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信业务的“盛世警言”

2011-05-30 09:04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广州研究院宋杰
通信世界 2011年25期
关键词:发送量通讯录联系人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广州研究院 | 宋杰

米聊、速聊、个信、微信、友信……各种Kik类短信近来迅速蹿红,带给传统短信业务的则是前所未有的压力。

每当节假日期间,短信业务的“吸金”神话都会被人们津津乐道。例如2011年春节期间,短信业务又创新高:全国各类短信发送量累计达到260亿条,比上年春节增长13%。从除夕和初一两天的短信发送量来看,全国总量达到156亿条,比上年同期增长20%,其中除夕当天,北京移动用户短信发送量较上年同期增长12.86%,上海移动增长近20%,广东移动增长23.30%。

如果仅从历年春节期间全国各类短信的发送总量来看,2003年到2011年的总量依次为:70、98、110、126、152、170、190、230、260亿条,传统短信业务依然处于高速增长期。但是,繁华背后,我们却可以看到短信业务的发展已经逐渐进入了成熟期,而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对传统短信又产生了新的冲击。

传统短信业务增长乏力

2010年1月,全国移动短信发送量为665.3亿条,同比下降4.5%,这也是长年保持增长的中国短信业务发展史上首次出现月度同比下降。此次下滑虽然和上年1月春节长假有关,而且此后每月都保持了同比6%左右的增长率,但是短信业务增长乏力已是不争的事实。

从图1可以看到,全国移动短信业务总量的增速逐年降低,而年人均移动短信发送量则从最高的2007年的1180条下滑到了2010年的1027.4条。

即使是需求比较刚性的春节短信,虽然总量还在不断增长,但是人均发送量(7天长假)也已从2005年的32.8条下滑到了2010年的30.3条。

Kik类短信加速分流

今年4月份,《金融时报》报道了研究机构Mobile Youth的一项预测:由于移动设备上的即时通信应用正在逐步挤压手机短信的使用份额,手机短信未来两年在英国、印度尼西亚、南非和巴西的总发送量将下降20%。这一观点被提出后,新浪网的一项调查显示,有55.4%的网友认为这种情况“很有可能”发生,34.4%的网友认为“不可能”发生,还有10.2%的网友认为“不好说”。

智能手机的普及、低廉的移动数据资费,是移动互联网短信分流传统短信的前提。根据Gartner的数据,2011年第一季度全球手机销量中,智能手机销量较上年同期增长85%,占总销量比例为23.6%。同时,根据DCCI预测,2013年国内智能手机销售量将超过非智能手机。而3G商用以来,手机上网资费不断下降,以广东电信为例,每月5元包30M、每月50元包800M(超出套餐流量单价为0.0003元/kb)。我们可以进行一个简单的估算,一条70字的文字短信相当于140B(1B=8b)的流量,1M流量可发大约1000条文字短信,相比较于0.10元/条的传统短信资费,移动互联网短信的费用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了。

如果只是以往的移动IM,对传统短信的威胁还只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毕竟对于大多数人来说,IM联系人和手机通讯录上的联系人是差别很大的两个圈子:IM反映了“网络生活”圈,手机通讯录反映了“现实生活”圈。但是,当Kik类短信出现之后,这一切有了很大的改变。

Kik Messenger是一款基于手机通讯录的社交软件,可基于本地通讯录直接建立与联系人的连接,只要联系人双方都安装了Kik客户端,就可以实现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免费短信聊天。Kik面世后,用户规模爆炸性增长:2010年10月19日上线,15天后用户迅速突破100万,每小时有2.5万多注册用户;2010年底平均每天的注册用户是1.2万~1.5万,且用户活跃度很高,活跃用户接近60万。

以往的IM软件往往都是基于邮箱这一“弱关系连接”进行消息推送从而建立联系人关系;由于手机通讯录是比邮箱更具底层意义的社交网络——手机通讯录上面的人,至少是用户较为熟悉的人,所以这一层社交网络与现实联系得最为紧密,直接基于手机通讯录生成联系人关系的Kik,实现了现实与虚拟世界的“无缝连接”,使移动终端成为了新的社交节点。

Kik推出之后,国内厂商以非常惊人的速度发布了各种信(个信、微信、友信等)和各种聊(米聊、速聊等),我们把这一系列基于手机通讯录的移动IM称为Kik类短信。对于用户来说,Kik类短信在使用上兼具传统短信和传统IM的优点,又弥补了短信无法获得实时反馈的缺陷,其方便性不言而喻。

当终端和资费不再成为瓶颈,Kik类移动互联网短信又带来了不亚于传统短信的使用体验,分流也就成了必然。

运营商必须两手抓

移动互联网短信对传统短信业务的冲击,其本质上和VoIP对传统话音的冲击是类似的,都属于传统业务所面临的IP化挑战。其实,用户的沟通需求并没有消失,只是承载方式发生了变化而已。

对于电信运营商来说,一方面要顺应产业发展趋势,逐渐将传统短信业务的价值迁移到数据业务上;另一方面,从以往的固移替代、话音业务IP化的演进历程来看,用户多年的消费习惯不是说变就变的,无论是替代还是分流都会有一个长期的过程,传统短信业务本身只要能够创新应用、拓展新的增长点,依然会是运营商的“现金牛”。

根据Juniper研究公司今年5月的预测,未来5年内,通过应用程序发送和接收的短信——即所谓的点对多点短信(Application-to-Person,简称A2P)将创造多达700亿美元的收入。此外,2016年全球A2P短信的收入将超过点对点(Person-to-Person)短信。因此,个人之间的点对点短信虽然逐步被分流,行业应用在相当一段时期内仍会保持增长趋势。由此可见,传统短信业务尚有发展空间,不可轻言放弃。

猜你喜欢
发送量通讯录联系人
本期石友通讯录
通讯录
本期石友通讯录
云南:铁路客流持续回暖 单日旅客发送量连续超20万
美食通讯录
让重要联系人更醒目
为每个联系人设定不同的铃声
教你将手机联系人导出到Excel
春运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