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内侧皮瓣修复膝前深度烧伤创面14例

2011-05-22 07:18吴抽浪周丽春仇灵江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2011年4期
关键词:皮片游离皮瓣

吴抽浪,周丽春,仇灵江

膝前侧深度烧伤后,常导致深部的肌腱甚至骨组织的外露,需皮瓣修复以进行有效覆盖。自2006年7月以来,我们采用膝内侧皮瓣修复14例膝前深度烧伤创面,效果满意。

1 临床资料

本组共14例,男10例,女4例;年龄21~58岁,平均34.8岁。烧伤部位均为膝前。致伤原因:热压伤5例,化学烧伤4例,熔化金属烫伤5例。创面面积5cm×8cm~12cm×16cm,均有肌腱、韧带或髌骨等外露。手术在伤后1周内进行。

2 治疗方法

于膝内侧设计皮瓣,以下肢内侧轴线为轴,范围自膝上10cm至膝下20cm,前侧可达髌骨内侧缘,后侧可达腘窝边缘。皮瓣蒂位于近侧,皮瓣上部与膝前创面相连,蒂宽为轴线两侧各3cm左右。所有皮瓣均比创面大10%。

常规多普勒探测血管走行。从皮瓣的远端作切口,找出隐动静脉、大隐静脉和隐神经并切断,结扎血管,在深筋膜下向皮瓣近端锐性分离,确保血管神经束在皮瓣内。蒂部不游离血管神经束。充分游离皮瓣,皮瓣旋转至创面时,应保证蒂部松弛。将皮瓣覆盖膝前创面,边缘间断缝合。皮瓣下放置引流皮片,术后48 h内拔除。供瓣区移植大张中厚皮片,加压打包,10~14d拆线。术后常规抗感染、抗凝、换药等治疗。皮瓣远红外线烤灯照射。术肢抬高,石膏托固定,膝关节制动2周左右。

3 结果

14例患者移植皮瓣均成活,无皮瓣出现血供障碍。1例因伤后小腿供瓣区组织水肿明显,术后皮瓣远端0.5cm×1.0cm皮肤部分坏死,换药3周后创面愈合。术后随访6个月~1年,皮瓣血供正常,膝关节功能活动基本正常,效果满意。典型病例见图1。

图1 膝内侧皮瓣转移修复左膝前深度烧伤创面

4 讨论

膝前皮肤薄,皮下组织少,深度烧伤后常有韧带、骨甚至关节外露,简单的游离皮片移植常难以修复,需皮瓣覆盖创面。另外,即使部分病例游离皮片移植后勉强覆盖了创面,但术后瘢痕严重,影响了膝关节的功能,故皮瓣修复是最理想的方法。

膝降动脉发自股动脉,分为隐支及关节支,隐支在大腿中下部穿过缝匠肌深面的内收肌腱板伴隐神经下行,至膝关节内侧浅出皮下,分布于小腿内侧上部皮肤。隐神经在膝上与隐动脉伴行,在膝下与大隐静脉伴行。设计包含以上血管、神经的皮瓣,具有血管蒂长、可切取皮瓣面积大、血供可靠、供区较隐蔽、带有感觉等优点[1-2]。本组病例采用此皮瓣修复创面,皮瓣无血供障碍,创面均有效封闭,术后外观及功能均满意。

临床使用此皮瓣修复其他部位创面时,部分病例需分离血管蒂,形成岛状皮瓣或游离皮瓣[3-4],操作较繁琐,手术较费时。本组病例因创面均分布于膝前,创面与皮瓣蒂部相邻,手术设计时,蒂宽为轴线两侧各3cm左右,确保血管蒂保留在其中。术中游离皮瓣时无需专门分离出血管蒂,直接将皮瓣旋转至创面即可,手术操作简单、省时。因皮瓣蒂部较宽,皮瓣旋转后血供无明显影响,血供可靠。

选择此皮瓣时,应注意创面的位置,如创面分布过于偏向膝内侧,则应考虑皮瓣血管受损、术后皮瓣发生血运障碍的可能性,必要时选择其他皮瓣。因体位关系,部分病例伤后创面以下正常组织水肿明显,术后应注意肢体的制动和抬高,促进皮瓣回流,避免皮瓣因肿胀影响血供乃至坏死。本组中1例因伤后小腿供瓣区软组织水肿明显,术后皮瓣远端少量皮肤出现坏死,经换药后创面愈合。

此皮瓣的血供为隐动脉,回流静脉为隐静脉和大隐静脉,故供瓣区移植中厚皮时应在对侧大腿或其他部位取皮,避免同侧大腿取皮后因创面加压包扎影响皮瓣血供。如膝前创面过大时,不宜选用该皮瓣修复。

[1]候春林.带血管蒂组织瓣移位手术图解[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177-180.

[2]盛志勇,郭恩覃,鲁开化.整形与烧伤外科手术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4:133-134.

[3]黄长征,范伟杰,廖瑛,等.膝内侧游离皮瓣修复足跟软组织缺损的研究与应用[J].现代生物学进展,2010,10(8):1511.

[4]孙东升,郭澄水,管廷进,等.含隐神经的膝内侧皮瓣游离移植修复手掌皮肤及神经缺损[J].中华显微外科杂志,2003,26(4):266.

猜你喜欢
皮片游离皮瓣
MEEK 微型皮片移植技术的研究进展及其在儿科领域的应用
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修复的皮瓣选择
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
髂腹股沟接力皮瓣修复股前外侧皮瓣供区
疼痛护理管理在VSD联合自体游离皮片植皮治疗糖尿病足感染创面中的应用
莫须有、蜿蜒、夜游离
陶珊珊作品
自体脂肪基质血管成分改善植皮效果的初步临床实验研究
耳后游离皮片在修复鼻小柱与上唇粘连外翻畸形中的临床应用
颈阔肌肌皮瓣修复颌面部软组织缺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