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职学生心理障碍的成因及对策

2011-04-13 03:14
关键词:心理障碍心理咨询心理素质

邹 新

(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 网络传媒系,湖南 长沙 410100)

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知识爆炸性增加,迫使人们不断地进行知识更新。高职院校的学生面临更多的问题,如对人际关系问题、学习适应问题、恋爱问题、理想与现实的冲突问题等,这些问题处理不好,容易造成心理障碍,进而给他们在校期间的学习和生活带来影响,甚至在毕业后步入社会留下隐患。研究高职学生的心理障碍及成因,寻求有效对策,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一、高职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应引起进一步重视

心理障碍是指心理疾病或轻微的心理失调,出现在当代大学生身上,大多数是因心身疲乏、紧张不安、心理矛盾冲突、遇到突如其来的问题或面临难以协调的矛盾等原因出现。有时程度较轻微、时间短,随情境的改变而消失或减缓;个别则时间较长、程度较重,最后不得不休学甚至退学。心理障碍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主要表现在心理活动和行为方面。心理活动方面如感觉过敏或减退、体感异常、错觉、幻觉、遗忘、疑病妄想、意识模糊、紊乱的心理特点和难以相处等等。行为方面表现在焦虑、冷漠、固执、攻击、心情沉重、心灰意冷,甚至痛不欲生等。[1]在学习和生活中,性格内向,孤独不合群,集体活动表现比较谈薄,无所谓,即使参与了也是为了应付。平时表现力不足,容易疲劳,情绪不愉快,对于各项活动缺乏热情且意志脆弱。

要疏导和克服学生的心理障碍,促心理健康发展,高职院校的教师作为教育者必须采取相应的教育对策。首先要了解心理障碍产生的原因,然后根据其特性,制订解决心理障碍的对策,减少盲目性,提高针对性,遵循学生心理障碍发展规律,开展教育工作,注意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和意志品质,创造团结、和谐的生活环境,营造勤奋、进取的学习氛围,深化教学改革,加强学习和就业指导。

二、高职学生心理障碍形成的原因分析

高职学生心理障碍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学生自身的原因,也有学校方面的原因,还有社会方面的原因。

(一)学生自身原因。学生们早已习惯了中学以教师为主导的课堂教学模式,天天有老师辅导,日日相随,做什么以及如何做都是由教师决定;但是进入大学校园后,大部分教师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需要学生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和自我指导能力,独立地思考和解决问题。大学新生往往不适应这种变化了的学习和生活,不知道如何适应和支配时间,以及对自己期望太高而有失落感时,就会有一种害怕心理,表现出抵触情绪。[2]进入大学后,班集体成为主要生活环境,宿舍成了主要的生活区,周围的人来自不同地区,语言、习俗各不相同;同学间有想法也难以启齿,极不习惯。因此,每逢节假日就会想家、想同学,会产生孤独感。加上对于平时习惯于依靠父母、家庭的学生来说,生活的自理也给他们带来了一定的精神压力。大学强凋学生的自我管理,社团活动多,学生除了要搞好自身的学习外,还要担负一定的班级工作,关心班集体建设。新生往往不大适应这种较大工作量的生活,缺乏主动性,感到压力大。

(二)学校工作方面的原因。由于思想政治工作与学生的思想实际脱节,不能从学生的思想实际出发,方法简单,教育措施不当,甚至对学生进行人格污辱,从而造成心理问题。高校辅导员受基层工作环境与工作条件的限制,工作事务繁杂,被学生的日常管理事务占据了大部分时间,没有把握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这个重点,结果导致学生出现心理障碍,影响了学校的教学、生活秩序,也影响到人才培养质量。

(三)社会原因。当前社会中,不少人对思想政治教育重视不够,往往偏重科技文化、学识、才能素质,忽视思想道德素质,特别是心理素质,对心理健康教育这一“心理卫生死角”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这也给高职学院学生以不利的影响。

三、加强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

辅导员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宜的内容,并用诚恳、亲切、耐心的语言进行言传身教,使学生有一种温暖的感觉,从心理上乐意接受教师的要求。要充分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使其个性得到充分发展,从而激发和满足学生求知、求趣的心理需要,使学生的行为和能力得到增长,最终达到思想教育的目的。

(一)加强心理素质教育,提高心理知识认知水平。学生健康心理素质的养成离不开相应知识的掌握,系统学习心理、卫生、健康等方面的知识,有助于学生了解心理发展规律,掌握心理调节方法,增强自我教育能力。开设心理教育必修课,能较好增强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心理素质教育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自我教育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取决于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高低。在教育工作中,应注重采取启发、引导、激励等手段,加强对青年大学生的培养,尤其是对他们的适应性、承受力、调控力、意志力、思维力、创造力以及自信心等心理素质的教育与培养,使他们真正懂得:要想拥有未来,不仅要有思想品德、智能、体魄的储备,更要有战胜各种困难挫折的心理准备,从而引导他们科学地走出自我认识的误区,更新观念、突破时空、超越自我。唯有如此,方能在未来的搏击中翱翔自如,走向成熟。要通过教育,提高和激励学生学习的热情,增强自信心。使他们充分认识到,优良的心理素质在全面素质的提高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还要培养学生合理运用自我暗示的能力,促使其情绪高涨,精神饱满,注意力集中,树立“我能行”的坚定信念,使其心理得到良好的调整,从而产生强烈的学习和工作欲望。

(二)加强师生交流,促进和谐氛围。加强师生间的情感交流是构建和谐、愉悦氛围的重要因素,也是排除学生心理障碍、促进其心理健康发展的有效途径。具有心理障碍的学生由于无助往往表现出孤独、冷漠,因而教师应在充分了解学生心理的基础上,以满腔的热情关心他们,用诚挚的厚爱激励他们,以此赢得学生的信任和尊重,进而帮助他们克服心理障碍。[3]当然,鼓励需要建立在对学生的学习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完全信任的基础上,相信他们能够发展成为一个成熟的学习者,坚信大多数学生都完全有能力做好。

(三)开展心理健康普查,发挥心理咨询作用。学校心理咨询是增进学生心理健康、优化心理素质的重要途径,也是心理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心理咨询机构不断完善,增设了多种形式的服务,比如不定期的开设心理讲座、专门的心理咨询机构,心理咨询老师到各个系部询问并了解情况等,都已成为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最有效的途径。心理咨询可以指导学生减轻内心矛盾和冲突,排解心中忧难,开发身心潜能,还能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把握自己,有效地适应外界环境。尤其要开展大学一年级新生的心理健康普查,对其适应问题、生活、学习等心理问题进行排查,做到心理问题早期发现与预防,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教育措施与方案。

(责任编辑 张 敏)

[参考文献]

[1] 柏丽华. 社会转型期大学生心理疾患产生的原因及对策 [J]. 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4): 3-5.

[2] 韦默. 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给教学实践带来的五项关键变化列产品[M]. 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 18-19.

[3] 韩永来,贺岩. 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异常的表现及对策[J]. 教育与职业,2006(23): 4-6.

猜你喜欢
心理障碍心理咨询心理素质
情绪疗法干预围绝经期心理障碍的研究进展
初中生常见学习心理障碍及辅导策略
冰壶运动员心理障碍的克服
法科大学生心理咨询案例研究
心理咨询:架一座心灵的彩虹
高校心理咨询课程教学改革探析
浅谈如何克服后进生的心理障碍
激发学习兴趣,培育心理素质
论新闻记者的心理素质与写作思维
开展“解烦恼”活动提高青少年心理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