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知识整合及重难点解析

2011-04-16 03:41杨素改
中学政史地·高中文综 2011年3期
关键词:核心内容公有制经济体制

杨素改

一、知识整合

首先,对本单元的知识进行整合。

其次,把必修2历史地图册上建国后各个时期的主要建设成就与选修教材中的相关内容整合如下:

1一五计划时期:

川新青藏武汉桥,宝成铁路修得好。东北成为重工基地,沈阳一机长春一汽。

2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包兰兰新贵昆路,人工合成牛胰岛素。计算机与万吨水压机,大庆油田原子弹。

3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为运煤,修大秦。安太堡,葛洲坝。上海宝钢闻天下。京九线,南北穿。大亚湾,核电站……

最后,把建国以来的经济与政治、思想文化史中考纲要求掌握的内容全部整合,按时间顺序放置于数轴上。这样我们就可以迅速给每一个知识点定位,并且可以“瞻前顾后”,连贯地掌握知识,形成知识体系。

二、重难点解析

1建国后工业经济体制的三次重大转变。

第一次:建国初到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逐步形成高度集中、统一管理的计划经济体制。(1)原因:①照搬苏联模式。②中国共产党缺乏经济建设经验,照搬政治斗争方式。③主观上追求“一大二公”,急于完成工业化。(2)核心内容:实行和强化计划经济,废除生产资料私有制,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片面追求工业发展的高速度。(3)结果:在建国初期,这种体制对于恢复国民经济、发展工业化建设曾起过积极的作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它超越了历史发展阶段,其存在的严重弊端使企业失去了活力。

第二次: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从计划经济转变为以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经济。(1)原因:党中央正确总结了建国以来工业建设正反两方面的经验,特别是吸取了“文革”的教训,并借鉴了外国经验,决定实行工业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的政策。(2)核心内容: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体制,调整产业结构,改变企业管理方式,实行政企分开等。(3)结果:增强了企业活力,解放了生产力,使工业得到发展,成就举世瞩目。

第三次,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由粗放式经营向集约式经营转变。(1)原因:党中央在认识国情和总结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决定加快经济体制改革步伐,深化经济体制改革。(2)核心内容:把企业推向市场。(3)结果:这次调整有利于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2建国以来我国经济形态的变化。

(1)新民主主义经济:新民主主义经济的主要特征是社会主义国营经济领导下的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具体包括: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国家资本主义经济、个体经济和民族资本主义经济。

(2)单一的公有制经济:随着经济的发展,这种单一的所有制经济形式越来越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3)多种所有制经济并存:1985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把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多种所有制经济是指国有经济、集体经济、个体经济、私营经济、中外合资企业和外商独资企业等。

3建国后农村生产关系的四次调整。

第一次:土地改革。(1)原因:封建土地所有制严重阻碍生产力的发展。(2)核心内容: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3)结果: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为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国家工业化开辟了道路。

第二次:农业合作化(社会主义改造)。(1)原因:小农经济难以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2)核心内容:把土地等主要生产资料由私有制变为公有制,并实行集体经营。(3)结果:进一步提高了农业生产力。

第三次:“人民公社化”运动。(1)原因:党的一些领导人主观认为,农业合作化的规模越大,公有化程度越高,越能促进经济的发展。(2)核心内容:提高公有化程度,扩大公有化规模。(3)结果:严重挫伤了生产者的积极性,“左”倾错误严重泛滥。

第四次: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原因:党中央正确总结了合作化和人民公社化的经验教训,作出了实行经济体制改革的决策。(2)核心内容:在坚持土地公有制的前提下,改变经营管理方式,实行分户经营、自负盈亏等。(3)结果: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推动农业生产的发展,农村改革向着商品化、专业化和社会化的方向发展。

4建國后,中国共产党在经济上面临着哪些严重的困难?简述其原因。为了克服困难,中国共产党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从中你可得到什么认识?

19世纪50年代初:困难:新中国财政困难,物资奇缺,通货膨胀,战争创伤,人民困苦。原因:帝国主义长期掠夺,国民政府四大家族大肆掠夺;战争严重破坏,投机商人投机倒把。措施:没收官僚资本、建立国营经济、完成土改、合理调整工商业等。19世纪60年代初:困难: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农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出现建国以来最严重的困难。原因:“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自然灾害;苏联撕毁经济技术合作协议。措施:制定“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对国民经济进行全面调整。认识:①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就能克服任何困难。②必须坚持自力更生,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③必须遵循经济规律。

猜你喜欢
核心内容公有制经济体制
全民抗疫下集体主义的当代内涵与制度优势探讨
关于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现状及对策研究
发展文化经济之我见
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国有经济为主导的实证分析
从劳动主义的角度对当代中国经济问题的思考
习近平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新思想
寻找教学的交集点
国企改革与市场经济体制下微观主体建立
浅谈季羡林的文艺伦理思想核心内容
詹金逊“证据神圣观”理论价值再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