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记载和传递方式变革背景下的图书馆服务方式研究

2011-05-31 03:15程晓舫
大学图书情报学刊 2011年6期
关键词:纸质载体文献

程晓舫,杨 磊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学技术哲学部,合肥 230026)

知识是人类认识自然和社会的成果或结晶,必须加以传承。传承知识的方式大体分两种:一种是由记忆而传承,主要表现为人与人之间的言传身教;另一种是由记载而传承,主要通过学习被记录于某种载体上的知识而实现。记载知识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原始而客观的记录,如照片、声音;一种是经人为描述而作的记载,如画像、符号。定义后者为符号知识,前者为非符号知识。作为传承和传递知识的社会机构,图书馆的服务方式也很大程度上受知识记载与传递方式的制约。

1 知识记载和传递方式决定着图书馆的服务方式

自20世纪90年代图书馆正式引入计算机信息技术以来,以纸本文献资源为基础的传统图书馆的服务方式遭遇巨大冲击,突出表现就是到图书馆的读者人数出现减少[1]。这是知识记载和传递方式作用于图书馆服务的鲜明表现,下面本文跟随文献类知识的记载技术和传递技术之变迁,对图书馆履行服务职责的两种方式进行考察。

1.1 记载与阅读的合一与分离

就文献资源而言,知识的记载与阅读是两码事。记载知识是将知识符号记录到某种载体上;阅读知识则需要把知识载体上的标记解析为读者能够明白的符号后才能进行。如果记载在载体上的标记与读者阅读的符号是一致的,则无须解析就可进入阅读,把这样的情况认定为记载与阅读是合一的;如果记载在载体上的标记与读者阅读的符号是不一致的,就需要进行解析后才能进入阅读,把这样的情况认定为记载与阅读是分离的。

印刷技术提供了纸质文献,其记载与阅读属于合一状态。在这种情况下,图书馆为读者提供的在馆服务以阅览室的服务方式就能够实现——读者从图书馆取得纸质文献后,在阅览室就能完成知识阅读;图书馆为读者提供的离馆服务,则以借阅室的服务方式实现——读者从图书馆取得纸质文献后,就完成了图书馆向读者传递知识的服务职责。于是在传统图书馆时代,阅览室承担着图书馆的在馆服务职责;借阅室承担着图书馆的离馆服务职责。

数字技术提供的信息知识体,其记载与阅读属于分离状态,在这种知识记载和传递方式下,如果没有电子阅览设备,读者就无法在图书馆里完成知识阅读,图书馆的在馆服务就无法实现;而图书馆向读者提供的知识传递,只要拥有相应的电子阅览设备,如电脑,就能以登录进入数据库的方式,完成图书馆与读者之间的知识传递。

由此,在数字图书馆时代,图书馆的在馆服务将会遭遇尴尬——图书馆不能阻止读者拥有电子阅览设备,这种尴尬必然导致图书馆的在馆服务方式趋于弱化,并且因为电子阅览设备的资产折旧,图书馆最终将选择放弃电子阅览室,而离馆服务的方式则不会有太大影响。

1.2 知识在图书馆与读者之间的传递

读者阅读的是某种载体上记载的知识。如果知识与载体不可剥离,则在图书馆和读者之间发生的知识传递必然伴随着载体的传递,这就是发生在传统图书馆的纸本文献借阅和数字图书馆的光盘数字文献借阅现象中知识的传递状况,为了完成知识的传递,借阅室就必须把知识的载体在图书馆与读者之间进行传递。

如果知识可以从载体上剥离开来,那么在知识传递时就不必伴随载体的传递。数字技术实现了知识从载体上的剥离,网络技术又实现了把剥离出来的知识在图书馆与读者之间通过网络实施的传递。我们可以把这种数字技术与网络技术有机结合的图书馆称为数网图书馆。在数网图书馆时代,不会再有知识载体在图书馆和读者之间的传递现象,这种知识与载体的剥离,会使图书馆的离馆服务遭遇另一种尴尬——海量的网络信息和专业的商业性数据库可能使图书馆不再是读者获得信息知识的主要渠道,这种尴尬将会导致图书馆以知识传递为目标的离馆服务职责也渐趋弱化。

2 改善服务是图书馆存在与发展的惟一选择

从从全球业态看,图书馆正经历着历史上最深刻的转型[2]。”其特征是:“数字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本地服务与远程服务的融合,图书馆权威服务与联盟建设,等等。”[3]我们已经清晰地看到,随着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应用,对传统图书馆而言,知识阅读的在馆服务方式正在消亡,知识传递的离馆服务方式也在弱化。没有了这两种服务方式,图书馆也就失去了”知识传承”的核心价值。

恢复知识阅读的在馆服务,强化知识传递的离馆服务,是图书馆生存发展的惟一选择。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恢复和强化的服务方式,如果不能够像传统图书馆提供的阅览室和借阅室那样成为一种常态化服务,图书馆的存在发展就依然成问题。因此,恢复的知识阅读,必须不同于以往的知识阅读;强化的知识传递,更应在图书馆与读者之间建立起紧密而巩固的关系。

2.1 知识阅读:开设立体阅读,构建文脉阅读

恢复在馆服务有两个努力方向:

2.1.1 开设立体阅读

前述指出知识记载可分为两类:符号知识类和非符号知识类。迄今为止,图书馆为读者提供的大多是以纸质文献形式呈现的符号类知识的服务,在阅读方式上属于平面阅读。传统图书馆提供的平面阅读是一项常态化的在馆服务,但当数字技术进入图书馆后,数字图书馆却无法提供常态化的平面阅读,因此,必须改变数字图书馆提供的阅读状况,开辟数字图书馆的知识阅读方式。

改变的可能性是存在的。传统的图书馆服务总体上是建立在纸质文献知识基础上的,现在,以数字化方式记载的信息知识也当属图书馆的采存范畴。读者对非纸质文献类知识的阅读,不同于纸质文献类知识的阅读,在此定义为立体阅读。

改变的现实性也是存在的,只需把图书馆的采访由纸质类文献知识拓展到包括非纸质类文献的全部类型的知识。平面阅读在传统图书馆的常态化,依靠的是读者难以拥有的大量纸本文献资源,阅览室只是在馆服务的实现场所;立体阅读在数字图书馆的常态化,依靠的是读者难以建立的立体阅读环境,电子数字知识借助这个环境得以生动展现。

2.1.2 构建文脉阅读

图书馆保存的纸本文献资源,是人类知识积累的厚重沉淀,拂去尘灰后将会展现出她的弥足珍贵。图书馆要把人类知识的历史积累加以整理,以揭示知识发展的历史轨迹。那些按照知识发展轨迹整理出来的纸本文献,相信会给读者带来全新的平面阅读感受。这类文献的阅读在此定义为文脉阅读。纸本文献所提供的文脉阅读将会成为图书馆奉献给数字网络时代读者的最为珍贵的礼物。由于文脉阅读的纸本文献弥足珍贵,可以考虑只提供在馆服务而不提供离馆服务。

2.2 知识传递:为读者建立个性化数网图书馆

图书馆的离馆服务,其实质表现为知识在图书馆与读者之间的传递,当读者认为某些知识对他有用时,他就会留下这些知识。读者当然梦想拥有一座个人图书馆。传统图书馆时代,读者无力实现个人拥有一座图书馆的梦想,通常只能依靠到馆阅读或复印技术留下他所需要的知识内容;数字图书馆时代,知识借助光盘在图书馆与读者之间发生的借阅而传递,读者依靠拷贝技术留下他所需要的知识内容,这时的读者,已经具备个人拥有一座小型数字图书馆的能力;数网图书馆时代,知识借助网络在图书馆与读者之间进行传递,读者依靠网络下载留下他所需要的知识内容,这时的读者,可通过图书馆及其以外的其它渠道,方便地建立起一座个性化数网图书馆。

发生在图书馆与读者之间的知识传递效率,是图书馆离馆服务的直接评价标准。数网图书馆从根本上讲是为读者提供一个数字化网络化的服务环境,提高读者获取与利用信息的能力[4]。发挥图书馆的优势,协助读者建立个性化数网图书馆,在这个过程中,建立起图书馆在读者群中的知名度,提高读者访问图书馆网站、利用图书馆资源的频率与深度,强化离馆服务,实现图书馆和读者之间的知识传递。

3 图书馆服务的机构调整和人员调配

从纸本文献资源走向数字电子资源的图书馆,既不能割舍历史,又必须面向未来,这是考虑图书馆机构调整和人员调配时的基本立足点。

3.1 图书馆机构的现状及其调整

正处在文献资源由纸本向数字过渡状态中的图书馆,其机构设置如图1所示。这种机构现状不会长久:借阅室、阅览室等机构不久以后就会弱化直至消失,参考咨询室属下的学科馆员和信息素养培训正处在探索之中[5]。

图1 过渡时期图书馆的机构

建议的图书馆机构调整方案如图2所示。这一机构调整方案把传统图书馆和数网图书馆分开设置,并根据前面的讨论,分别设置了新的机构,赋予相应的研究与服务内容。

3.2 人员调配

显然,文脉阅读研究室、非纸质文献知识研究室需要那些具有较高知识素养的馆员来充实其中,视听室提供的立体阅读需要那些熟练、深刻掌握相关技术的馆员来布置,个性化图书馆需要那些对文献资源整理有深刻体会的馆员来实施培训和推广。图2所示的图书馆机构调整如得以实施,必须要有相应的人员调配予以配合。

图2 图书馆的机构调整

4 结语

本文从知识记载和传递的技术方式的变迁,讨论了这些技术的引入对图书馆知识阅读和知识传递两种服务方式所造成的影响,得到如下结论:

(1)印刷技术提供了知识的记载和阅读相合一的纸质类文献,图书馆只需向读者提供纸质文献,就可以实现知识阅读和知识传递两种服务方式。

(2)数字技术提供的是知识的记载和阅读相分离的文献信息,图书馆和读者都可以拥有电子阅览设备的现实,使图书馆提供的阅读知识服务方式遭到弱化并至消失,但知识传递的服务方式被保留下来;恢复阅读知识的出路在于提供非纸质类文献信息知识的立体阅读和纸质类文献知识的精致阅读,即文脉阅读。

(3)网络技术使知识的传递方式发生了改变,由原先知识传递必然伴随着知识载体的传递,改变为仅仅发生知识传递,这种技术彻底摧毁了建立在知识载体借阅服务基础上的知识传递;强化知识传递的出路是通过协助读者建立个性化数网图书馆,构筑起图书馆与读者之间知识传递的牢固稳定的链路。

(4)传统图书馆和数网图书馆在服务功能上分开的机构调整,可使图书馆兼顾历史和未来,均衡稳定的发展。

[1]Calhoun K,Cantrell J,Gallagher P,et al.Online catalogs:What users and librarians want[R].Dublin,Ohio:OCLC Online Computer Library Center,Inc.,2009.

[2]Wood E J,Miller R,Knapp A.Beyond survival:Managingacademic libraries in transition[M].Westport:Libraries Unlimited,2007.

[3]陈传夫,饶 艳,吴 钢.转型时期图书馆知识产权管理战略需求、目标与路径[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0,36(2):24-30.

[4]张晓林.让数字图书馆驱动图书馆服务创新发展[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0,36(3):73-76.

[5]John MacColl.Research Assessment and the Role of the org Library[M/OL].http://www.oclc.research/publications/library/2010/2010-01.pdf2010-11-26.

猜你喜欢
纸质载体文献
创新举措强载体 为侨服务加速跑
Hostile takeovers in China and Japan
坚持以活动为载体有效拓展港澳台海外统战工作
Cultural and Religious Context of the Two Ancient Egyptian Stelae An Opening Paragraph
The Application of the Situational Teaching Method in English Classroom Teaching at Vocational Colleges
The Role and Significant of Professional Ethics in Accounting and Auditing
全媒体时代纸质图书出版思考
纸质读物的困境与出路
独立书店浪漫的纸质生活
TiO_2包覆Al_2O_3载体的制备及表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