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网短板制约移动互联网发展中移动迫切摆脱政策“紧箍咒”

2011-05-30 09:04陈琛
通信世界 2011年25期
关键词:固网紧箍咒通信业

本刊记者 | 陈琛

未来移动互联网用户对于访问WLAN与国际网站、国际漫游服务的需求将持续增长,受制于固网紧缩政策与国际互联网资源短缺的中国移动十分焦急。

本届论坛上,中国通信企业协会名誉会长奚国华做了重要讲话。奚国华强调,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通信业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第一,“智能终端+云计算”的发展将替代传统产业,产生颠覆性革命。第二,随着云计算、物联网的发展,下一代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的发展需要进一步关注。第三,我国相关部门对实施“宽带中国”战略的意义已形成共识,“十二五”规划中也正在制订相关内容。第四,物联网发展形成热潮,但是总体仍处于起步阶段。

同时,奚国华也指出,当前要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促进通信业科学发展,一是加快构建下一代国家信息基础设施,二是进一步加强信息通信技术业务创新,三是深入推进经济社会信息化进程,四是深化信息通信普遍服务,五是切实维护国家网络和信息安全。

近日,由工信部指导、中国通信企业协会主办的“2011中国通信业发展高层论坛”在京举办。工信部领导、经济学家、通信业专家、通信企业代表以及其它各界嘉宾等近400人参加了会议。会议围绕“抓住‘十二五’机遇,加快通信业创新转型与发展”这一主题展开了讨论。

2011年是我国“十二五”开局之年,在新形势下,通信业如何落实国家关于调结构、转方式的战略部署,实现“十二五”又好又快发展,是全行业面对的共同课题。本届论坛上,各个演讲嘉宾就三网融合、ICT技术演进、光纤宽带、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等多个行业重点话题进行了探讨与展望。

其中,中国移动固网以及国际互联网资源短板、电信运营商“被管道化”后的出路等话题引发了业内人士的广泛关注与热议。

“请给中移动一个机会”

本届论坛上,来自三大运营商的嘉宾分别就各自企业以及行业发展情况进行了回顾与展望。其中,中国移动副总裁鲁向东对中移动目前所面临的固网以及国际互联网资源短板的阐述引发了业内人士的热议。

在谈及中移动“十二五”网络规划时,鲁向东感慨道:“我们很羡慕中国电信可以在各种场合宣传自己的光网城市建设,虽然我们也想提,但是目前还不敢提。现在广电都可以进行固网建设了,也希望大家做个呼吁,给中国移动一个机会。”

国际互联网资源方面,鲁向东也表示:“海外POP点上,中国电信有13个,中国联通有10个,中国移动只有2个;在国际互联网流量方面,中国移动也远远落后于中国电信与中国联通。所以,我们提出合作共享的原则,现在只要有海缆建设,中国移动都要削尖脑袋挤进去和其他运营商合作建设。”

目前,随着用户对于移动互联网业务的需求激增,电信运营商拥有国际以及国内固网资源的多寡及质量决定着其未来的竞争地位。而鲁向东的一席话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移动愈来愈受制于其固网资源短板。

“历史原因决定了中国移动在国内固网的劣势地位,移动互联网规模普及后,即使中国移动也积极进行了WLAN等热点建设,但同电信、联通的热点相比,移动不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远远落后,”广东移动受访人士表示,“而在国际落地资源方面的不足,一方面使中国移动不得不向中国联通、中国电信、BT、德国电信等运营商租用国际出口、线缆等资源,成本耗费巨大,另一方面,中国移动往往也无法有效保障租用资源的服务质量。”

随着移动互联网用户的快速增加,用户对于访问WLAN与国际网站、国际漫游服务的需求将随之增长,而中国移动在固网及国际互联网领域的资源短缺可能将在长期内影响其移动互联网业务体验与发展。

据了解,目前中国移动正在积极弥补国际互联网资源缺口,已与中国电信、中国联通共同推进了厦金、淡福等台海光缆以及中印西藏段光缆建设。而在国内固网建设方面,中国移动仍将在一段时期内受制于政策壁垒。

“目前地方移动公司仅能通过铁通公司进行固网建设,而中国移动与中国铁通的融合事实上并未完成,加之中国铁通在各方面都无法对电信、联通形成威胁,所以全业务运营以来,可以说,政策层面仍未对中国移动固网建设解除禁令,中国移动固网建设也未取得实质性进展。”中国移动研究院受访专家表示。

流量经营“尚未达成产业共识”

在众多热点话题中,运营商管道化问题也是各方讨论的焦点。据悉,“十一五”之前,运营商收入主要以语音业务为主,以新增用户作为主要驱动力;而“十一五”期间,尤其是“十一五”后期,智能终端和互联网的发展使得数据业务逐渐成为主力。

目前,中国移动语音业务增长已降至20%,而数据流量增长却保持在50%以上,有时甚至可达到200%。但数据流量爆炸式的增长却没有给运营商的利润带来相应的增长,“增量不增收”问题凸显,运营商面临“被管道化”的危险。

对此,鲁向东表示,“业界很多人认为运营商不想当管道,事实上,目前运营商已经‘被管道化’了,那么今后,运营商不仅要当管道,而且要考虑‘被管道化’以后怎样继续保持发展”。

其实,目前,三大运营商已经针对“增量不增收”问题提出了智能管道、流量经营等理念,但是目前仍处于零散研究与实践阶段,“相关的产业共识尚未达成”。“对流量经营来说,前提是对流量的价值进行甄别与判断,但即使对此业内也并未形成统一或主流的理念、方法与系统,目前仅是以按内容收费等方式实践流量经营,运营商实现科学的流量经营任重道远。”中国移动研究院受访专家表示。

对此,也有受访运营商人士表示,虽然相关产业共识并未达成,但这并不意味着运营商无事可做,“至少运营商可首先对腾讯等几家主流流量消耗厂商进行限制、管理,同时应继续研究保持产业链主导权的战略策略”。

猜你喜欢
固网紧箍咒通信业
紧箍咒和慧眼
本期主题 可怕的紧箍咒
本期主题 可怕的紧箍咒
《工业通信业行业标准制定管理办法》公布
紧箍咒
数据挖掘在移动通信业客户关系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联通固网增值业务营销战略探究
固网手机寻址下移引发的话单问题及解决办法
浅谈电信行业固网智能化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