁家?他那里并无有真心胸中挂,奴这里时时刻刻丢不下。……不来就说不来的话,为什么丢奴家哄奴家。……我有心关了门儿铺了床儿,熄灭灯儿睡了吧,怕只怕带酒的郎君回来,叫奴又怕。”[8]836

(六)《半字》的孤苦伶仃

“不见君颜,已有半年。半思半想病恹恹,半路亭中来分手。半曲瑶琴断半弦,半墙风动飘修竹。……如今是半池荷花半池莲、到晚来半壁秋虫悲寂寞。半支残烛照容颜,半杯美酒留君饮半盏。……害得奴家半是痴来半是癫,掀起半幅罗裙揩泪眼。……”[9]837

(七)《一口一声长叹气》的弃妇自责

“一口一声长叹气,不怨别人怨自己,怨自己聪明伶俐无主意,无主意,知心人儿在哪里?我把煎熬的日子过到何时去,有心死吧,苍天不灭我这口气。我这里拿出真心,换不下他人意,尽都是虚情与假意,不由泪悲啼。”[10]835

上述女主角一反传统女性不得表露个人爱情意愿的藩篱,大胆而直白地将自己在爱情生活中的喜怒哀乐表达出来,这里充分显露的是摒弃了传统妇德规范的民间情爱的特点。尽管,从上述鼓子词中,我们也看到在生活中、爱情里女性还处于被垂怜的地位。但不同于主流表述的是,女性对意中人的爱、嗔、怒、怨,均表明她们对自己情感需求的尊重与维护之意。为此,她们不避讳、不遮掩地表达自己的真切情感。笔者以为,兰州鼓子词中的这些爱情诉说同样具有浓重的民间性。或者说,它是大胆泼辣的西部女子的生存印记,是她们活过、爱过、伤过、痛过的生命备忘录。

三、民间性与幸福愿景

笔者发现,在兰州鼓子词的价值观中,几乎所有的幸福生活愿景都是洒脱、自由、超越名利的。即使在兰州鼓子词《农家乐》的表述中,传达出的也是一幅勤俭、勤劳、有序、无欲、知足常乐的民间生活愿景。如:

“黎明即起,洒扫庭除。……饱食暖衣,生活朴素。莫想奢华,勤俭为主。……有子承欢,万事俱足,……年终后,丰收得千斛,为国家,早把国课付。过生活,量入为出,囊橐虽空,一生无债自然福。……似这般,世世耕读,有食有住,农户快乐真不俗。传家瑰宝只跟读,不愿小贫不愿大富。谁说我农家辛苦不堪慕,只因他求名求利心中不足。”[11]816-817

在兰州鼓子词中,笔者发现了两个有趣的现象:一是上述的所有幸福生活愿景都更加偏向于男性的诉求,二是几乎所有爱情表达的主角都是女性或女性立场。这个发现值得我们深思:固然,女性的性别特征决定了她的感性与细腻,女性在过去时代的生活环境限制了她与社会的交流,但是为什么在同样的时代语境里男性和女性的生活愿景差异如此巨大:一个是寄情山水与田园、潇洒人生,另一个是渴望与心上人长相厮守、日夜相伴。

我想,其中的原由大致如下:一是封建男尊女卑的传统观念对民间生活、民间情怀产生过深刻影响。由于男女社会地位的不对等,因而也就造成了男女生活愿景的不对等。更主要的是,男性的愿景常常会成为社会的主流愿景。

二是男女两性对幸福生活的定义不同。兰州鼓子词中女性对男性的完全倚重与附着就是明证。女性常常将自己的幸福完全建筑在男性的世界里,这往往使得她们自己的生命存在失却了自我、失去了重心。

三是男女两性生活境遇的不同。这基本源于男女两性的性别特征和生活环境的差异。当男性在外面的世界里获得快乐与自我价值实现的时候,恰恰是倚重和附着他的女性备受孤独和寂寞的时候。为此,生活中的一幕幕悲喜剧就此上演!

总之,从兰州鼓子词的民间表达中,我们既可以洞悉常年生活在黄河岸边百姓的生存样态,也可以从中了解男女两性的生活愿景的差异。我想,正是这样的民间性让我们体悟到了过去时代里兰州人的生命温度与精神宽度。

参考文献:

[1] 肖振东.兰州鼓子荟萃[M].兰州:甘肃文化出版社,2009.

猜你喜欢
鼓子愿景兰州
冬日的愿景(组章)
友谊的硕果,美好的愿景
我的兰州梦
兰州石化推进改革正当时
兰州鼓子传习所调研报告
兰州琐记
兰州鼓子:一鼓一曲中的沧桑情怀
保护一半倡议: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愿景和实践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说鼓子
兰州鼓子的艺术特征与传承发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