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陆核电超大型冷却塔的选型及配置

2011-05-24 08:38王成立张东文
山东电力技术 2011年3期
关键词:集水淋水内陆

王成立,张东文

(国核电力规划设计研究院,北京 100094)

0 引言

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常规冷却塔为德国伊萨II核电1350MW机组,淋水面积16300m2,高度165m;最高的常规冷却塔为德国Niederaubem电厂,高度200 m(淋水面积13 788 m2)。

世界上最大的高位集水冷却塔为法国ChoozⅡ核电厂,1994年投产,淋水面积14 000 m2、高度180 m。

国内最大的冷却塔为宁海电厂13 000 m2的海水常规塔。

目前国内的设计能力,包括计算、优化软件,能够完成13 000 m2以下冷却塔的设计;13 000 m2以上的冷却塔,无论高位塔,还是常规塔其热力计算、阻力计算、结构计算等均需要进一步研究。

1 核电大塔需要解决的课题

13 000 m2以上核电大塔需要解决的课题:

1)冷却塔的配置。每台机组配置一座塔,还是两座塔,从投资、运行费用、占地、施工条件等方面进行综合比较,提出推荐建议。

2)冷却塔的塔型。AP1000核电机组的冷却水量大,如采用常规冷却塔,其供水高度大,运行费用高,必须关注超大型冷却塔运行费用高的问题,积极寻求适合核电大冷却水量、运行费用低的先进塔型。

3)热力计算修正。冷却塔的直径大,内区冷效低,必须解决常规冷却塔中心区域冷效低的难题。

4)配水方式。冷却塔的配水采用单竖井、双竖井或是多竖井,配水是否均匀,是否增加通风阻力,都会直接影响冷却塔的冷却效果。

5)冷却塔的填料高度问题。通过试验分析、论证,提出适合核电超大型冷却塔的填料高度。

6)超高超大、设计寿命长。AP1000核电厂设计寿命为60年,作为其重要设施的冷却塔在设计标准、耐久性等方面均有比常规火电冷却塔更高的要求。

7)超大塔的结构设计还需进行风工程 (风振、塔群、内吸力等)、屈曲稳定、针对核电特点的荷载取值及荷载组合原则、耐久性等方面需进一步研究。

2 高位集水冷却塔特点

节能。高位集水可有效利用冷却水的位能,降低循环水泵扬程15 m以上,仅此一项,对于AP1000核电厂,两台机组全年可节省厂用电约1.2亿kW·h,符合国家节能减排的战略方针。

高效。国内已建成的大型常规冷却塔空气通过雨区,塔内中心区域空气量小、气温高、冷效差。而高位集水超大型冷却塔无雨区,通风阻力小,塔内进风比较均匀,塔内中心区域与外圈进风温度一致,解决了常规超大型冷却塔中心区域冷效低的技术难题。

低噪。冷却塔的噪音主要为配水及雨区引起的噪音。高位集水冷却塔从消除雨区噪声源着手,可降低噪声4~8 db。

3 内陆核电冷却塔配置方案及技术经济比较

3.1 内陆核电冷却塔配置方案

方案1:一机配一座淋水面积约18 300 m2高位集水冷却塔。

方案2:一机配两座淋水面积约12000m2常规塔。

方案3:一机配一座淋水面积19 300 m2常规塔。

3.2 各配置方案的技术经济综合比较

方案1:一机一高位集水塔

优点:厂用电少,系统总投资及年费用最低;占地最少,投资最低;世界上先进的塔型,在欧洲有成熟的设计技术和运行经验,安全可靠;降噪,从消除雨区主要噪声源着手,可降低噪声4~8 db;总平面布置上具有优越性,节省投资,厂区布置简洁明。

缺点:需要通过热力、阻力、风洞、抗震等数模、物模试验,掌握超大型冷却塔的设计技术。

方案2:一机两常规塔方案

优点:设计和施工技术成熟;检修条件较好;防冻性能好。

缺点:占地大,厂区布置较为拥挤,增加了交通路线和相关管线的长度;系统、运行管理较复杂;欧洲或美国的核电厂常布置1台或2台机组,而我国内陆核电站至少布置4台机组,必须考虑环境对冷却塔群的影响、塔群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方案3:一机一常规塔方案

优点:占地较小;通过超大型冷却塔国家重大专项课题的研究,也可解决该塔型的设计难题,可有效降低工程进度和施工的风险;总平面布置上具有优越性,节省投资,厂区布置简洁明快。

缺点:需要通过热力、阻力、风洞、抗震等数模、物模试验,掌握超大型冷却塔的设计技术;系统总投资较一机一高位集水塔方案高,年费用高。

3.3 各配置方案的经济比较

3种配置方案的经济比较如图1所示。

图1 3种配置方案的经济比较图

每台机组配置1座18 300 m2高位集水冷却塔方案的系统总投资最低,1座19 300 m2常规冷却塔方案次之,2座12 000 m2方案的投资最高。

在年费用中,供水高度起着关键的作用,高位集水冷却塔由于其供水高度小,节能优势尤其明显。

冷却水量越大,高位集水冷却塔的优势越明显,因此该塔型特别适用于内陆核电超大型冷却塔。

4 风险分析与控制

4.1 保证冷却塔冷却效率

高位集水冷却塔是哈蒙公司的专利技术,在欧洲有成熟的运行经验,国内建设初期应由哈蒙公司提供技术支持,确保内陆核电冷却塔的冷却效率。

4.2 保证冷却塔塔筒结构安全

通过风洞、抗震等一系列数摸、物模试验,为设计提供安全的结构设计数据,确保内陆核电冷却塔结构安全及耐久性。

4.3 安全稳定运行

可以引进消化哈蒙公司先进的成熟的集水装置设计及加工技术,最大可能地优化了结构形式,而且在使用寿命上不低于填料 (可达到20年以上),不会因集水装置而增加大修的次数,从根本上杜绝因集水装置选材及制作问题而影响本项目的运行。

4.4 施工难点及措施

目前冷却塔施工采用的液压顶升平桥,设计最大高度175 m,因此需要生产厂家进行改装加大。

筒壁每节模板混凝土方量大。整塔筒壁混凝土共计约33 000 m3,根据目前施工经验及施工速度,每小时浇筑混凝土约为7~10 m3,如何加快混凝土浇筑速度,避免出现施工缝是该塔施工最关键所在。

考虑该塔钢筋量较大,因此塔筒钢筋的运输问题也是施工中的关键。

液压顶升平桥厂家可根据使用高度重新进行验算、改装。

对于该塔混凝土浇筑时间及钢筋上料等问题,考虑以增加施工机械为主,混凝土浇筑过程中赶浆法分层浇灌的开始点增加,加快施工速度。根据目前国内的施工经验和机械,以及现场情况,拟采用2座平桥(附着电梯)和2座垂直运输布料两用塔吊,在平桥和塔吊上加装拖泵,可同时解决混凝土浇筑及钢筋上料问题。

5 结语

通过技术、经济综合分析,3个配置方案的排序为:高位集水一机一塔配置、常规塔一机两塔配置、常规塔一机一塔配置,内陆核电工程推荐一台机组配一座高位集水冷却塔方案。

猜你喜欢
集水淋水内陆
纤维素基超疏水材料的制备与应用研究进展
板栗树下打坑集水技术
解读:70年,重庆从内陆变为中国对外开放的前沿
工程淋水检验技术初探
顶板透水再增一重“保险”
集水明排与深井井点联合降水工程应用
内陆移民(外二首)
100吨吸内陆渔政船
顶板淋水主斜井预应力注浆锚索堵水支护加固试验
内陆国家级新区发展政策建议——基于内陆与沿海新区的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