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婴同室新生儿皮肤感染调查分析

2011-04-28 13:03马秀华宋风丽马丽丽王春霞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2011年4期
关键词:皮肤感染同室葡菌

马秀华 宋风丽* 马丽丽 石 鑫 李 妍 史 伟 王春霞 刘 盈 马 琳

(1.首都医科大学燕京医学院附属大兴医院妇产科,北京 102600;2.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皮肤科,北京 100045)

新生儿因其特殊的生理特点,免疫功能发育不完善、不成熟,抵抗力低下,易患医院感染[1-3],尤其是新生儿表皮的屏障功能不完善,更易于发生皮肤感染,是皮肤感染的高危人群[4]。近年来,新生儿皮肤感染已经引起了医院感染管理人员的重视。了解母婴同室新生儿感染的临床特点,可以为有效预防和控制母婴同室新生儿感染的发生,制定有效的医院感染管理措施提供依据,本研究对2009年1月~2010年12月期间的9 131例新生儿进行了皮肤感染专项研究,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首都医科大学燕京医学院附属大兴医院2009年1月~2010年12月期间在产科分娩的母婴同室新生儿共9 131人。日龄0~7 d;其中阴道分娩2 913例,剖宫产6 218例。

皮肤感染的诊断标准按卫生部《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5]执行。所有涉及的研究者按此标准进行培训。

1.2 细菌培养、鉴定及药敏试验

感染部位用无菌棉签取分泌物后放入无菌密闭容器中送检做分泌物培养。采用麦康凯琼脂平板、血琼脂平板(杭州天和微生物试剂有限公司生产)进行细菌培养,用德国德灵公司的DADE BEHRING全自动微生物鉴定仪进行菌株鉴定及药敏试验。试验方法与判定标准按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委员会[6]2004年法规。

1.3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 12.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数据采用统计描述及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新生儿皮肤感染发病率及疾病种类

分娩母婴同室新生儿9 131例,感染206例,感染率为2.26%。年度感染率分别为2009年2.01%、2010年2.57%,2年度感染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感染以脓疱疮(192例)为主,占93.2%,脐炎(14例)占6.8%。

2.2 不同天数新生儿皮肤感染构成比

206例皮肤感染病例,其中出生后1~3 d内新生儿发生皮肤感染者185例,占89.81%,>3 d者21例,占 10.19%,详见表 1。

2.3 皮肤感染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206例皮肤感染病例,其中剖宫产方式分娩的新生儿发生皮肤感染186例,感染率为2.99%,阴道分娩的20例,感染率为0.69%,2者感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783,P=0.000);产程延长者新生儿发生皮肤感染23例,感染率6.46%,产程正常者183例,感染率2.09%,2者感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9.699,P=0.000);羊水正常者新生儿发生皮肤感染141例,感染率1.73%,羊水异常者65例,感染率6.72%,2者感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7.813,P=0.000);有窒息的新生儿皮肤感染5例,感染率11.11%,无窒息者201例,感染率2.21%,2者感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081,P=0.000);胎膜早破者新生儿皮肤感染 30例,感染率4.19%,无胎膜早破者 176例,感染率2.09%,2者感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177,P=0.000),详见表2。

表1 不同天数新生儿皮肤感染构成比Tab.1 The proportion of the skin infection of newborn infants on different days

表2 皮肤感染相关危险因素Tab.2 The correlation risk factors in skin infection

2.4 病原菌监测

对206例母婴同室新生儿皮肤感染患儿进行病原菌监测,送检标本检出病原菌154株,阳性率为74.76%。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以下简称金葡菌)45株(29.22%),肺炎克雷伯菌13 株(8.4%),大肠埃希菌14 株(9.09%),阴沟肠杆菌19 株(12.33%),表皮葡萄球菌13株(8.4%)。新生儿皮肤感染主要病原菌分布见表3。

表3 不同年度新生儿皮肤感染主要病原菌构成比Tab.3 The proportion of main pathogens from the skin infection of newborn infants in different years n(%)

2.5 金葡菌的药敏试验结果

对45株金葡菌进行了药敏实验,结果表明万古霉素、复方新诺明、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和利奈唑烷对金葡菌具有良好的抗菌活性,而青霉素、氨苄西林和红霉素等耐药率相当高,详见表4。

表4 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药敏实验结果Tab.4 The results of drug sensitivity test in staphylococcus aureus (%)

3 讨论

3.1 新生儿皮肤感染发病率

9131例母婴同室新生儿,发生皮肤感染206例,平均感染率为2.26%,明显低于首都医科大学燕京医学院附属大兴医院同期医院感染平均发病率(3.6%)。但比叶晓春等[7]报道的综合性三级医院0.68%的皮肤感染率高,说明了皮肤感染可发生在各年龄段,以新生儿更易发生感染。新生儿是免疫缺陷宿主,缺乏完整的角化表皮,不适合贮存白细胞,而白细胞具有修复趋化功能。因此,新生儿外源性抗原调节能力较低,补体及血清免疫球蛋白浓度低,容易引发皮肤感染[8]。

3.2 新生儿皮肤感染疾病分布

本组病例显示新生儿皮肤感染的首要疾病是脓疱疮,其次是脐炎。这是由于新生儿的生理特点所决定的,同时也与相关文献[8]的报道一致。新生儿在出生后的几天内尚未建立完善的正常菌群,缺乏抗定植能力,造成金葡萄等毒力较强的病原菌侵袭定植,又因为新生儿皮肤柔嫩、黏膜较薄,容易发生损伤及感染,加上颈部、腋窝等部位皮肤褶皱较多,适于细菌定植和生长而发生脓疱疮。脐部是新生儿的一个创面,也是细菌入侵的重要门户,如果处理不恰当或护理不好,加上尿布遮盖使其长期处于潮湿状态,极易因此出现污染而发生感染。

3.3 新生儿皮肤感染发病天数

母婴同室新生儿的皮肤感染89.81%发生在出生后3d,说明感染以产前感染和产时感染为主,提醒我们必须加强产前和产时的干预手段。产后感染仅占感染总例数的10.19%,证实了我们所采取的一系列医院感染预防控制措施是有效的。

3.4 新生儿皮肤感染相关危险因素

调查分析结果表明,以剖宫产方式分娩、产程延长、羊水异常、胎膜早破、合并胎儿宫内窘迫或窒息等围产期合并症的新生儿皮肤感染发病率明显高于顺产、产程正常、羊水正常、无胎膜早破、无围产期合并症的新生儿。本研究显示新生儿皮肤感染89.81%发生在出生后3 d,再次证实感染以产前感染和产时感染为主。由此可见,分娩方式、产程、是否有围产期合并症是母婴同室新生儿皮肤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因此对母婴同室新生儿皮肤感染的预防和控制,除做好新生儿住院期间的预防和控制措施之外,还应采取提前干预手段:做好母亲的孕期保健以减少围产期合并症;积极治疗生殖道感染以减少胎膜早破的发生;做好产程监测及处理以防止产程延长和新生儿窒息的发生;尽可能采取无创分娩以减少感染的发生。

3.5 医院感染病原菌监测

监测结果表明新生儿皮肤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阳性菌为主,金葡菌居于首位,与李向阳等[9]报道一致。Pillay T等[10]报道病原菌以葡萄球菌最为常见。206份新生儿皮肤感染的分泌物细菌培养结果显示,葡萄球菌占48.05%(74/154),与国外文献[11]报道相近。近年来,表皮葡萄球菌、克雷伯菌、肠杆菌属等条件致病菌、厌氧菌成为新生儿感染中常见的致病菌[12]。本研究显示阴沟肠杆菌占12.33%(19/154),表皮葡萄球菌占8.4%(13/154),肺炎克雷伯菌占8.4%(13/154),与国内文献[12]报道一致,提示应高度重视条件致病菌。

3.6 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耐药及治疗

金葡菌是皮肤感染的主要致病菌之一,而耐甲氧西林金葡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MRSA)的高度耐药性是新生儿金葡菌感染持续存在且难以清除的重要原因。国外多项研究[13]报道新生儿皮肤感染金葡菌暴发流行。在意大利新生儿中皮肤感染金葡菌的分离率为77%,美国为61%,其中MRSA为 39%[14]。日本 MRSA分离率最高,占87%[15]。本研究中新生儿皮肤感染MRSA分离率为6.67%,明显低于国外报道。

金葡菌耐药问题越来越普遍,选择敏感的抗菌药物是有效治疗新生儿金葡菌感染的关键。金葡菌对青霉素、氨苄西林和红霉素等药物的耐药率相当高,表明MRSA感染已不容忽视[16]。目前认为免疫力低下、长期住院、曾经静脉使用抗生素是感染MRSA的危险因素,且新生儿由于生理上的不成熟和免疫系统的不完善,更易感染MRSA,而且这些菌株几乎是多重耐药菌[17]。这提示我们应根据药敏结果,选用合适的抗感染药物,以利延缓耐药菌的产生。

[1]姜玲,廖和平,龚瑞娥,等.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的控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9,19(18):2413-2414.

[2]熊惠佳.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临床特点及护理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9,19(19):2551-2552.

[3]石计朋,王吉,钱燕,等.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调查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9,19(9):1077-1079.

[4]刘振声,金大鹏,陈增辉.医院感染管理学[M].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02:529.

[5]杨华明,易滨.现代医院消毒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2:413.

[6]National Committee of Clinical Laboratory Standards.Performance standards for antimicrobial susceptibility testing;fourteenth informational supplement NCCLS document M100-S14[M].Pennsylvania:NCCLS,2004:1-159.

[7]叶晓春,叶爱群.综合医院医院感染监测与控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2,12(3):349.

[8]徐秀华.临床医院感染学[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176-183.

[9]李向阳,杨锦江,李方去,等.儿科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的感染情况及耐药性[J].中华儿科杂志,2002,40(5):304.

[10]Pillay T,Pillay D G,Hoosen A A,et al.Utility of surveillance bacterial cultures in neonatal umbilical infection exchange blood transfusions[J].J Hosp Infect,1995,31(1):67-71.

[11]Fanos V,Verlato G.Staphylococcu sepidermidis isolation and antibiotic resistance in a neonatal umbilical infection intensive care unit[J].J Chemother,1995,7(1):26.

[12]常立文.新生儿败血症[J].新医学,2006,37(9):608.

[13]Bertini G,Nicoletti P,Scopetti F,et al.Staphylococcus aureus epidemic in a neonatal nursery:a strategy of infection control[J].Eur J Pediatr,2006,165(8):530-535.

[14]Hakim H,Mylotte J M,Faden H.Morbidity and mortality of Staphylococcal bacteremia in children[J].Am J Infect Control,2007,35(2):102-105.

[15]Kitajima H.Prevention of 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 infections in neonates[J].Pediatr Int,2003,45(2):238-245.

[16]谢永强,邓秋连,陈卓瑶.广州地区新生儿败血症的病原学探讨.附261例检测报告[J].新医学,2004,35(6):344.

[17]俞生林,冯星,肖志辉,等.新生儿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感染情况及耐药性研究[J].临床儿科杂志,2003,21(2):83.

猜你喜欢
皮肤感染同室葡菌
反馈式健康宣教提升母婴同室产妇产后护理效果、满意度的意义分析
系统化健康指导对母婴同室产妇产后护理的干预分析
护士主导的持续改进在规范母婴同室新生儿血糖监测中的应用
护理干预预防早产儿及低出生体重儿皮肤感染的效果
血流感染和皮肤软组织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特征及多位点序列分型
母婴同室新生儿皮肤感染及医护人员带菌情况的调查
改良换药方法治疗糖尿病性皮肤感染疗效观察
中国北方奶牛金葡菌乳房炎感染现状及耐药性和流行类型研究进展
万古霉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膜黏附能力的影响
头孢比普与万古霉素在体外模型中对耐甲氧西林金葡菌(MRSA)、万古霉素中介金葡菌(VISA)和万古霉素耐药金葡菌(VRSA)的药效学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