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梅毒对HIV感染者CD4+T细胞计数的影响

2011-04-28 13:03黄舒燕黄晓婕焦艳梅高艳青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2011年4期
关键词:螺旋体滴度梅毒

黄舒燕 吴 昊 张 明 孙 欣 黄晓婕 焦艳梅 李 娟 高艳青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性病艾滋病临床诊疗中心,北京 100069)

近年来,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者中梅毒的发病率在全世界范围内日益增多,尤其是在男男性接触人群(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MSM)[1-3]。这也许是由于 HIV 患者经抗病毒治疗后不安全性行为增加的缘故[4-5]。梅毒感染对HIV感染者的免疫功能具有显著的影响[6]。以往报道[7-8]显示,在HIV阴性人群中梅毒螺旋体的感染可导致CD4计数的下降。部分资料[9-10]显示,在HIV阳性人群中梅毒螺旋体的感染也可以导致CD4计数下降,而成功的驱梅治疗可以逆转这一趋势。本研究通过在男男性接触人群中建立HIV感染者新发早期梅毒的研究队列,探讨HIV感染者中早期梅毒感染前、感染期间和驱梅治疗后外周血CD4计数的变化。

1 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性病艾滋病诊疗中心在MSM人群中建立了HIV感染的前瞻性队列研究,定期监测中出现新发早期梅毒感染者则纳入本研究。自2007年5月~2010年5月,共收集有50例资料完整的HIV合并新发早期梅毒感染者。HIV合并新发早期梅毒病例入选标准:男男性接触者;年龄≥18周岁;HIV抗体阳性并经确证试验(W.B)证实;未进行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highly active antiretroviral therapy,HAART);CD4 细胞计数 >350 cells/μL;HIV确诊后发现TPPA(梅毒螺旋体抗体血清试验)阳性;驱梅治疗采用苄星青霉素;驱梅治疗成功(治疗后6个月,血清RPR滴度下降≥2个滴度)。

病例排除标准:年龄<18周岁或>60周岁;合并活动性机会性感染;合并恶性肿瘤或自身免疫病;有神经系统的症状和体征;不能接受青霉素治疗;过去2周内接受过可能影响驱梅治疗的药物;重复感染;驱梅治疗失败(治疗后6个月,排除再感染,出现梅毒相关的不良事件或RPR滴度下降<2个滴度)。

驱梅治疗方案:肌肉注射苄星青霉素240万U,每周1次,连续3周。在驱梅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6个月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

1.2 试剂与仪器

流式细胞仪(型号:FAC SC licar)由美国BD公司生产。RPR试剂由上海荣盛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生产,TPPA试剂由日本富士株式会社生产。操作均按说明书进行。

1.3 方法

采用肝素抗凝外周静脉血3~5 mL,常规分离淋巴细胞后在流式细胞仪上进行T淋巴细胞亚群检测。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处理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数据采用均值±标准差()表示,运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分别对比梅毒感染前与感染期间、感染期间与成功驱梅治疗后3、6个月CD4的变化,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HIV合并早期梅毒感染者共50例,平均年龄为38.5岁,45例驱梅治疗成功,其中43例患者同时具有梅毒感染前、感染期间、驱梅治疗后3、6个月CD4细胞的计数。

2.1 早期梅毒感染前与感染期间CD4细胞计数的比较

梅毒感染期间CD4细胞计数(422.05 cells/μL)较感染前(491.32 cells/μL)平均低 69 cells/μL(P=0.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1)。

表1 HIV阳性患者中新发早期梅毒感染前后及驱梅治疗前后CD4计数的变化Tab.1 Chang in CD4 cell count in HIV patients with before early syphilis infections and before-after treatment of syphilis cells/μL

2.2 早期梅毒感染期间与治疗后CD4细胞计数的比较

梅毒治疗后3个月CD4计数(454.09 cells/μL)较感染期间(422.05 cells/μL)平均高32 cells/μL,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6个月CD4计数(473.21 cells/μL)较感染期间(422.05 cells/μL)平均高 51 cells/μL(P=0.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 1。

3 讨论

梅毒是由密螺旋体属中的苍白螺旋体(treponema pallidum,Tp)感染所致的一种慢性性传播疾病。T淋巴细胞在Tp的免疫反应中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11-13]。据李秋涛等[7]和朱慧兰等[8]的报道,与健康人的外周血CD4+T细胞计数对比,HIV阴性早期梅毒患者的CD4+T细胞减少,但未观察驱梅治疗前后CD4计数的变化。郭宏雄等[14]对江苏省2004年至2006年确认的271例HIV-1感染者进行梅毒检测,确诊梅毒11例,对HIV合并梅毒患者应用配对t检验,对比梅毒确诊时与1年后的CD4+T细胞计数。结果发现,1年后CD4+T细胞计数平均降低99 cells/μL(P<0.05)[14]。但未说明是否进行了驱梅治疗。

据Buchacz K 等[9]和Kofoed K 等[10]的研究显示,在HIV阳性人群中早期梅毒感染也可以导致CD4计数下降,而成功的驱梅治疗有逆转作用。Buchacz K等人于2001年1月至2003年4月间,在旧金山和洛杉矶3家诊所抽取了52例一期和二期梅毒的HIV感染者进行回顾性分析[9]。梅毒感染期间外周血CD4细胞计数和梅毒感染前、苄星青霉素治疗梅毒后6个月进行对比发现,CD4细胞计数在感染期比感染前平均低 62 cells/μL,比治疗后平均低 33 cells/μL[9]。Kofoed K等[10]对41例HIV合并早期梅毒者CD4细胞计数的研究发现,与梅毒感染前相比,感染期间CD4细胞显著下降(平均下降106 cells/μL)。经苄星青霉素治疗后6个月,CD4细胞比感染期间平均升高66 cells/μL[10]。他们均未比较梅毒感染期间与驱梅治疗后3个月的CD4细胞计数变化。

本研究结果与 Buchacz K 等[9]、Kofoed K 等[10]的报道基本一致。我们还发现驱梅治疗后3个月CD4计数较感染期间升高,虽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可能与样本量较少有关,应扩大样本量继续研究。

驱梅治疗后CD4细胞计数升高可能是由于驱梅药物强效抗炎作用降低了HIV的异常免疫刺激活性[15]。本研究结果提示梅毒螺旋体的早期感染使HIV感染人群的CD4+T细胞计数下降,而成功的驱梅治疗可以逆转这一趋势。

虽然研究发现早期梅毒使HIV感染人群的CD4计数下降,但是否意味着梅毒的感染影响了AIDS的进程?据Weintrob A C等[16]对1985年到2006年间的2 239例HIV感染者(其中,确诊梅毒205例和可疑梅毒66例)进行的前瞻性研究发现,梅毒感染期间,CD4计数只是暂时性降低,并未影响AIDS的进程(Hazard Rate 风险比:0.99,95%CI:0.73~1.33)。

由于本研究观察时间较短,我们仅仅检测了梅毒感染前后和驱梅治疗前后的CD4计数,未进行Cox回归分析来计算进展到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AIDS)的风险比。下一步我们可以设定起始事件为HIV感染者中出现新发早期梅毒,终点事件为出现AIDS或死亡,截尾时间为失访、死于其他疾病、观察结束时病人尚存活等。通过计算风险比,才能说明早期梅毒感染是否为AIDS疾病进程的影响因素。

[1]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CDC).Primary and secondary syphilisUnited States,2002[J].MMWR Morb Mortal Wkly Rep,2003,5(46):1117-1120.

[2]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CDC).Primary and secondary syphilis among 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New York City,2001[J].MMWR Morb Mortal Wkly Rep,2002,51(38):853-856.

[3]Blocker M E,Levine W C,St Louis M E.HIV prevalence in patients with syphilis,United States[J].Sex Transm Dis,2000,27(1):53-59.

[4]Chen S Y,Gibson S,Katz M H,et al.Continuing increases in sexual risk behavior and sexually transmitted diseases among 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San Francisco,Calif,1999-2001,USA[J].Am J Public Health,2002,92(9):1387-1388.

[5]Hourihan M,Wheeler H,Houghton R,et al.Lessons from the syphilis outbreak in homosexual men in east London[J].Sex Transm Infect,2004,80(6):509-511.

[6]傅志宜.性传播疾病新进展[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9:69-73.

[7]李秋涛,樊曼云,张秋堂,等.梅毒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检测[J].中华皮肤科杂志,2002,5(3):183-184.

[8]朱慧兰,曾志荣,叶兴东,等.梅毒患者细胞免疫的研究[J].中国性病艾滋病防治,2002,8(3):139-141.

[9]Buchacz K,Patel P,Taylor M,et al.Syphilis increases HIV viral load and decreases CD4 cell counts in HIV-infected patients with new syphilis infections[J].AIDS,2004,18(15):2075-2079.

[10]Kofoed K,Gerstoft J,Mathiesen L R,et al.Syphilis and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1 coinfection:influence on CD4 T-cell count,HIV-1 viral load,and treatment response[J].Sex Transm Dis,2006,33(3):143-148.

[11]Wicher K,Abbruscato F,Wicher V,et al.Identification of persistent infection in experimental syphilis by PCR[J].Infect Immun,1998,66(6):2509-2513.

[12]Salazar J C,Hazlett K R,Radolf J D.The immune response to infection with Treponema pallidum,the stealth pathogen[J].Microbes Infect,2002,4(11):1133-1140.

[13]Podwinska J,Lusiak M,Zaba R,et al.The pattern and level of cytokines secreted by Thl and Th2 lymphocytes of syphilitic patients correlate to the progression of the disease[J].FEMS Immunol Med Microbiol,2000,28(1):1-14.

[14]郭宏雄,徐晓琴,胡海洋,等.梅毒对HIV-1感染者病毒载量和CD4+T细胞计数的影响[J].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2007,17(6):531-533.

[15]Krakauer T,Buckley M.Doxycycline is anti-inflammatory and inhibits staphylococcal exotoxin-induced cytokines and chemokines[J].Antimicrob Agents Chemother,2003,47(11):3630-3633.

[16]Weintrob A C,Gu W,Qin J,et a1.Syphilis co-infection does not affect HIV disease progression[J].Int J STD AIDS,2010,21(1):57-59.

猜你喜欢
螺旋体滴度梅毒
不同富集培养方法对噬菌体PEf771的滴度影响
重组腺相关病毒基因药物三种滴度的比较与分析
肉牛钩端螺旋体病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诊断、治疗与免疫预防
猪钩端螺旋体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诊断和防控
自身免疫性肝病诊断中抗核抗体与自身免疫性肝病相关抗体检测的应用价值
家畜钩端螺旋体病的诊断及预防
高龄老年混合型神经梅毒1例
梅毒螺旋体TpN17抗原的表达及纯化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 DNA,HBeAg和ALT滴度与恩替卡韦疗效的关系
IgM捕捉ELISA法对早期梅毒的诊断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