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肉鹅养殖技术

2011-04-13 05:29李广进宋锦宝江苏省洪泽县黄集镇兽医站223112
山东畜牧兽医 2011年4期
关键词:肉鹅养鹅小鹅

李广进 宋锦宝 (江苏省洪泽县黄集镇兽医站 223112)



商品肉鹅养殖技术

李广进 宋锦宝 (江苏省洪泽县黄集镇兽医站 223112)

肉鹅是指不留着种用经育肥后出栏上市的商品鹅。肉鹅具有投资少,收益快,经济效益高等优点,适合规模化养殖。现将主要养殖技术简介如下:

1 雏鹅饲养技术

雏鹅是指从出壳到4周龄的鹅。该阶段小鹅生长发育快,消化能力弱,调节体温能力差,必须加以精心的饲养管理和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

1.1 选择健雏 雏鹅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雏鹅的生长发育和成活率。因此,要选择出雏准时、体质健壮、站立平稳、群体整齐,体重大小符合品种要求,绒毛洁净而富有光泽、眼大有神、无畸形、脐部收缩良好、腹部柔软、抓在手中挣扎有力、有弹性、抑翻放置翻身快的雏鹅。

1.2 及早开水 雏鹅经选择后应尽快运到目的地,并在育雏室稍作休息后绒毛已干能站立时即可进行“开水”。饮用的水质要清洁,水温以25℃为宜,饮用中可加入0.05%高锰酸钾或5%~10%葡萄糖和适量复合维生素B液。首次饮水时间不能太长,以3~5min为宜,以后逐步过渡到放水。

1.3 适时开食 开水后看到大部分雏鹅已经饮水即可开食。雏鹅日粮的配制,应根据鹅的品种、日龄、当地的饲料来源等条件综合考虑。开食料常用精饲料加上切细的少量青绿饲料,精料常用经清水浸泡过的碎米、小米或破碎的颗粒饲料。开食方法可将饲料撒在塑料布或席子上,引诱雏鹅自由吃食。随着雏鹅日龄的增长,逐步使用配合料,逐步增加青饲料的比例。饲料饲喂次数一般3日龄前喂6~8次/d,4~10日龄喂8次/d,10~20日龄喂6次/d,20日龄后喂4次/d。

1.4 保温降湿 雏鹅保温根据育雏季节、气候而定,一般需人工保温3~4周。规模饲养可采用人工给温育雏,热源可采用红外灯、电热板、保温伞、热风炉等。给温育雏,雏鹅生长快,饲料利用率高,适合规模化批量饲养,而且劳动效率高。温度掌握的原则是:小群略高,大群略低;弱雏略高,强雏略低;冷天略加高,热天略降低;夜间略高,白天略低,温度适宜,雏鹅分布均匀,活泼好动,安静休息,偶尔发出轻平的叫声,虽然喜欢相互依靠在一起,但不打堆。温度偏低,雏鹅集中在热源处拥挤成堆,背部绒毛潮湿,并发出低微而长的鸣叫声,应及时加温,温度过高雏鹅远离热源,张口喘气,大量饮水,食欲下降,行动不安,应停止加温或降温。一般温度要求为:第1周温度控制在27~29℃,而后每周下降2~3℃。潮湿对雏鹅的健康和生长发育有不利的影响。育雏室适宜的相对湿度一般控制在60%~70%。在保证育雏适合温度的同时,要注意适量的通气,以调节保温和防湿的矛盾。舍内喂水切忌外溢,要经常打扫卫生,及时清除潮湿的垫料,保持育雏舍内的清洁和干躁。

1.5 合理分群 育雏期的雏鹅喜欢聚集成堆,容易出现压伤、压死现象。随着雏鹅的长大,要掌握合理的饲养密度,及时进行分群。一般要求育雏密度为:第1周12~20只/㎡,第2周8~15只,第3周5~10只,第4周4~6只。分群应根据雏鹅的大小、强弱进行,每群以100~150只为宜。为提高整齐度,要加强弱群、小群的饲养管理。

1.6 注意放水 鹅是水禽,需进行放水,以提高鹅的体质,增强低抗力。一般育雏1周就可选择气温较暖、晴朗无风的天气进行放水,初次放水应在浅水塘中,自由下水几分钟后即可赶上岸。但在冷天要防止放水引起受冻。

2 育成鹅饲养技术

育成鹅是指4周龄至60日龄转入育肥前的青年鹅(中雏鹅)。该阶段鹅的觅食力、消化力、抗病力都已大大提高,对外界环境的适应力很强,是肌肉、骨骼和羽毛迅速生长阶段。

2.1 种草养鹅 对于规模化肉鹅养殖,实行种草养鹅是育成鹅最好的饲养方式,种草养鹅要根据饲养规模,人工种植牧草,满足肉鹅饲草供应,并适量补饲精料。一般要求肉鹅饲养场(户)的人工牧草种植面积为120~150羽/亩,在实施种草养鹅时,养殖户应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及养鹅的时间、批次,选择合适的种草养鹅模式。此外,还应根据牧草长势情况,适时调整鹅群数量,防止饲草不足或浪费。

2.2 加强管理 一是加强种草管理,在施足基肥的前提下,精耕细作,搞好水肥管理,坚持割草养鹅,采用草架饲喂。二是要注意游水塘水的清洁,勤换鹅舍垫草,勤清扫运动场,为防止消化不良,运动场必须堆放砂砾。要特别注意合理补饲精料,在饲料中保证蛋白质的营养和钙、磷比例合理。

3 育肥仔鹅饲养技术

育肥仔鹅一般指60日龄以上至出栏上市的商品性仔鹅。该阶段鹅型与成年鹅大体相同,但没达到最佳体重,胸肌不够丰满,屠宰率较低,需经过短期育肥,加快生长速度,增加膘情,改善肉质,提高肉鹅经济效益。

中鹅饲养到60日龄左右即可进行育肥,肥育期一般在10~15d,对规模化肉鹅养殖是采用舍饲育肥法,舍饲育肥生产效率较高,育肥的均匀度比较好,最适合规模集约化饲养,其饲养上的关键是充分喂给高能量的日粮,自由采食,以富含碳水化合物且易于消化的高能量谷类饲料,如玉米、稻谷、麦子、糠麸等为主,适当搭配蛋白质饲料和粗饲料,也可使用配合饲料与青绿饲料混喂,喂4~5次/d,其中晚上喂1次,喂量不限,让鹅充分吃饱,使体内脂肪迅速沉积,同时供给充足的饮水,增进食欲,帮助消化。管理上的关键是仔鹅育肥应在光线暗淡的肥育舍内进行,要尽量减少对鹅的刺激,要限制鹅的活动,控制光照并保持安静,当育肥鹅尾部丰满胸肌厚实饱满,翼下两侧体躯皮肤及皮下脂肪增厚结实而富有弹性时即可上市出售。

4 防疫消毒技术

4.1 严格消毒 消毒工作要坚持做到经常化、制度化。进苗前和肉鹅出栏后,对鹅舍应彻底清扫,并用生石灰、2.5%漂白粉、百毒杀、菌毒克或2%烧碱等对场地、器具进行全面消毒,场内无疫情时,每月带鹅消毒2次,有疫情时每周消毒1次。

4.2 正确免疫 按照合理的免疫程序适时进行免疫接种,可增强机体的特异性免疫力,有效预防传染病的发生。对健康鹅群应实行计划免疫,切实做好防疫工作,根据肉鹅生产情况,建议免疫程序为:1日龄肌肉注射小鹅瘟弱毒疫苗,如果种鹅在产蛋前已注射过小鹅瘟疫苗,所产蛋孵出的雏鹅就不需要注射小鹅瘟疫苗,3日龄肌肉注射鹅副粘病毒活疫苗或副粘病毒油乳疫苗,6日龄肌肉注射鸭瘟活疫苗,10日龄肌肉注射禽霍乱活疫苗,15日龄注射禽流感疫苗。

4.3 规范用药 鹅有较强的抗病能力,一般情况下肉鹅很少发病。在日常饲养中比较为多发的是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和寄生虫疾病。肉鹅常见病主要有小鹅流行性感冒、鹅痢疾、球虫病、鹅矛形剑带绦虫病和鹅软脚病。小鹅流行性感冒可用青霉素、磺胺类药物防治。鹅痢疾可用土霉素、恩诺沙星等药物防治。鹅球虫病可使用马杜拉霉素、抗球灵等药物防治。鹅矛形剑带绦虫病可使用硫双二氯酚(别丁)、吡喹酮、抗蠕敏等药物防治。鹅软脚病可使用鱼肝油、钙片、维生素D等药物防治。在防治疾病时,应选择高效、安全、副作用小、残留少的药物,严格执行休药期规定。

5 注意事项

(1)坚持全进全出制饲养肉鹅,同一栋鹅舍不得饲养不同日龄的商品鹅,更不能与其它畜禽混养;(2)规模养殖肉鹅尽量减少各种应激反应,防止惊群的发生及鼠害等野生动物的侵害;(3)育肥仔鹅经短期育肥后要根据鹅的膘情和体重适时上市出售,提早或推迟上市对肉鹅的品质和效益都有影响;(4)合理安排肉鹅养殖批次,每批间应有一定的休养期,以便彻底清扫消毒。

(2011–03–01)

S835.4

B

1007-1733(2011)04-0016-02

猜你喜欢
肉鹅养鹅小鹅
肉鹅饲料自制方法
林下养鹅的特点和生态养殖技术
肉鹅短期育肥的要点
肉鹅快速饲养与疾病防控方法
提高肉鹅养殖经济效益的措施
二十年后,暖心归来
阿健的小鹅
养鹅失误失败教训100例
农村养鹅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小鹅流行性感冒的综合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