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比较研究

2011-05-31 03:15
大学图书情报学刊 2011年6期
关键词:生物医学检索医学

徐 速

(北京大学医学图书馆,100191)

由于严格的知识产权制度和外文期刊价格的逐年上涨,我国生物医学文献资源呈现出总量不足、重复建设、分布不均衡等现象[1]。近年来,在CALIS医学中心集团采购政策的影响下,我国各大医学院校图书馆加大了国外电子期刊的引进力度,但仍与读者日益增长的文献需求相去甚远。为了提高文献资源保障率,满足读者信息需求,各图书馆将文献传递服务作为弥补馆藏、实现资源共享的重要途径。虽然CALIS、NSTL、CSDL等国家级文献服务系统以及区域性文献服务体系(如BALIS、TALIS),发挥了一定的文献保障作用,但由于资源重复率高,生物医学文献保障率有限。因此,建立专业性的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对提高资源保障率非常必要。目前,国内已出现了集文献检索、申请和传递为一体的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按其运行模式,可分为商业性和公益性两种。前者以医知网为代表,后者以CALIS医学中心牵头组织的CALIS全国医学文献共建共知共享网(简称三共网)为典型。本文将对二者进行比较研究,并就如何推动我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发展提出一些建议。

1 医知网与三共网系统概况

医知网是北京唯博赛科技有限公司投入巨资打造的医学类专业网站,提供医学外文文献的检索、全文传递及其他医学、药学信息服务,由文献检索、馆际互借、医学引擎、国外药品和国内药品等五大模块构成[2]。医知网提供16000多种生物医学期刊的文献数据检索,通过与国内20多家大型图书馆合作,以馆际互借方式为用户传递全文,24小时内即可把文献全文发送给用户。医学引擎是医知网最具潜力的模块之一,利用先进的Spider抓取技术,从浩瀚的网络数据中抓取所需要的信息,数据每天自动更新,并自动完成筛选、分类、入库、排序等过程。

三共网是由CALIS全国医学文献信息中心主导的全国医学图书馆协作性组织,其宗旨是通过网上服务平台,构建全国医学期刊联合目录,搭建生物医学二次文献检索平台(其中内嵌原文传递服务系统),根据用户使用情况统计,为文献资源协调采购提供依据。三共网的网上服务平台包括三部分:CALIS全国医学期刊联合目录、CALIS全国医学文献服务系统和CALIS全国医学文献原文传递服务系统。三者有机结合成一整体,为图书馆和最终用户提供联合目录与文献传递服务[3]。目前三共网已有40多家成员馆,涉及多种类型的医学图书馆,如高校图书馆、医院图书馆、军队图书馆等。成员馆又分为服务馆和用户馆。服务馆是指提供和接收文献传递服务,并参与资源协调采购的成员馆;用户馆指仅接收、暂不提供文献传递服务的成员馆,条件成熟并自愿的情况下,可随时申请成为服务馆。服务馆的馆藏是三共网的资源基础,普通原文传递请求在24小时内送出,加急原文传递请求在12小时内即可完成。

表1 运行模式比较

2 医知网和三共网服务系统的比较分析

2.1 运行模式的比较

医知网是以商业模式运行的专业医学网站,为用户提供中外文生物医学文献资源,包括期刊全文、图书目次信息、会议信息、药品信息等。其中,期刊文献全文6元/篇,传递方式以E-mail、网络下载为主。医知网收录整理了国外药品及全国20万种药品,建成了海量药品数据库。国外药品除了能查看美国、欧洲及日本上市的药品说明书外,还可以查看某药品的相关新闻、相关文献、国内是否生产等信息。国内药品可以通过药品商品名或者通用名检索国内生产及批准进口的全部药品。

三共网是公益性的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以其服务馆丰富的馆藏资源为基础,为用户提供中外文生物医学文献资源,包括期刊全文、图书部分章节内容等。成员馆免费使用CALIS全国医学期刊联合目录,免费获得本馆的电子期刊导航系统,免费使用CALIS生物医学二次文献检索平台及CALIS全国医学原文传递服务系统,并可获得100篇免费原文传递文献,其后的文献传递费用按照5元/篇收取,传递方式以E-mail、Arail和在线传递为主。

从表1可以看出,医知网的资源类型更加多样化,不仅包括传统的期刊文献信息,还整理收录了丰富的药品信息、会议信息等。三共网以公益服务为主导,提供一系列免费服务,对于部分收费服务,费用也相对低廉,体现了资源共建共知共享的思想。两者都非常重视服务的时效性,均可在24小时内将文献传递给用户。

2.2 检索功能的比较

检索功能直接影响到文献检索的检全率、检准率、灵活性、方便性及检索速度。本文重点从浏览方式、检索方式、检索字段、检索规则、检索限定和检索结果处理等六个方面来比较二者的检索功能。

2.2.1 浏览方式

用户想要查找某一特定学科或者期刊的文献,可以通过浏览功能来查找全文。浏览功能体现在“期刊导航”模块,主要是按英文字母顺序、出版商、学科主题进行浏览。二者都提供了学科主题和期刊首字母顺序的浏览方式,三共网还具有按出版商和成员馆来进行浏览的功能。医知网的学科导航分为常见学科、生命科学总论、医学总论、内科相关学科等14大类,共计78小类。三共网的学科导航包括医药卫生和生物医学两大类,每一大类下又以中图法为基础进行下位类的划分,共计33小类。

2.2.2 检索方式

二者都含有简单检索、高级检索和主题词检索等检索方式,相比之下,医知网的检索模块更加丰富,包括PubMed检索、MedCH检索、单位作者检索和医学引擎等。“PubMed检索”是国外PubMed网站的汉化,使用英文检索时,其检索方式、检索结果都与国外PubMed同步,同时支持任意中文字段的检索。“MedCH检索”内容为本地数据,检索速度快,但只能检索1995年至今的数据。“单位作者检索”可以检索国内外的单位与机构,显示出本单位生物医学专业主要作者及发表文献的学科、期刊名称、影响因子等。“医学引擎”能够搜索会议、循证医学、新闻和药品信息等,但不支持逻辑检索。

表2 检索功能比较

2.2.3 检索字段

检索字段是数据库提供给用户的检索入口,检索入口越多,对用户的帮助越大。二者都提供关键词、标题、作者、期刊名称、主题词检索。医知网因有“PubMed检索”模块,检索功能尤其强大,但其本身的“MedCH检索”检索字段并不多。三共网的检索字段相对丰富,ISSN、文摘也可作为检索字段。高级检索项还供用户自由添加或减少检索选项,从而使检索更加精确。

2.2.4 检索规则

检索规则是否先进和多样也影响到文献服务系统的检索效率。二者的检索规则都比较单一,提供了逻辑检索,包括逻辑与、逻辑或和逻辑非三种逻辑算符。此外,三共网还提供了通配符检索,截词符以有限截词“?”及无限截词“*”表示。

2.2.5 检索限定

检索限定是一种辅助检索手段,如能否对出版年代、文献类型及文献语种等进行自由选择与限定,能否对任意限定时间段检索等。医知网整合了PubMed检索,其检索限定条件较多,包括出版日期、文献类型、F1000、期刊影响因子。三共网只提供出版日期这一项限定条件。

2.2.6 检索结果处理

检索结果处理包括四个方面,即检索结果调整、显示、输出和分析。针对检索结果,二者都具有二次检索的功能,这样就大大地缩小了检索的范围,提高了检索效率。三共网提供了特定字段链接,扩展检索功能。在检索出的文献中,选择其作者、刊名或是某一个关键词,系统则自动根据用户选择的项目进行检索。医知网的检索结果可以按被引次数、影响因子、入库时间、出版时间排序,三共网检索结果只按相关度和时间顺序排列。在检索结果输出方面,二者都提供了灵活多样的输出方式。检索结果分析是医知网的特色,对站内检索到的文献,可以从“单位、作者、期刊、国家、城市、年份、体征、解剖、疾病、诊断、治疗、用药、新药”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统计、分析与排序;为了契合用户的兴趣与习惯,还特别增加了“中国单位和中国作者统计排序”,可以了解国内哪些机构、哪些作者的研究处在所检索课题的前列。

通过以上比较,可以看出医知网的检索功能更加强大,而且也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如医学引擎囊括了会议、循证医学、新闻和药品等海量信息,F1000因子限定和期刊影响因子限定检索功能可以进一步提高查准率。“MedCH检索”推出的国内第一个完全拥有知识产权的文献统计分析功能可以对检索结果进行全方位的统计、分析与排序。虽然三共网没有整合PubMed的检索界面,但提供了PubMed的加载方式,为习惯使用PubMed的用户打开了方便之门,节省了用户的时间。三共网的浏览方式相对多样化,期刊导航严格按照中图法的分类进行,更加科学和严谨。

2.3 服务功能比较

医知网与三共网都是集成化的文献服务系统,服务功能直接影响到资源的利用程度,因此,智能化、个性化的服务是充分发挥文献服务系统资源保障作用的关键。

表3 服务功能比较

2.3.1 文献传递服务

文献传递服务作为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的支撑,被整合到了检索结果界面。用户检索文献后,对所需文献直接勾选“文献传递”选项,即可完成文献申请。为了提高文献申请的自主性,三共网提供了“人工请求”服务,用户可以直接填写表单来申请文献。二者都采用用户驱动的无中介文献传递服务模式,省去了中间转发环节,提高了服务的时效性。

2.3.2 个性化服务

个性化服务是指在数字信息环境下,主要利用网络和信息技术,获取并分析各个用户的信息使用习惯、偏好、背景和要求,从而为用户提供充分满足其个体信息需要的一种集成性信息服务[4]。从表3可以看出,二者都提供了订单查询、账户信息、我的收藏、检索历史等个性化服务。医知网还提供了定题服务,根据用户保存的检索策略,及时向用户推送最新的文献信息。

2.3.3 其他服务

充分发挥用户的主动性,与用户形成良好的互动,是众多网络服务平台的目标之一。为了加快传递速度,医知网推出公共互助平台测试,提供文献互助服务,所有用户均可参与传递。“在线翻译”服务邀请用户更正文摘翻译中出现的错误,根据文摘的长短及更正翻译的程度给予不同的积分奖励。“学术交流”服务将新闻与公告通知给用户,及时解答用户咨询,并接受用户的投诉和建议,充分体现了用户第一的服务思想。由于所收藏的资源期刊中有一些缺漏,三共网提供了“缺漏期刊反馈”功能,希望通过用户的参与,完善CALIS全国医学文献服务系统资源。用户利用三共网的“类购物车功能”可以将想要的文献先放入购物车内,继续检索其他文献,查找到所有想要的文献之后再进行统一提交。购物车内的信息与收藏夹的信息不同,前者的信息是暂时的,会在用户注销下线的同时清空,而后者的信息则永远存在。“类购物车功能”大大提高了文献检索和申请的效率,从用户的角度出发,实现一站式服务。就服务功能而言,二者充分尊重用户意愿,均采用用户驱动的无中介文献传递服务模式,注重服务的时效性;均提供了友好的用户界面,充分挖掘用户的参与能力,有效调动了用户的积极性,形成良好的互动。但在个性化服务方面,都有待于进一步发展,增强个性化服务能力,以满足用户的多样化需求。

3 完善我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的若干措施

医知网与三共网分别代表了两种不同运行模式的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也体现了我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的发展水平,在检索功能和服务功能等方面既有共性,也有个性,形成了各自的特色。随着资源共享观念的深入人心,国内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的发展还有较大的上升空间,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予以加强和完善:

3.1 优化检索功能

良好的检索功能是文献服务系统与用户沟通的桥梁,优化检索功能有利于提高服务效率。国内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根据自己的资源特点以及用户的需求制定了分类标准,但还可以考虑再提供一套与传统分类法,如《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相一致的分类体系。这对于常用图书馆的用户而言更为熟悉和方便。生物医学文献服务平台应重点加强基本检索、高级检索和主题词检索功能,并尽可能地提供更加丰富的检索字段。检索字段的选择越多,就越能精确表达用户的检索要求,越能更快地检索到所需信息。检索规则尽量用比较通用的检索规则和运算符号。检索限制条件应考虑多种可能性,给用户充分选择的空间。检索结果的排序应该有很多种,最重要的相关性、出版日期的排序标准有待于完善,以将最符合用户需要的检索结果放在最前面。检索结果的统计分析功能需要强化,以便用户通过该功能能够迅速捕捉到某个领域的研究进展情况。

3.2 完善服务功能

Web2.0环境下,可以充分利用新技术来完善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功能,构建以用户为中心的个性化服务模式,将个性化服务通过各种Web工具推送出去,允许用户在自己喜欢的平台添加自己喜欢的服务,实现资源、用户和服务三者的有机结合,形成一个互动增长的有机体。随着用户信息环境的不断变化,探索更深层次的服务项目,如运用RSS聚合技术有效整合各类有用资源,提供论坛、BLOG、WIKI、短信中心、图书库、期刊库等现代化学习工具。同时,随着3G上网手机的应用,也可以借助手机这种上网模式,拓展服务的领域和功能,让手机检索成为用户可以选择的一种方式,让手机订制生物医学文献服务成为一种可能,这些都可以成为未来探讨和期待的[5]。

3.3 妥善解决版权问题

文献传递是作品使用的一种方式,文献传递的本质就是提供复制品,而且这些复制品是“不必归还”的,所以在传递过程中发生复制的行为是不可避免的。商业模式主要通过市场机制解决知识产权问题,而公益模式则主要通过相关法律授予公益性图书馆的特权来解决版权问题。对于公益性传递,应坚持非营利模式,保持文献传递服务的公益性。公益性传递实际上也只能在著作权法规定的范围享受免责。参与文献传递服务的各图书馆可以从传递的目的、数量和作品的类型等方面进行控制,来规避知识产权风险,同时也要尽到注意义务,避免共同侵权[6]。

3.4 注重社会责任

由于服务性质不同,商业模式生物医学文献服务平台的开放性有限,只有正式购买的用户才可以登录、检索,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的发展,也不利于生物医学的发展。尽管以商业模式运行的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是以营利为目的,但也应考虑用户对于文献获取费用的承受能力,注重社会责任,多参与社会建设,以使更多的用户能够从中受益。公益模式的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更应该继续秉承公益服务的思想,坚持以社会效益为主的原则,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实现生物医学文献资源的共享。

4 结语

以医知网为代表的商业模式运行的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作为获取生物医学文献的一种途径,是对目前各种公益性文献服务系统的有益补充,为提高生物医学文献保障率提供了一条可行的途径。CALIS医学中心牵头组织的三共网实际上是一个全国范围的医学图书馆联盟,不仅承担着为联盟范围内的用户提供文献服务的责任,而且也要对用户利用结果进行统计分析,为资源的协调采购提供基础,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在今后的发展中,两者可以相互借鉴,相互补充,发挥各自的长处,为用户提供更加全面的生物医学文献支撑,使用户得到更多的实惠。

[1]李 维,尹 源.CALIS馆际互借系统对医学文献保障的影响[J].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2007,6(1):15-17.

[2]医知网[EB/OL]http://www.yz365.com/Home/Login 2011-04-21.

[3]CALIS全国医学文献服务系统[EB/OL]http://3g.bjmu.edu.cn/pages/index.jsp.2011-04-21.

[4]曹树金,罗春荣,马利霞.论图书馆个性化服务的几个基本问题 [J].大学图书馆学报,2005,(6):33-39.

[5]赵京湘等.网络时代外文生物医学文献传递服务比较分析[J].中国病案,2010,(10):51-54.

[6]陈传夫,曾 明,谢 莹.文献传递的版权风险和规避策略[J].四川图书馆学报,2004(1):73-76.

猜你喜欢
生物医学检索医学
刍议“生物医学作为文化”的研究进路——兼论《作为文化的生物医学》
灵长类生物医学前沿探索中的伦理思考
医学的进步
预防新型冠状病毒, 你必须知道的事
国外生物医学文献获取的技术工具:述评与启示
LED光源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分析
专利检索中“语义”的表现
医学
医学、生命科学类
国际标准检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