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例睾丸扭转的诊断与治疗

2011-04-12 12:38天津医科大学静海临床学院301600杨华旺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11年24期
关键词:鞘膜附睾阴囊

天津医科大学静海临床学院(301600)杨华旺

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300211)姚庆祥 刘春雨

睾丸扭转是泌尿外科较少见的急症,可导致患者急性阴囊疼痛,多发生于青少年。初诊时,睾丸扭转极易误诊为急性睾丸炎或附睾炎,如延误治疗或处理不及时,可导致睾丸坏死或不可逆性睾丸萎缩,因此早期准确诊断和及时手术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文介绍了15例睾丸扭转临床病例回顾。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病人15例,左侧睾丸扭转11例,右侧4例,无双侧同时扭转。年龄为11~38岁,平均17岁。首诊时间小于10小时者6例,10~24小时者4例,大于24小时者5例。我院首诊确诊6例,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误诊1例。8例于外院诊断为急性睾丸炎或附睾炎,后转我院确诊。患者均有突发性阴囊部剧烈疼痛,3例发病前有剧烈活动,12例发生在夜间睡眠过程中。

在此15例患者中,患侧睾丸均有上移,精索增粗,有触痛感。13例提睾反射消失,5例入院时疼痛较前明显减轻,但阴囊皮肤红肿加重,12例睾丸和附睾界限不清。11例睾丸抬举试验阳性。血常规白细胞正常或稍高,尿常规正常。

1.2 治疗方法 15例中,1例试行手法复位成功。其余14例手术探查,发现鞘膜内扭转13例,鞘膜外扭转1例。睾丸呈紫黑色,鞘膜积液为血性。睾丸复位固定8例,复位后经热盐水纱布湿敷睾丸15~30分钟、利多卡因精索封闭后睾丸色泽变红,后行固定术 ,“三点式”对侧睾丸探查固定术。手术成功率为100%。其余6例因复位后色泽无好转,予以切除。术后病理证实为睾丸附睾缺血性坏死病变。

2 结果

本组15例患者中,先试用手法复位2例[1],复位后症状明显减轻1例,血流改善,观察3天后痊愈出院。14例手术探查,其中逆时针旋转5例,顺时针旋转9例;鞘膜内扭转13例,鞘膜外扭转1例。睾丸扭转180°~270°6例,其中复位固定5例,睾丸切除1例;睾丸扭转271°~360°4例,其中复位固定2例,睾丸切除2例;睾丸扭转361°以上4例,其中复位固定1例,睾丸切除3例。

首诊时间小于10小时者6例,1例手法复位成功,其余均使用复位固定术;10~24小时者 4例,其中两例复位固定,两例睾丸切除;大于24小时者5例,仅一例采用复位固定,其余均为睾丸切除术。后期随访病例中,均未发生睾丸再扭转及对侧睾丸扭转。

3 讨论

3.1 发病情况 睾丸扭转可分为鞘膜内型和鞘膜外型,前者多见于青少年[2],后者发生于围产期和新生儿期。睾丸扭转多在睡梦中发生[3]或因睡前有剧烈运动史,其中鞘膜内型多见。本组患者平均年龄17岁,20岁以内者12人,高达80%;15人均为睡眠过程中发病或睡前有剧烈运动史;鞘膜内扭转13例,占86.7%。

3.2 诊断情况 在以阴囊肿胀和睾丸疼痛为主诉的阴囊急症中,大约有25%为睾丸扭转[4]。在临床上,相当一部分睾丸扭转病例被误诊为急性睾丸炎或附睾炎,睾丸扭转的早期诊断至关重要。睾丸扭转典型的临床表现为突发性患侧阴囊剧烈疼痛,常在睡梦中惊醒。起初患侧阴囊常为隐痛,继而疼痛加剧并转变为剧烈疼痛,疼痛有时向腹股沟或下腹部放射,或伴有恶心、呕吐症状。体检可见睾丸明显肿胀,触痛明显,由于提睾肌痉挛和精索扭转缩短,睾丸向上移位呈横位,局部肿胀严重,睾丸与附睾的界限不清,提睾反射消失。Kadish等[5]认为提睾肌反射消失,是早期诊断的敏感体征。睾丸扭转的误诊率较高,李铁强等[6]报告达83%。在本组病人中,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误诊1例,外院误诊8例,误诊率达到60%。误诊的原因主要是患者、家长或首诊医生对其认识不足,没有及时就医或缺少认真细致的检查,当然也有少数病例表现不典型而延误了治疗时机。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color doppler flow ima-ging,CDFI)具有无创伤、特异性高和可重复检查等特点,对睾丸扭转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为其首选的检查方法,其特异性为99%,假阳性率为1%[7]。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显示睾丸、附睾在阴囊内的位置发生改变,睾丸、附睾肿胀增大,睾丸内血流减少或消失,流速下降,而睾丸、附睾炎显示睾丸、附睾内血流增加,以此可进行鉴别诊断。周春文等[8]认为,当临床发现Prehn征阴性、精索增粗,考虑为睾丸扭转时,及时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可明确诊断。但也有部分患者出现假阴性或假阳性结果,因此应结合病史和体征进行综合考虑[9]。本组病人中,有一例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误诊,占6.7%。

3.3 治疗情况 睾丸扭转的处理原则为及时复位,切除坏死睾丸,对侧睾丸行预防性固定。睾丸扭转坏死的发生与扭转时间程度呈正相关,持续扭转90度、180度、360度和720度时发生睾丸坏死的时间分别为7d、(3~4)d、(12~24)h、2 h[10]。一旦怀疑睾丸扭转,应当立即进行手术探查治疗[11]。若探查发现睾丸已坏死,应及时切除坏死睾丸,减少抗精子抗体的产生,术中固定睾丸以预防复发。Anderson等[12]认为睾丸扭转持续时间小于12 h,有4%患者可出现睾丸坏死;大于12 h,有75%的患者需要行睾丸切除手术,因此复位越早越好。如果能在6h内手术治疗,睾丸挽救率100%,6~12h者睾丸挽救率70%,12~24h者睾丸存活率20%,大于24h者,睾丸多无存活可能[13]。本组临床病例中,首诊时间小于10小时者6例,1例手法复位成功,其余均使用复位固定术;10~24小时者4例,其中两例复位固定,两例睾丸切除;大于24小时者5例,仅一例采用复位固定,其余均行睾丸切除术。

猜你喜欢
鞘膜附睾阴囊
阴囊湿疹的尴尬,用蜂房粉解决
睾丸鞘膜结石一例病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超声诊断阴囊珠1例
患了睾丸鞘膜积液该如何治疗?
睾丸鞘膜孤立性纤维假瘤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高频超声探查用于诊断附睾病变男性不育的价值探讨
阴囊超声显像在诊断亚临床型精索静脉曲张中的应用探讨
中医治疗老年阴囊湿疹中的护理干预
人附睾蛋白4(HE4)在乳腺癌诊断中的价值
高频超声对附睾结核的临床诊断价值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