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股结构对明清小说布局的影响

2011-04-13 00:40刘明坤王玉超
河南社会科学 2011年3期
关键词:回目八股文破题

刘明坤,王玉超

(云南师范大学 文学院,云南 昆明 650500)

八股结构对明清小说布局的影响

刘明坤1,王玉超2

(云南师范大学 文学院,云南 昆明 650500)

明清小说作者对八股文十分熟悉,甚至形成了八股的惯性思维,当他们从八股文领域转移到小说领域时,八股笔法和惯性思维也随之融入了小说创作。就整体结构而言,明清小说的主旨生发、主线安排、行文结构、布局模式均受到八股文的影响,这使小说带有鲜明的八股文色彩。

八股文;结构;小说;布局

八股文和明清小说同属文学范畴,二者本身在很多方面存有相似和相通之处。统观明清小说与小说作者的相关论述发现,八股文的影响在小说中留下了深刻的烙印。就整体结构而言,明清小说的主旨生发、主线安排、行文结构、布局模式等方面均受到八股文的影响。一些小说作者在创作过程中,始终秉持或掺杂着八股文的写作意识。

一、围绕题意

题意是文学作品生发和论述的中心和重点。八股文题目包含题意,破题点明题意,正文阐说题意;小说从题目到结构也是围绕题意,或以事件、或以人物、或以寓意为题,均包含小说题旨,叙述过程处处不离题意。在这一文学共性的基础之上,很多小说作者借鉴了八股文特性,或者直接将小说看做八股文,按八股文理论进行创作,使小说围绕题意的文学特性得到了强化,并具有八股文特征。

题意是八股文的灵魂,全篇笔墨无论如何变幻,都必须围绕题意。因此,八股文讲究“作文须先立意”,一般在开头破题便点明题意,之后再进行详细生发。明人庄元臣在谈到“发题”时说:“凡题中语意浑然,不露出所以然之故,而吾直把其所以然之意,挑剔出来,无有剩意,所谓抉朦胧之关,启覆藏之箧是也。”[1]庄元臣所说的“发题”正是生发八股文题意,挑剔出“所以然”,使之“无有剩意”,即八股文围绕题意进行全面阐释。

由题意而来的是“主脑”这一八股文理论。刘熙载《艺概·经义概》曾对此有所论述,他说:“凡作一篇文,其用意俱要可以一言蔽之。扩之则为千万言,约之则为一言,所谓主脑者是也。破题、起讲,扼定主脑;承题、八比,则所以分摅乎此也。主脑皆须广大精微,尤必审乎章旨、节旨、句旨之所当重者而重之,不可硬出意见。”[2]刘熙载对八股文的“主脑”理论做了一番详细论说。“约之则为一言”是指八股文题目蕴涵主脑,破题一语点明主脑;“扩之则为千万言”是指八股文全篇从各个角度和侧面阐释主脑,并且各个部分承担独自的作用。如八股文以“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为题,其主脑即“民贵”,破题点明“民贵”;承题、起讲引出下文,简括论述“民贵”之意;四比八股部分围绕“民贵”,结合“社稷次之,君为轻”,详细阐释“民何以为贵”。如果转而论说其他内容就是离题,没有围绕题意,自然也不符八股文的行文规范了。

与八股文相同,题意也是明清小说叙述的中心,并且大多在开篇诗词处点明。《女开科传》的出版说明中说:“诗为本书之要目,词为作者之发旨。”这部小说戏写女子开科考试,作者的真正目的在于嘲讽科举制度。小说开篇的诗、词揭示了作者本意,同时也点明了小说的题意,接下来的具体故事和情节均围绕这一题意加以虚构发挥。

围绕题意的文学特性不单属八股文,但八股文体现得最为明显,因此,很多明清小说作者都将小说看做八股文章,并借此强调小说的题意。《补红楼梦》第四十八回有言:

“后”、“续”两书,乃自二人还魂,以至十余人还魂,然则有所指乎,无所指乎!其与《红楼梦》原书背谬矛盾之处,又何可胜道。譬如作文须顾题旨,断不能至于题外也。“后”、“续”两梦其旨虽不同,而还魂昨合则皆取意于此。譬之不知题旨而为文,犹之题是《论语》之题,而文则《孟子》之文矣,有是理乎?无此理即无此情,握笔作文,审题定格,胸有成竹,然后行乎其所不得不行,止乎其所不得不止,乃称能事。

由题意而建立的主脑理论也为小说作者和评点者所用,他们在确立主脑、围绕题意的写作理论上,有明显模仿八股文的痕迹。清人灵岩山樵在《九尾狐》序言中道:“以胡宝玉为主脑,纵有借宾定主之法,而无喧宾夺主之讥。”《九尾狐》是以寓意命题的小说,灵岩山樵结合具体的叙述内容,点明这部小说的主脑,并对主脑统摄之下的“文章”结构一言概之。

二、紧抓主线

题意作为文学作品抒写的中心和重点,它可以决定全篇的行文结构,在一定意义上,题意还可以被视为行文主线。刘熙载在“文之要三”中提出:“主意要纯一而贯摄,格局要整齐而变化,字句要刻画而自然。”[2]第一要的“主意要纯一而贯摄”,不但讲到落笔文字必须紧绕主线,切不可庞杂无章,还明确指出题意即行文主线。

这一理论为明清小说作者和评点者所借鉴,小说叙述的题意与主线始终保持一致。毛宗岗《读〈三国志〉法》中云:“今《三国演义》,自首至尾读之无一处可断其书。”[3]金圣叹《读第五才子书法》中云:“如《水浒传》七十回,只用一目俱下,便知其二千余纸,只是一篇文字。中间许多事体,便是文字起承转合之法。若是拖长看去,却都不见。”[4]很多小说评点者都将一部小说看做一篇文字,这固然与小说的整体性相关,但是,小说作者和评点者本身的文章观念也起一定作用。小说“自首至尾”、“一目俱下”,无处不围绕题意,而题意确立的主线是联系各回故事和情节的纽带,正是这条纽带将几十回文字形成了一篇文章。

当然,小说作者和评点者这样借用文章主线的理论尚属隐蔽,清人花也怜侬在《海上花列传》例言中的论述就要明确得多:

仆谓不然,小说作法与制艺同:连章题要包括,如《三国》演说汉、魏间事,兴亡掌故了如指掌,而不嫌其简略;枯窘题要生发,如《水浒》之强盗,《儒林》之文士,《红楼》之闺娃,一意到底,颠倒敷陈,而不嫌其琐碎。彼有以忠孝,神仙,英雄,儿女,赃官,剧盗,恶鬼,妖狐,以至琴棋书画,医卜星相,萃于一书,自谓五花八门,贯通淹博,不知正见其才之窘耳。

花也怜侬这段论述极为精当、详赡。他将小说与八股文类比,但不是简单并列二者的相似之处,而是明确表示自己以八股文写作理论指导小说创作的初衷。他首先将小说题目看做八股文的文题,指出不同类型的文题,具体的写作方法各异,但相同的是,无论哪种文题都要“一意到底”,究其意就是要围绕题旨,紧抓主线。其次,他列举若干篇小说,结合具体的小说作品来解释如何“一意到底”。他指出明清小说有各自的论述中心,如强盗、文士、闺娃等,小说作者无论以哪一类人或事为中心,都可以反复敷陈,且不显得琐碎芜杂,如果将众多的人和事萃于一处,看似淹博,反而脱离了主线,杂乱无章。花也怜侬的这篇论述代表了明清时期相当一部分小说作者的创作意识,他们对八股文理论的有意借鉴,也表明八股文对小说作者的影响之深。

三、八股结构

小说是叙事文学,事情的发展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结构和布局,但是,从众多的明清小说中可以发现,它们的结构布局至少有一部分借鉴了八股文结构,破题部分尤其明显。当然,小说借鉴八股文结构,不是完全套用,更不是以八股文的结构为框架,它们对八股文结构的吸收和容纳,仍以小说文体的本质为基础。

八股文有破题、承题、起讲、正文、收结几个主要部分。明清小说作者经过长期八股结构模式的写作训练,当他们转而创作小说时,不由自主地将这种结构纳入小说中,或作为单独一回的结构布局,或作为整部小说的结构布局。如张书绅在《新说西游记》中,完全按八股文的破、承、起、正、收结构分析原书。《万花楼演义》第一回评点其叙事结构云:“此第一回开卷,在宋真宗戊戌咸平元年,起始于选秋,末结于帅,狄青是全部书之纲条也。首叙明刘皇后李、张妃二后,俱□龙姓,以为下文作针线,略叙表忠奸贤□以作后笔关照,即历明狄氏世胄之家有美迥异于众面,□串贯后文之法,便全部书不至有首尾易形之敝。”[5]这一回起、结、正文,结构清晰、详略得当。对八股文结构的借鉴和吸收在每回独立成篇的小说如《七十二朝人物演义》、《十二楼》等,以及文言小说如《聊斋志异》、《子不语》等作品中更加常见。它们篇幅短小,文言小说的语言又与八股文接近,小说作者对破、承、转、收的结构更容易融会和运用。兹列举《聊斋志异·丐僧》一则,以示其八股结构:

济南一僧,不知何许人。(破题。点明此篇主人公。)①

赤足衣百衲,日于芙蓉、明湖诸馆,诵经抄募。(承题。简述丐僧行为。)

与以酒食、钱、粟,皆弗受;叩所需,又不答。终日未尝见其餐饭。(起讲。由此引出下文众人与丐僧的对话。)

或劝之曰:“师既不茹荤酒,当募山村僻巷中,何日日往来于膻闹之场?”僧合眸讽诵,睫毛长指许,若不闻。少选,又语之。僧遽张目厉声曰:“要如此化!”又诵不已。(起股。)

久之,自出而去。或从其后,固诘其必如此之故,走不应。叩之数四,又厉声曰:“非汝所知!老僧要如此化!”(中股。)

积数日,忽出南城,卧道侧,如僵,三日不动。居民恐其饿死,贻累近郭,因集劝他徙。欲饭,饭之;欲钱,钱之。僧瞑然不动,群摇而语之。(后股。)

僧怒,于衲中出短刀,自剖其腹;以手入内,理肠于道,而气随绝。众骇,告郡,蒿葬之。(束股。)

异日为犬所穴,席见。踏之似空;发视之,席封如故,犹空茧然。(收结。结束全文。)

小说在整体结构上对八股文结构的借鉴还不算鲜明,尚需仔细分析,但破题部分就相对明显得多。八股文的破题尤其重要,它是科举考试中考官阅卷的重点。从明清时期大量的文人笔记中也可以看出,每每涉及八股文章时,绝大多数只提及破题部分,其中还有许多因破题不同凡响而获得嘉奖、赏识或入仕的记载。明清举子在平时习业过程中,对八股文的破题倍加用心,李渔训诫其子时曾说:“场中作文,有倒骗主司入彀之法:‘开卷之初,当以奇句夺目,使之一见而惊,不敢弃去,此一法也。’”[6]不管李渔重视破题是否出于使文章入考官法眼以便中试的缘故,都足以说明这是明清文人对待八股文的共有心态。

小说注重开篇就像八股文注重破题一样,很多小说作者不仅注重开篇,甚至在行文中模仿八股文破题。《聊斋志异》、《子不语》、《阅微草堂笔记》这类文言小说,很多篇章的开篇都仿照了八股文的破题。如《子不语·吕道人驱龙》一则开篇云:“河南归德府吕道人,年百余岁,鼻息雷鸣。”开篇一语道明人物和特征,以下全文无处不与吕道人的“鼻息雷鸣”相关。白话小说与八股文的相近性要比文言小说远得多,八股文式的破题不可能出现在白话小说中,但八股文破题意识是存在其中的。比较明代之前与之后的白话小说发现,明代之前的很多小说,开篇直接进入故事的起因讲述,不做任何修饰或过渡;明代之后的小说,开篇大多回旋精致,少有单刀直入的叙事模式。如《醒世姻缘传》开篇写一狐仙姑被晁大舍射伤,而后两世的因果报应由此开始;《红楼梦》开篇借梦幻记女娲补天所遗一石,遇一僧一道得以步入凡尘,之后的故事情节皆为凡尘中事;《老残游记》从蓬莱阁入笔,引出小说的主人公——游客老残。

这种精致的开篇在明清白话小说中较为常见,它固然与小说文体本身的发展有关,但是,这种模式受八股文影响的条件和迹象也确实存在。第一,这种开篇模式的大量转变恰巧发生在八股文盛行的明代,八股文以其成熟的破题模式为明清小说的借鉴提供了前提条件。第二,明清小说作者几乎都曾受业于八股文,他们在小说中常常涉及八股文的相关方面,甚至像《熙朝快史》“以时文三弊为经,以康林二人为纬”,直接将八股文作为小说的一条叙事线索。第三,诸多小说评点者经常提及小说开篇与八股破题的对应关系。如月岩评《雪月梅》第一回云:“此回是一部大书纲领,题目必安排得宽大,后面才做得出好文章来。”他完全将第一回视作八股文破题。《铁花仙史》第一回末评云:“论时文者,入手得一好势,则全体皆振。稗官亦然。”这段评点所说的也是小说模仿八股文的破题,评点者结合小说的内容,将开篇破题如何“得一好势”、“全体皆振”详细道出。综合这三个方面,明清白话小说作者对八股文破题结构的借鉴应属不虚,八股文破题讲究新奇、统领文意的诸般特征均融入小说当中,使小说开篇更加引人注意。

四、对股布局

明清小说在另一方面对八股文结构的借鉴是对股布局。八股文之所以有这一称谓,是因为正文部分是两两相对的四比八股,它们在用字、用句、用意上大致相同,形成了雅致的对股格局。众多的明清小说作者凭借对这种行文格式的熟悉和喜好,巧妙地将其融入小说当中。需要说明的是,明清小说对八股文对股特性的融入,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绝对相对,不是字、句、意各方面都像写作八股文一样,对小说这一俗文学体裁而言,绝对的对股格局也不可能实现。

受八股文对股布局影响的小说,往往会将两个相反或相近的人物、事件或义理并铺叙写。《醒世姻缘传》有两世姻缘,人物命运在两世之中截然相反;《儒林外史》中有真儒和假名士的对立;神魔小说中多有仙与妖的斗法。在明清小说中,正与邪、好与坏始终是并列存在的,如果说这是小说作为叙事文学情节发展和矛盾冲突的需要,还有很多小说是将两个相近的人物或事件并列铺排,如才子与佳人、义士与勇者、明君与贤臣等,诸如此类均是并列书写。《红楼梦》第三回写贾宝玉到贾母处见林黛玉时,脂砚斋朱笔旁批云:“与阿凤之来,相映而不相犯。”同是见林黛玉一事,小说设置了王熙凤与贾宝玉两个相似的入场情节。《铁花仙史》第十四回“上半写良朋之谊,下半描贞女之心”也是相似两股并列来写。清人三江钓叟在《铁花仙史》序中说:“双管齐下,虚实并到,如八股关动题体,此作者铸局命名意也。”李渔在《十二楼·合影楼》末评中说:“则有缘无缘两股文字阙一不可。”三江钓叟和李渔的论述与八股文对股理论完全吻合。八股文的开合、虚实、横竖、离合之法,与小说的内容和情节融为一体,这不但说明小说中确实存在两两相对的对股模式,还证实了明清小说作者有意对八股文对股布局的借鉴和吸纳。

另外需要提及的是,小说的对股布局在章回小说的回目上也有明显表现,主要体现为回目的对股化。查考明清章回小说回目发现,明代万历年间开始,章回小说回目大多是双句对股题目,明末以后,几乎均为对股回目。即使世代积累型小说,后人在前人基础上进行搜集整理、加工修饰,也有意将单句回目变成了双句对股题目。如《三国演义》嘉靖本是单句回目,毛宗岗评本改为双句对股;《载花船》日本仓石武四郎藏刊本是单句回目,后来的八回本改为双句对股回目;《今古传奇》内容选自“三言”、“二拍”及《石点头》、《欢喜奇观》,均将原来书中的单句回目改为双句回目。翻查明代中叶之后的章回小说回目,极少发现单句形式。与章回小说的回目相应,每回小说的内容也是按对股题目所记事件进行叙写,小说的回目对股化,小说的内容也并列化。从这一现象发生的时间来看,八股文的对股特性在其中所起的作用不可小觑。

注释:

①括号内文字为笔者标注。

[1]庄元臣.行文须知[A].历代文话[C].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2239.

[2]刘熙载.刘熙载文集:艺概[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2000.

[3]罗贯中.增像全图三国演义:读《三国志》法[M].毛宗岗,评.北京:中国书店,1985.

[4]施耐庵.第五才子书施耐庵水浒传:读第五才子书法[M].金圣叹评点.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85.

[5]李雨堂.万花楼演义[A].古本小说集成[C].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18.

[6]李渔.闲情偶寄:词曲部下[A].李渔全集[C].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91.64.

I206.2

A

1007-905X(2011)03-0157-03

2011-02-10

1.刘明坤(1974— ),男,山东新泰人,云南师范大学文学院讲师,文学博士,主要从事元明清文学研究;2.王玉超(1982— ),女,黑龙江双城人,云南师范大学文学院讲师,文学博士,主要从事元明清文学研究。

责任编辑 宋淑芳

(E-mail:hnskssf@163.com)

猜你喜欢
回目八股文破题
谈如何通过“回目名”提升名著阅读效果
《红楼梦》与《金瓶梅》回目互文性解读
试论《红楼梦》百廿回蒙译本回目翻译中存在的问题
猴年贺岁
深化创新 破题前行
猴年贺岁
医改举措“单兵推进”亟待破题
八股文,学还是不学
用问题倒逼医改破题
八股文进高中教材引热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