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动态

2011-04-14 16:26
石油化工 2011年10期
关键词:装置生产

技术动态

Terrabon生物能源公司为美国国防部签约了喷气燃料项目合同

Hydrocarbon Process,2011 -07 -25

设在休斯顿的Terrabon生物能源公司通过Logos技术公司签订了一个为期18个月、耗资9.6百亿美元的合同,将为美国国防部先进研究计划局(DARPA)设计更经济和可再生的喷气燃料的生产方案。Logos技术公司可为政府和商业客户提供类似DARPA的可再生喷气燃料生产技术。一种适于DARPA的专用生产工艺已于2011年4月开始在德克萨斯州Terrabon公司的示范装置上设计、建设和运行。装置预计采用先进的混合醇低聚反应(MixAlco)生产6 kL喷气燃料。MixAlco技术可把低成本、轻易获得、非食物、非无菌生物质转变成有价值的化学品。

Oxford催化剂集团的微通道反应器用于合成燃料分布式生产

Chem Eng,2011-07-28

Oxford催化剂集团的用于小规模生物燃料生产的微通道Fischer-Tropsch(F-T)反应器在奥地利Güssing的一套生物质气化装置上成功示范后,最近接到了来自一家世界500强公司的全规模微通道F-T反应器订单。该客户正在致力于合成燃料的分布式生产,并计划在美国一套工业规模合成燃料装置上采用该反应器。该装置预计在2012年开始运营,预计其名义上的生产能力为50桶/d。合成燃料是由多种烃、废弃物和生物质原料经F-T反应加工生成的。因为这些原料往往只有相对较小的可用量而且位置比较分散,因此,在一些大型集中生产装置中使用这些原材料是不经济的。使用微通道反应器的分布式生产可将这些废料资源转化成有价值的商业产品。

该订单是Oxford催化剂集团利用其微通道F-T技术获得的第三笔商业订单。微通道反应器和相关的F-T催化剂的前两笔订单来自2010年12月在葡萄牙注册成立的SGC能源公司,2011年4月在一套50桶/d的生物燃料装置上使用,预计2012年开始在巴西运营。另外,该集团的微通道F-T和蒸汽甲烷重整反应器已应用于巴西国家石油公司Lubnor炼油装置撬装天然气液化示范装置上。该装置于2011年9月运营,将运营近9个月。

DuPont子公司在美国建造工业规模生物乙醇装置

Chem Week,2011-07-08

Dupont子公司Dupont Danisco纤维素乙醇(DDCE)公司将在美国爱荷华州Nevada建造一套工业规模生物炼油厂,用于由纤维素生产燃料级乙醇。纤维素将从玉米秸秆和麦草(包括干玉米棒、茎和收获后剩余的叶子)中得到。该套装置将投资2.75亿美元建造,其与Lincolnway能源公司的一套传统的乙醇装置相邻。DDCE公司正在位于国田纳西州Vonore的预工业化装置上成功生产纤维素乙醇。DDCE公司购买与Lincolnway能源公司相邻的基地,是因为它可以满足公司项目的业务需求,并为这两套装置提供潜在的经济和环境协同作用。DDCE公司在2011年还推出秸秆收集计划,为生物炼厂项目具有成本效率地供应秸秆。该公司正在与当地的粮食生产商合作,获得承诺并可在2011年秋从爱荷华州收集成千吨的秸秆。该新建装置将利用大约300 kt/a秸秆,预计于2013年投产。

生产纤维素乙醇的一步路线

Chem Eng,2011-07-01

日本神户大学的研究小组开发出一种由纤维素和木质纤维素生产生物乙醇的一步预处理工艺。该工艺使用一种离子液体(将纤维素转化成一种凝胶)以及一种基因工程酵母(武装酵母,在细胞表面与复合酶结合将纤维素分解成可发酵糖)。这种预处理工艺在低于传统热解(在200℃左右的温度下采用稀硫酸)的温度(100℃)下进行,并且不需要处理与酸处理相关的废物。当武装酵母加入到凝胶中时,酶将纤维素分解成糖,然后糖通过同样的酵母发酵生成乙醇。该研究小组在实验中证实,武装酵母可以在离子液体存在的条件下继续存在,并且该方法对纤维素以及甘蔗渣(来自处理甘蔗的含有木质素的废物)均有作用。研究人员目前正在优化该工艺,并试图降低温度以及进一步采用不同的离子液体。预计这种一步工艺可以显著地降低乙醇的生产成本。

日本日立造船公司加速开发沸石膜新型脱水系统

石油化学新报(日),2011,(4549):12

日本日立造船公司沸石膜脱水系统采用该公司独自开发的Hitz型沸石膜,主要对生物乙醇等各种有机溶剂进行脱水。该沸石膜元件全部采用陶瓷制一体化构造,具有优良的耐久性,与以往脱水产品相比具有划时代的脱水功能。该系统已于2008年在日本国内最大规模的生物乙醇生产装置的脱水工艺中使用,现在系统仍能维持初期性能,进行稳定生产。该公司今后的目标是采用这种沸石膜系统不仅对生物乙醇和有机溶剂进行脱水,还要对酸性原料进行脱水和对CO2等气体进行分离。

日本关西大学开发出由生物质生产乙醇的新工艺

化学工业时报(日),2011,(2762):4

日本关西大学开发出由生物质生产乙醇的CCSSF体系新工艺。该大学享受日本环境署地球温暖化对策技术开发事业部的资助,试制了50 L的发酵槽,开始进行实用化必要的数据采集。以往是通过生物质糖化(产生残渣)、发酵、发酵液的蒸馏(产生残渣)、乙醇回收等工艺生产乙醇。由于上述生产工艺是通过液体发酵,得到的发酵液90%以上是水分,这样通过蒸馏分离出乙醇后将产生大量废水。以淀粉原料作为CCSSF体系使用的生物质时,体系中的水含量在50%左右时酵母发酵最活跃,在生物质中加入糖化酶、酵母及最少量的水(体系中的水含量为50% ~60%)即可形成半固体状,然后进行糖化和发酵,与此同时把从发酵槽中挥发出的乙醇用凝缩塔进行凝缩回收。由于该体系使用的水量少,因此采用小型简易装置即可生产。该新工艺的优点是:废水排放为零;残渣中水含量低,容易进行堆肥化;所使用的酶及酵母可再生利用,降低生产成本;可利用低温发热进行保温,冬季时可利用室外冷空气进行凝缩,从而达到节能的目的;设备投资费用低等。

超临界水氧化用于有机废物处理

Chem Eng,2011-06-01

由Innoveox公司开发的、基于法国政府研究机构CNRS专利技术的超临界水氧化(SCWO)工艺可以为传统废物处理方法(如焚烧、填埋或化学处理)提供一种低成本、环境友好的替代方案。这种SCWO工艺实质上是使任何一种“可泵送”的有机工业废物(包括有机危险废物、废油、石油烃废弃物、溶剂和其他废物等)在350~550℃、22.1 MPa和有氧存在的条件下进行分解。在该反应条件下,水变成超临界状态,有机原料在流体中变为可溶解性物质。这些COD为25~250 g/L的有机废物通过氧化迅速分解产生纯净水、二氧化碳和能量。无机原料以金属氧化物和矿物盐的形式沉淀。尽管Innoveox公司已经在法国西南部完成了一套工业化SCWO装置,该装置具有以100 L/h的速率处理99.9%工业废物的能力,然而该公司的业务模式将围绕着在用户地点以客户定制方式装配SCWO装置,并提供废物处理服务。最初的目标包括炼油厂、化工装置以及医药生产装置。在短期内,Innoveox公司计划在法国以外的客户基地建造4套SCWO装置,每套产能是原型的10倍。

日本东丽公司与美国Gevo公司共同开发出完全生物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合物及其薄膜

石油化学新报(日),2011,(4544):9

日本东丽公司与美国Gevo公司共同成功开发出完全由生物原料制备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合物及其薄膜。Gevo公司采用该公司独有的改性微生物的高效率生产工艺制备的生物异丁醇为原料,通过化学转化反应成功地合成出生物对二甲苯(PX)。东丽公司采用该公司的空气氧化技术,把上述生物PX衍生成对苯二甲酸。以对苯二甲酸和从其他公司购入的由生物乙醇制备的乙二醇为原料,充分利用新技术和公司拥有的聚合及制膜技术成功地制备出PET聚合物及其薄膜。而且还确认由生物质制备的PET与由石油路线制备的PET具有相同的特性。现在,由石油路线制备的普通PET主要用于生产纤维、薄膜、瓶等,全球每年约需50 Mt,需求超过聚乙烯和聚丙烯,成为全球需求规模最大的聚合物。此次实验产品处于实验室水平,只是证明了由完全生物质制备PET是可能的。两公司的目标是将来可工业化生产完全生物基PET,今后还要共同进行生物基PET的研究开发。

中国石油大学醋酸甲酯水解分离装置及其工艺获发明专利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研制的一种醋酸甲酯的水解分离装置及其工艺获国家发明专利。该项发明涉及一种化工反应分离装置及工艺,是一种利用隔壁精馏塔进行醋酸甲酯催化水解的设备和工艺,可将醋酸甲酯的水解及其产物分离合并在一个塔中完成。并可以直接得到高纯度的甲醇产品,提高单程水解率,简化一般的反应精馏流程。该项发明与传统的醋酸甲酯水解工艺及装置相比具有明显的优越性:醋酸甲酯水解率高,最高可实现99.9%以上的水解率;产品收率高,醋酸甲酯水解反应产物能充分分离,甲醇及乙酸的收率可达95%以上,侧线甲醇产品纯度可以达到99.5%以上;低能耗,能够避免中间沸点组分在常规反应精馏塔内的再混合,总热负荷可以节省15% ~35%;节省设备投资及运行费用。

BASF公司推出新型丙烯酸酯单体

Chem Week,2011 -07 -22

BASF公司采用一种专有的一步酶发酵工艺生产羟丙基氨基甲酸丙烯酸酯(HPCA)——一种用于涂料的交联丙烯酸酯单体。这种HPCA是通过羟丙基氨基甲酸与丙烯酸乙酯的酶酯交换反应生成的。HPCA可以用于汽车工业的清漆系统。与传统方法生产的原料相比,通过生物基工艺生产HPCA在用于氨基甲酸基聚合物的生产中具有许多优势,例如处理时间缩短。BASF公司没有披露HPCA的生产能力,但称将在德国Ludwigshafen生产。由于HPCA具有自由的氨基甲酸基团这一特殊化学结构,未来可提供更广泛的应用潜力。据称,这种新的体系对于氨基甲酸基聚合物生产商将具有更高的成本效率。

天津大学等研发醋酸甲酯水解新工艺

天津大学精馏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与福州大学合作,将使用价值较低的醋酸甲酯水解为甲醇和醋酸,不仅可解决醋酸甲酯的排放问题,还可回收市场价值较高的醋酸和甲醇。福州大学将催化精馏新技术应用于聚乙烯醇生产中的醋酸甲酯水解过程,研发出催化反应-精馏分离一体化的醋酸甲酯水解新工艺及全套装置,使水解率由23%提高到60%以上。在此基础上,项目组结合天津大学精馏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自主开发的高效填料和塔内件对以上流程进行改进优化,并对其过程进行了详细模拟,使催化精馏塔、醋酸分离塔等发挥了较高的分离效率,并大幅降低过程的能耗。该项目技术水平领先,塔内件和高效填料已形成自主知识产权。醋酸甲酯水解新工艺已实现工业化生产。

日本三菱人造丝公司等共同开发出膜分离活性污泥法排水再生利用技术

石油化学新报(日),2011,(4547):8

日本三菱人造丝公司与其集团公司日本錬水公司、新加坡公用事业厅(PUB)共同致力于开发采用膜分离活性污泥法(MBR)由排水制备可饮用水(再生水)的技术。2011年7月7日签订备忘录。2011年中期着手在现场进行试验,目标是2012年确立技术。三菱人造丝公司与PUB在新加坡的两个排水处理厂共同进行MBR的开发,目前已通过试验证实了MBR的节能效果。此次试验是结合三菱人造丝公司的水处理相关技术来确立可大幅节能、降低成本的再生水制备技术。三菱人造丝公司首次进行该试验,目的是把日本錬水公司的采用离子交换树脂生产及再利用技术与三菱人造丝公司的MBR技术相结合,开发出一种再生水复合生产技术。PUB针对排水再生利用的开发计划进一步开发经济、高质量再生水的生产技术,这与三菱人造丝集团的开发再生水复合技术的目标相一致,因此达成了上述共同开发的协议。

上海石化等单位研发的CTV-Ⅵ型催化剂进行工业应用试验

中国石化上海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上海石化)、上海工程公司及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联合开发的醋酸乙烯CTV-Ⅵ型催化剂的工业应用试验,在上海石化2号醋酸乙烯装置上进行,实现装置开车一次投料成功。在试验方案实施前,上海石化化工部对2号醋酸乙烯装置进行了检修,严格按照工业试验方案要求对相关设备仪表进行确认、整改。装置开车后,催化剂活性良好,反应速率快,反应加压水温稳定上升,各项控制指标达到或超过预期要求。

Braskem公司出资3.4亿美元购买Dow化学公司全球聚丙烯业务

Chem Week,2011 -07 -27

Dow化学公司将其全球聚丙烯(PP)业务出售给Braskem公司,售价为3.4亿美元。资产剥离包括Dow化学公司在德国Schkopau和Wessling的两套PP生产装置,生产能力分别为12.6亿磅/a和7.7亿磅/a;及在美国德克萨斯州Freeport和Seadrift的两套PP生产装置,生产能力分别为5.5亿磅/a和3.0亿磅/a。据称,原料丙烯对Braskem 公司是一个重要问题。在欧洲该公司获得了大约10年的长期供应合同,而在美国该公司将与Dow化学公司签约较短期的过渡合同。此项收购不仅使Braskem公司成为美国领先的生产商,而且使该公司成为美国市场最大的丙烯购买者。Braskem公司在美国的PP生产能力将提高大约50%,达31亿磅/a。Braskem公司选择了一条不同于传统石化公司的道路(许多公司一直在中东建PP装置并把产品出口到中国),该公司坚持北美/南美投资策略。

武汉有机实业苯甲酸连续化生产实现余热回收

武汉有机实业有限公司苯甲酸生产中余热回收利用项目通过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的技术鉴定。项目采用自主研发的专利技术,已实现生产全部连续化和余热的回收利用。该公司在苯甲酸现有间歇法生产工艺的基础上,开发了苯甲酸连续化生产新工艺,实现了生产的全部连续化,为余热的回收利用创造了条件。同时他们将反应塔内废热进行塔内换热,实现了工艺连续化、装置规模化。废热回收装置建成运行后,公司生产能力提高了近1倍。

Dow化学公司携手三井物产公司共创生物基聚合物平台

Hydrocarbon Process,2011 -07 -19

美国Dow化学公司和日本三井物产公司组建了新的合资企业,旨在为全球高性能软包装、卫生及医疗市场提供可持续产品解决方案。该合资企业将是全球最大的生物基聚合物平台,同时也是Dow化学公司在其成功运营50余年的巴西市场中规模最大的投资项目。项目完成后,Dow化学公司和三井物产公司将拥有全球最大的由可再生原料甘蔗乙醇来生产生物基聚合物的一体化装置。该项目与Dow化学公司坚持开发低碳解决方案,以满足全球日益紧迫的能源及气候变化挑战的发展目标完全一致。这一平台投入全面运营后,还将对可持续甘蔗生产进行反向整合,以实现高性能塑料产品环境友好地可持续生产,进一步减少碳足迹。在项目的最初阶段,合作双方将在巴西Santa Vitória建造一个全新的甘蔗-乙醇生产厂,这一工程预计将于2011年第三季度正式启动。

中国石油石油化工研究院和大庆石化合作开发出氯化聚乙烯专用树脂

中国石油石油化工研究院和中国石油大庆石化公司合作开发的氯化聚乙烯专用树脂QL-505P实现工业化试生产,52 t专用树脂产品全部合格。氯化聚乙烯是塑料的重要改性剂,可大幅提高塑料制品的抗冲强度、阻燃性、耐候性和着色性。合作双方采用三井淤浆高密度聚乙烯装置进行氯化聚乙烯专用树脂生产,新产品粒径分布均匀、粒子形态好、堆密度大。

中国石化北京化工研究院等成功开发新型聚乙烯管材

中国石化北京化工研究院(简称北京化工研究院)和中国石化扬子石油化工有限公司(简称扬子石化)、中国石化燕山石油化工有限公司(简称燕山石化)、化工销售公司联合攻关,成功开发出性能优良的聚乙烯燃气管材专用料(PE100)。该管材具有特殊的结构和优异的性能。北京化工研究院的科研人员为聚乙烯设计了特殊的结构。他们对国外高性能燃气管专用料进行分析研究,研发出新的催化剂。并对催化剂的选择及用量、聚合工艺参数、管材成型参数、性能测试及分级试验等进行大量试验。北京化工研究院和扬子石化、燕山石化、化工销售公司联合攻关,实现了PE100聚乙烯燃气管材专用料的长周期开车。经考核,聚乙烯燃气管材专用料的3个核心指标——在20℃、12.4 MPa下的静液压实验、RCP性能和SCG性能均远超过PE100的标准要求,且超过了更为严格的PE100+指标要求。

昊华与中国科学院进行聚氯乙烯非汞技术中试试验

昊华化工(集团)总公司所属德州实华化工有限公司与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合作承担的国家“973”课题——乙炔二氯乙烷非汞催化重整制氯乙烯项目正在完善中试技术方案,将进行中试试验。新技术采用二氯乙烷与乙炔直接一步法反应工艺,代替目前普遍采用的氯化氢与乙炔通过氯化汞触媒反应的电石法工艺,对传统电石法聚氯乙烯生产线路进行改造,找到了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氯乙烯生产工艺线路。该课题研究已取得一定进展,筛选出了若干非汞催化剂,经过反复试验,催化剂活性良好。截至目前,小试运行获得成功,基础理论研究已基本结束。项目试验小组提出了工业化运行的基本参数和中试所需的工艺流程及设备结构,已具备了进行中试研究的各项条件。

美国RTP公司工业化生产聚乳酸生物基塑料复合材料

Eur Plast News,2011 -08 -09

美国RTP公司宣称,其新的玻璃纤维增强聚乳酸复合材料可提供比未改性的聚乳酸更高的强度、刚度和热性能。这种新的复合材料是RTP公司采用可再生资源衍生的树脂制得的系列工程生物塑料复合材料的一部分。这些新牌号的玻璃纤维填充量为10%~40%。这种30%玻璃纤维增强的聚乳酸牌号拉伸强度为114 MPa、挠曲模量为11 239 MPa、热变形温度(HDT)为160℃(455 kPa)。相比未改性的聚乳酸,该聚乳酸复合材料拉伸强度几乎是其两倍,HDT提高了近93℃。

天华和扬子石化裂解气在线色谱分析通过鉴定

天华化工机械及自动化研究设计院和中国石化扬子石油化工有限公司(简称扬子石化)联合承担完成的中国石化科技攻关项目——乙烯裂解装置在线色谱分析系统研发与服务,通过中国石化组织的技术鉴定。该技术针对石化装置裂解气在线色谱分析仪运行不稳、取样数据不够精确的问题,在原取样器的基础上加入二次旋风分离技术,使分析样气经过两次旋风分离后,达到良好的油、气分离效果,保障分析仪的长期稳定运行。新技术的运用使在线色谱仪的分析测量结果更加精确和稳定,同时整个分析系统的维护工作量也大幅减少,有效降低了乙烯联合装置的运行风险。该成果中的关键技术涡旋致冷油雾分离方法已申请国家发明专利。

中国石化川维300 kt/a醋酸乙烯项目甲醇装置产出合格产品

中国石化四川维尼纶(简称川维)厂300 kt/a醋酸乙烯项目甲醇装置产出合格产品,打通全流程,标志着该项目安全、环保、全面投料开车一次成功。川维厂300 kt/a醋酸乙烯项目总投资52.8亿元,其中主要装置为100 kt/a乙炔、300 kt/a醋酸乙烯、100 kt/a聚乙烯醇、770 kt/a甲醇装置,与林德公司合资建设的4.6×104m3/a空分装置及配套的锅炉、发电、给排水、“三废”处理等装置。该项目作为中国石化集团公司“十条龙”科技攻关项目之一,乙炔、醋酸乙烯、聚乙烯醇3套主要装置全部采用川维厂自主创新的工艺包建设,共有11项专利应用到项目建设中,所有装置全部采用国产化DCS工艺。该项目于2009年4月17日开工建设。2011年6月,聚乙烯醇、乙炔、醋酸乙烯等装置相继开车并一次投料成功,2011年7月13日甲醇装置产出合格产品,打通生产全流程,项目全面建成投产。与此同时,配套的公用工程及环保“三废”处理装置全面投用。

辽宁美联锁火阻燃剂研发获得成功

辽宁美联复合材料有限公司(简称辽宁美联)制造的锁火阻燃剂,不但效果好,且环保性能好。高分子材料多数易燃,必须添加阻燃剂,抑烟是对阻燃剂的主要要求。经辽宁美联研发的锁火阻燃剂处理过的木材、织物、聚氨酯软泡、聚苯乙烯泡沫板等的抑烟性能关键性指标——氧指数高于同类产品。经该产品处理过的阻燃织物烟密度为4.02,目前国内外低于该数据的还未见报道。少量施用该种阻燃剂于可燃性物质的外层,可形成防火保护层,火烧过程中形成致密坚实的阻火隔离层,从而达到阻燃的目的。因此,在保证优异的抑烟性能的同时,0.5%(w)的锁火阻燃剂用量即可达到一些市售产品30%(w)用量的阻燃效果,且不会影响基体材料的其他性能。

河南煤化集团筹建百万吨煤制乙二醇生产基地

河南煤化集团和河南煤化研究院申报的煤制乙二醇产业化技术研究与开发项目通过河南省科技厅论证,已列入省重大科技专项。在未来几年里,河南煤化集团将以200 kt/a煤制乙二醇项目为龙头,在河南省建设1 Mt/a的煤制乙二醇生产基地。河南煤化集团与丹化科技公司开展了战略合作,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两步法新工艺,为实现乙二醇项目的工业化示范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河南煤化集团还与郑州大学合作,利用郑州大学在膜分离和特殊精馏等领域的研究成果,对乙二醇生产中的重组分进行分离研究,使生产中的废物排放大幅减少。

河北宏广研制成功油田专用耐高压管线

一种专门用于油田注水、输油使用的耐高压管线在河北宏广橡塑金属制品有限公司研制成功并投放市场。河北宏广公司在科研院校的协助下,研制开发出新一代油田专用耐高压管线新产品。产品采用内衬层、编织层、保护层制作新工艺,工作压力达到25 MPa以上,爆破压力为工作压力的3倍,能满足油田注水、注醇、输油的指标要求。该管线结构为注水管保护层以聚乙烯材料为主,注醇管、输油管保护层以聚氨酯材料为主,增强了产品的耐腐蚀性能和耐磨性能。

仪征化纤100 kt/a 1,4-丁二醇项目开工建设

中国石化仪征化纤公司100 kt/a 1,4-丁二醇项目开工建设。项目经过总部5次论证,在4种工艺路线中选择了具有中国石化产业链优势的正丁烷工艺路线,并于2010年3月12日与英国Davy公司签订了工艺包技术引进合同。2010年2月22日,中国石化总部在仪征化纤公司顺利举行了项目基础设计审查会,为项目顺利开工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扬子石化30 kt/a聚乙烯燃气管专用料装置中交

中国石化扬子石油化工有限公司(简称扬子石化)30 kt/a聚乙烯燃气管专用料装置建成中交。该公司研发生产的专用料经国际权威检测机构确认获得PE112等级认证。扬子石化结合专用料的结构性能与市场应用情况,完善和提高产品性能。这一项目的建设将有利于企业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工业化生产专利技术,扩大国产品牌的市场占有率,有利于国产管材专用料品质的提升和品牌形象的树立,缩短我国在高性能、高等级管材料产品方面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茂名石化成功生产出土工膜新产品

中国石化茂名石油化工公司在高密度聚乙烯装置上成功试生产出200 t合格的土工膜新产品TR400M。土工膜新产品TR400M具有密度小、熔体流动指数偏低的特点。技术人员克服反应垢化、下游过滤器极易堵塞、乙烯浓度难以控制等困难,成功试生产出TR400M土工膜新产品。新产品具有优良的防渗透性及防环境应力裂变性能,是良好的防渗、防腐、防漏、防潮工程材料,市场前景较好。

上海石化开发高附加值聚烯烃新品

中国石化上海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塑料部延续2010年新品开发的迅猛势头,2011年1至4月,在生产的310 kt聚烯烃产品中,高附加值产品达到274 kt,占总产量的八成以上,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该部2011年开发的PE100等级双峰聚乙烯管道专用料,成为国内首家可应用于承压燃气管道的制造原料。他们与中国石化北京化工研究院联合开发的丙丁共聚产品M850B,具有高透明性、低析出性的优异特点,打破了食品行业高标准包装材料原材料被国外一统的局面,推动了国内食品行业包装材料的升级换代。

中国石油石油化工研究院研发出高刚耐热聚丙烯专用料

中国石油石油化工研究院研发的高刚耐热聚丙烯制备技术在锦西石化公司150 kt/a聚丙烯工艺装置上进行了工业化应用,成功生产出了300 t高刚耐热聚丙烯注塑专用料,整体性能良好,可以替代进口料。高刚耐热聚丙烯专用料是一种高结晶性能聚合物,具有负载条件下耐热温度高、光泽度好、弯曲模量和硬度高等特点,广泛用于小家电外壳。

日本三井化学公司开始商业化生产1-己烯

化学工业时报(日),2011,(2761):2

日本三井化学公司最近在市原工厂新建的1-己烯生产装置开始商业化运转。该公司作为对抗中东廉价的乙烯系产品大量流入的激烈竞争的策略之一,进行了乙烯系产品高附加值化。由于在市原工厂生产乙二醇的装置停产,造成原料产品供大于求,公司决定新建高附加值的1-己烯生产装置,该装置的生产能力为30 kt/a,投资额为75亿日元。1-己烯是高级α烯烃-线型低密度聚乙烯(HAO-LLDPE)和高密度聚乙烯(HDPE)的辅料,全球使用量在650 kt/a左右,预计将以每年6% ~7%的速率增长。三井化学公司与出光兴产公司的聚烯烃合资公司Prime聚合物公司在中东生产作为支柱产品的高附加值的聚乙烯“Evolue”(茂金属催化剂系HAO-LLDPE)。1-己烯可作为生产“Evolue”的辅料使用。公司将对现有“Evolue”装置的生产能力扩增60 kt/a,达到300 kt/a,预定2011年11月完工。还计划在海外扩增高功能包装材料的生产能力,新装置计划建在亚洲。

Qatar石化公司申请与卡塔尔石油公司组建裂解装置合资企业并计划与Total石化公司相竞争

Chem Week,2011 -07 -08

据报道,Qatar石化公司(Qapco)(工业卡塔尔公司占80%股份、Total石化公司占20%股份)向卡塔尔石油公司(QP)申请,在卡塔尔Ras Laffan合资建造一套烯烃综合装置。这项申请将与Total石化公司已经和QP谈判的项目相竞争。Total-QP项目集中于一套基于气体和冷凝液的混合进料裂解装置。该装置将设计成可生产1.3~1.5 Mt/a乙烯,而且还可生产丙烯。下游装置将包括聚乙烯和聚丙烯装置。原预期QP将在2011年初决定与Total石化公司的项目,但由于Qapco提出的申请而迫使这一决定推迟。Qapco-QP新裂解装置的费用约为40~50亿美元,有可能成为建在卡塔尔的第4套裂解装置。QP分别与ExxonMobil化学公司、Shell化学公司以及Total石化公司在卡塔尔开发项目。

阿曼石油精炼和石油工业公司选择UOP/Foster Wheeler技术用于阿曼炼油厂扩能

Hydrocarbon Process,2011 -08 -09

Honeywell公司旗下的UOP公司最近宣布,阿曼石油精炼和石油工业公司(Orpic)选择了UOP/Foster Wheeler公司的技术促进其位于阿曼Sohar的一家炼油厂加工重油和扩大燃料和石化产量。Orpic将采用UOP/Foster Wheeler溶剂脱沥青(SDA)工艺技术,把重质原油转变成低杂质脱沥青油,进一步在炼油厂加工生产液化天然气、汽油、喷气燃料、柴油和丙烯。该装置将加工重质原油2.5 Mt/a。UOP公司和Foster Wheeler公司合作为这套新装置提供技术许可和基础设计包,预计装置在2015年投产。到目前为止,UOP公司和Foster Wheeler公司已设计和许可了70余套SDA装置,处理能力为7 000~48 000桶/d。

美国页岩气浪潮削弱俄罗斯、伊朗、委内瑞拉在石油市场中的份额

Hydrocarbon Process,2011 -07 -21

据美国Rice大学Baker学院的一项最新研究,正在增长的来自页岩地层的美国天然气生产已经在削弱俄罗斯控制其欧洲客户的“能源武器”能力方面起到关键作用,并且这种趋势在未来的几十年还将加速增长。这项题为“页岩气和美国国家安全”的研究是美国能源部资助的。该研究预测,到2040年在西欧市场中俄罗斯天然气的份额将从2009年的27%降至13%。通过提高产自美国市场的液化天然气形式的替代能源的供应,石油强国俄罗斯、委内瑞拉和伊朗在美国天然气大量供应的背景下将衰退。Baker学院的研究驳斥了“页岩气革命是一个暂时的事件”的观念。该研究预期,美国页岩气产量到2040年将是2010年(超过2.8×108m3/d)的4倍,到2030年将达到美国天然气总产量的50%以上。

JX日矿日石能源公司新型高苛刻度-流化催化裂化示范研究装置竣工

石油化学新报(日),2011,(4533):5

JX日矿日石能源公司在水岛炼厂建的新型高苛刻度-流化催化裂化(HS-FCC)工艺的示范研究装置竣工。该示范装置由重质馏分生产丙烯和汽油,装置处理能力为3 000桶/d,产品收率为丙烯约20%、高辛烷值汽油(辛烷值在100左右)约35%。以往的流化催化裂化工艺是逆流式(与重力相反流动),而HS-FCC工艺采用不与重力相反的顺流式,反应时间均匀化,可高收率地生产丙烯和高辛烷值汽油。今后,公司还将对日处理能力数万桶规模的商业化装置设计技术的确立进行研究试验。采用3 000桶/d的示范装置可回收丙烯30 kt/a。为了进一步增强炼厂的竞争能力,公司认为应尽早地确立商业化生产技术。

茂名石化开发新型大中空吹塑产品

中国石化茂名石油化工公司(简称茂名石化)化工分部全密度车间成功开发并生产出1.4 kt新型大中空吹塑产品TR571M。新型大中空吹塑料TR571M属于超高相对分子质量高密度聚乙烯产品,主要用于吹制200 L以上的大桶。该产品具有优异的刚性、耐蠕变、抗磨损和耐环境应力开裂性能等。由于该产品生产难度大,目前国内还没有完全具备生产该粒料产品的装置,因此市场缺口相当大。此次茂名石化成功生产出新型大中空吹塑产品,有利于完善产品结构。

(“技术动态”均由全国石油化工信息总站提供)

(本栏编辑 王 馨)

猜你喜欢
装置生产
教你辨认枪口装置
用旧的生产新的!
“三夏”生产 如火如荼
SBS装置VOCs排放控制探讨
代工生产或将“松绑”
S-76D在华首架机实现生产交付
生产管理系统概述
除白发简易装置
一种新型消除PT二次回路压降的装置与应用
干熄焦装入装置的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