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场园林植物配置浅析
——以白银市朝阳广场为例

2011-04-25 09:38刘照辉余大炉
草业科学 2011年3期
关键词:朝阳树种广场

高 洋,刘照辉,王 巍,余大炉

(兰州大学草地农业科技学院,甘肃 兰州 730020)

植物造景手法的运用,对城市景观、生态环境及人居环境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合理的植物配置,不仅能构成绚丽多彩的立体画面,而且能形成良好的人居环境。植物配置不仅是广场的物质组成之一,对形成广场整体文化特色起着重要作用,有时甚至承担了其中的主题角色,本身就表达了设计意念和审美追求[1]。根据园林植物的形状、习性和特征的不同,城市广场上的园林植物配置可以采取一点、两点、线段、团组、面、垂直或自由式等形式。在保持统一性和连续性的同时,显露其丰富性和个性。

朝阳广场位于甘肃省白银市市区,广场呈直角三角形状,面积约1.4万m2(图1)。此广场设计以植物造景为主提高白银市整体绿地率,保留并结合原有树种,营造丰富多彩的植物景观及林下活动空间,其宗旨是营造出一个充满时代特色的、符合广大市民休闲娱乐的、具有生态美学的广场。本研究以白银市朝阳广场为例,对广场园林植物配置做以浅析。

图1 白银市朝阳广场规划总平面效果

1 植物方案立意

以充分满足人的基本使用需求的“以市民为本”的设计理念来布置一草一木,广场的5个区运用整体上具有西方园林风格的规则式布置和局部上具有中国园林风格的自然式布置相结合的配置手法,营造 “三季有花,四季常绿”的植物景观意境和效果。整个广场的植物造景设计遵循生态学和美学理论,充分尊重功能需求和人与自然的融合[2],使得整体布局错落有致,相得益彰。

1.1设计原则

1.1.1因地制宜原则 受当地土壤和气候条件限制,尽量选取耐寒耐旱耐盐碱植物,合理运用当地栽培种,同时创造出具有浓郁地方风格的优秀园林[3-4]。乡土植物因对当地环境的长期适应性而表现出较强的抗逆性、良好的经济效应和生态效应,可营造独具特色的园林绿化景观[5],如原有耐旱植物国槐(Sophorajaponica)。根据因地制宜的原则,力求意境上的独特性、功能上的综合性、生态上的科学性、经济上的合理性及风格上的地方性[1]。

1.1.2生物多样性原则 主要通过创造不同的地形生境以及多样性的植物景观群落来体现生态设计的理念[6]。以生物多样性为设计的首要原则,合理进行乔、灌、草的搭配,常绿树种和落叶树种的搭配,针叶树种和阔叶树种的搭配,并建立多种景观、群落类型,从而实现景观和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的多重功能。

1.1.3以人为服务对象的原则 植物选择上保留广场原址的大树,布置高大乔木如冠幅较大的国槐,供市民夏季遮阴,冬季享受阳光。应用丰富的植物材料,积极应用乡土树种,形成色彩、芳香、个体、叶、花的不同的“春花、夏叶、秋实、冬干”的季相变化的景观。满足人的多维视觉感观,营造舒适亲人的景观环境。

1.2配置说明 整个广场植物配置组成多物种复式群落,以增强人工植被群落的美观性,同时群落内注重互生共生关系,从而增强抗虫抗病性等。如某些固氮植物因具有根瘤菌可以固氮,从而使得复式群落内的生物之间互生共生、互相依存。

1.3种植方式 从植物景观总体规划的角度入手,根据不同配置手法来体现的,其类型灵活多变。

1.4植物选种 各个景观构成要素都经过艺术化处理,无论是在色彩搭配、形态构造和空间组织方面,还是在景观季节变化上都能给人不同程度的美的享受[7]。植物花、果、叶等的色彩变化要明显[8],组团构图绚丽。植物的季相变化也要明显,营造出春赏金黄色的连翘(Forsythiasuspensa)等、夏赏紫色紫丁香(Syringaoblata)等、秋赏白色珍珠梅(Sorbariasorbifolia)等、冬赏绿色的云杉(Piceaasperata)等 “三季有花,四季常绿”的景观。草坪选用禾本科草种,质感细腻,绿色均匀。

1.4.1骨干树种 骨干树种指在对城市影响最大的道路、广场、公园的中心点、边界等地应用的孤赏树、绿荫树及观花树木。骨干树种能形成全城的绿化特色,一般以20~30种为宜,如白蜡(Fraxinuschinensis)、国槐、馒头柳(Salixmatsudanaf.umbraculifera)等。

1.4.2基调树种 基调树种指各类园林绿地均要使用的、数量最大能形成全城统一基调的树种,一般以1~4种为宜,应为本地区的适生树种,如圆柏(Sabinachinensis)、火炬树(Rhustyphina)、紫叶李(Prunuscerasiferaf.atropurpurea)、香花槐(Robiniapseudoacaciacv.idaho)、白榆(Ulmuspumila)等。

1.4.3一般树种 一般树种系指基调树种和骨干树种的辅助树木[9]。乔木,如刺柏(Juniperusformosana)、云杉、金丝柳(S.albavar.tristis)等。灌木,如探春(Jasminumfloridum)、四川丁香(S.sweginzowii)、暴马丁香(S.reticulatavar.amurensis)、紫丁香、珍珠梅、牡丹(Paeoniasuffruticosa)、黄刺玫(Rosaxanthina)、连翘、榆叶梅(Amygdalustriloba)、贴梗海棠(Chaenomelesspeciosa)、月季(R.chinensis)等。地被植物,如木本植物深紫日车小檗(Berberisthunbergiivar.atropurpurea)、金叶莸(Caryopteris×clandonensis‘Worcester Gold’)、小云杉等,草本植物早小菊(Dendranthemamorifolium)、大苞萱草(Hemerocallismiddendorfii)、石竹(Dianthuschinensis)、鸢尾(Iristectorum)、荷兰菊(Asternovi-belgii)等。藤本植物,如五叶地锦(Parthenocissusquinquefolia)等。

2 植物总体布局

朝阳广场在植物配置上,围绕硬质铺装与园林建筑进行组团划分,形成“五园一轴”(图2)。

图2 白银市朝阳广场规划景观分析

2.1“一轴”为轴式点睛布局 “一轴”是按照广场上硬铺装的中央轴线确定的。轴线是构成对称的重要因素,根据设计的需要,轴线亦可以产生次要的辅助轴线,丰富空间体系[10]。此轴为植物轴线,通过树的对称进行布置。轴线景点如下:

轴线第一景——白榆景观树。以白榆为竖向景观树,以地被花卉为横向色团,构成轴线起点。

轴线第二景——规则乔木广场。以圆锥形常绿乔木云杉为主排,充分体现出广场的对称性、规则性。铺装中央配置有时令花卉组成的3组花坛,营造出规则广场的跳跃感。

轴线第三景——国槐树阵。国槐树阵由16棵大规格国槐组成,树阵位于朝阳广场中央景处。此景点可依靠树冠遮蔽日照,从而产生避暑与休闲的人性化效果,也解决了目前广场普遍存在的大而不实用、绿却不遮荫的现象[1]。树阵边的圆柏绿篱起到了与第二景分隔的作用,达到组织游人活动、增加绿色质感、美化景观的目的。绿篱通过刻意修剪,不但能使图案美与线条美相结合,还能使绿篱不断更新,长久保持生命活力及观赏价值。

轴线第四景——灌木效果。第四景位于“一轴”终点处,4种不同时节开花的灌木,在不同季节有不同的色彩表现,视觉层次分明。植物群落搭配模式如下:

高层——落叶乔木+常绿乔木-国槐(大规格遮荫树)+白蜡+火炬+红叶李+圆柏+白榆(景观树);

中层——常绿小乔木+落叶灌木-刺柏球+珍珠梅+连翘;

下层——木本地被-红叶小檗+金叶莸+水蜡(Ligustrumobtusifolium);

低层——草坪。

2.2“五个特色园”为块状组团布局

2.2.1曲径觅枣园——幽静的自然风格;

曲径觅枣园位于朝阳广场西北角处,面积约500 m2。此园植物主要由保留下来的枣树(Ziziphusjujuba)和新种植的花灌木组成的小树林。表现的是安静、密集的感觉。枣林休闲园的美感是通过乔灌木的搭配和一条蜿蜒的小路体现曲径,给人以幽雅安逸之感。绿化景观考虑一定的层次,利用生态群落模式,求得景观生态平衡,增加植物的层次美和景观展示条件[8]。植物群落搭配模式如下:

高层——落叶乔木-枣(原场地保留树);

中层——落叶灌木-贴梗海棠+紫丁香 +四川丁香+黄刺玫;

低层——草坪。

2.2.2花境养心园——优雅的通俗风格 花境养心园位于朝阳广场最南端,呈三角状,面积约1 300 m2。此园以凉亭为中心景点进行植物配置。主要以飘带般的花卉与小灌木做出植物造型,模拟自然与彩虹的色彩,创造出一片花的湖泊。在配置花境时着重表现花卉的美感,运用花卉在破土出芽、鲜花绽开、结果、枯萎等各个阶段的季相变换,确定明显的边界曲线之美,也充分考虑常绿植物与落叶植物完美搭配。花境养心园的美感是通过各色花卉与点缀的灌木共同组成的一个花叶兼赏的安静花园来体现,是休闲养性的绝佳之处。植物群落搭配模式如下:

高层——落叶乔木+常绿乔木-馒头柳(行道树)+白榆+金丝柳+刺柏;

中层——常绿小乔木+落叶灌木-云杉+紫丁香+四川丁香+连翘+探春+榆叶梅+暴马丁香;

下层——木本地被+草本地被-红叶小檗+金叶莸+水蜡+铺地柏(S.procumbens)+荷兰菊+石竹;

低层——草坪。

2.2.3四季常青园——开放的大众风格 四季常青园位于朝阳广场西南端(直角三角形状广场的斜边处),呈带状并与“一轴”垂直分布。面积约1 200 m2。此园以四季为造景元素,利用植物的花期与常绿性,造出四季特征。春季以探春、连翘、鸢尾等为主景,夏季以暴马丁香、贴梗海棠、大花萱草等为主景,秋季以珍珠梅、大花月季、菊花等为主景,冬季以云杉、圆柏、刺柏等常绿植物为主景。如此构成三季有花、四季常绿的广场景观。植物群落搭配模式如下:

高层——落叶乔木+常绿乔木-白蜡(行道树)+火炬+香花槐+金丝柳+圆柏;

中层——常绿小乔木+落叶灌木-探春+云杉+暴马丁香+连翘 +榆叶梅+牡丹+大花月季;

下层——木本地被+草本地被-红叶小檗 +金叶莸+水蜡+荷兰菊+石竹 +早小菊+大花萱草+鸢尾+荷兰菊 ;

低层——草坪;

垂直层——藤本植物-五叶地锦。

2.2.4和谐园——和谐的时代风格 和谐园位于主轴南侧,面积约1 800 m2。此园以植物组团的形式勾勒自然式的园林景观,乔木、灌木、花卉之间合理布置空间,地形配合植物做出微小的起伏变化,使得整个和谐园充分包含“和谐”二字,全面运用和谐自然的精髓。植物季节群落搭配模式如下:

高层——落叶乔木-馒头柳(行道树);

中层——落叶灌木-榆叶梅+牡丹+珍珠梅+黄刺玫;

下层——木本地被+草本地被-红叶小檗+金叶莸+水蜡+早小菊+荷兰菊;

低层——草坪。

2.2.5腾飞园——腾飞的文化风格 腾飞园位于主轴北侧,形状基本上与和谐园成对称排列,面积约1 600 m2。腾飞园的设计,是提取了龙的经脉,用写意的手法,将木本植物与地被植物组合成一条腾飞的巨龙,寓意腾飞的白银。此园采用手法与和谐园遥相呼应,二园一静一动。和谐园表现的是静,腾飞园表现的是动。植物季节群落搭配模式如下:

高层——落叶乔木+常绿乔木-馒头柳(行道树) +刺柏球;

中层——落叶灌木-榆叶梅+珍珠梅+黄刺玫+暴马丁香;

下层——木本地被+草本地被-红叶小檗+金叶莸+水蜡+大花萱草+荷兰菊+石竹+鸢尾;

低层——草坪。

综上所述,朝阳广场在植物的配置上运用对称与非对称的布局风格。整体以广场呈三角形这一特点来划分,根据广场硬质铺装和园林建筑的设计风格,按照斜边垂线为中心线进行布局,通过乔灌木的合理搭配,花卉造型的合理运用,以及与园林建筑的完美结合,形成一个完整的中心主题,使整个朝阳广场更灵活、更多样。

3 结束语

朝阳广场因植物而具有生机,因合理的布局与设计而表现出美丽与精致。在广场的园林植物选择上,选用观赏价值高的树种以及适宜该区的具有丰富的林相和季相变化的乡土树种,形成不同的特色景观,营造“乔、灌、草”相结合的复合结构,优化园林植物配置模式。

[1] 胡庆.城市广场设计的趋势与问题——以武汉市洪山广场设计为例[J].华中建筑,2006(6):78-82.

[2] 许浩.城市景观规划设计理论与技法[M].北京:中国建筑出版社,2006:192-208.

[3] 柳小妮,刘小静.中国园林的艺术特点与现代城市建设[J].草业科学,2003,20(11):69-71.

[4] 周武忠,陈莜燕.赏花说园[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9.

[5] 张燕青,潘宏,林魁.福州地区乡土植物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J].福建农业科技,2008(6):54-55.

[6] 胡长龙.园林规划设计(上)[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4:316-352.

[7] 朱仁元,金涛.城市道路广场设计[M].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75-115.

[8] 郑龙海,马龙,邓勇,等.铺地锦竹草的试验栽植及城市园林应用[J].草业科学,2009,26(6):172-176.

[9] 魏芝琴,刘金生,赵继明.齐齐哈尔市园林植物配置[J].防护林科技,2001(48):66-68.

[10] 孟兆祯,毛培琳,黄庆喜,等.园林工程[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5:167-232.

猜你喜欢
朝阳树种广场
布鲁塞尔大广场
美是童年朝阳
迎朝阳
阮春黎 迎着朝阳,一直跑
在广场上玩
树种的志向
树种的志向
不许耍赖
常绿树种在新疆的应用现状
广场上的大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