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之隔,天壤之别

2011-05-30 19:23冯仑
读者 2011年19期
关键词:边界线风浪难民

2011年春节,我和史玉柱、陈东升等人一起去了澳大利亚西部的一个小岛。这个岛面积133平方公里,居民中2/3是华人,算是地球上独立岛屿中华人比较多的一个。

我們在岛上待了两三天,并针对华人在海外的发展等问题做了考察,让我没想到的是,就是这样一个小岛,居然给了我很多启示。

在这个孤悬海外的岛上,我们看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

这个岛上有3000多名难民,他们来自伊拉克、阿富汗、伊朗等地。难民分成两种,一种是有钱的难民,一种是真正的无依无靠的难民。有钱的难民是跨境的难民,通过交6000~10000美金,被“人蛇”从上述国家送到印度尼西亚,然后他们再在印度尼西亚租一条船,来到这个岛上。

这个过程非常有意思,因为海上有条边界线,澳大利亚的海军和海上警察会不断驱赶这些难民船,不让它们靠近这条边界线。

在驱赶的过程中,警察非常严厉。如果把难民船赶走了,那就赶走了;如果船没被赶走,过了边界线,那就不赶了,改成欢迎了。反正船只要能冲过来,就算是赢了。而且,难民被引导到港口以后,就有人权了。

我们在那里的第一天,就有55个难民冲过边界线来。当时,海浪非常大,澳大利亚的海军把这些人引导到风浪较小的港口,他们自己则在风浪较大的码头上给他们装运毛毯、香烟、牛奶、衣服,然后再把这些东西拿到风平浪静的码头分发给这些难民。

难民会被临时集中到一个地方,那里用铁丝网围着。我们参观了一所难民儿童的学校,发现难民的小孩不仅可以喝牛奶、吃面包,有衣服穿、有毯子盖,还可以上学,而且住的房子比我们国内的经济适用房条件还好。

据说,一个难民因为小孩不能上学便起诉政府,政府还赔了钱。我们看到难民的孩子被编成班,全部都穿着白色的新衣服,比有些当地居民的小孩穿得还好。

这些难民,有家庭的和没有家庭的要分开。有家庭的,要保证家庭成员住在一起;没有家庭的,住在另外一个地方。我听到他们在里边唱歌,好像很高兴。

后来,经过一番打听我才知道,政府为难民花了很多钱。大概3个月以后,经过甄别,难民中的大部分会被送往澳大利亚本土,以补充澳大利亚的劳动者队伍,也有少部分会被送到第三国。

当地政府对这些非法入境的难民非常好,所以居民们很有意见。据说,这已经成为澳大利亚的一大社会问题——政府给非法难民的待遇太好,难民抢了当地人的就业机会,政府还要拿纳税人的钱救济他们,这件事在澳大利亚当地引发了很多争论。

(水观音摘自新浪网冯仑的博客)

猜你喜欢
边界线风浪难民
风浪干扰条件下舰船航向保持非线性控制系统
弟弟尿床了
150万乌克兰难民涌入邻国
不怕风浪的小船
世界难民日
——聚焦各国难民儿童生存实录
East Side Story
“边界线”风波
“边界线”风波
神奇的边界线:一不留神就出国
为让小难民开心 他冒险送去上万个玩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