獭兔养殖场建设及饲养管理要点

2011-04-13 07:07杜鹏程山东省东平县彭集镇畜牧兽医工作站271500
山东畜牧兽医 2011年5期
关键词:兔场公兔兔舍

杜鹏程 (山东省东平县彭集镇畜牧兽医工作站 271500)

张广华 (山东省东平县彭集镇畜牧兽医工作站) 刘建设 (山东省东平县畜牧局)

王庆爱 (山东省东平县梯门镇畜牧兽医站)

近年来,东平县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将獭兔养殖产业作为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发展的重头戏抓紧抓好,獭兔养殖场发展迅速,规模越来越大。但是,在獭兔养殖业快速发展过程中普遍存在养殖场基础设施和设备简陋、饲养方式落后、疾病防疫不规范等问题,给养殖户造成不少的损失。笔者结合近年来的工作经验,总结出獭兔养殖场建设及饲养管理要点。

1 养殖场建设

1.1 场址选择

獭兔养殖场建设用地应符合当地发展规划及土地利用规划要求,宜选择地势高、地面平坦,环境干燥、阳光充足,水源充足、水质良好,交通方便、电源保障可靠,无污染、无噪音的地方建场;场址周围3km内无化工、矿厂等污染源,距其他畜禽饲养场0.5km以上;距干线公路、村镇居民区0.5km以上。禁止在国家和地方法律法规划定的水源保护区、旅游区、自然保护区等区域建场。

1.2 兔场布局

具有一定规模的兔场要本着利于生产和防疫、方便工作及管理的原则,合理安排,分区布局。一般分成生产区、管理区、生活区、辅助区四大块。生产区是兔场的核心部分,其方向一般以座南朝北为好,生产区应处偏下风位置。生产区内部应按核心群种兔舍、繁殖兔舍、育成兔舍、幼兔舍的顺序排列,并要避免运料路线与运粪路线的交叉。管理区应靠近大门口,使对外交流更加方便,也减少对生产区的直接干扰。生活区靠近管理区,但必须在生产区的上风方位。辅助设施建筑区内分两小区,包括饲料仓库、饲料加工车间、干草库、水电房区和兽医诊断室、病兔隔离室、死兔化尸池区。辅助区必须设在生产区、管理区和生活区的下风,以保证整个兔场的安全。

1.3 兔舍建筑

兔舍设计应符合獭兔生活习性,有利于生长发育及生产性能的提高,便于饲养管理和提高工作效率,有利于清洁卫生,防止疫病传播。兔舍建筑材料,特别是兔笼材料要坚固耐用,防止被兔啃咬损坏。在建筑上应有防止家兔打洞逃跑的措施。兔舍建筑应具备防雨、防风、防寒保温和防暑降温等条件。兔舍地面要求平整、坚实,能防潮。舍内地面要高于舍外地面20~25cm,舍内走道两侧要有坡面。室内墙壁、水泥预制板兔笼的内壁、承粪板的承粪面要求平整光滑,易于消除污垢和清洗消毒。兔舍窗户的采光面积为地面面积的15%,阳光的入射角度不低于25~30o。兔舍门要求结实、保温、防兽害,门的大小以方便饲料车和清粪车的出入为宜。兔舍内要设置排水系统,排粪沟要有一定坡度,以便在打扫和用水冲刷时能将粪尿顺利排出舍外,通往蓄粪池,也便于尿液随时排出舍外,从而降低舍内湿度和有害气体浓度。在兔场和兔舍入口处应设置消毒池或消毒盘,并且要方便更换消毒液。兔舍间的距离应保持在6~8m,中间可以栽植树木,用于夏季遮荫防暑。

1.4 兔舍装备

饲养獭兔常用的装备主要有喂料、给水、粪便及污水处理、病死兔处理、消毒、消防、通风、升降温等设备。兔笼的大小规格一般为:长50cm、宽60cm、前高50cm、后高35cm,笼内备有食槽和水槽。每12个兔笼设置为1组,3层4列,每层笼底铺有竹板,可以有效的防止獭兔患乳房炎和脚皮炎,竹板缝隙约为1cm。最下方的笼底与地面之间的距离大约为20cm,以防潮湿。上、下笼之间的距离约为10cm,中间放置塑料板,方便清理粪尿。

2 饲养管理技术

2.1 种兔选择

选种就是选择具有优良种性的公母兔留作种用,以提高后代的生产质量。

2.1.1 毛色要求 毛色纯正、有光泽,被毛平整、细密。

2.1.2 体重要求 母兔体重为3~4kg,公兔体重为3.5~4.5kg。

2.1.3 年龄要求 母兔初配年龄宜在6个月性成熟以后,公兔以7~8月龄为好。

2.1.4 体质要求 要求公、母兔的外貌特征符合品种要求、身体健康没有疾病,肌肉丰满、体质健壮、发育良好。

2.1.5 头型要求 头部宽大,与身体结构相称,眼大而有神、无眼泪和眼屎,眼球颜色应与本系的标准色型一致,两耳直立不下垂,检查耳内有没有结痂,有结痂说明有耳癣,不能留作种用。

2.1.6 四肢要求 四肢强壮有力,前后肢毛色与躯体的主要部位基本一致,没有八字腿,没有脚皮炎,爪子的长度不超过体毛。

2.1.7 其他要求 留种的母兔要求乳头在4对以上;公兔要求睾丸匀称,隐睾或单睾不能选作种兔。

2.2 配种前的饲养管理

2.2.1 种公兔 种公兔要单笼饲养,且不要与母兔距离太近。种公兔不能过于肥胖或瘦弱,在饲喂过程中,除了饲喂2~3次/d的颗粒饲料之外,还要注意补充适量的蛋白质、维生素和无机盐等。平时应放出笼外运动,1~2h/d,以增强体质。要保证兔舍内阳光充足、空气新鲜、环境卫生。如果是春夏或秋冬季节交替时,用作配种的公兔还要注射1次兔瘟疫苗或瘟巴二联苗。

2.2.2 空怀母兔 空怀母兔饲养管理比较简单,主要是搞好日常环境卫生、供给日常所需的日粮。要注意的是,在配种前3d,注射一次葡萄球菌疫苗,可以防止乳房炎和皮下脓肿。在春夏或秋冬季节交替时期,用做配种的母兔也需要注射一次兔瘟疫苗或瘟巴二联苗。

2.3 配种管理

獭兔一年四季均可繁殖,年产5~6胎,每胎平均产6~7只,妊娠期30d左右。

2.3.1 发情表现 母兔发情周期为8~15d,发情时表现不安,食欲减退,爬跨其他母兔,外阴部湿润、潮红肿胀。从外阴颜色看,白色时尚未发情,粉红色将要发情,大红色发情正旺,到紫红色并有肿胀和分泌物出现时是母兔发情高峰期,此时配种最易受胎。一般母兔每月发情2~3次,持续3~4d。

2.3.2 交配方法 种公兔配种一般为1~2次/d,间隔时间不宜超过4h,连配2d后休息1d。在配种时,公兔保持原笼位不变,把母兔放到公兔笼内。母兔一般在交配后受到公兔精液刺激而排卵,因此在第1次交配后的5h左右,要进行复配,以提高受孕率,保证配种效果。

2.3.3 人工催情 对久不发情或拒配的母兔,除改善饲养管理条件外,可采用人工催情。方法有:诱情,把母兔放入公兔笼中,通过追逐、爬胯刺激,诱发母兔性激素分泌、发情、排卵;按摩催情,用手轻轻按摩母兔外阴部,每次1~2min,当外阴部出现红肿,自愿举尾时,将母兔放入公兔笼中配种,受胎率很高;药物催情,用2%碘酊涂于外阴部,可刺激母兔发情,母兔内服中药淫羊藿5~10g/d,有良好的催情效果。

2.3.4 配种记录 配种后应及时做好配种记录,以利观察和测定繁殖性能和后裔品质。

2.4 妊娠母兔的饲养管理

2.4.1 妊娠特点 妊娠母兔食欲增加,采食量增大,经过8、9d之后,当人抵近前,常听见母兔的“鼓鼓”声。配种半月后,母兔体重增加,腹围明显增大,下腹突出。

2.4.2 妊娠检查 10~15d时,可以采用摸胎的方法对妊娠母兔检查。检查时应空腹,将母兔颈朝里,左手抓住兔耳和颈部皮肤,右手食指与姆指呈八字张开,托在腹部,自胃下沿腹壁向前缓慢、轻柔探摸,如腹中软绵绵的,没有受孕,若有蚕豆大小,并有弹性的肉球,则证明已妊娠。检查时,应注意胎儿与粪球的区别,粪球较硬、无弹性;胎儿柔软、且有弹性。

2.4.3 饲喂营养 妊娠母兔应该饲喂营养丰富的饲料,饲喂量大约为200~250g/d左右,一般分3次饲喂。怀孕14d以后逐渐增加饲料喂量,做到自由采食。除此之外,每天应适当增加青绿饲料的喂量,满足妊娠母兔的营养需求,以增强母兔体质、提高泌乳量,促进胎儿的正常发育。

2.4.4 临产管理 在母兔临产前3~4d要做好接产准备,在清洁干燥的产箱内铺一层柔软的垫草。临产前1~2d,母兔会叨草做窝,整理产箱内的垫草。临产前1d,母兔很少吃料饮水,而且粪便不成形。产前几个小时母兔开始自动拉毛,用嘴叨下自己的体毛放在产箱内,这是分娩的前兆,需要给母兔准备好充足的温水,里面放少许红糖或盐,以防母兔口渴食仔。獭兔的怀孕期一般为30~31d,之后母兔会自动分娩,超过31d仍没分娩的应及时注射催产针辅助催产。

2.4.5 产后管理 分娩后,给母兔注射敌菌瑞克0.3~0.5ml、或注射长效磺胺0.5ml,以防止产后发生乳房炎。同时,仔细清点产仔数、检查有无死胎,同时更换清洁的产箱及垫料,并作详细记录。

2.4.6 注意事项 在母兔怀孕期间,要严禁外来人员和敌害动物的骚扰,以防母兔受惊,造成流产。还要注意兔舍的环境卫生,及时清扫消毒。

2.5 仔兔的饲养管理

仔兔是指从出生到断奶这段时间的小兔。它可分为睡眠期(即从出生到第12d左右)和开眼期(即从开眼到断奶)两个阶段。

2.5.1 仔兔特点 仔兔生后裸体无毛,闭眼封耳,皮薄肉嫩,组织器官发育不完全,体温调节机能差,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弱,而生长发育很快,如初生重50g,1月龄可达500g。

2.5.2 吃好初乳 初生仔兔要在5~6h内吃饱初乳,如检查发现仔兔还没有吃到初乳的,则应人工辅助让其吃上初乳。

2.5.3 合理调整 母兔每窝哺乳仔兔以掌握6~8只为宜。如果母兔产仔过多,最好让其他产仔较少、产期接近的母兔代哺养。如果没有合适的代养母兔,则应主动将发育不良,体小体弱的仔兔淘汰。

2.5.4 精心饲育 经常检查每次喂奶后仔兔是否吃足,若个别仔兔没有吃好,再补喂1次,若大多数仔兔没有吃好,则是母奶少,要加强哺乳母兔营养,保证其泌乳量充足;细心检查母兔有无乳房炎及仔兔有无黄尿病,一经发现,马上对症治疗;做好保暖防冻,刚出生的仔兔要求环境温度达30~35℃,在产仔箱内应放置吸湿性强、保温效果好、柔软、细腻、干燥的垫草;预防兽害,主要是鼠害;搞好卫生,坚持每日清扫,定期消毒,产仔箱要勤换垫草,保持清洁干燥,以给仔兔创造舒适的生活环境。

2.5.5 及时补料 从17~18日龄可进行补料,开始可先喂给仔兔适口性好,易消化的嫩青草、菜叶等,开食后可喂给全价配合饲料,要求含粗蛋白20%~22%,粗纤维6%~10%,消化能12MJ/kg,并应加入足够的维生素、微量元素等。补料数量可逐渐增加,一般在18日龄时,每只兔采食3~4g/d即可,在30日龄时采食量增加到40~50g。开始补料时投喂6次/d,至断奶时减少为5次。可采用单饲补食,也可随母补食。

2.5.6 适时断奶 断奶时间一般为30~40日龄为好。断奶易采取一次断奶法,无需分期分批。断奶时应尽量做到饲料、环境、管理三不变,避免仔兔断奶的应激反应。

2.6 商品兔的饲养管理

2.6.1 分群饲养 3月龄时,作为商品兔的小公兔全部去势,按年龄、体重、强弱分群或分圈。每笼、每圈饲养数与幼兔期间相同。

2.6.2 饲喂营养 此阶段,獭兔的采食量大,生长发育快,每天以2次颗粒饲料为主,加喂青饲料,以不缺乏营养为宜。

2.6.3 清洁卫生 必须及时清理兔舍污物,防止尘土飞扬,清理圈栏中的粪尿,保证兔舍内空气新鲜,环境清洁卫生。

3 疫病综合防治

獭兔疫病综合防治应坚持“预防为主,防重于治”的方针,做到无病早防,有病早治,尽量减少因兔病造成的经济损失。

3.1 加强饲养管理

兔病与饲养管理密切相关,与饲养环境密不可分。要高度重视科学的饲养管理、饲料的合理搭配和包括温度、湿度、通风、密度及光照等饲养环境的有效控制,促进兔群的正常生长。

3.2 做好预防接种

对常见传染病,如兔瘟、巴氏杆菌病、波氏杆菌病、魏氏梭菌病、大肠杆菌病等,要按照免疫接种程序,适时搞好疫苗预防注射,以期获得抵抗疫病的免疫力。

3.3 坚持卫生消毒

生产区大门口和兔舍入口处设立消毒池,放置麻袋片或草垫保持有效的消毒液,室内消毒池同时设置紫外线灯;饲养区环境每周消毒1次;兔舍清扫1次/d,经常保持兔舍、笼具、饲料、饮水的卫生,每周消毒1次;发生传染病时要随时消毒;粪便及污物远离兔舍100m外,定点堆积,生物热发酵消毒,病、死兔焚烧或深埋处理。

3.4 药物预防治疗

应根据某些无有效疫苗预防接种疾病的发生规律,如球虫病、疥癣病、囊尾蚴病、肠炎、乳房炎等,定期药物预防与治疗。且一旦发病,应及时使用药物治疗。

3.5 检疫与隔离

引进种兔时,只能从非疫区引入,经当地动物检疫部门检疫合格,并出具检疫合格证明,方可引进。新引入的种兔,应隔离观察20~30d,确认健康无病方可混群饲养。

3.6 制度与设施

兔场应有健全的兽医卫生防疫制度和完善的防疫设施,并严格执行。兔场的防疫设施应完善,使兔场整体上具备防疫灭病的条件。

3.7 坚持自繁自养

选择健康的良种公、母兔进行自繁自养,防止引进种兔时带入兔病,造成疫病传播,给疫病净化工作造成很大困难。自行繁殖时必须注意防止近亲繁殖,坚决淘汰有病兔和带菌、带虫兔,培育健康兔群。

猜你喜欢
兔场公兔兔舍
闽西南黑兔养殖场的主要生物安全措施
种公兔生产管理技术
怎样养好种公兔
公兔精液冷冻保存技术
提升种公兔精液品质的技术措施
基于ZigBee和GPRS网络的兔舍无线温度监测系统设计
Effectiveness and failure modes of error correcting code in industrial 65 nm CMOS SRAMs exposed to heavy ions∗
规模化兔场养殖失败原因九方面
不同规模兔场的经济效益调查与思考
兔场布局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