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在三亚建设“黄道婆文化公园”的构想

2011-04-11 22:32林志坚
海南热带海洋学院学报 2011年1期
关键词:崖州文化公园三亚

林志坚

(三亚市人大,海南 三亚 572262)

关于在三亚建设“黄道婆文化公园”的构想

林志坚

(三亚市人大,海南 三亚 572262)

本文对建设“黄道婆文化公园”的重大意义、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加以论述,并提出相关的建议。

三亚;建设“黄道婆文化公园”;构想

黄道婆是我国棉纺业的先驱,十三世纪杰出的纺织技术革新家。她在海南三亚崖州与黎族人民同劳动,共生活30余年,学习黎锦纺织技术,系统总结其经验,以改革之精神,创造了一整套先进的棉纺织工具和纺织技艺。这位伟大的纺织技术革新家后来离开崖州,回到上海松江,热心在当地传播、推广其纺织技艺,这不仅恩泽故里,造福一方,也极大地推动了我国棉纺织业的发展与繁荣。上海人为黄道婆修墓建祠、勒石树碑,至今享祭不绝。如今,海南建设国际旅游岛,激发各民族文化创造活力。笔者生于斯长于斯工作于斯,受这方水土之养育,思海岛文化之精深,心里一直想着黄道婆文化的深度挖掘、研究和利用。于是,便萌发在黄道婆生活超过半辈子的三亚崖州地区建造“黄道婆文化公园”的想法,以展示她一生所做的贡献,这既是为了纪念这位驰名世界的女科学家,又是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之需,是弘扬海南民族文化之举,当然亦是海南人民之心愿。笔者于此,就建设“黄道婆文化公园”之事谈点构想。

一、建设“黄道婆文化公园”的重大意义

关于黄道婆的籍贯,有人说是上海松江乌泥泾人,有人说是海南崖州人。其籍贯认定,于此从略。但特别要指出的是她在崖州生活30余年(一说33年或说37年),向黎族人民学习棉纺技术,则是公认的史实。她生命的约五分之三在崖州度过,其事业也发轫于崖州。可以认定,在崖州(今三亚崖城)建设黄道婆文化公园,具有确凿的古史依据和地理踪迹。上海方面也十分支持我们的建设意向。他们认为,纪念和宣传黄道婆是我们炎黄子孙的共同责任。北有上海,南有三亚,两地的纪念文物和古迹可以互为印证,互作补充,互相映衬。他们还提出了沪亚合作,交流展览,共同发展弘扬黄道婆文化。笔者认为现在建设黄道婆文化公园有着十分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建设“黄道婆文化公园”,为三亚打造一个中国级乃至世界级的名人文化品牌。史书说,黄道婆在崖州向黎族人民学艺30余年,元元贞年间(约1295-1297)渡海北上到上海淞江府乌泥泾定居。她将改进了的捍、弹、纺、织工具,以及配色、错纱、综线、挈花等工艺传授给当地人民,推动了苏杭地区棉纺业的大发展,为中国与世界纺织工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马克思在《资本论》里说过,当未发明珍妮纺沙机时,德国有人发明了一种有两个沙锭的纺车,但能够同时纺两根纱的纺织工人却几乎和双头人一样不易找到。可见黄道婆在这方面的成就之卓著。作为一个普通农家妇女,她的杰出贡献与崇高品格,在人类的文明史中,只有近代伟大的科学家居里夫人能够媲美。她是一位贫民底层出身的、世界级的,值得歌颂的伟大历史人物。

史学界与科技界公认,黄道婆是我国十三世纪杰出的棉纺手工业革新家。北京历史博物馆四大古代科学家的塑像中,就有她一个;她与汉代的张衡、元代的郭守敬、明代的李时珍齐名。上海把黄道婆作为上海古代三位文化伟人之一。黄道婆在中国和世界古代科学技术史上有重要地位。英国著名科学家李约瑟博士在其巨著《中国科学技术史》一书中作了高度评价。德国维尔茨堡大学汉学研究所的研究员库因曾在《纺织技术》专文论述称:我们“可以了解到西陵氏合黄道婆为何被作为在纺织领域中崇高的神圣来崇拜,并深深地扎根于中国所有的重要经济区。”西陵氏即黄帝的原妃嫘祖,传为“缫丝之神”;库因博士把黄道婆视作“纺织之神”,人之与嫘祖并列,足见评价之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还把她称为世界级的科学家。在中国,我们的祖先一直公认黄道婆是“衣被天下”的恩婆;元、明、清以来的诗人王逢、秦荣光、高不骞、张春华、胡芳、朱凤洲等,写作大量的诗文赞颂她的事业和功德;其中,王逢的诗记述她崖州学艺的成功最为生动;“崖州布被五色缫,组雾 云灿花草”——意谓黄道婆学织的崖州布被,交织着五彩纱线,呈现出云雾花草的图案,多棒!在上海的黄母祠,赵朴初先生为她题写门匾,尊她为“元代科学家”。我国中小学语文历史教材和中国通史都载入有关黄道婆的文章和史料,并于2006年被国务院列入首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目录”。

(二)建设“黄道婆文化公园”,是弘扬黄道婆文化和发展天涯历史文化的时代要求。黄道婆是中国数千年文明史上少数流传下来的妇女典型之一,是我国古代劳动妇女勤劳、勇敢、智慧、无私的象征。她一生致力于革新棉纺工具,推广棉花种植,传授纺织技艺,为促进经济发展作出巨大贡献,民间百姓奉其为“神”。我们党和国家领导人江泽民、李鹏、万里等,以及诸多的中外著名学者、专家来三亚考察时,都曾关切地查询黄道婆在崖州的史迹。江泽民同志赞之为“我辈和后人永远学习的楷模”,其影响遍及全国各地和世界发达国家。时代造就了英雄,也孕育了黄道婆文化,这些文化融入了博大精深的炎黄文化之中。首先,黄道婆文化集中反映了中华民族的基本精神,是天涯文化精神的精髓,弘扬黄道婆文化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重大的现实意义。黄道婆文化是我国古代创新文化之一,源远流长,它在中国创新文化和精神层面上有着独特价值与生命力,其内涵十分丰富,外延也十分宽广,表述各异,但重点包括八个方面的精神,即是:虚心学习精神、大胆创新精神、踏海学艺的海洋精神、极力争取精神、不畏强暴的叛逆精神、造福人民精神、民族团结精神和发展生产力精神。这些精神对于今天与未来三亚的发展仍然具有永恒的价值。因此,在人们大力彰显天涯文化的今天,我们有必要在黄道婆所体现的文化精神中去深化对天涯历史文化内涵的理解。其次,黄道婆文化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根”和“魂”的生动体现。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一个民族的魂,国与国之间、地区与地区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文化的竞争,从某种意义上讲,文化决定着三亚经济的发展和后劲。黄道婆文化,是土生土长的天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中华民族文化同“根”同“魂”。近700年来,黄道婆是一个有史可考的历史人物。从时间上讲,上溯到元代,陶宗仪著《南村辍耕录》、王逢写《梧溪集》等都为她立传颂功纪德;从空间上讲,上海等江浙一带的人民都为她立庙设祀;从文学艺术角度讲,歌颂黄道婆的诗词歌赋传说古今相沿。黄道婆文化是崖州特别是三亚地区最有影响力、最具地方特色的文化。我们作为后人有责任使之再度成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奇范,在全球化的大舞台上大放异彩。

(三)建设“黄道婆文化公园”,是挖掘和弘扬崖州地方文化的开创性举措。我市的前身古崖州遗存着很多历史人文古迹。比如:祀奉民族英雄洗夫人的“郡主庙”,留宿过放谪相臣赵鼎、胡铨的“盛德堂”,缅怀明代“岭海巨儒”钟芳的“钟筠溪先生故里”,祭享宋吉阳军守毛奎的“毛知军祠”等等。但经过权衡估量,建设黄道婆文化公园项目,在所有以上人文古迹中,是最能迅速发生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最为适应时代潮流之需和最具有开发价值的一项。以建设黄道婆文化公园作为成功的范例与牵引力,可以将一系列历史名人史迹的文化开发工程带动起来。就其直接效应而论,现在建设黄道婆文化公园,深入研究整理黎族棉纺技术史,宣传光大黄道婆对棉纺工业的贡献,把黄道婆文化品牌打到全国乃至世界,这是发挖、弘扬崖州地方民族文化特色,开发、升华、深化和丰富天涯历史文化旅游产业,向国内国外打开三亚窗口的大手笔,值得大书特书。

(四)建设“黄道婆文化公园”,为三亚市增添一个历史文化旅游新亮点。专家论证三亚旅游一向有十大资源的提法。各类资源多已引起注意开发利用,唯历史文物(文化)这一档有遗珠之憾。我市现把崖城作为历史文化名镇来规划开发,很好。黄道婆文化公园拟选址南山,正好与南山佛道文化旅游相呼应,与南山佛教文化旅游区和大小洞天景区相连,其对面又是古毛知军祠(毛公庙)故址,相去咫尺之间;离崖城镇新治所也很近。崖城镇要真正成为历史文化名镇,需要复原很多历史文物,尤其应重视建设历史名人公园或故居。浙江绍兴市与我市并列为十佳魅力城市,前此被评为全国历史文化名城。她修复的历史名人公园或故居多达11处。黄道婆文化公园坐落南山,周边空阔,大有发展余地,将来若考虑重建毛知军祠、洗夫人庙等名人庙堂,可以连成一片,形成规模效应。此一项目理所当然成为我市新的山水风情历史文化旅游胜地。她集历史、名人、文物、民俗、教化、科技、园艺、风景、物产、生态于一体,其价值足以承传古今,媲美中外。我认为这是中国最南端的一座历史名人文化公园,是一宗效益型的、对三亚发展有贡献的历史文化综合工程。

(五)建设“黄道婆文化公园”,为对青年一代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科普知识教育搭起一个平台。当前,世界进入知识经济的新时代,我国推行科技兴国的国策,我国的纺织业面临着世界市场激烈竞争的严峻考验。宣传黄道婆这样一个世界纺织技术革新的巨人,用爱国主义和科普知识教育激发下一代青少年,振奋国魂民魂,落实科学发展观,向小康社会进军,这是历史赋予的使命。从这一点上说,把黄道婆文化公园创建起来,我市对国家、对民族、对历史、对时代、对未来,应是有所贡献的。

(六)建设“黄道婆文化公园”,有利于促进民族团结与经济文化共同繁荣。黎族植棉治棉技术与黄道婆在棉纺织技术革新上的贡献,是中华民族历史上黎、汉民族科学技术交流的典范,也谱写了黎、汉民族团结进步的灿烂篇章。黄道婆在我国棉纺织史上所做的重大贡献,体现着黎、汉两族人民辛勤劳动的结晶,凝结着黎、汉两族人民的深情厚谊。黄道婆不愧为沟通黎、汉民族文化的使者。黄道婆文化公园建设,再现黎汉两族人民互相学习,共同发展的历史范例,具有极其深刻的教化功能。黄道婆的事业,可与民族英雄冼夫人的勋绩后先辉映,她两人的影响,有利于促进民族团结和经济文化的共同繁荣,造福子孙,永垂千秋万代!

二、建设“黄道婆文化公园”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

建设“黄道婆文化公园”是一项重大的历史文化工程,但绝不能仅仅局限于狭隘的单一文化旧观念。我们应将它发展成为富有历史气息和充溢民俗风情,具有地方特色和世界影响的系列旅游文化工程。换句话说,这一工程要突出三亚旅游城市的本色;要与三亚市的旅游产业战略紧密结合;要建成特色文化旅游景区;要成为海南历史文化旅游长廊上的一个光环;要填补我市历史名人文化旅游的空白,产生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并且,它还要进一步提高档次,与世界文化旅游纽带连接。既要以历史文化来充实旅游项目,也要以来旅游产业来扩大历史文化的宣传和产生经济效益。

建设“黄道婆文化公园”,弘扬黄道婆文化,打造黄道婆文化品牌必须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黄道婆文化为纽带,以建设文化三亚、发展天涯历史文化源地为抓手,立足弘扬民族文化和开拓创新精神,聚合各种社会资源,提高我市的知名度和文化品位,为经济发展提供载体和平台。规划建设的原则是高水平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做到开发与保护并重,经济与文化互动。力争经过3至5年的努力,在黄道婆文化的研究和开发等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黄道婆文化遗址、历史文物得到全面保护和有效开发,建成以黄道婆文化为主题,集我市人文景观、自然景观、民俗风情为一体的现代化旅游体系,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推出一批有份量的研究成果,创作一批有影响的文艺佳作,带动一批有效益的文化产业,使黄道婆的开拓创新精神得到广泛弘扬,黄道婆文化品牌在全国乃至海外打响,初步形成历史文化与现代文化交相辉映、文化与经济相互促进的格局,为实施“一城三地”发展战略、实现建设“美丽三亚、浪漫天涯”的奋斗目标提供强大动力和支撑,使三亚成为具有较强辐射力和重要影响力的历史文化名市。

三、建设“黄道婆文化公园”的若干建议

(一)文化公园的选址。黄道婆故居是文化公园的重要项目之一,因此文化公园选址必须考虑黄道婆故居的遗址。由于时间久远,史学界对黄道婆的故居遗址有不同的意见。有的人认为故居遗址在水南村。认为水南白腊根村(三村)有黄姓,可以联上黄道婆。但据黄氏族谱,水南黄姓的始祖是元末至正年间迁来,至正元年是1314年,故迁崖时间当在此年之后。而黄道婆在元初元贞年间(约1295-1297年)已北上上海,无法挂钩。还有人认为故居遗址在崖城城西。认为城西小学原系广度寺旧址,传说黄道婆皈依道教,居广度寺。黄道婆是不是道教徒,尚无佐证。但广度寺是明清建筑,生于宋元间的黄道婆,怎么住进去了?她是底层人物,挤州城干吗?既住州城广度寺修道,怎么又说向黎族学艺?

我认为故居遗址应在南山附近的高山村。我曾与原市政协主席陈人忠、原市地方志办主任周德光先生多次专程到崖城、水南、高山、死马等村庄勘查访问,在南山西北麓低坡度的木棉林中,寻找到一处确认为黄道婆故居的遗址,理由如下:

一是民间传说。黄道婆长期居住在水南附近的高山村,而高山村旧址就在南山这一幅地方——村址在山上,故获名高山村,后因发生山体滑坡灾变(古称山崩),才迁村到平地。清代褚华所著的《沪城备考》卷二曰:“黄道婆……少沦落崖州海峤间”,“海”即大海,“峤”即高山或山道之意。褚华的记载,与此处的地理地貌暗合。古代的高山村系黎族村庄(或黎汉杂居)。黄道婆居此,向黎民学艺,合乎事理。

二是故居地址背山、傍村、带河、向海,十足的山村田园景色。在此处可以眺见宁远河、崖州古城、崖州沙湾和大蛋古港(鉴真和尚登陆崖州处)。作为旅游景点,这一处风景奇观,具有很大的开发潜力。还有,不管是哪一派历史学家,不管他承认黄道婆是南人还是北人,都说黄道婆来往在崖州——上海时从大蛋港上船下船。登临此一遗址有睹物兴怀的寓意。在故居遥望大蛋古港,凭吊沙湾波涛,可以引发无尽的历史遐想,让游人在诗话意境中萌生更多的悬念。

三是故居遗址周边有近千株木棉树,错落成林,开阔壮观。民间传说是古人奉黄道婆为“先棉”之祖,历代手植木棉以纪念她,每年木棉报春,千树万枝,火红天际。在此附建“先棉”故居,是天造地设,天赐之便。

四是交通方便,地理区位优越。选址位在西线高速公路崖城出口通往小洞天景区的中间,处于南山佛教文化区、小洞天和崖州古城三角地带的中心,与这几个著名景点,结成一个链条,交通方便,区位适中,条件优越。

(二)文化公园建设的主要内容。其一,重建黄道婆故居。黄道婆居宅为船形茅屋。屋前小苑栽龙血、刺桐、龙骨等南山古树;苑中立仿中国历史博物馆的黄道婆雕像。像(连座)高21米,寓意21世纪的纪念。居中陈放仿真生活日什。屋后有水井,灌崖州吉贝园(古崖州棉花小园)。从大门到故居这一段景区的创意为:来到遥远的“天涯海角”,参谒“衣被天下”圣土,怀抱着对往古37载一段岁月的缅忆,登上21世纪平台,瞻拜一位世界伟人,寻觅她的历史履印。

其二,建造黄道婆纪念馆。馆匾额挂赵朴初先生题写的“元代科学家黄道婆纪念馆”(拓影);馆体为二进三开间三合院,设左右陈列廊,砖木结构,青砖黛瓦,明清建筑艺术。馆的正中供黄道婆汉白玉半身座像。周边嵌挂木雕和塑造蜡像,再现黄道婆《机声图》、《传艺图》、《海舶图》、《深山悟织图》等;又分类陈放有关黄道婆史事的几百件文物。环馆建黄道婆功德碑廊,镌古今名人赞颂黄道婆的诗、词、文、赋、书、画、对联、摄影等艺术珍品。馆前左侧有望港台。为纪念黄道婆当年眺望河港河舶之处,登台可以望见奔流不息的宁远河,沿河错落的田舍村庄,远远近近的旷野青山,平静无澜的大蛋古港,以及若隐若现的帆影。人们在抚揽古今沧桑的情思中,享受观赏景物的乐趣。

其三,建造崖州黄道婆织女村。村中有若干间敞开的茅棚屋,每间置一副崖州古织机的复制品,配以捍花机、纺车、沙锭等,有真人在操作织布。村中织女皆熟唱《崖州织女歌》 (也名《织女怨》)。可向游客演艺。游客也可参与,上机学织布,学唱歌;在织女的传艺中,凡学会穿织10次布梭者被视为习艺成功,可获奖纪念品。织女村备有自产的民俗色彩绚丽的织物,既作纪念品出售,也作奖品。

其四,附建崖州民俗博物馆。该馆定位为小型的以展示黎族民俗为主的专业性博物馆。主要展示乐东县佛罗镇袁金华先生收藏的黎族的居住、饮食、衣着、信仰礼仪、生活活动及工具等为主。袁金华先生收藏的文物不但数量大,而且种类繁多。共计有藏品3000多件,主要分为五大类:一是崖州古代黎、苗、汉民俗工艺和民间器物700多件(其中黎汉古代纺织工具6套共100多件;崖州古代纺、染、织、绣挂锦和黎、苗服饰300多件;崖州黎、苗、汉族古代生产、生活器具300多件)。二是崖州古代玉器、铜器、铁器、古钱币等500多件。三是崖州古陶瓷器和日本及阿拉伯国家的精美陶瓷器400多件。四是崖州明清珍贵的黄花梨木家具、艺术根雕80多件。五是古老的藏金石、石斧、石铲、石犁等古石器100多件。这些文物重见天日后,可帮助我们揭开许多崖州历史之谜,填补崖州历史研究上的许多空白。它不但对于研究古崖州的政治、经济、历史、文化、宗教等方面有着重要作用,而且对今天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让更多的人了解天涯历史文化,弘扬优秀民族文化,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富民强市也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其五,附建天涯石景花园。该园定位为:建成国内著名的具有三亚特色的露天碑石博物馆,是一座融碑刻艺术与热带园林风光为一体的大型盆景花卉艺术宝库,是我国最南端的碑石文化公园和集生态文化、碑石文化、花卉文化以及热带滨海风光为一体的生态文化旅游休闲胜地。天涯石景花园内有书画陈列馆、游廊、碑亭等设施。在园中广植海南热带奇树、名木、名花。搜集海南的自然奇石布置在树荫下,经过艺术设计,在石头上题刻古代名家以及近现代诗人、学者、书画家、科学家、国家领导人和国外贵宾在海南、三亚留下的诗词墨宝。同时在部分树荫下种植热带花卉和盆景,把石、花、诗融为一体,不但为游客创造一个良好的休闲度假环境,而且成为书法爱好者欣赏书法珍品的宝库和后人学习书画艺术的课堂,成为展示和销售各种热带盆景花卉精品的天地。

其六,建永久性黄道婆文化研究会址。

(三)打造黄道婆文化系列品牌。黄道婆无疑是三亚最突出的人文代表,建设黄道婆文化公园项目,可以配套开发一系列文化工程,打响黄道婆文化品牌,通过展拓黄道婆文化品牌市场,获取更多的经济效益。一是公开向国内外征集黄道婆文物,包括古今有关史、文、书、画、摄影等艺术作品等,积累文化宝藏;二是发行黄道婆纪念邮票、纪念币;三是筹办世界级的黄道婆文化学术会议,编写黄道婆乡土教材,摄制黄道婆电影、电视、戏剧、歌曲;四是策划有市场潜力的黄道婆商标,开发陆海交通领域的黄道婆街、路、桥,黄道婆号航船、游船等。五是在城市建设中,黄道婆应该是城市雕塑、广场、公园等不可缺少的文化主题,成为三亚国民教育不可或缺的教材。要采取得力措施,不使黄道婆非物质文化遗产继续流失,并通过文艺等各种形态,使人们通过艺术了解一个真实而伟大的三亚。用这种办法来传承历史、弘扬文明、与时俱进,纪念这位伟大的纺织革新家,使她的英名和业绩在广大人民群众中代代相传。

(四)把此项目列为三亚市文化产业重要项目。市政府从土地、政策、资金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成立项目筹建领导小组,协调解决开发建设中碰到的各种问题。搞好招商引资,统一规划,精心组织,做精做美。聘请一些老同志和文史方面的专家为顾问。确保项目开发的高速度、高水平、高质量顺利推进。

Abstract:this paper specifies the significance,guiding ideas,basic theories and goals of constructing a Huang Dao-po Culture Park in Sanya,and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Key words:Sanya;Huang Dao-po Culture Park;ideas

On the Construction of a Huang Dao-po Culture Park in Sanya

Lin Zhi-jian
(The People’s Congress of Sanya City,Sanya,China,572262)

G127

A

1008—6772(2011)01—0005—04

2010-12-25

林志坚(1953-),男,海南乐东人,三亚人大党委副书记、副主任,研究民族历史文化。

猜你喜欢
崖州文化公园三亚
积极推动江苏国家文化公园立法
崖州民歌及其英译
临沂市银雀山兵学文化公园开园
河北省人大常委会 就“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开展专题调研
北宋大儒宰相丁谓在崖州新传
密洛陀文化公园游记
海南三亚之旅
基于边疆视角的崖州文化演变进程
『贵州小三亚』——罗甸
《崖州志》:在地方志书中尚属佳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