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生乳》新国标之争的几点思考

2011-04-13 02:29上官辉吉林省前郭县奶业协会
中国乳业 2011年12期
关键词:生乳牛乳乳业

文 / 上官辉 吉林省前郭县奶业协会

1 客观报道,避免炒作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乳业与国内其他行业一样,挣脱了计划经济的束缚之后,以市场化的商业模式保持了较快的发展速度,曾经连续10 年以不低于12%的速度增长,远远超过了同期世界乳业1.5%的增长水平。但是,近年来,由于过于注重追求乳业的发展速度,而忽略了行业的规范管理,导致出现了2004年的“大头娃娃事件”,2008年的“婴幼儿奶粉事件”,以及随后的“皮革奶”事件、“激素门”事件、“诽谤门”事件等一系列的行业丑闻,严重打击了消费者对国产乳制品的信心,导致内地居民纷纷入港抢购洋奶粉,国产奶粉的市场份额一退再退。来自中国海关总署的官方信息显示,2010年我国进口奶粉的平均价格上涨了42.6%,但奶粉进口量仍同比增长了67.8%,达41.4 万t。同期国内婴幼儿配方奶粉的产量却下降了约12%。就在中国乳业面临危机的时刻,围绕《生乳》(GB 19301—2010)新国标中的某些指标的争议却一直没有停止,相关媒体也推波助澜。其结果只能是消费者心吵凉了,国产乳制品的市场吵丢了,洋奶粉价格吵高了,牧场的奶罐子吵空了。一方面,国内乳品企业由于市场份额的缩小,其利润空间、新产品研发以及生存能力也在下降,同时农民杀了牛之后,再想重新启动将需要一个很长过程;另一方面,随着“洋进国退”,一旦洋奶粉垄断国内市场之后,其潜在的风险难以估量。

表1 《生鲜乳收购标准》与《生乳》标准细菌总数及蛋白质含量的比较

表2 建议的生乳分级标准

因此,笔者建议政府相关部门尤其是媒体管理部门,要把握好舆论导向,对一些具有一定专业性的事情,要慎重、客观、全面地进行报道,避免给消费者造成不必要的恐慌。同时建议乳业同仁,应向相关部门反应意见,建议对标准进行修订完善。

2 《生乳》某些量化指标应划分等级

将新的《生乳》(GB 19301—2010)国家标准的字数与1986年的《生鲜乳收购标准》(GB/T 6914—86)进行比较就会发现,《生鲜乳收购标准》全文5600 多字,而《生乳》全文仅700 多字。如果数字不能说明问题,再来分析一下细菌总数、蛋白质含量2 个指标(表1)。

从表1可以看到,对于细菌总数这一指标,《生乳》取消了《生鲜乳收购标准》中分4 个等级的表述方式。因此,很难说清楚,细菌总数是由原来的≤50 万个/mL下调至≤200 万个/mL,还是由原来的≤400 万个/mL上调到≤200 万个/mL。

牛乳这个特殊的食品原料,其质量与奶牛养殖的气候和饲养环境等有直接关系。我们是一个农业大国,不同地域间具有较大的环境差异。因此,笔者建议在制定《生乳》标准时既要兼顾国情,又要体现乳业发展的先进性、前瞻性,采取对生乳划分等级的方法(表2),同时有必要加入“致病菌、抗生素不得检出”等内容。

3 将《生乳》调整为《生乳与生产》

牛奶作为制造乳制品的初级产品,其内在质量与奶牛的饲养环境以及每个环节都有密切关系,好的养殖设施、环境、生产方式下饲养的奶牛所产出的牛乳质量相对要高。牛乳具有“鲜活性”,在验收过程中要求短时间内对几个常规指标进行判定,还有一些需要较长时间才能出结果的指标,只能采取抽查检验的方法。因此,只凭《生乳》中的指标判定生鲜乳的质量,不完全具有科学性。目前,我国的奶牛养殖业逐渐从传统的农牧民家庭饲养,向集约化养殖的专业牧场、专业小区发展,但是小规模的散养户仍然占有较大比例。养殖方式的不同,决定了生鲜乳内在质量的不同。为此,笔者建议在修订《生乳》标准时,可否将《生乳》调整为《生乳与生产》,同样要本着既兼顾国情又体现乳业发展的先进性、前瞻性的原则,制定生乳的分级收购标准。

猜你喜欢
生乳牛乳乳业
《乳业科学与技术》杂志征订启事
生乳农残限量新标准实施
牛乳中脂肪掺假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
《乳业科学与技术》杂志征订启事
消毒鲜牛乳还要煮吗
水牛乳资源及其理化特性研究进展
补血生乳颗粒对SD大鼠围产期毒性
产品创新为乳业增添新活力
乳业两巨头缠斗中共进“500亿俱乐部”
用毛细管电泳检测牦牛、犏牛和藏黄牛乳中β-乳球蛋白的三种遗传变异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