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本科层次的 《CI设计》课程教学研究

2011-04-13 07:10陈金栓长江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湖北荆州434023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 2011年25期
关键词:企业形象调研环节

陈金栓 (长江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湖北 荆州434023)

《CI设计》(Corporate Identity,CI)集企业形象设计,集心理学、管理学、美学、人文艺术学等学科为一体[1],是各层次高等院校设计类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一般会作为专业课出现在人才培养方案中,课时数从32~64学时不等。由于目前我国本科层次与高职高专层次院校的办学特点和人才培养目标不同,对CI设计课程教学的要求与方法也有所区别,这决定了专业教师在教授 《CI设计》课程时,要根据不同办学层次中设计专业的培养特点有针对性地制定教学方案。

目前,我国高校中 《CI设计》课程教学方法千篇一律,对不同人才培养层次要求的针对性教学方法的研究和实践较少,导致本科层次的教学趋同于高职高专,教学效果不理想。基于以上背景,笔者结合亲身教学实践对本科层次 《CI设计》课程教学进行研究。

1 本科层次 《CI设计》课程教学的特点

根据教育部 《普通高等学校设置暂行条例》的规定,高职高专院校主要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而本科院校主要培养较扎实地掌握本门学科的基础理论、专门知识和基本技能,并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担负专门技术工作初步能力的高级人才。前者是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后者是更高的要求。从以上不同层次的人才培养定位可以看出,本科层次要求学生有较扎实的基础理论,能够从事教学、科学研究等工作。这就要求在CI课程教学中特别重视学生的基础理论水平培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企业形象策划理论知识,同时又不能忽视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目前我国本科层次 《CI设计》课程教学具有如下特点:①在实际课程教学中,对CI策划基本方法及技巧、企业形象调研方法等基本理论没有讲精讲透,学生缺乏设计理论指导;②由于没有实际案例教学和实际设计项目来激发学生的理论学习和实践参与热情,导致课程理论教学、设计实践效果不佳;③提倡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课堂交流,设计方案讨论成为课程教学的重要特点。

2 本科层次 《CI设计》课程内容与结构

《CI设计》课程内容多,知识面广,不同的院校、不同的专业教师在讲授该课程时重点和内容不尽相同。笔者将该课程分为5个环节,分别为理论讲授、课外调研、设计实践、上机制作和作品展示及成绩评定。以50个学时为例,各个环节课时分配及内容如下。

2.1 理论讲授

理论讲授环节所占课时最多,为26个学时。主要讲解 《CI设计》相关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步骤和技巧等。该环节主要是在多媒体教室中完成,教师通过图文并茂的课件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讲解方法,让学生对 《CI设计》的相关理论内容有初步的认识,为以后的设计实践打下理论基础。

2.2 课外调研

课外调研环节主要是在课外完成,不少于4个学时。通过前一环节理论的学习,学生对 《CI设计》的基本理论知识有所了解,教师可让学生自主选择典型企业进行 《CI设计》的调研。调研分为企业总体形象和企业视觉形象2个部分,前者主要调研企业在外界的总体形象,如企业文化、企业理念、企业社会名誉等;后者主要调研企业的视觉形象,包括企业的基本视觉要素、企业的VI应用系统等。通过这2个方面的调研,总结该企业形象的优缺点,书写企业形象调研报告,从而让学生了解企业CI导入的调研方法和调研报告的书写。

2.3 设计实践

在前一阶段调研总结的基础上,进行企业形象的重新设计,即设计实践环节,为8学时。该环节尤为重要,只有合理、成熟的方案才能保证最终成果的价值,如果草率确定下方案,则可能导致返工或者可用性降低,所以宁可在方案讨论上多花时间,也不能为了赶进度而随意定方案。该环节可以采用课堂讨论与设计实践的方式进行,找出目标企业的特点,设定一个主题,进行设计。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设计思维能力,在课堂上多出方案 (不少于3套),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充分讨论,最终学生把讨论好的方案交由教师评审,以便开展下一步的工作。

2.4 上机制作

上机制作环节是指企业VI(Visual Identity,视觉识别)手册的设计制作,学时数为10,主要是对前一阶段的方案进行数字化,也就是采用计算机辅助平面软件进行绘制企业形象的基础部分和应用部分。该环节一般在机房进行,教师只做方案指导,对于软件使用问题则不应包含在该课程的教授范围之内。

2.5 作品展示及成绩评定

作品展示及成绩评定是该课程的最后环节,为2学时。通过作品展示的方式既让学生之间取长补短、相互学习,又锻炼了学生的设计方案展示能力。教师可挑选部分作品进行点评,增强学生对VI手册部分的认识。

3 本科层次 《CI设计》课程的教学方法

3.1 重视理论教学,发挥 《CI设计》课程中理论内容的指导作用

在平时的教学中笔者发现,很多教材把 《CI设计》的理论部分简单讲解后直接进入VI手册的设计制作。这类教材只适合于高职高专层次的教学,重在技术、技能的培养,缺少相关理论的修养,不适用于对理论基础能力要求较强,可以从事理论研究与教学的本科层次的学生采用。本科层次学生不仅要懂得设计,更要懂得欣赏。这就需要重视理论教学,发挥课程中理论部分的指导作用。没有理论做指导的设计实践,只是一种盲目的设计,这种方式培养出来的学生,在从事CI设计时,缺少对企业总体形象和企业形象深层次的理解。因此,要重视 《CI设计》课程教学中的理论教学,培养学生的企业形象管理策划能力,在前面课程学时分配中,突出理论学时数所占的比重也是基于此点考虑。如在企业形象基本视觉要素的标志、标准色、标准字体等的实际设计中,要分别运用到艺术学中的形态美学理论 (如曲线代表柔美,而直线则表示刚毅)、色彩的心理象征理论 (如蓝色象征纯净、宁静、高科技等,而绿色代表农业、春天、生命等)、地域文化对企业基本视觉要素的影响 (如荆楚文化中对凤凰的崇拜等地域文化因素)等。

3.2 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并重

《CI设计》的目的在于培养综合性的具有宏观把握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的专门设计人才[2]。如果说理论教学内容是精神,那么实践教学内容就是实质了。实践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实践环节显得有乐趣和有意义非常重要。以往的教学过程中,习惯于让学生选择典型企业或者是自己虚拟企业进行调研和设计,随意性太大,学生对设计题目不感兴趣,由于原有典型企业形象设计比较成熟,或者是对虚拟企业限制性小,学生可以随意设计,没有明确的目标,造成实践环节成了走过场,即使完成了该环节的实践,也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践效果不佳。

如何克服这样的弊端?笔者认为,在选择企业进行调研时,尽量选择身边的、且形象设计不够成熟的企业作为目标,对其进行调研和分析,容易进行优化设计。同时,由于是实际的案例,学生的学习兴趣高,容易出好的成果,甚至可以让学生把好的成果与该企业沟通,最终达到实际应用的目标。

图1 荆州小胡鸭食品有限公司标志、标志字体

图1是笔者在 《CI设计》课程教学中,学生为荆州小胡鸭食品有限公司所设计的作品。由于该公司地处荆州,学生对其进行调研较为方便,又由于是身边实际存在的公司,学生就会对这样的选题感兴趣,能够认真的去做调研和设计。经过努力,学生提交了调研报告,重点设计了该公司的标志、标准色和标志字体等基本视觉元素,并制作了该公司的VI手册等,取得了较好的实践效果。

3.3 探索院系合作,培养学生团队协作意识

《CI设计》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课程,该课程的理论讲授对教师的专业知识面要求很广。还有,在CI设计实践中,特别是在具体项目的实施中,要综合考虑各个方面的知识,各个环节都要考虑周全。但是不可否认,教师术业有专攻,不可能对各个学科门类都很熟悉,为了克服这个困难,可以探索一种新的模式,即加强不同院系间的合作,不同学科的教师分阶段指导学生的设计实践,这有利于设计类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也符合设计类专业综合性、融合性的培养特点。长江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工业设计专业的课程设置中就有一些实践课程是由其他院系承担,如素描写生由艺术学院承担,环境艺术设计课程及实践由城市与建筑学院承担等。

CI教学不应该只停留在简单的理论和技术灌输上,团队意识、团队精神在CI策划过程中显得十分重要[3]。不论是在课堂上还是在今后的设计项目中,任何一个设计项目都不可能只有一个人去完成,都是集体智慧的结晶,这就要加强学生之间的团结协作,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笔者认为,在课堂上,从课外调研阶段开始就可以把学生分为几个小组,选择同一个设计项目,分工协作,共同完成课程任务,有目的的锻炼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例如在对企业形象的前期调研中,要求学生2~3人一组,选择一个公司作为调研对象,把调研任务分解后,共同完成一份调研报告书。在设计实践环节,该小组成员共同使用该份调研报告,从不同的角度完成公司的标志等基本视觉元素设计,以此来锻炼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4 考核方法探讨

《CI设计》课程的考核方式多为大作业形式,即教师指定一个设计主题,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相关设计方案,完成VI手册,教师根据手册设计制作情况给出成绩。这样确实能够考查学生的企业视觉形象设计制作能力,但弊端是对CI课程的考核重点往往到了最后就变成了对企业VI设计能力的考查,忽视了对企业形象设计其他方面的考核。

笔者认为,对 《CI设计》课程的考核应该是全方面的,既要对企业形象策划、设计能力进行考查,又要对企业视觉形象设计能力进行考查。可以把课程的考核分为几个阶段:第1阶段是对企业形象设计理论部分的考查,主要采用问答的形式进行,可以出题目让学生回答,主要考查学生对该课程的基础理论知识掌握情况;第2阶段是对学生的企业形象调研分析能力的考查,主要是看学生的调研报告书的分析、书写情况;第3阶段是对学生的设计实践能力的考查,采用课堂论述自己的草图方案即时打分的形式进行;第4阶段是对学生的VI手册设计制作能力的考查,主要是看学生的VI手册的质量。最后加上学生的平时出勤情况,一共5部分构成了该课程的总体考核内容。

[1]陈金栓.企业识别系统中的企业名称、品牌名称、标志同一化趋势[J].包装工程,2006(6):268-270.

[2]吴尚君.高校CI设计课程教学实践创新研究[J].文艺生活 (艺术中国),2009(7):115-116.

[3]周琳.CI设计教学探讨[J].艺术与设计 (理论),2009 (8):179-181.

猜你喜欢
企业形象调研环节
必要的环节要写清
企业形象策划与企业文化建设关系研究
企业形象展示:山东晨越食品有限公司
在农民需求迫切的环节上『深耕』
人大到基层调研应做到“三不”
调研“四贴近” 履职增实效
脚踏实地扶贫调研
现代学徒制管理模式及其顶岗实习环节
维护企业形象 反击国外“专利流氓”
《企业形象识别设计》课程实践教学与产业实战对接的研究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