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规律、方法 提高区域地理复习效率

2011-05-31 02:18黑龙江省教育学院150080黄勤雁
地理教学 2011年3期
关键词:气候事物定位

黑龙江省教育学院(150080) 黄勤雁

区域地理是地理学习的难点之一,也是地理高考复习的瓶颈。特别是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和推进,高考的“能力立意”指向愈加突出和明显,如:09全国卷II第36题,09宁夏卷6~8题,2010年新课标卷第1题都明确表明,高考在向死记硬背说不、在向题海战术说不。

例:( 2010年新课标版试第1题):

图1所示区域降水季节分配较均匀。2010年5月初,该区域天气晴朗,气温骤升,出现了比常年严重的洪灾。据此完成l~3题(2、3题略)

1.形成本区域降水的水汽主要来源于:

A.太平洋 B.印度洋

C.大西洋 D.北冰洋

解析:由等高线可判断该区域位于河谷,由经纬度可判断该区域位于我国西北(新疆的阿勒太地区、额尔齐斯河谷地),由此推知水汽来自于北冰洋活大西洋,而图中北面高山(阿尔泰山)阻挡了来自北冰洋的水汽,并且题干信息给出该区域降水季节分配较均匀,因此受西风影响水汽主要来自大西洋。

此题既考查了区域定位,又考查了区域特征。但无论是区域定位还是区域特征都不是简单的考查记忆,而是考查学生的知识运用和综合分析能力。

因而,高考区域地理的复习决不能是区域知识的简单呈现和描述,而应注重规律方法,在立足于地理学习能力的培养和拓展的同时,又提高复习效率。

一、突出空间定位,注重区域位置的描述方式

高考对区域地理知识的直接考查中最常见的就是地理事物的地理位置、分布。区域定位始终是地理学习中的一项重要能力,是备考复习中的一个教学重点。区域定位的方法很多,如:地理坐标定位、海陆轮廓定位、 相对位置定位、典型区域特征定位、特殊地理事物定位、具体地理事物名称定位等等。在这里介绍如下一些方法:

1.将穿过某区域的主要经、纬线在地图上用彩色笔描粗。每一幅地图中都有多条经纬线,引领学生复习时必须要有侧重点,找出主要经纬线描出,这样区域的位置范围就会一目了然。如:在中国地图中只要描出80°E、90°E、100°E、110°E、120°E经线和20°N、23.5°N、30°N、40°N纬线,无论是中国地形区还是中国政区的位置都会一目了然。在此基础上再强调这些经纬线交叉点附近典型地理事物的记忆效果会更好。如:北纬30°纬线,与80°E交点为西南国界、与90°E交点为拉萨、与100°E交点为横断山脉、与110°E交点附近为三峡(或巫山)、与120°E交点为杭州,以这些交点为标志物,推知其他经纬度上的地理事物将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注重区域位置的描述方式。《考纲》中,四项能力目标考核明确要求:考生要能“正确表述事物的现象,准确描述和解释事物的特征”,这就包括对区域位置特征的描述。如:09年全国卷Ⅱ第36(1)题:厄瓜多尔的相对位置;2010年新课标卷第37(2)题:广西的地理位置,有许多考生已经根据地图判断出图示区域的具体区位,但用语言描述时不够全面、准确。这就要求在复习时要强调区域位置特征要从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相对位置(即某地理事物相对于图示区域内某地理事物的位置或某地理事物在图示区域中的位置)三大方面进行描述,让学生养成思维习惯。这样不但有利于这类试题的解答,还有利于对其他区域特征的记忆和理解。

3.以政区图和地形图为基础图,其它专题地图在这两幅地图上叠加。如:把气候、河流、人口与资源、著名城市、重要的地理界线、工农业区的分布落实在两幅或某一幅图中,从而掌握各地理要素的空间分布规律。

此外,熟悉世界政区图的整体轮廓,七大洲和一些主要地区及主要国家轮廓和地理位置,然后从整体图和局部图逐渐掌握各区域的位置。如:中国的整体轮廓和国内几个大区的位置轮廓,在此基础上还可结合中国局部区域图(如东北区、华北区、西北区等分区图;长江、黄河等流域图;京津唐、沪宁杭等工业区图;商品粮基地、棉花产地等农业基地分布图)来熟悉区域的位置和轮廓。

二、突出区域特征,注重地理要素间的内在联系

区域地理特征描述及分析是高考区域地理中的另一个关键问题,答题中要求能够用简洁、准确的语言描述区域地理事物的特征及地理事物的分布和发展变化规律。

区域特征一般包括位置特征、地势特征、地形特征、气候特征、水文特征、农业生产特征、工业生产特征等等。

区域地理特征属识记性知识,课标中对表述为“识记”的知识点非常少,最常用的表述格式为“运用……说明……”。例如:运用人口分布图说出我国人口的分布概况;运用中国地形图,说出我国地形、地势的主要特征等等。其实要达到这种程度也是要以记忆为前提的,甚至比“记忆”的要求更高、难度更大。区域特征及其成因分析是区域地理学习和研究的重点,是解决区域问题的关键。但是区域特征涉及的内容非常繁杂,有些区域之间又没有必然的联系,如果采用死记硬背的方法,往往很难掌握。所以我们应运用正确的方法。我把我们的复习方法概括如下:

1.抓区域主要特征进行记忆,在学生头脑中形成该区域知识的牢固记忆点。如欧洲西部地区,海洋性气候特征显著是本区最突出的区域特征;气候南北对称分布是非洲最突出的区域特征;干旱是我国新疆最突出的区域特征;高寒的气候是青藏高原的主要特征等等。

2.抓知识内在联系进行分析,形成利于知识的因果关系主线。

如中东地区的知识主线有三条:

①纬度位置→副热带高气压带→气候特点(高温干旱)→农业生产特点→主要出口物资;

②海陆位置→两洋三洲五海→交通位置重要→主要海峡、运河;

③自然资源(石油)→石油生产→石油运输线路→与石油有关的工业部门。

这样才能真正理解整个区域特征形成的前因后果。

在此基础上,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运用因果关系规律,搭建区域地理各要素之间关系的知识框架图。尤其是世界地理和中国地理涉及到的各个区域,均可按照特定的思路进行分析。如下图所示。

三、突出区域差异,注重比较法在区域地理学习中的应用

区域地理内容繁杂,复习中不可能把每个小区域都涉及到。应用比较法进行复习就显得尤为重要。进行区域间的共同点和差异点比较,举一反三、省时、省力,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共同点比较(在抓住知识内在联系基础上进行)如中亚地区:

主线:深居内陆→降水少→农业制约性条件是水→种植业分布河流沿岸→ 灌溉农业;

类似地区:热带沙漠地区——埃及、两河平原、印度河平原;

温带沙漠地区——我国新疆;

类似作物:棉花(成因:降水少、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适合棉花生长 )。

差异点比较如:

北纬60°纬线经过的亚欧大陆东、中、西部气候的比较;

南美洲南端大陆两岸气候和生物的差异性的比较;

非洲气候(干旱地区面积广大)与南美洲气候(湿、热)差异性的比较;

非洲的马达加斯加岛东岸气候与澳大利亚东海岸气候的差异性和成因的比较;

纬度大致相同的西撒哈拉与我国东南沿海气候成因的比较。

在比较的基础上总结规律,如通过中亚等地区农业分布与其它地区对比得出结论:

影响农业分布的不是优势条件,而是制约性因素 。以此类推如:①地形崎岖的区域→制约因素→地形→农业分布在地形相对平坦的地区(“地无三尺平”的我国西南地区坝子农业);②高寒的高海拔地区→制约因素是海拔高热量不足→农业分布在海拔较低、热量较好的河谷地区(青藏地区的河谷农业)等。

四、突出区域优(劣)势,注重区域开发与整治

在区域特征中寻找该区域的优势和劣势,在此基础上从扬长避短的角度分析区域经济发展的方式,并针对劣势的成因分析制定整治措施。在区域发展中还要强调区域的发展变化。如框图分析香港经济发展的结构:

区域问题整治可从典型问题共同成因分析比较入手,思考整治措施。如分析矿产资源型工业基地发展的一般方法(以德国鲁尔区为例):

高考区域地理复习内容庞杂、时间紧迫,新课程的素质教育和新高考的“能力立意”又对区域地理复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我们决不能延续以往的“死记硬背”、“题海战术”,而是要探究区域地理的学习规律和方法。所谓“教无定法”,以上只是笔者的一点心得总结,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还应该根据学生特点和具体的教学内容,灵活机动的采取不同的方法进行区域地理教学。

猜你喜欢
气候事物定位
美好的事物
《导航定位与授时》征稿简则
Smartrail4.0定位和控制
找准定位 砥砺前行
瞧,气候大不同
气候变暖会怎样?
都是气候变暖惹的祸
奇妙事物用心看
青年择业要有准确定位
TINY TIMES 3: A REAL HIT