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用身边的材料做化学实验

2011-04-13 10:30杨光
化学教与学 2011年8期
关键词:器材鸡蛋化学

杨光

(徐州市铜山区铜山镇中心中学江苏徐州221116)

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化学实验蕴涵着丰富的化学思想和化学研究方法。离开实验就谈不上化学,正如学英语需要语言环境一样,学化学也必须创设实验环境。因此在教学中要积极创设实验环境,想方设法多做实验。

本文就“身边取材”化学实验的特点和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价值体现,谈谈个人粗浅的看法。

一、“身边取材”化学实验的特点

1.简易性

由于该类实验取材于学生身边的生活用品和材料,生活中的一切材料、物品都可能成为开展化学实验的丰富的便利的素材。常见的如气球、纸杯、钢锯条、橡皮泥、海绵、文具、矿泉水瓶等,在实验教学中应用极为广泛,而此类材料的获取容易且便利,在化学实验教学中能很好地突破材料和时空等因素的限制。

2.生活化

由于学生对生活中经常使用或身边随处可见的材料很熟悉,用它们来呈现化学现象,探究相关化学规律,会使学生富有亲切感、新奇感、熟知感,会让化学实验更贴近于生活,拉近了化学实验和实际生活的距离。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生活空间就是一个很好的“化学实验室”。

3.体验性

实验室的专用器材大多结构复杂,价格较高,或者是易于破碎的玻璃仪器,学生进入实验室首先被再三告诫的就是“不得损坏实验器材”,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学生心理负担,不能做到充分的感受和体验。而“身边取材”实验所用材料和物品在生活中容易获得,取材简单,价格低廉,学生在课后同样也能自主探究,充分体验。同时由于实验方案、原理、结构都比较简单,装置容易制作和修理,学生可以在实验探究中充分利用,从而获得更多的直接经验和体验。

4.创造性

在“身边取材”化学实验中,所取用的器材多为生活材料、学习用品、废旧材料等,并且在实验中将其赋予了新的用途,使实验教学显得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如一个废旧的矿泉水瓶,所能让学生进行探究的实验就有:“水的净化”、“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二氧化碳灭蜡烛”、“过滤”、“洗瓶”等等,体现了思维的开放性和创造性。

二、“身边取材”化学实验在教学中的作用

“身边取材”化学实验的自身特点,决定其有着独特的教育价值,该类实验在课程标准中提出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实现上,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1.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对化学实验产生亲近感和愉悦感

大家都知道:“成功的真正秘诀是兴趣”。化学是非常有趣味的科学,千变万化的化学现象有无穷的魅力,探究化学的奇境,其乐无穷。所以教师做好演示实验之外,尽可能认真准备、设计一些学生感到新鲜有趣的小实验,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集中到探求知识的境界中去,而且在实验过程中要随时让学生参与,否则学生会失去兴趣。生动有趣的实验本身会使学生产生暂时的兴趣,而利用身边的自己经常接触的物品进行实验,又会使学生产生更加浓厚的兴趣,使得学生由暂时兴趣转化为持久兴趣,会使学生生动参与到化学学习中来。

例如用鸡蛋做实验,在初中化学第一堂课上,老师提着一袋鸡蛋走进教室,引起了学生惊诧的目光和欢快的笑声,在学生好奇的期待中,老师用鸡蛋和其它生活器材,和学生一起表演了几个精彩的实验。将鸡蛋放到醋中,鸡蛋像魔术师一样,一会儿下沉,一会儿上浮……;将鸡蛋壳放在酒精灯上灼烧,它支变成白色的石灰;将生鸡蛋放入热水中,它会凝固,若向生鸡蛋中放入一些重金属,会看到类似的现象。看到司空见惯的鸡蛋会有这么多精彩现象,同学们兴奋而好奇,兴奋盎然,激发了同学们对化学学习的极大热情。

2.改变教与学的关系

传统教学过程中,主要靠教师的讲解和演示实验,由于实验器材的限制,学生大多只能被动地听、被动地看,老师成了课堂教学的主体。倡导“身边取材”的化学实验,由老师和学生自制的教具和化学学具后,很多实验内容可以由学生随堂动手做,变被动听为主动学,这样教学中的主体由教师转向学生。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教师首先是一个平等的参与者,其次才是一个引导者,为学生提供探索的平台,引导学生探索,将学习进行到底。

如九年级上教版《奇妙的二氧化碳》一节课,针对探究“二氧化碳能溶于水”的实验,准备矿泉水瓶、输液管、碱面、食醋、清水等生活用品和材料作为实验器材。采用学生分组自选器材和自主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探究,通过探究实验促进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动态建构”,即让学生在“做中学”。同学们在学习中异常踊跃,乐于并且勇于探究日常用品或新器件的用途。各个小组边做边摸索,很快就找出很多方案。在同学们上讲台展示自己探究结果这一教学环节,他们边演示边讲解,兴趣盎然。通过自己设计的一系列有针对性、启发性的实验和亲身体验,很好地达到了对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促进了技能的形成。

3.培养学生的科学质品质

通过“身边取材”的化学实验,提高了学生实验的比重,是增强学生自主活动的有效途径,是探究学习活动的一种重要形式,为学生随堂、随时、随地进行实验操作提供了有利条件,起到了教具的补充和延伸,对学生实践意义的形成、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有重要的意义。

因此在教学中要鼓励、引导学生多利用身边生活的日常用品,进行课内外的小实验和小制作。例如在介绍“化学与环境污染”前,先让学生回家用一次性塑料杯、一盒火柴以及教师为每位同学提供的少许紫色高锰酸钾溶液,探究火柴燃烧能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记下现象并大胆鼓励他们猜想、解释。在“分子”的教学中,让学生从自家各带一块蔗糖和水杯,课堂上将蔗糖放入开水中,观察蔗糖的变化情况,再用细玻璃管先进行分子之间有空隙的实验,同时在教学中对学生的实验进行修改和补充,渗透科学研究方法的指导。

在学习中,同学们用玻璃罐头瓶或玻璃杯制作烧杯、量筒;用矿泉水瓶制作洗瓶;废胶皮管用作导气管或导液管;玻璃瓶用作试剂瓶;可乐瓶用作贮气瓶;注射器用作量筒;塑料眼药瓶作为滴管使用等等。在类似这样的制作和实验中,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探究能力。没有现成的器材,需要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寻找性能相似的代用品,无疑会让学生动手动脑,这必将激发学生潜在的创造能力;实验中出现问题必须加以解决,这必然增强学生实验和探究能力。

因此在化学教学中要为学生提供机会和方法,提倡同学们用身边的物品自制学具,鼓励发明和创新,并用自制的学具进行实验,研究化学现象、化学规律。让他们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从而产生对科学实验的兴趣,使科学素质和创新精神的培养落到实处。

猜你喜欢
器材鸡蛋化学
AV TOP 100!2020-2021年度优秀影音器材推荐榜简评
最贵的器材多少钱 Damian Demolder
神奇的鸡蛋画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从鸡蛋开始
认识鸡和鸡蛋
视听器材个股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