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1080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与研究

2011-05-02 03:01刘香臣周好田丁吉玉徐红琳
药学研究 2011年5期
关键词:头孢曲松器官我院

程 立,刘香臣,周好田,丁吉玉,徐红琳

(1.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山东 济宁 272111;2.济宁市精神病防治院,山东 济宁 272111)

药品不良反应(ADR)是指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或意外的有害反应。ADR的诱发因素有非药品因素及药品因素两类。前者包括年龄、性别、遗传、感应性、疾病等;后者包括药品的毒副作用、药品的相互作用以及赋形剂的影响等。因此,同一药品的不良反应,在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种族、不同感应性、不同适应证、不同共存疾病的患者中可能表现不尽相同,再加上药物及其制剂中赋形剂的影响,问题更为复杂,所以有些ADR是不易预测的。另外一些罕见不良反应、迟发性反应、发生于特殊人群的不良反应难以发现,有些问题必须在大范围使用后方能发现,故应警惕药品的不良反应。随着人们对健康和生活质量的日益关注,ADR已经越来越引起全社会的重视。ADR的监测工作是加强药品管理,提高用药质量,促进医疗水平提高的一种重要手段,是确保人们用药安全的重要措施。为全面了解我院ADR发生情况,避免ADR重复发生,减少药源性疾病,现对我院2008~2010年上报的1080例ADR报告进行分析、评价,研究ADR的诱发因素,归纳出ADR发生的状况和趋势,以期为临床用药提供更多有价值的信息,促进临床合理用药,防止严重药害事件的发生、蔓延和重演,保护患者的用药安全和身体健康。同时,可弥补药品上市前研究的不足,为遴选、整顿和淘汰药品提供依据,存进新药的研发。

1 资料来源

收集我院2008~2010年上报的1080例ADR报告,应用Excel软件对其进行分析评价,包括患者的年龄、性别、引发ADR的药品种类、发生ADR时的给药途径、ADR累及器官或系统、ADR强度分级及ADR临床表现。

2 统计分析方法

依据《WHO药品不良反应术语集》[1],对ADR名称进行规范和完善,涉及药物均以通用名进行统计,并根据《新编药物学》(第16版)[2]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中药卷)》[3],分别对化学药物和中药进行名称规范和药物分类。

患者的年龄分为7组,分别为10岁以下组、11岁至19岁组、20岁至29岁组、30岁至39岁组、40岁至49岁组、50岁至59岁组、60岁以上组,通过分析,归纳出不同年龄段发生ADR的情况。

ADR强度分级按照国家ADR监测中心制定的分级方法,分为一般、新的、严重的不良反应。一般的不良反应指轻微的反应或疾病,症状不发展,一般无须治疗;新的不良反应是指药品使用说明书或有关文献资料上未收载的不良反应;严重的是指用药后出现并造成下列后果之一的反应:一是引起死亡;二是致畸、致癌或出生缺陷;三是对生命有危险,并能够导致永久的或显著的伤残;四是对身体功能产生永久损伤;五是需要住院。

3 结果

3.1 患者年龄与性别分布 1080例发生ADR患者中,男性564例,占52.22%;女性516例,占47.78%;年龄最小的1岁,最大的92岁,10岁以下组121例(11.2%)、11~19岁组47例(4.35%)、20~29岁组 106例(9.81%)、30~39岁组119例(11.01%)、40~49岁组 172例(15.92%)、50~59岁组202 例(18.70%)、60 岁以上组313 例(28.98%)。具体年龄分布见表1。

表1 发生ADR患者性别与年龄分布

3.2 引发ADR的给药途径 1080例ADR报告中,静脉滴注给药者1012例,占93.70%,其他途径有口服、肌肉注射、静脉注射、局部外用等,构成比见表2。

3.3 引起ADR的药品种类分布 根据ADR报告分析可知,引起ADR的药品共计225种,广泛涉及全身各系统用药,其中占前三位的分别是抗微生物药63种(584例,54.07%)、中药制剂28 种(134 例,12.40%)、抗肿瘤药17 种(85 例,7.87%),其他种类分布见表3。

表2 引发ADR的给药途径分布

表3 引起ADR的药品种类分布

3.4 引发ADR的抗微生物药分类 由表3可以看出,抗微生物药引发的ADR最多,占全部病例数的54.07%,而且品种多、范围广,其中以左氧氟沙星、加替沙星、阿奇霉素最为常见。分类统计见表4。

3.5 ADR累及器官或系统及其临床表现 1080例报告中,药物所致的器官或系统损害主要表现在皮肤、消化系统、神经系统等,其中以皮肤及其附件的损害最为常见,有582例,占48.66%。ADR累及器官或系统及主要临床表现见表5(1份ADR报表中累及器官或系统可能不止1个,故总计例数大于245例)。

3.6 ADR强度分级 在所有报告中,一般的不良反应为1028例,占 95.19%;严重的不良反应 52 例,占 4.81%;新的不良反应共17例,其中,1例严重的,16例一般的不良反应,详见表6。

4 讨论

对1080例ADR报告分析可知,ADR可发生于任何年龄组,但60岁以上人群发生ADR的几率更高,考虑与老年患者各器官功能减退,对多数药物的代谢半衰期延长,对药物敏感性增加有关。因此,医护人员和临床药师应做好老年患者的用药指导,尽量做到个体化给药。

所有用药途径中,静脉滴注发生ADR最多,高达93.70%。静脉用药使药品直接进入血液循环,注射液的pH值、渗透压、微粒、内毒素等均可能成为引发ADR的因素,因此,国内外目前均大力倡导尽量口服给药,即使必须使用静脉途径,也应在病情缓解时及早改为口服给药,以减少静脉用药并发症及ADR的发生风险[4]。

通过分析可知,抗微生物药是导致ADR的最常见药物,其中β-内酰胺类和喹诺酮类药物占了近8成,与这类药物的广泛应用有很大关系。目前临床上抗微生物药滥用比较普遍,选药不当、多药联合、疗程过长等不合理现象比比皆是,增加了ADR及细菌耐药的发生率,卫生部为此颁布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及一系列文件来规范临床用药,每一位医务人员都应在日常工作中遵循原则,以免出现无药可用的局面。

表4 引发ADR的抗微生物药分类统计

近年来由中药制剂引起的药害事件不绝于耳,本院情况也不容忽视,中药制剂引起的ADR占12.40%,仅次于抗微生物药,这可能与其成分复杂、无统一质量标准有关,临床在今后的使用中应严格掌握适应证,尽量避免超功能主治用药,加强用药观察,以预防ADR的发生。

表5 ADR累及器官或系统及主要临床表现

表6 ADR强度分级

从本研究结果看,ADR所致的器官损害主要以皮肤及其附件为主,其次为消化系统损害,与相关文献报道一致[5]。此类损害临床易于观察及诊断,故报告数量较多。而对于不易诊断的反应,如潜在的、慢性的ADR上报率则较低,因此今后应加强对患者的健康教育,并对医护人员进行培训,以提高监测力度,防止漏报。

在1080例ADR中,仅有52例严重不良反应,远低于WHO要求的30%的标准,因此仍需广大医护人员加强对不良反应的观察及准确判断,以防漏报现象。在本次收集的ADR中包括1例死亡病例,为一名3岁幼童静滴头孢曲松后发生过敏性休克所致。头孢曲松为半合成的第三代头孢菌素,具有广谱、高效、长效(t1/2=6~8 h)、耐酶等特点,对革兰阳性菌有中度的抗菌作用,对革兰阴性菌的作用强,对β-内酰胺酶具有较高的稳定性,近年来,国内中文医药期刊有关其少见及严重的不良反应的报道越来越多,本病例应用头孢曲松后因Ⅰ型变态反应诱发呼吸道阻塞和微循环障碍,病情迅速恶化。提示我们用药前应详细询问过敏史,如有呼吸系统疾患,特别是过敏体质、哮喘患者,应用头孢曲松尤其要慎重。

[1]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评价中心.WHO药品不良反应术语集[M].1版.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3:1.

[2]陈有谦,金有豫,汤光.新编药物学[M].1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13.

[3]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中药卷)[S].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

[4]吕子涛,李连茂,崔恩臣.我院209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中国药房,2009,20(32):2535 -2537.

[5]尤海生,董亚林,董卫华,等.676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9,29(24):2138-2141.

猜你喜欢
头孢曲松器官我院
我院师生参加“天津市2022新年音乐会”
盐酸氨溴索和头孢曲松联合治疗急性肺炎的临床疗效
类器官
我院隆重举行2020届毕业典礼
ORGANIZED GIVING
皮肤是个大大的器官
肺脏:隐藏多年的造血器官
头孢曲松配合碘伏擦拭对剖宫产产妇围手术期感染的预防效果评价
注射用头孢曲松钠他唑巴坦钠含量测定方法的研究
全国脚斗士精英赛在我院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