宕昌县滩子牧场草地类型及生产力分析

2011-04-25 09:59蒲小鹏曹致中曹文侠段明煊仇致合
草业科学 2011年3期
关键词:载畜量灌丛盖度

王 晶,蒲小鹏,曹致中,曹文侠,丰 骁,段明煊,仇致合

(1.甘肃农业大学草业学院,甘肃 兰州 730070; 2.宕昌县雅致畜牧发展有限责任公司,甘肃 陇南 748500)

陇南地区地处甘肃省最南端的西秦岭山地与岷山山系交汇地带,以山地、丘陵、盆地为主地形,区内水热条件优越,形成广阔天然草地,为畜牧业发展提供资源优势[1]。宕昌县与畜牧大县岷县、舟曲、迭部为邻,受古代羌族游牧文化影响,当地群众具有经营畜牧业的传统,畜牧业生产占农业比重较大[2]。但长期以来,该区草地在人们认识中未被列入传统牧区,得不到相应的政策支持和经费资助,加之自由放牧和粗放管理等,该区草地退化严重,畜牧业生产面貌多年没得到改善。

滩子牧场位于宕昌县北部,始建于1958年,由宕昌县农业局管理,为县办企业。建场初期承担着为部队繁殖战马和为农业生产提供役畜的任务,随着经济发展,农业机械逐渐取代马匹,企业效益下降,该场主要转产为牦牛生产为主;后因管理不善,于2004年倒闭,而该场牧工就地从事小麦(Triticumaestivum)和洋芋(Solanumtuberosum)种植;此后,滩子牧场一直处于被邻县、邻乡牧民抢牧和过牧状态,该场草地生产力下降加剧。

2006年6月,在宕昌县政府支持下,宕昌县开源矿业公司组建雅致畜牧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担当该县草业开发“龙头企业”的重任,拟将滩子牧场建设成一个有规模、集约化的现代草畜生产基地,为该区域草地建设和畜牧业发展提供成功模式、成套技术和经验。2008年7月中下旬,受宕昌县农牧局和雅致畜牧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委托,甘肃农业大学草业学院部分师生组成滩子牧场草地调查队,对该草地生产力进行调查和评估,旨为后期草地开发建设提供基础资料。

1 材料与方法

1.1滩子牧场概况 滩子牧场位于宕昌县贾河乡,地理坐标104°24′40″~104°29′00″ E,34°10′00″~34°15′00″ N,总面积约24 km2,海拔2 800~3 300 m。年均气温9.3℃,年极端最高温35℃,年极端最低温-16.9℃,≥0℃年积温3 410.5℃·d,≥10℃年积温2 689.6℃·d,年均无霜期181 d;年均降水量583.9 mm,年蒸发量1 234.1 mm,年均相对湿度66%,全年日照总时数1 986.5 h。气候特征为夏、秋季连阴雨、大暴雨和春季干旱频繁。

该牧场主要植被分为灌丛和草本两大类[3],在山坡和山梁地段的土壤类型为红土性山地草甸土,在河谷沼泽地段土壤为红粘土。主要放牧家畜为牦牛(Poephagusmutus)、藏羊。

1.2草地植被特征调查 2008年7月中下旬,在滩子牧场典型地段,设置10个样地,用GPS定位;并在每个样地随机设置4个测产样方,草本群落样方面积为0.25 m2,灌木样方面积为9 m2,进行植被特征测定,包括种群高度、密度、频度、盖度和地上植物量[4],以及适口性调查。依据植物种群特性计算优势度,依据其优势种和亚优势种命名各地段的植被型[5]。调查时将适口性差、有毒有害植物及季节性毒草计入不可食草范围内,可食牧草产量仅为所列优良牧草和中等牧草的产量。

植被类型面积以1∶5万地形图(图幅名为理川,图幅号为 I-48-65-乙)为工作底图,经扫描数字化后,应用ArcGIS软件平台完成该纸质地图的地理参考设置、矢量化、地图投影变换,结合野外调查结果,勾绘图斑,绘制草地类型图,以准确估算该区不同类型草地面积[5-6]。

此外,在草地植被特性调查的同时,通过牧户访问进行家畜种类及数量特性调查。

1.3理论载畜量计算

1.3.1草产量校正 滩子牧场中防风(Saposhnikoviadivaricata)+草玉梅+烟管草型草地面积占牧场总面积的42%,金露梅灌丛占总面积的48%,二者是该草地的主体。因此,从草地放牧利用和测产时期两方面对这两大类草地草产量进行校正。参照《草原调查与规划》中“我国各草地型风干物质贮存量月动态百分表”[4],对当地牧草产量高峰期8月份产草量进行校正。

草本植物干草产量=可食鲜草产量÷76%×干鲜比(干鲜比以1∶4计);

灌丛草地可食鲜草产量=灌木可食产量+(1-灌木盖度)×草本产量。

1.3.2载畜量计算 牧草利用率是一个关于草地放牧的重要参数,利用率太大,影响草地种子繁殖,容易造成草地退化;利用率太小,草地新陈代谢太慢,陈草太多,影响家畜适口性。载畜量计算时,以每羊单位干草采食量为1.5 kg/d计[4],放牧利用率采用50%。

2 结果与分析

2.1草地植物种类及适口特性 滩子牧场的优良牧草为禾本科、莎草科所有植物和部分蓼科,以及群落中不占优势的豆科植物山黧豆;适口性差的植物约有27种,其中一些植物如防风、草玉梅、烟管草、马莲、大蓟、黄瑞香等在相应草地型中占优势(表1),而这类植物的大量出现是草地退化的主要标志[7-8]。

表1 滩子牧场主要草地植物种类

2.2草地型群落组成 调查发现,滩子牧场共有3个草地组和8种草地型。其中,杂类草组包括3个草地型,莎草组包括 2个草地型,灌木组包括3个草地型,其分布范围见图1。各型主要特征如下。

2.2.1杂类草组

Ⅰ.防风+草玉梅+烟管草型草地。主要分布于白草滩东向坡、西向坡和骚马滩南向坡,坡度约17°,草地总盖度98%。防风株高27.3 cm,分盖度22.3%,频度50%,密度13.3株/m2;小花草玉梅株高40 cm,分盖度8%,密度14.7株/m2;烟管草株高36.4 cm,密度10.7株/m2。主要伴生种有马先蒿、柴胡、披碱草、草地早熟禾、藏异燕麦、牧地山黧豆等。此类草地优良牧草少,适口性中等,冬季保存率低。

Ⅱ.珠芽蓼+嵩草+防风型草地。主要分布于海拔3 018 m、坡度为14°的大沟垭豁梁和簸箕湾梁的梁顶,草地总盖度96%。珠芽蓼株高26.9 cm,分盖度24%,频度70%;嵩草株高12.1 cm,分盖度15.7%;防风株高31 cm,分盖度5%。草地优等牧草为禾本科牧草,盖度<10%。这类草地可食鲜草产量1 953 kg/hm2,草质优良,但因梁顶风大、土壤干旱,可作夏秋放牧地。

Ⅲ.马莲+草玉梅+大蓟型草地。主要分布于海拔3 000 m以上的阴坡(灌丛基本退化)或海拔3 200 m左右的阳坡,草皮层退化严重,虽然马莲分布较稀疏,但已形成独立的景观和明显的层片。植物群落结构可分为2层,上层由马莲、大蓟、防风和酸模构成,下层由比较低矮的禾草、嵩草和小杂类草构成。该类草地适口性差,有毒、有害植物种类多,草地可食鲜草产量为1 663.5 kg/hm2。

2.2.2莎草组

Ⅳ.华扁穗草+鹅绒委陵菜+马先蒿型草地。主要分布于海拔2 926 m左右的白草滩谷地,由于海拔3 000 m左右有多处泉水,汇聚成小溪,故平坦处地表常年积水,形成沼泽草地,总盖度98%。华扁穗草株高18 cm,盖度72%,频度20%;矮嵩草分布较多,其株高为13 cm,频度60%;鹅绒委陵菜株高5 cm,频度80%;长管马先蒿株高12 cm,频度12%,7月下旬正逢花期,故形成黄色季相。主要伴生禾草有早熟禾、披碱草,平均株高38 cm,盖度12%;其他伴生种有防风、草玉梅、平车前、蕨麻(P.anserina)、梅花草、老鹳草、龙胆、沼生柳叶菜、黄帚橐吾、毛茛、萹蓄(Polygonumaviculare)、灯心草(Juncuseffusus)和风毛菊等。该类草地与白草滩的防风+草玉梅+烟管草型草地相邻,处于过渡地带,故该类草地还出现防风和草玉梅等伴生种。

Ⅴ.华扁穗草+橐吾型草地。主要分布在干子滩、死水滩,是本牧场面积最大的一种沼泽,长年积水区域面积较大,海拔3 120 m,地势平坦、地形开阔。该类草地结构简单,华扁穗草和川甘藨草(Scirpusplaniculmis)是优势植物,平均高度17.5 cm,频度和盖度均达100%;黄帚橐吾株高43.2 cm,盖度3%。草地可食鲜草产量为6 187.5 kg/hm2。该类草地不仅是当地重要的夏季放牧地,也是家畜及野生动物的饮水地。

2.2.3灌木组

Ⅵ.金露梅-珠芽蓼+鹅绒委陵菜型草地。金露梅灌丛是高山、亚高山草甸普遍分布的一种落叶阔叶灌丛,主要分布在骚马圈梁、马石桩梁的阴坡,还有吊林、大洞坡的梁顶和半阴坡;灌丛盖度相对较小、低矮,具一定饲用价值,同时灌丛间草本数量增加,提高了草地耐践踏性,减缓了草地退化(表2)。高山绣线菊由于适口性好,散布于金露梅灌丛之间,故其高度与金露梅相同,但金露梅为灌丛群落的绝对优势种。灌丛间草本植物中杂类草较多,其中,珠芽蓼株高25.3 cm,频度100%,盖度30%;鹅绒委陵菜株高为4.6 cm,盖度36%;伴生种有风毛菊、毛茛、苔草、唐松草、防风、湿生扁蕾(Gentianopsispaludosa)、老鹳草、马先蒿、小米草和蒲公英等。因草地灌木可食部分鲜草产量为15.2 g/m2,灌丛间草本可食鲜草产量为315.1 g/m2;故经灌丛盖度校正计算得知,灌丛实际可食鲜草产量为2 644.5 kg/hm2。因该类草地位于山地阴坡,适于暖季利用,可将此类草地规划为夏、秋季放牧地。

表2 金露梅-珠芽蓼+鹅绒委陵菜型草地灌丛群落特征

Ⅷ.黄瑞香[注]黄瑞香为无饲用价值灌木。-防风+草玉梅型草地。分布在海拔3 120 m,坡度25°的牧场南缘,即卧牛坪的阴坡,面积约18 hm2。灌木以黄瑞香为优势种,盖度15.3%,因富含芳香族化合物容易点燃, 当地牧民多以此为薪柴;草本植物主要有草玉梅、防风和披碱草等。由于该类型面积较小、坡度大,故利用中不宜单独划分放牧单元,将其归入相邻防风+草玉梅+烟管草型草地。

表3 金露梅+高山柳-珠芽蓼型草地灌丛群落特征

2.3理论载畜量 滩子牧场中第Ⅰ类草地型所占面积最大,为42.26%;其次为以金露梅灌丛为优势植物的Ⅵ和Ⅶ类草地型,这两者占48.22%;而水分条件优越的沼泽草地(Ⅳ和Ⅴ类草地型)仅占3.11%(表4和图1),说明该牧场优质草地少,草质中等、利用时间较短的杂类草及灌丛是草地主体。

经牧户访问发现,该草地实际放牧牦牛2 680头、马113匹、羊3 040只。如牦牛混合群按3羊单位、马混合群按5羊单位计算[4],则载畜量合计为11 645羊单位[4-5]。在保证草地不退化,放牧利用率为50%,即牧草生长量“吃一半,留一半”前提下,全年放牧时,该草地理论载畜量达2 810.9羊单位(表4),此与实际载畜量出入较大,后者比前者多314%。说明,理论载畜量与现实中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普遍超载过牧的生产状况间差距较大。在这些数量庞大的家畜中,多数家畜来源于邻县及相邻乡镇,进行抢牧,11月份以后这些家畜才离开滩子牧场,从而增加了当地草地的载畜量。

表4 滩子牧场主要草地型的载畜量

如果繁殖母羊比例为90%、羔羊成活率为80%,并且当年羔羊全部出栏,则在该牧场理论载畜量(2 810.9羊单位)下,当年出栏数约为2 023.9羊单位。若按当年羔羊出栏价格为150元/只计,则该牧场全年产值约30.36万元。

如干草价格以0.3元/kg计,在草地利用率50%的前提下,则滩子牧场年可利用草产量的总价值为 46.17万元,草地畜牧业转化效率约为65.8%。这进一步说明,放牧是最廉价的生产方式。如采取“放牧+舍饲”的生产模式,投入(冬暖棚、精料、栽培草地等)会加大;同时,生产规模也会进一步扩大,如冬春羔成活率提高,则春乏掉膘现象减少,羔羊育肥周转加快,生产效益可进一步提高。

3 结论与建议

滩子牧场草地属山地草甸草地类,分3个草地组和8个草地型,杂类草组包括Ⅰ防风+草玉梅+烟管草型、Ⅱ珠芽蓼+嵩草+防风型、Ⅲ马莲+草玉梅+大蓟型;莎草组包括Ⅳ华扁穗草+橐吾型、Ⅴ华扁穗草+鹅绒委陵菜+马先蒿型;灌木组包括Ⅵ金露梅+高山柳-珠芽蓼型、Ⅶ金露梅+珠芽蓼-鹅绒委陵菜型、Ⅷ黄瑞香-防风+草玉梅型。

滩子牧场表面上繁茂,但适口性较好的优良牧草在草群中所占比例少,而不被家畜采食的劣质草比例大。但因滩子牧场地势平缓,无高大乔本和灌木,便于草地围栏和改良,故其总体状况良好,适宜种草养畜,具较好发展前景[1,9]。而采用天然草地补播改良和建立栽培草地作为刈草地和放牧场等措施,可提高滩子牧场的草地生产力[10-12]。因此,建议在3 000 m以上地段以补播乡土草种为主,在3 000 m以下地段以乡土草种和优良栽培牧草各占一定比例进行混播,建立栽培草地;在条件较好滩地,建植猫尾草(Urariacrinita)、红三叶(Trifoliumpratense)、甘农1号紫花苜蓿(Medicagosativacv.Gannong No.1)、小冠花(Coronillavaria)多年生栽培草地,以及燕麦(A.sativa)、毛苕子(Viciavillosa)、箭筈豌豆(V.sativa)一年生草地,以作为冬春补饲的刈草地[1,13-14]。

同时,滩子牧场要建成一个现代化畜牧企业,还应注意以下问题:(1)如地界不清,企业可利用草地面积不清,需多方协调,共同认可;(2)因其地处三县交汇的偏僻山区,自由放牧、滥牧、偷牧盛行,缺乏有效管理,治安隐患多,偷盗牛羊现象时有发生,需进行治安综合治理;(3)农牧业项目投资大,见效迟,资金回收慢,一般在4~5年后才开始盈利;且因农牧业生产季节性强,必须不误农时,一环套一环,资金链不能断。因此,需有充裕的资金支持。在牧场开发前期,在资金上会有较大压力,应多方争取农业部、科技部方面的专项经费支持[1,11]。

[1] 甘肃省畜牧厅.甘肃省种草区划[M].北京:中国农业科技科技社,1991:95-100.

[2] 宕昌县县志编纂委员会.宕昌县县志[M].兰州:甘肃文化出版社,1995:1-20.

[3] 魏汉文.甘肃地县概况(上)[M].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1988:368-373.

[4] 任继周.草原调查与规划[M].北京:农业出版社,1983:5-20.

[5] 许鹏.草地资源调查规划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50-55.

[6] 蒲小鹏,张起荣,白小明,等.天祝永丰草地资源图的数字化及草畜平衡分析[J].草业科学,2006,23(12):36-38.

[7] 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院研究所.中国高等植物科属检索表[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5:200-540.

[8] 甘肃草地总站.甘肃草地资源[M].兰州:甘肃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1-25.

[9] 骆进仁,姜良,丁连生.甘肃省退耕还草工程研究[M].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2004:60-80.

[10] 穆锋海,武高林.甘南高寒草地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J].草业科学,2005,22(3):59-64.

[11] 许国成.甘肃省草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战略与对策[J].草业科学,2006,23(9):106-108.

[12] 李卫军,许鹏.草地类型梯度分析[J].草业学报,1994,3(2):6-11.

[13] 汪习军,雷元静,庞小明,等.小冠花在黄土丘陵河壑区的推广利用[J].甘肃农业科技,1988(2):25-26.

[14] 何毅,吴天德,李青.甘肃省主要优良牧草种质资源野外调查[J].草业科学,2006,23(9):45-50.

猜你喜欢
载畜量灌丛盖度
灌丛化对高寒草甸土壤水力性质的影响
吉兰泰盐湖绿洲柽柳灌丛生长与沙堆形态特征的关系
黄山市近30 a植被盖度时空变化遥感分析
呼伦贝尔草原载畜量偏低原因探究
黄土高原地区植被盖度对产流产沙的影响
荒漠化草原锦鸡儿属灌丛扩增对牧草产量和植物多样性的影响
一种含转动副间隙多连杆机构非线性动力学行为分析方法
施肥和补播对高寒草甸草原载畜能力的影响
天然草地划区轮牧管理利用
内蒙古高原荒漠区垫状锦鸡儿灌丛的微气候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