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讲好一堂课
——浅谈讲好课的八要素

2011-04-13 03:14周以俊
关键词:板书课件多媒体

周 进 周以俊

(1. 北京联合大学,北京 100011;2. 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长沙 410100)

水无常形,兵无常势,教无定法。尽管教法各异,但都有其普遍性或共性。根据笔者多年教育、教学的实践,逐渐体会和认识到:给大学生讲好一堂课,应当具备以下八个要素:

一、教师的教姿教态必须为人师表,体现“三个热爱”:热爱教师职业,热爱教学工作,热爱青年学生

评价教师的教态,一是看教师的形象或风采,二是通过其形象或风采透视教师是否做到了“三个热爱”。军人有阳刚之美,工人有雄豪之美,农民有朴实之美,演员有艺术之美,服务员有谦和之美……教师必须以雄厚的知识去教育学生,教师的形象或风采也是不可缺少的。一个教师登上讲台,他的教态是否端正,教姿是否精神,能否以独特的风采凝聚学生的目光,能否对学生产生一定的感染力和影响力,是很重要的。一般来说,教师的形象和风采应该高尚、淡雅。如果一个教师能以宽容、温和的形象或风采登上讲台,学生就会觉得老师可亲、可爱和可靠;如果一个教师以高雅、宁静、温馨、和蔼的形象或风采登上讲台,学生就会乐于靠近老师,主动与老师交流和沟通。有的教育家说:“言教不如身教之易于感人”,就包含这个道理。教师的风采和形象是不知不觉地影响学生的,不但会使学生模仿、尊敬,而且会留在学生永恒的记忆里,成为学生的表率。同时,从一个教师的教姿教态中也可看出这个教师对自己职业、教学工作和青年学生热爱的程度。只有非常热爱教师职业、热爱教学工作、热爱青年学生的教师,才能以学生为本,备课非常充分,充满自信和骄傲,以独特的姿态和风采登上讲台,全心全意、十分投入地讲好每堂课,成为名副其实的教师,成为学生的楷模。

二、教师必须因材施教,做到“三个把握”:把握教学对象,把握教学内容,把握教学方法

有些教师的学历不很高,但给学生讲课得心应手,不但熟悉教学内容,而且深入浅出,循循善诱,师生互动良好,课堂气氛热烈,很受学生欢迎,深得同行和专家赞扬。有些教师的学历很高,理论基础知识很扎实,但给学生讲课的效果不很理想,用学生的话说:“老师讲课卖劲,很有学问,但不了解我们的接受能力,一股劲往前讲,很多人听不懂。”有些教师给基础较好的学生讲课信心较足,教学互动良好,学生比较满意,但给基础差的学生讲课,提问题,学生无反应,教学互动搞不起来,课堂气氛沉闷,自己的情绪也不高。之所以出现上述现象,关键是教师不能因材施教。教师必须对教学对象做好课前的调查研究,知己知彼,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准备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不上无准备、无把握之课。

三、教师必须贯彻“教书育人”的原则,做到“三个自觉”:自觉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自觉遵守“三尺讲台”无杂音的教学纪律,自觉培养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

“学生将来的祸福,在教师的手掌之中。”(诺尔会脱语)教师不只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学生为何做人和做什么样的人。常言道:“正人先正己。”“师者,人之模范也。”(陆九渊语)“教师者之人品,为教育成败之要素,教育良否之所由分也。”(柏拉图语)“只有当你不断的致力于自我教育的时候,你才能教育别人。”(第斯多惠语)如果教师自己没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讲课就难免出现唯心主义思想和观点、错误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以其昏昏,岂能使人昭昭?尤其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改革开放的时代,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腐朽没落的东西及各种错误思潮都会以各种形式反映出来,特别是西方敌对势力不断地对我们实施分化和西化政策,有些青年学生分不清真善美和假丑恶。教师必须自觉地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认真学习和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坚决与党中央保持一致,唱响主旋律,保证做到“三尺讲台”无杂音,给学生以正确的导向,自觉培养和教育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贡献力量。

四、教学内容必须上水平,做到“三个方面”:一是基于教材,二是高于教材,三是新于教材

教师课堂讲授的内容,不应该同教材内容完全相同。教师在把握教材内容时,既要钻进去,又要跳出来,不仅要吃透教材,而且要对教材内容进行概括提炼和升华,把有质有味有价值的东西交给学生。同时,教师还要研究深层次的问题,把握与学科有关的前沿知识和学术成果,不断对教学内容更新和拓展,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科学精神。为此,教师应把教学与科研结合起来,以教学带动科研,以科研促进教学。只有将教学与科研结合起来,才能不断补充自己的知识面,不断更新课程的某些经典内容,不断使教学内容有新意,不断提高教学的敏锐性。教师如果将有关科研成果引入课堂教学,就会使比较抽象的理性知识成为活生生的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从一定意义上讲,教师的学术背景是教师营造活泼的课堂学术氛围、形成教师个性教学或具备一定特色教学风格的基础。

五、课堂讲授必须追求最佳效果,做到“三个应当”:讲述应当概念准确、表达流畅、重点突出;讲解应当思路清晰、剖析难点、突出方法;讲演应当表达顺畅、语言动人、热情感人

教师的讲授应当有讲述与讲解之分。讲述应当做到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准确,具有科学性,条理分明,层次清晰,语言流畅,逻辑严密,内容熟练,既要注意内容的全面性,又要突出重点。不少教师在教案上或开始讲课时,明确提出了教学重点,但在讲授过程中,往往体现不出来。教师应当指出重点,当给学生讲清有关内容为什么是重点,然后在讲授内容的分量和时间的分配上切实体现出重点,给学生以深刻的印象。能否突出重点、讲清重点,确实反映一个教师的水平和能力。讲解时要重点解决一个至两个重点或疑点问题。教师讲解时,必须做到思路清晰,着重教会学生如何掌握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演讲也是教师完成课堂教学任务的一种方法。许多优秀教师通常把一定的教学内容和有效的演讲方法结合起来,教学效果很好。有的教师业务能力不错,但缺乏对演讲方法的研究与运用,缺乏流畅的语言,缺乏激情,缺乏动人的语音与适当的姿态,因而教学效果不佳。因此,教师懂得一些演讲技巧是很必要的。比如,口语表达时,可适当利用语法停顿、逻辑停顿、心理停顿,以提起学生的注意,启发学生,调整课堂秩序。表达情感时,可以适当使用声音的高、低和强、弱,以表示兴奋、喜悦、活泼、明快或肃穆、平静、淡漠、悲哀、阴郁的情绪。为加强某种表达效果时,可适当交替地使用升、降或曲、直的语调,使讲话抑扬顿挫,活泼有趣,切勿从头至尾使用一种语调。

六、教师的课堂语言必须加强锻炼,抓好“三个修养”:语言准确的修养,语言速度的修养,语言节奏的修养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有人主张,教师的语言要像播音那样清晰、相声演员那样幽默、评书演员那样流利、故事大王那样激情。这是教师追求的理想境界。教师的课堂语言应该抓好“三个修养”:一是语言的科学性,即语言要准确、规范、清晰,富有逻辑性和系统性。这本来就是教材内容逻辑性的内在要求。应力求运用普通话教学,选词要合适,用语要恰当,做到“非其意教之不成”。要做到言简意赅,“句中无余字”。最忌词不及义,滥用语言,堆砌词汇,做作卖弄,华而不实。如果“哼”、“哈”不断,“呀”、“吧”不绝,就会令人如堕五里烟云。如果不避免较多的“啊”、“反正”、“是吧”、“但是”、“总而言之”等口头语,就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影响教学效果。二是语言速度的适当性。有些教师的语速很快,学生左耳进右耳出,没有思考的空间,听完课印象不深。有些老师语速过慢,学生等得不耐烦,不但影响教学进度,而且影响信息量。语速的适当性,就是要求教师的语速既不快也不慢,语速适中,给学生有思考问题的空间,使学生对教师所讲内容,听之入神,记之不忘。三是语言的节奏性,即语调有起伏跌宕,有滋有味。教学语言是有声语言,教师说话的语气要有感情色彩,切忌言而无情,语调平淡。教师可用“气徐生柔”、“气促声硬”、“气沉声缓”、“气粗声重”等语气,表达爱、憎、悲、怒等感情。同时要注意抑扬顿挫,语势有张有弛,节奏适宜,快慢有度,高低恰当。欢愉,似行云流水;激昂,似狂风暴雨;加重,似重锤击物;深沉,似春雨入夜。最忌一种语气、一种表情、一种调子浸透课堂,平淡无奇,令学生乏味难耐。锤炼语言是一种艰苦的劳动。中华文化五千年,书海浩瀚,语林苍苍,名言警句,不可胜数。教师要获得使学生“燃烧”起来的语言,必须锲而不舍地下一番功夫。马克思演讲时,常常花很多时间力求找到需要的词句,“有时到了咬文嚼字的程度”。教师为了达到语言的准确性、语言速度的适当性、语言的节奏性,应当学习马克思的这种精神。

七、教学方法必须灵活多样,学会采取三种基本的教学方式:启发式、互动式和讨论式

启发式教学的基本要求是教师所讲内容能启发学生思维。一般情况下,讲授的启发性往往通过提问的方式得到实现。教师可多角度、多方面地提问,可直接提问也可间接提问,可宏观提问也可微观提问,可形象提问也可抽象提问等。通过适当提问,促进学生思考,引导学生弄懂和解决问题,帮助学生掌握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为此,教师必须吃透教材,把教材的意图变为自己的意图,把教材的语言变为自己的语言。尤其要理清教学思路,掌握教学要点、重点和难点,并将这些变为提问的形式,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提高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互动式教学的基本要求是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的有机统一。这是一个教学方法问题,也是一个教学观念问题。过去强调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是完全正确的,但不能忽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如果教师的讲授不能引起学生的反应,不了解学生能否接受,心中无数,讲得再好也是被动的。只有实现教学之间的良性互动,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应真正懂得教学互动的真谛,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将一堂课的教学内容分为若干部分,将教学过程分为若干阶段,明确在哪一个部分、哪一个阶段,通过多媒体课件或板书或口头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维,引发学生讨论,激发学生兴趣。同时,教师要根据学生思考的表情,考虑问题的角度和深浅程度,适当讲解,对问题的回答进一步概括和提炼。只有这样,才能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调动学生思考问题、讨论问题、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体现互动式教学的本质特征。

讨论式教学是在教师的精心设计指导下,有目的、有准备地进行的。教师应引导学生围绕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怎样解决问题进行讨论。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拟定一至两个讨论题,确定全班讨论时间,提出讨论的目的和要求,将题目安排到组,给学生比较充裕的时间进行准备。全班讨论时,教师可设置由学生组成的评委会,对每个代表的发言进行点评。最后,由教师讲评,对讨论的问题概括、提炼和升华。这样,不仅调动了每个学生的积极性,而且培养了学生读书、查阅资料、思维的方法和口头表达能力。

运用案例教学法时,案例必须恰当,注意相关性、典型性和服务性。运用案例的相关性,是指选择运用的案例必须与主题内容或某方面内容密切相关,不能牵强附会。运用案例的典型性,是指选择运用案例,必须是许多相同或类似案例中较突出的,影响比较大的,比较新颖的,不要那些鸡毛蒜皮的,意义不大的案例。运用案例的服务性,是指运用选择的案例必须经过认真分析,是健康向上的,有助于说明某个观点,有助于加深学生对教师讲授内容的理解,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思维、拓宽学生视野,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八、教学手段的运用必须合理,解决“三个正确认识”:正确认识多媒体课件是教学的辅助手段;正确认识传统的板书仍能启发学生的思维;正确认识多媒体课件与板书的结合使用效果最好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普及和发展,计算机教学已经成为课堂教学的重要辅助手段,并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它以独特的优势,从某种程度上超越了传统教学。然而,有些教师片面地甚至错误地理解多媒体课件作用,将教学内容、例题、插图等完全电子化,使自己成为多媒体技术的奴隶,失去了教师教学的主导作用,以至成为一个屏幕解说员;有些教师过多地追求视听与动画效果,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多媒体上,而不是在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把握上;有些教师片面追求形式的新颖和趣味性,以音乐欣赏、影视展示充斥课堂,不适当地迎合了一些学生的愿望;有些教师将教材或讲稿搬到多媒体课件上,教师滔滔不绝,屏幕翻动不停,学生无法做笔记,听了记不住。教师必须正确认识到,多媒体课件虽有不少优点,但毕竟是课堂教学的辅助手段,不可忽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教师在使用多媒体课件时,第一,要确保教师的主导地位不能变。第二,讲解、板书与投影显示的内容要配合适当,教师要坚持讲解中的交流和交流中的讲解。第三,要把多媒体课件与其它常规媒体有机结合。如投影、幻灯的静态展示功能与实景放大功能,教学模型的空间结构的功能等,都有良好的教学作用,有的甚至是计算机不能完全替代的。应当把多媒体与其它常规媒体有机结合起来,防止教学思路被多媒体左右,防止自己的教学风格被计算机演示的程序所湮没,以至失去多媒体教学的优势。第四,要善于吸收传统教学模式中有益的成分,如教师言传身教的人格魅力,精彩的语言表达,漂亮的板书等。第五,要十分注意掌握课堂教学的节奏,注意解决学生听、看和做笔记的矛盾。

传统的板书虽然没有多媒体课件独特的优越性,但在课堂教学中仍然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其一,教师可以把教学内容的大纲小目,随着讲授过程,有条理地写在黑板上,学生既能跟着教师的思路走,又能很快地通过思维,做好笔记,深深刻在脑海里。其二,教师可把重点内容写在黑板的突出位置,重点讲述和分析,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其三,教师可以在黑板上解析教学难点,让学生看到教师分析和解决难题的过程,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其四,教师可在黑板上一步步地证明有关定理或推导某些公式,顺其自然地将学生的注意力和思维吸引到黑板上,让学生看得清清楚楚。在这些方面,运用多媒体课件是很难实现的。有人认为传统板书“过时了”,“有了先进的多媒体教学就能把课讲好”。这种看法是不对的。教师必须正确认识到传统的板书仍能启发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当然,传统板书也存在能否正确使用的问题。有些教师板书非常随意,乱写乱画,没有一点美感。怎样板书也大有学问,哪些东西写在主板上,哪些东西写在副板上,什么时候将什么东西写在黑板上的哪个位置,哪些内容用彩色粉笔写,哪些内容用白色粉笔写,哪些字迹应重一点,哪些字迹可轻一些,如何使板书工整美观……课前都应当预先设计好。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完全使用多媒体课件或完全使用板书,都各有优点和缺点。教师应根据课程内容的性质特点合理使用,取长补短,以取得最佳教学效果。

猜你喜欢
板书课件多媒体
借助多媒体探寻有效设问的“四度”
硬笔书法教学板书实录(二)
多媒体在《机械制图》课中的应用
用Lingo编写Director课件屏幕自适应播放器
好的板书是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
从“广用”到“省用”——谈音乐教学中课件使用的“度”
课件综述——《识字三》
多媒体达人炼成记
提高高中数学多媒体课件质量的几点思考
适切 适时 适度——说说语文课堂的多媒体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