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天》:个人梦,更是强国梦

2011-04-20 09:34郑欢欢
电影 2011年8期
关键词:飞天航天员载人

文/郑欢欢

太空梦,是中国人挥之不去的“强国梦”之一。国人一定难以忘怀,“神舟七号”成功发射升空,杨利伟出舱行走,从此太空留下了中华民族的脚印。而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周年之际,八一电影制片厂精心打造、重磅推出电影《飞天》,这部可与航天工程相媲美的精品力作,再次掀起了国人对于载人航天事业的高度关注。

这是一部关于梦想的电影。

首先观众看到的是以张天聪为代表的中国航天员如何成功实现遨游太空梦想的故事。这是一个永不言败、执着坚守的英雄形象。作为航天员大队的第一代航天员,张天聪历经二十余年的备份航天员生涯,却依然顽强坚持训练、始终保持各项考核指标全优的成绩,因为他一生都在追寻一个“飞天”梦。

每一个航天员英雄成长的道路上,都有着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与汗水。影片再现了航天员的日常训练、家庭生活和情感变迁。“有一种生活,你没有经历过,就不知其中的艰辛;有一种艰辛,你没有体会过,就不知其中的快乐;有一种快乐,你没有拥有过,就不知其中的真谛。”主人公张天聪的这段独白,概括了航天员的生活,也讲出了航天员的精神境界。值得一提的是,电影《飞天》没有正面去表现杨利伟那样的上天航天员的真人真事,而是艺术化地塑造了一个带有浓厚悲情色彩的、一次次失败又一次次坚持、永不言败的英雄人物形象。由于将在平凡岗位上默默奉献的普通航天人作为银幕主角,影片能够获得更多观众的情感认同。

当主人公张天聪面对不可预期的未来、面对人生中的重大转折时,他用“每一次战斗都会有人倒下,没有人能够确定自己会不会成为最终的胜利者。但战士的责任就是冲锋,我和他们都一样”来自省自勉;当他在“神九”落选时,选择了一个人默默地在沙丘上奔跑,一边跑一边用默念程序的方式来发泄心中的缺憾:逃逸塔分离、助推器分离、舰船分离……这样就让我们看到张天聪也是个普通的、有情有义的人,他上有老母,下有女儿,他把对妻子的爱深埋在心中却只能以事业为重。当他最后一次落选时,他这样对爱人说:“这么多年,你陪了我7596天”。这样一些情感戏,总能让观众倍感温馨、热泪赢眶。影片最后,在一次太空救援中,张天聪终于实现了个人的“飞天”梦想。

从另一个层面上来讲,载人航天题材代表着一个国家的国家形象,蕴含着鲜明的时代精神和民族精神。影片中,张天聪始终将个人命运与国家选择融合在一起,将自己的“飞天”梦想寄托在对民族航天事业的热爱、对职责使命的坚守之上。因为他深深懂得,“当年如果我们不搞两弹一星,就没有中国的今天。今天,如果我们不在太空占据重要的位置,就没有中国的明天”。因此,电影《飞天》不仅展现了张天聪个人“飞天”梦想的实现过程,更是一部承载着中华民族千年“飞天”梦想、体现大国复兴的银幕史诗。

载人航天工程,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取得的辉煌成就,是民族复兴的伟大实践,是时代精神、民族精神、科学精神的集中体现。实现载人航天工程,标志着一个国家具有太空防卫战的能力,对于提高大国地位、增强世界影响力、应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局势有着重要意义,并且在经济领域也能带来巨大的产业价值。电影《飞天》不仅记录载人航天工程取得的辉煌成就,还描绘了未来发展的宏伟图景——建立空间站、太空维修、飞船的交互对接等,这是对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发展战略的未来展望。这样一部影片,对于当代观众特别是青年学子具有积极的教育引导作用。

中国宇航员遨游太空,是个人梦,更是强国梦。

猜你喜欢
飞天航天员载人
飞天之梦
载人航天三十载飞天筑梦中国宫
中国2030年前具备载人登月能力?
“神舟十三号”航天员的天宫之旅
我是小小航天员
写给航天员叔叔的一封信
短臂载人离心机的研制及+Gx/-Gz的过载生理研究
航天探索之飞天筑梦
酒坛飞天
敦煌飞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